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帝师 > 第222章 春秋三传

寒门帝师 第222章 春秋三传

作者:我是泡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9:58

第222章 春秋三传

寒门帝师第一卷第222章春秋三传徐鹤继续道:“但如果严格按证据论,在虞国是否出兵这个问题上,三本书的观点都是孤证,其实任何一家都不能完全采信。能够确定的,是晋国经借道虞国灭虢,虞国行以方便,而后虞国也被晋国所灭,仅此而已。”

徐鹤顿了顿接着说道:“因此,我觉得三传都不能作为证据而证明虞国是否出兵,史料互相印证,是必须的。但即使是互相印证成立,如果没有当时的文物一类更加直接的证据支撑,我们仍然不能断言得到的就是事实,只能相信其中证据最有力的部分。”

所谓当时的文物,即为出土文物。

就像之前说的《圣人家书》,历史上都觉得这本是是后人假托孔子之名写的。

但是经过考古发现,其实这本书还真是出自孔子那个年代。

所以说,这本书排除了后人假托,但是不是真的是孔子所言,那也缺乏直接的证据,除非哪个文物上指名道姓说这本书就是孔老夫子亲述,那才能作为证据定性。

同样的道理,你因为成书时间或者书的性质而给假道伐虢定性,这也是耍流氓。

这时有人开口道:“万一乡试时,出卷官考这种题,我们总要取用三传之一作为解答的标准吧!那用哪本书呢?”

徐鹤摇了摇头:“能给乡试出卷之人,无一不是饱学之士,他们在出卷时,肯定会避开这种争议较大的问题。”

“退一步说,就算他们出了《假道伐虢》的题目,三传中记载的文字并不相同,只要熟记三传,考官用哪本书,你就用哪本书的观点作答即可!”

被教育了。

原本想教育新生的廪生、增生们在听完徐鹤的话后陷入了沉思。

确实,在经史中经常出现有出入的地方,《春秋》还好,《尚书》才是重灾区。

往往很多说法在后世都被人揪出来存疑了。

但在这个时代,大家对经史子集的研究还没有到清朝训诂派时那么变态,所以大家对于经史子集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不知道如何解决。

徐鹤的办法虽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但也提供了一个考试思路。

别说,还挺讨巧。

这个问题,不仅让以《春秋》为本经的士子们陷入了沉思,别的人也都开始思考自己本经中出现的问题。

不过这些人在场上之人里也不过是小众,大部分人在听完后完全不知所云。

徐鹤刚刚说的每一个字他们都能写出来,但凑成了句子,他们就完全搞不明白徐鹤究竟在说什么了?

这就是经学功夫还没有到家的表现。

受电视剧的影响,在后世很多人认为,读书考进士是个很简单的事,动不动就是一个进士官。

不好意思,真正的历史中,场中这些秀才都是天下最聪明的一批人。

但就算是这批人,十三经也未必能通读,就算通读,也未必能甚解,就算搞明白了,能不能阐发也是问题。

所以,能中秀才,那仅仅是读书的另一个层次的起点。

徐鹤的这个解答完美地告诉众人,你们距离考中举人、进士还差了一大截呢,千万别懈怠。

这时,一直站在阶上的焦训导也来了兴趣,开口道:“没想到两声对《春秋》也有涉猎,那我也出一题,你试答之!”

徐鹤已经知道这是育英斋的训导焦泽焦克己,自己以后的班主任,于是赶紧谦虚道:“不敢言涉猎,只是读过!”

焦泽很满意徐鹤的谦虚,微笑道:“无事,就当闲聊!”

说罢,他问道:“都说治史需据事直书,对此你怎么看?”

徐鹤听到他的提问,顿时整个人不好了。

这题已经脱离的经义,而是考验徐鹤的治史原则了。

在华夏的史学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予夺褒贬”和“据事直书”两种治史理念。

所谓予夺褒贬就是以史为鉴,通过一定的记叙原则对历史进行毁誉褒贬。

比如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从这就能看出,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世人以史为鉴。

但到了两汉,占据主导地位的治史观念变成了据事直书。

比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都鲜明地体现出据事直书的理念,唐代史学家刘知己更是对撰写史书提出了两个标准,一是撰述方法上必须“征求异说,采摘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二是在撰史态度上,赞誉勇于直书的精神,反对曲笔隐晦的行为。

但到了大魏朝,这个问题徐鹤就不能随便回答了。

因为理学盛行,北宋二程就明确告诫弟子谢良佐说,学者不用儒家义理指导读史,就会使人心粗,而读史不知道阐明儒家义理思想,就是玩物丧志。

徐鹤但凡敢在现场对此进行褒贬,那是要出大事的。

但焦泽此言明显是想听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回答得若是太循规蹈矩,显然焦泽不会满意。

“怎么办?”徐鹤有些脑袋疼。

焦泽见状,猜到了徐鹤的担心,于是笑道:“没关系,咱们今天就是随便聊聊,不要有压力!”

班主任说随便聊聊那能信?

徐鹤想了片刻决定万一招曲线救国。

片刻后,徐鹤开口道:“刚刚这位欧阳学兄提到《春秋》,那我对据事直书的态度,用《左传》中的一件事来举个例子,说完后,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

焦泽闻言差点笑出声来,心说:“这小子倒是谨慎。”

徐鹤这时开口道:“《左传·宣公二年》,「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背完了课文,徐鹤开始提问:“大家觉得《左传》中的这段话,是不是据事直书?”

欧阳俊闻言顿时笑出声来:“赵盾弑其君,这当然是据事直书!这还用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