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帝师 > 第196章 院试(6)

寒门帝师 第196章 院试(6)

作者:我是泡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9:58

第196章 院试(6)

寒门帝师第一卷第196章院试忍受了一天的屎号恶臭,终于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院试有规矩,当天考试当天交卷不可继烛。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后世那个时空的明朝,明亡抗清、以身殉国的着名八股文大师金声在应童子试时,提学道出的试题题目为《岂不曰以位》!

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天也不能成篇。

这时别人都交卷了,只剩下他一个人。

提学官叫人去看了看,见他卷子上只有一个破题。

于是提学官便让吏员将他拉了出去。

但当提学官看到其破题“君所挟以傲世者,固士所筹及者也”时,不禁拍案称奇。

当场提学官便让人把他喊了回来,破了不准“继烛”之例,亲自给他点了蜡烛让他写完此文。

金声也因此入泮当上了生员。

当辕门处一声炮响传来,吓了徐鹤一跳。

其实他早就作完文章可以走了。

但是因为监考的是杨寅秋,他害怕其借机找点事儿,所以只能忍着恶臭苦等放炮。

炮声一响,他第一个起身上前交了卷子。

杨寅秋意味深长地看了看他,并没有说话。

徐鹤躬身朝堂上一礼,便赶紧走出了辕门。

再经过九龙场时,一起出来的储渊捂着鼻子道:“我说鹤哥儿,你这身上的味儿……”

徐鹤闻言嗓子干呕一声,差点没吐出来,心中不由庆幸中午什么都没吃。

不过一天既要忍受臭味熏天,又要大脑高速运转,着实让他有些吃不消。

来到龙门口,丁泽见自家公子走路都开始踉跄了,他也不顾徐鹤身上的味道,直接一把接过他手里的考篮,又把徐鹤背在背上,赶紧朝外面广场上租来的马车走去……

-

一夜过去。

因为院试各县轮转,所以时间紧迫,杨寅秋起了个大早,便集合院试阅卷的一套班子开始了工作。

彭汝玉作为提调官,那是肯定也要参加的。

不过他的工作主要是考场安排这些东道主的责任,来参加阅卷,纯粹是朝廷规矩。

众童生的卷子先有阅卷官初选。

这些人会把不错的卷子写上评语放在地上的竹筐内。

吏员们将其收集起来便送到杨寅秋的案上。

杨寅秋第一次任学官,对这一套流程还是觉得挺新鲜的,以至于当他拿到第一份试卷时便摩拳擦掌,幻想着从自己手里也能走出几个未来的进士、状元,到时也被士林传为佳话,说他有识人之明云云。

彭汝玉看着杨寅秋那劲头,心知他大姑娘上花轿,这是头一遭,心中对这人表面严肃,内心浮躁的行为有些不以为然。

不过他只是提调官,陪坐即可,于是他脸上也不表现出来,只是慢慢品茶,当做没看见。

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

杨寅秋眼前的卷子,文章在他一个正牌二甲进士眼中大多粗鄙不文。

前面十多份卷子中,竟然无一人取中。

渐渐的,杨寅秋也觉得索然无味起来。

就在他百无聊奈打开一篇文章时,却突然来了精神。

只见那题破的是:“圣人所谓孝之至者,德所发也。”

杨寅秋点了点头,这个破题十分贴切,紧扣主题。

他自己就是出题人,自然知道以全文为题答起来该有多难,所以能破题如此清明者,这还是十来份卷中的第一人。

杨寅秋接着往下看去。

只见文中一句道:天生万物因其德而培之,地载江河因其厌而覆之。

杨寅秋眼前一亮,此文两句是为阐发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这两句,既结合了破题进一步释意,又对仗工整让人朗朗上口。

杨寅秋嘴角牵出一丝笑意:“抓住你了!”

再往下看,果然,全文几乎都是用骈文的形式来写,不过一些地方有点牵强。

但在杨寅秋看来,这也不奇怪。

徐鹤作为一个十多岁的少年,能写出这种水平的文章已然不易。

他最后点了点头,笑着将卷子递给彭汝玉道:“彭大人,你看该童文章,写得还算有些文采,本官看了这么久,也就他这篇能入眼!”

彭汝玉接过来一看,然后点点头道:“确实有些文采,大宗师慧眼!不过结尾稍显潦草,作此文者应是个少年人,虎头蛇尾,有些可惜了!”

听到文采二字,杨寅秋心中更加笃定这应该就是徐鹤的文章。

而彭汝玉的下半段评语更是说中了他的心坎。

他本来还有点心理洁癖,觉得打压徐鹤跟自己读书人的身份背道而驰,但现在你彭知府也这么讲了,那自己将徐鹤低低录了,谁也说不出个话来。

想到这,他在文章结尾用红笔点了个点,便将卷子放在左手边还是空着的篮中。

扬州府每次院试大约录取三百人左右,每个县大约录三十人。

大宗师在看了卷子后觉得可以取录,便会在试卷结尾用o、-、·的方式做标记。

这三个标记分别对应,高录、尚可、榜尾三个档次。

这么快就分辨出徐鹤的文章,这也算是让杨寅秋放下了心中的一桩大事。

接下来,他眉宇间松快了不少,甚至看到些按照他的标准根本无法入眼的文章,但念在自己心情好,念在对方有一两句写得还不错的份上,他也给取录了。

吃完了午饭,阅卷官的初审工作基本结束。

下面就是杨寅秋自己的事情了。

此刻的他早没了大清早时那种激动,只能机械地一篇篇翻过。

实话实说,这种状态下的他反而审文比较公允,没有被情绪左右。

到了下午,就在他准备站起身来活动活动时,突然,刚刚打开的一份卷子吸引了他的注意。

只见这篇文章的破题是圣孝之大,一德之所至也。

这题的破题按照他的标准来看,其实有点普通。

但凡是就怕对比。

比如上午徐鹤的那个破题,圣人所谓孝之至者,德所发也,两厢对比之下,这篇文章用字较少,但释义比早上那篇更加精炼。

“终于看到个有点意思的破题了!”杨寅秋精神一振,将卷子捧在手上读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