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鼎定南北朝 > 第0034章:大都督有请

鼎定南北朝 第0034章:大都督有请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8:46

第0034章:大都督有请

北方是柔然汗国,孝文帝当初迁都洛阳的原因之一,便是柔然兵威赫赫、国力鼎盛,而都城太过靠近柔然,着实是不安全。大魏以南则是梁朝。

时至今日,曾令孝文帝压力巨大的柔然汗国就像步入迟暮之龄的老人,诸多“子弟”见“老父亲”力不从心,开始起来争夺遗产了,其争斗程度甚至比大魏王朝还要激烈。而梁朝算是一个新生国度,但是大魏王朝在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一次次举兵南征,歼灭了梁朝大量精锐,从而使其陷入了人心各异的疲弱期。

至于大魏王朝,现在虽然内战不断,权臣更是如同走马灯一般迅速更换,但是得益之前积攒下来的资本,而南北双方又陷入困境,所以整体实力还是当世第一。

如今的柔然同样视内部敌人为心腹之患,再加上整体实力不如大魏。于是在大魏使臣携带钱财北上求援之时,两个打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家”干脆结成守望相助的同盟:咱老哥俩家门不幸、同病相怜,今天我老柔帮你老魏剿灭破六韩拔陵,你老魏日后也要帮我一把;等到咱老哥俩把彼此的不孝子孙尽数死绝,再来较量。

老魏有求于人,自无不允之理。

而南方的梁朝与北方“二老”相比,算是正值有为“壮年”,其国君萧衍更是志存高远、雄心勃勃。只不过萧衍虽然很想要趁机北伐,让那魏老狗乱上加乱。可是由于此前精锐尽失,威望大跌,他也只能安安分分的恢复元气,坐视良机飞走。

也正是因为三大霸主实力大跌、一个比一个烂,且都默契的以整顿内部、恢复实力为重,所以这方争战不休的东方大地暂时进入了和平;边境冲突虽然时常发生,但是大势方面,却是相安无事。

卫铉本以为大魏王朝这些年内战连续不断,尔朱荣因处处受制而贫困潦倒,其精锐军的战斗力、精神面貌也好不了多少,可是看到叱列延庆的兵,以及了解募兵的条件,方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少离谱。

尔朱荣的嫡系军士兵完全是以魏武卒的标准来选拔,按《荀子议兵篇》记载,即是“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

也就是说,尔朱荣在选兵之时,每个士兵必须披上重甲、手执长戟、腰悬横刀,背负犀面大橹、强弩和五十支弩矢,同时还要携带三天的军粮,然后在半天内急行一百多里。除此以外,还要拥有精湛的骑术。

唯有满足这些基本条件,才有资格进入尔朱荣的嫡系军。在之后的训练中,士兵如果承受不了近乎凶残训练、接受不了严格的军纪,仍旧被踢出。不过训练艰苦和选拔标准虽然非常严酷,但是一旦正式成为嫡系军中的一员,就能享受到优厚待遇、全家徭役和田税等税赋也被免除。

这样的军队,尔朱荣足足养了好几万,他不穷谁穷?

然而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嫡系军士兵不仅具有优秀身体素质、精良的军事装备、过硬的军事技能,还有军功和物质刺激,其强悍程度实非其他军队所能比拟。而尔朱荣正是拥有一支死士般的精锐之军,所以他时常以少胜多,轻松击溃数十倍于己的敌军。

了解了这支军队的存在,卫铉方才发现尔朱英娥说话不靠谱,她单纯从衣食方面说她爹穷,完全不知道她爹最大的财富就是这支军队、完全不知道她爹只凭这支军队就能打下广阔疆域。

类似的强兵,朝廷战前也有十多万。但是大魏王朝近几年一片大乱,各路豪强各引精锐在北方反复厮杀,尔朱荣精锐损失极大。而朝廷那十多万精锐之军更是分成几個派别,也在内战中消耗了很多。于是不管是地方豪强和军阀也好、还是朝廷也罢,整体实力降了一半以上。

而尔朱荣在北上平叛的李崇坐免官爵之后,主管肆州、并州战场,如今战事尚未彻底结束,他的兵就像是救火队一样,到处去平叛,使得各地军营空荡荡的。

不日,叱列延庆率军抵达秀容郡,全军入住一座空空荡荡的军营,他安排精兵住东营、乡兵住西营。而各县乡兵自成一体,分别在县尉率领下居住一方。

梗阳县三幢乡兵住在西营东北方,主将便是县尉王承祖。据卫铉观察,王承祖能力有限、不懂军事,并不是担任主将的人选。

王承祖连本县乡兵的基本情况都不清楚,针对性的整编更是无从谈起;这便导致第二、第三幢各旅士兵仍然是老中少混搭。要是以这种阵容上前作战的话,结果可想而知。

最要命的是此人属于正宗的不识变通的书呆子,他在行军途中一边看兵书、一边用长途奔袭的要求搞急行军;几天时间下来,直接把几十个老兵给奔死了。

这下子,王承祖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于是赶紧召集三位幢主、三位副幢主,开了一场紧急会议。然后冷汗涔涔的翻看兵书,当他在兵书上得不到答案,于是在大家建议下,决定效仿第一幢,令第二第、三幢各旅进行整编。

卫铉和韩轨以及另外两名幢主、两名副幢主不幸遇到这种主将,心都凉了。

这时,王承祖已然跑去中军听命,三名副幢主负责安排三幢士兵。

卫铉和第二幢幢主王佑、第三幢幢主达奚朗愁眉苦脸的聚在一处,他们以三角之势蹲在地上,每个人都是双手抱胸,再将下巴顶在手臂之上。

见着卫铉忽然拿根手指在沙地上划圈圈,张琼和王佑不由自主、毫无目的跟着伸手划圈圈。

这一画面,已经在路上发生过很多次了;三人蹲了、划了一会儿功夫,很是默契的叹息起身。

“唉!”

“唉!”

“唉!”

“从军营空无一人的情况来看,此番是当真要打仗了。我们梗阳三幢士兵本来就是老弱病残,如今又不幸遇到不通兵事的主将。如果上了战场,那分明就是给敌人送人头和军功。且都说一说接下来应当怎么办。”说话是年纪最大、体格高大的王佑。

他是太原郡祁县人士,属于太原王氏里的一脉。只不过太原王氏枝繁叶茂、形同一个国家,各系各支一致对外的同时,内部斗争也是异常激烈。

祁县王氏是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有资格扛起“太原王氏”这面大旗。以正宗自居的晋阳王氏为了避免失去大权,于是对拥有“继承权”的祁县王氏采取了严厉打压。

王佑身为祁县王氏最出色的领军人物,理所当然的受到重点“照顾”。否则的话,人到中年、文武双全的王佑怎么可能只是一个小幢主?而太原王氏子弟这个身份对他来说,非但用处不大,反而让他遭到嫡系、尔朱系的双重敌视和打压。

如果有志气、有魄力自立门户,倒是不受宗族束缚,可是想要走出去,哪有那般容易?

一旦自绝于王氏、或者被踢出族籍,势必臭名远扬;到时候,别说是有所作为了,便是祁县一脉也将受到牵连,再也没有出头之日。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兵来将挡、刀来头挡。”奚达朗抱怨了一句,目光看向了卫铉,说道:“不过话是如此说,但我们也不能贸然送死。卫兄弟,尔朱娘子送你数十里,想来你和大都督有些关系,你能不能设法把王县尉给换了?”

他叹息一声,又说道:“也不是说非要将他换掉,但是最起码也要让他不再援手军务。只要他不插手,咱们就能根据作战要求,整编全军,日后如是立功,白给他一半功劳也是无妨。”

“事关生死,万万不可大意。眼下战事在即,若是继续这样下去,敌军只需一百精锐就能将我们杀得溃不成军、片甲不留。”王佑并没有指望嫡系出面化解眼前困境,他亦是向卫铉说道:“卫兄弟,我和达奚兄弟没有进谏之门,我们总不能真的刀来头挡吧?”

“自然不能。”卫铉说道:“我人微言轻,怕是改变不了什么。为了增强说服力,我们稍后一起求见叱列将军;由我说明梗阳情况,你们从旁补充。”

没有人想死,只是卫铉和叱列延庆不熟。而叱列延庆作为一个心志坚定的沙场宿将,凡事都有自己的主张,他怎么可能因为微不足道的卫铉而改变立场?所以最好是三个人一起去。

正说话间,石忠从外面疾步而来,向三名幢主团团一礼,而后对卫铉说道:“幢主,中军使人前来传讯:大都督有请。”

三人大感意外,他们没有想到尔朱荣也来了,而且指名会见卫铉。

卫铉心下一动,许是他让尔朱英娥转交的书信引起了尔朱荣的注意。

见卫铉神情有异,王佑也不疑有他,拍了拍卫铉的肩膀,颇为激动的说道:“机会难得,卫兄弟务必将我军情况说明清楚。”

“若能将王县尉换下,更好!”达奚朗亦是说道。

卫铉默然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