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突将 > 第九十一章 战前

三国突将 第九十一章 战前

作者:爪哇边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7:16

第九十一章 战前

房陵。

孟达反叛,封锁道路,杨大目只能停止前进,驻扎在房陵城。

此时,谢承也率五千兵赶到。

汉军掌控了汉水以南后,秩序很快就能建立起来,谢承以自己的旧部千人为骨干,很快就将南乡郡掌控,迅速集结五千人。

杨大目佩服道:“伟平文武兼备,某家不如也。”

谢承谦虚道:“将军不必菲薄,论冲锋陷阵,吾自不如将军。不知前方道路如何?”

杨大目道:“这孟达真不识好歹,竟敢抗拒天兵。”

谢承道:“房陵城小,如今八千人在此地,粮道困难,必须解决粮草困难。”

一直不说话的申耽道:“申某在东三郡有点威望,可以向豪族借粮。”

申耽现在听说刘备并未处理申氏家眷,为了家眷的性命,自己得发挥作用。

“不必了!”

门外,赵统带着十余扈从进来。

谢承惊道:“将军怎会到此处?”

赵统道:“伟平不必担心,襄阳初定,有张司马在,又有公操辅佐,无忧。”

谢承问道:“那将军此时当如何用兵?”

赵统道:“当急行军。”

杨大目等人拱手:“请将军吩咐!”

赵统立刻走上台,文武两班迅速按位次站好,留下一脸茫然的申耽。

赵统看了一眼申耽,道:“申公先为我军向导。”

申耽心中不忿,心道赵统这征北将军还是自己战败投降才空出来的。但眼下形势比人强,要是申氏部曲还在手,自己岂能被这小儿指使?

申耽便立刻站好,等着赵统下令。

赵统拿出将令,道:“孟达小子,屡次反叛,陛下念东三郡之失罪在刘封,故不没其家。然此人不思报陛下恩情,竟再次反叛!今陛下下诏,由某督汝等破叛贼。此战,偏将军杨大目督两千兵,务必打通房陵至上庸道路。随后诸军并进,不可使孟达走脱。”

杨大目上前,领了军令先行。申耽作为向导,也跟着杨大目一起走。

余下六千人,赵统自率一千人作为本部,谢承欲拨两千人给赵统,但赵统拒绝了。

“此乃伟平组建之军,若吾来指挥,恐将令不行。”

“将军不必担心,南乡军皆按将军训练之法编制。”

“也罢,待时机成熟,我会请主上修书给吴侯,将家眷族人送来荆州。”

谢承自马鞍山被赵统俘虏后,便在赵统麾下任营督,本来想着用俘虏与孙权做交易,谁知孙权在主要将领放回后便撕毁和议。令一众吴军俘虏愤怒。

汉末的君臣关系不是后世那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关系,而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因此,吴军也有万余俘虏留在了荆州。刘备也量才施用,提拔了一些军吏,谢承在其中随赵统征战,又在俘虏中地位较高,便提拔为太守。

于是,近万吴军俘虏便来到南乡安置下来。谢承选拔其中的精壮者为郡兵,羸弱者为民。并登记造册,便于徭役征发。

考虑到赵统的感受,谢承调了两个荆州人占多数的州郡营兵给赵统。

“末将零陵刘敏,见过将军。”

“末将南阳杜祺,见过将军。”

刘敏、杜祺向赵统行了军礼,赵统回了个礼,心中了然,便问了下系统,这二人可是后期守卫汉中的功臣,怎么出现在这里?

系统给的回答是,因为汉军夺回荆州,空缺出大量的基层职位,不少荆州士人在家族的运作下,纷纷从益州赶回荆州,壮大家族。正好,赵统在夺回荆州的过程中,立下巨大功勋,所以不少世家子弟都想办法运作到荆州麾下任职。

“不能让他们立下功勋,否则之后的改革,他们会成为阻碍。”赵统如此思索。

相对于树大根深的世家子弟,赵统更愿意启用单家寒门,或者失去家族依靠的流亡士人。虽然在这个年代,前者的才能远比后者强,但是就算士族崛起,赵统也愿逆潮流而上。

所以在赵统崛起的谢承、杨大目都不是荆、益的世家子弟。但军吏中坚,赵统不得不用了,他们有家族教育,不是寒门一朝一夕就能追赶上的。

思虑到此,赵统看向另外两个营督,手指道:“汝二人上前来。”

二人拱手:“见过将军。”

赵统示意,一人道:“末将荥阳杨恪,字仲义,本伪魏骁骑将军,今为南乡军营督。”

另一人道:“末将朱序,本丹杨朱氏部曲。”

赵统点了点头,道:“就汝二人随吾一同进兵。”

杨、朱二人愕然,道:“末将营中甲士十不足一。”

赵统道:“此战攻城为主,披甲反而不利于先登。”

二人只好领命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