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帝师 > 第198章 阅卷(2)

寒门帝师 第198章 阅卷(2)

作者:我是泡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9:58

第198章 阅卷(2)

杨寅秋先看此文破题。

怀人之诗,备道其所为怀者焉。

看到这,他微笑点头对一旁的彭汝玉道:“又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

为什么说这开头有意思?

因为,通过怀人二字,作者直接告诉阅卷人,你别考察我了,毛诗和朱子所言我全都看了。

上面都说了,《卷耳》乃怀人之作。

上来用两字既点题,又告诉阅卷人,我是学霸,这题目难不住我。

考生和阅卷人有的时候通过题目也是可以对话的。

比如考数学,应用题明明四则运算就能解决问题,小学生非要用微积分解答这题,阅卷人看完后便对这个考生的实力有所了解,并且对他的调皮微微一笑,心想:“你小子来我这卖弄来了!”

不过,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沟通交流方式,杨寅秋不仅没有着恼,反而因为此文作者的一个小小调皮,心中微微一笑。

这时,他读到承题部分:“夫怀人之于无穷也,歌《卷耳》足以尽其变矣。”

这段话有进一步道出《卷耳》几乎穷尽了怀人时复杂的情感变化。

破题、承题紧扣《卷耳》全篇文本,论说诗之情、情之变的核心概念,用后世的话来讲,其实作者的侧重点却是在说诗学的理论总结。

再往后看,只见考生写道:“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恋之,故赋此诗。托言方采卷耳,未满倾筐,而心适念其君子,故不能复采而缜其大道之旁也。”

“又托言欲登此巍巍之山,以望所怀之人而往从之,则马罢病而不能进,于是且酌金瓯之酒,羡里拘幽之日而作耶?然不可考也!”

杨寅秋眼睛一亮,一拍大腿激动了。

不管是毛诗还是朱子,都说这是后妃的怀人之作。

但是这个考生却进一步阐发,估计这首诗写作时间应该是文王被商纣拘在羡里时所作。

后妃见王上久久不回,心中应该是十分忐忑思念的。

将一种情感直接代入到某件具体的历史事件中,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让情感有了寄托,具象化了。

读者有了参照比对,一下子就能共鸣。

其后,这个作者在文章的后半段却出人意料地并没有深究妃子怀文王这点。

反而歌颂起文王妃子的贞静而专一之至。

刚刚说了,想要写好诗经的阐发,必须要言之有物,必须要把八股文的本质——代圣人立言的词章之学这点凸显出来。

而此文的作者正是此中翘楚。

虽然前文他把后妃怀人这点代入到了具体的历史事件中。

但这只能说明此文有新意。

可这份新意并非是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中心之意还是要阐述文王的妃子贞静专一这点。

作者并没有舍本逐末,而是继续紧扣主题。

杨寅秋感叹:“就算是写后妃怀人,本文也可谓奇文,院试是必中了的,但能专而一之,不动不摇,此文顿等大雅之堂,可谓迄今为止,案首之选也!”

彭汝玉闻言好奇道:“大宗师,又发现了好文章?”

杨寅秋点了点头:“此文虽然没有股对排偶之举,但却有对《诗》新颖独特的解读与阐发,可谓别样洞天!”

彭汝玉接过他递来的试卷看了起来。

看完后感叹道:“读完此文,方知《卷耳》念行役而知妇情之笃也!”

他这句话的意思掰开来细说可就了不得了。

虽然此文承用朱子之说,认为《卷耳》是“后妃思念君子之诗”。

但作者进一步强调此诗无异于“匹夫之闺情”,后文中淡化了主人公的后妃身份地位,体悟到了其中“匹妇之至情”这一点。

用后世之语解释,就是将个例代入到普世化,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审美观点。

再看想要写好诗经的八股文有啥要求来着?

要对心物情景进行深入的审美挖掘。

而这篇文章不就是这点最好的体现吗?

彭汝玉心中感叹,虽然他有些瞧不上杨寅秋这个人,但说实话,对方的文章水平还是很厉害的。

对文章的评判也很是慧眼独具。

四书题和五经题,他能拿出来给自己看的文章,确实都是上乘之选。

而能跟自己讨论几句的,几乎都是可以拿到乡试、会试上试一试的绝妙之作。

就冲这份眼力,朝廷选择他做南直隶的大宗师,确实也算是人尽其用了。

杨寅秋得意地将卷子拿了过来,在下面中间又画了一个圈。

其实这时候杨寅秋是有些怀疑这文是徐鹤所作。

因为海陵徐家就以《诗》传家,能做出这种文章的,必然是看过《毛诗》的。

不过杨寅秋还是有点疑惑,这篇文章论文采也跟徐鹤之前的表现有点不一样。

如果说徐鹤之前的表现在他看来文采斐然,但多少有些堆砌的痕迹。

但这篇文章,文采还是那个文采,却一点堆砌的痕迹都没有。

杨寅秋不相信一个读书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文风进益至此。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解释。

那就是这并非徐鹤所作。

杨寅秋在心中沉思片刻,摇了摇头暗暗道:“天下三分之一的读书人都选择《诗》为本经,南直更是不少世家大族都以《诗》为本经,若是看一个《诗》为本经的文章做得好就以为是那徐鹤所作,那本官也太风声鹤唳了!”

想到这,他微微一笑,在卷底中间又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圆圈。

又用了一日,杨寅秋终于看完了所有五经题。

并且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讲所有考生的试帖诗翻阅了一遍。

扬州到底是文韵天成之地,擅诗文者不知凡几。

就算是院试,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上佳之作。

杨寅秋又点了几个他觉得好的诗便完成了这一轮的院试审阅工作。

但这还没有结束。

终于到了排名次的时候。

杨寅秋此刻兴奋的就像一个等待开奖的赌徒。

无疑,那两篇作得极好的文章,肯定是要录到前十的。

他转头对彭汝玉道:“这两篇文章,四书题那卷子,若是五经题也是圈,那本官必点此人为院试案首,若是五经题是一横,那就前十名待之,若是只有一点,那就看其诗作如何,若试帖诗做得还行,本官还是不吝以前十名给之!”

彭汝玉点了点头,赞同道:“大宗师所言极是,能写出圣孝之大,一德之所至也的堂皇之言,该生将来必能科场连捷,大宗师与他将来也是一段佳话!”

杨寅秋要的就是佳话,听到老彭此言,不知不觉见觉得这个黑脸老翁也可爱得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