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鼎定南北朝 > 第0038章:宁为百夫长

鼎定南北朝 第0038章:宁为百夫长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8:46

第0038章:宁为百夫长

“以上所言,句句说到点子之上。”尔朱荣不再小觑卫铉,不自觉挪了挪Pi屁,以对待大能的架势正襟危坐,他先是认可了卫铉的言论,接着又问道:“既然你明白天下大势,以及我当前困境,可有应对之策?”

好听的、不好听的,谁都会说,关键是有没有转危为安之良策;否则的话,那就是泛泛而谈、言之无物。

迎着尔朱荣等人咄咄逼人的目光,有备而来的卫铉拱手道:“大都督,卑职认为并、肆、恒、朔四州主要有三患:一为粮患、二为边患、三为吏治之患,前两者一脉相承,如果无法自给自足,纵有百万雄师,也因无食无衣而溃;后者如千里之堤的蚁穴,平常看不出什么,可无数蝼蚁每时每刻都在啃食根本,若不治之,有朝一日终究如韩非子所说的‘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尔朱袭见众人沉吟不语,忍不住插上一句话:“衣粮无非是开源节流,而以战养战、以敌资供养自己更是上上之选。”

“以战养战、就食于野、劫掠敌方,确实是发财的上上之选,只不过此法适用于柔然等外敌,却不能用在大魏境内。”卫铉说道:“因为一旦在境内采用此法,便会失去民心。而全军将士出自民间;如果失去民心,那就等于失去了军心。故而若是强行为之,无异于饮鸩止渴、自掘坟墓。”

尔朱荣、贺拔岳、贺拔允、叱列延庆等人深以为然:既然要建立坚不可摧的地方势力,那肯定离不开百姓支持,岂能做出自绝于民的蠢事?

然而开源节流、发展民生乃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大工程,实非朝夕能够解决,于是尔朱荣干脆撇开了这个话题,沉声向卫铉说道:“粮食需逐步解决,而边患也不是我们此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你说的吏治之患是不是要清除贪官污吏?”

说了这么多,他慢慢适应了卫铉的谈话方式:此子没有说长篇大论、喜欢一问一答,不过此法非常实在、有效。

“不止是贪官污吏,还有大量的冗官冗吏。”卫铉说道:“军队讲究‘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官府同样如此。我朝民少官多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些地方甚至十牧九羊,其中职司重复、责任重复的官职极多,大家有事就相互推诿,没事也能闹出事来。”

“依卑职之见,应当将使命相同的官职合并为一,同时裁汰冗官冗吏,如此既可节省开支、提高办事效率,也能减轻百姓负担。日后的要是得要扩张,可依制推广过去,而被占领的全新地方的官员为了保命,哪敢反对?”

冗官冗吏、人浮于事、尸位素餐是每个王朝末期难以避免之事;统治者非但没有寻找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法,反而设立五花八门的职位来安排“它们”的人,然后变着花样控制和折磨老百姓。

最终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如今尔朱荣地盘不大,他要是在自己掌控的疆土内存要去闲、并大去小,阻力形同于无;在收获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为以后树立一个标准,使其他人认为尔朱荣并非是针对自己。

尔朱荣琢磨着卫铉之言,众多利好,顿时就心动了,他郑重的问道:“那要怎么做?从何做起?”

自他开府以来,深刻体会到边事、天灾、吏治之难,此之三患就像一团乱麻搅合在一起。他一直想把自己掌控的地盘打造成一个高效而集权的“根据地”,可是各郡主官、次官多数是尔朱氏集团政敌,牵一发而动全身,他着实不知从何而起。

此刻,尔朱荣听闻卫铉侃侃而谈,显然已将他当作可以议事的谋士,可他不仅仅想要知道病灶,还要治病的良方;要是说不出所以然,一切免谈。

对于卫铉来说,这是一场异常关键的考验,成败就在这一举:过了此关,那便豁然开朗;不过,尔朱荣对他的的恶感远胜方才无数倍,日后即便做再多的事,也很难扭转过来。

迎着尔朱荣的目光,卫铉朗声道:“当下盗贼群起、纲纪败坏、吏治崩塌;贪官污吏为了谋利,打着官府的名义鱼肉百姓,盘剥日甚一日,导致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纷纷逃入山中。唯刷新吏治、严明纲纪、惩贪不法,方能安定人心,百姓才敢回归家园、耕种田地。”

“大都督既有便宜行事之权,也有任免和建制权。依卑职之见,可从都督府开始,自上而下的明确职司。若是民心、军心尽在手,谁都影响不了大都督。”

说到这儿,卫铉立刻抛出“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里的中书省和尚书省在两汉时期已经基本形成,东汉废除中书省、只保留尚书省,三国再恢复中书省;而门下省是晋朝首创。可是汉魏晋似乎都找不到相互制约的平衡点,所以三个省是立了又废、废了又立。

今之大魏王朝,太尉、司徒、司空分管军事、民事以及司法等事务,形同于三省主官;九卿不但监管各寺,还掌管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所以此时中枢官职实际已经具备“三省六部”的雏形。只不过三公六卿是個人,而不是相互制约的专门机构,导致每个人不受他人牵制,都有架空皇帝的权力和机会。

史上的尔朱氏集团就是因为权力太过集中,除了身为首领的尔朱荣、尔朱氏以外,麾下只有高欢一家独大,从而被他借鸡生蛋,掏了尔朱氏根本。当尔朱荣死后,再也无人能制。

直到隋朝,三省六部这个政治体系方才正式确立。其特点就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时还起到互相牵制和监督的作用,并且提高了决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同时将权力最大的尚书省分为六部,这便限制了权臣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六部二十四司的牵制与运转。

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环环相扣,既适用中枢,也能用在地方,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中枢和地方省、市、县的官制还是在这个框架之内变化。

即便名字有所变化,可本质还是换汤不换药。

不过改革也要看时局,如今的大魏王朝好比是满身疾患、步入暮年的老人,要是大刀阔斧改革,采用虎狼之药一般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只能死得更快。但是已经作为地方军阀的尔朱荣却无此忧。

他可以从眼前开始,集中能臣干吏、精兵强将改出成果以后,新力量就能像滚雪球那般迅速壮大;然后再以朝气蓬勃的体制征战腐朽不堪的旧体制。

如果再加上十六卫府无疑更好,但卫铉不敢说。即便傻乎乎的说了,尔朱荣也不敢用。

尔朱荣获得肆州武将的支持,这才勉强有了今天的地位,武将体系现在遍布军中、处境又是内忧外患,他怎么可能向军事体系开战?

而三省六部针对的是政务体系,一旦打造成功,在前方作战的军队能获得高效而有力的后勤保障、稳定而安全的大后方,将军们当然乐见其成。但卫铉说出什么触犯军方利益的建议,堂中众人必然愤然反对。

既如此,又何必惹来众怒?犯下杀身之祸?

当然了,此时也不适合进行军事上的改革。

尔朱荣等人乃是当世枭雄、俊杰,岂能不知“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之妙?回想着“三省”的相互制约、“尚书六部二十司”的权力划分,心头剧震,无不以震惊的目光看着卫铉。

此乃治理天下的完美的行治体系,碾压了当前的国策。就算是朝中贤能大才也想不出。然而它竟出自一个少年郎。

众人的反应并不奇怪。大魏王朝承载文明文化的载体、传播文明文化的途径异常稀少,无论是治国良方、古典史籍也好,还是论政文章也罢,全部是统治阶层、名门大族独有的传世珍宝。中小世家即使有所,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只言片语。

后世是因为信息发达、承载和传播文明的方式多种多样,导致古人视为稀世珍宝的文明文化变得平平无奇,大行其道;人们就算没有刻意去学,也能通过身边人身边事了解到一些官制、政策、律令、时政。所以当卫铉把成型于隋朝、后世耳熟能详的治国珍宝搬出来,立刻将尔朱荣等人震住了。

尔朱荣深吸一口气,双眸再看卫铉,目光已有不一样的意味,就仿佛像在观看一尊金光闪闪的无价之宝。

不说其他,仅是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一出,此子就当得起王佐之才、盖世奇才。

这玩意不仅长得人模狗样,而且胸中有丘壑、腹藏数万雄兵;女儿如能将他牵到尔朱家,似乎也不吃亏。

如是一想,尔朱荣心态平和了,爱才之心立时生起;他无比和蔼的说道:“都督府初立未久,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我门下谘议参军事空缺,师仁若是愿意,先当经一职,帮我处理公文,如果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可对我说。”

“谘议参军事”是晋朝设置,南朝宋、齐、梁将之划入亲王府、郡王府、都督府,大魏照搬而用,品级正五上。

此职在秩序崩塌的现在不算高,可它离“主上”最近,属于是“主上”考察部下能力的重要职务;从这个职务离去的人,不仅能力出众,还是“主上”最信任的心腹亲信。如今的都督府,不知有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往此职上钻,

然而卫铉不但明白自己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而且知道当下名门贵族、达官贵人喜欢养美男;此时看到尔朱荣目光灸热、气息不定,还以为尔朱荣馋他美色。

一时之间只感到毛骨悚然,甚至就连脸上都起了鸡皮疙瘩,赶忙出言婉拒:“谢大都督抬爱,不过功名自当马上取,卑职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死玻璃,一边去。

“大丈夫当如是!”尔朱荣素喜志存高远之英雄,见卫铉有大气象,越发欣赏。

尔朱荣能够顶住强大的压力逆流而上,甚至在未来成了无冕之王,自可看出此制的好处,但是他也能感觉到卫铉尚有许多未尽之言,比如如何靖边事、如何整顿吏治、如何裁汰冗官冗吏等等。

不过此刻再相逼迫,那就有失主从之道。好在人已入毂,以后一一挖掘其才也不晚。

想到这儿,他向卫铉说道:“既然你志在军中,自今日起,为武毅将军、都督府参军事,兼掌梗阳乡兵;鉴于梗阳良莠不齐、战力不佳,拔若干惠于你麾下听命。”

“谢大都督!”卫铉连忙起身道谢。武毅将军和都督府参军事都是杂牌之职,但是权力和兵力却多了许多,更何况还多个若干惠。对于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先不忙谢。”尔朱荣摆了摆手,说道:“有一件事,需要你来办。”

“请大都督吩咐。”卫铉面容一肃,沉声道。

“你说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范围太广,口头上说得不够详尽。”尔朱荣和声道:“下去以后,你以此为基,尽快写出一份周详缜密的章程予我。”

“卑职遵命!”卫铉拱手道:“只是此等章程需要大量条陈方略、官制律令支撑。而卑职所知有限,生恐写出毫无意义的章程。还请大都督提供相关政论文章、典籍史料。”

建议性策论一般立足实际、内容往往简明扼要,不需写得天马行空、花团锦簇,但是要用大量材料来支撑和论证。卫铉既然要写,那肯定要写出可以闻达洛阳、奠定自身名望的实用纲要。

“可以。”尔朱荣顿时笑了,心中的期待感复又多了几分。

卫铉倒是个脚踏实地的实干之才,而不是夸夸其谈、眼高手低之辈。

话刚说完,立时就要身体力行,足见其性情朴拙。

——————

感谢书友“曰塌天”大赏,拜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