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突将 > 第七十三章 战前形势

三国突将 第七十三章 战前形势

作者:爪哇边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8 23:27:16

第七十三章 战前形势

曹丕南下,刘备不能将主要班底放在江陵了,太子刘禅必须马上回益州。

马超的凉州牧是遥领,麾下仅有三千士卒,在汉中屯田,不做数。在汉军体系中,大将军空缺,车骑将军横死,骠骑将军马超实际上是军中第一人,可他在军中地位还不如讨逆将军、关中都督吴懿。无他,实力使然。

庲降都督李恢的交州牧实控九真、日南二郡,刘备把赵统的平东军旧部的董恢、习宏和关羽旧部安成长吴旸调过去,又将关羽之女策为江陵翁主,并许配给李恢之子李遗,再加上零陵太守习珍在交州北部声援算是把交州的士燮稳住了。但交州离荆州战场太远,也无力支援。

主战场江陵附近,唯有南郡、宜都、江夏、武陵、巴东五郡可用。

为了益州的安定,刘备将马超调回成都坐镇,但何人在政事上辅佐太子,就需要指定了。丞相诸葛亮、尚书令黄权留在江陵是走不开。

朝议上,刘备就此事向朝廷众文武问策。

诸葛亮举荐益州治中从事杨洪辅佐刘禅,众人附议。这件事就这样决定了。

接下来就是应对江陵战场了,黄权命人端上舆图,摆上兵棋。刘备让众文武围着舆图开始举行军议。

战场上可用的兵力分散在江夏、南郡、宜都、武陵、巴东五郡。

东线夏口都督关兴、平东将军赵统共计八千人,应对魏江夏太守文聘,以及可能从巴丘或者夏口出现的吴军。

中线由刘备统率中军,包括左将军于禁、前部督张南、后部督傅彤共一万五千人;诸葛亮出镇公安,统率南郡太守史郃、公安督罗蒙、武陵太守樊伷等州郡兵一万,随时支援各处。

西线由江州都督赵云驻秭归,包括宜都太守廖化、都尉向宠,巴东太守辅匡,并调巴郡太守费观、巴西太守阎芝屯兵江州,共计万人。防止魏将孟达从房陵南下,并伺机加入江陵战场。

汉末动辄出兵十万的大战在三国初期简直是奢望,各地大疫,十不存一。

黄权也将担忧说出:“今荆州境内有魏兵俘虏两万,吴兵俘虏万余。唯恐俘虏乱走,引起哗变。”

在场有将领说出,不如坑之,以免战时影响士气。但马上就被反驳,如此行事与曹贼无异,有违主上仁义之名。

赵统道:“统有一计,可解此忧。可用吴兵对魏兵,魏兵对吴兵。”

诸葛亮摇摇头:“如此行事虽不违主上仁义之名,只是此计太过迂腐。”

赵统再一想,发现诸葛亮说的是对的。驱使俘虏倒戈,若是俘虏反抗,就会影响行军布阵,进而引发兵败,造成严重后果。

赵云道:“魏兵俘虏多出自北方与中原,吴兵俘虏多出自徐、荆、扬三地。众军当用乡党情谊劝诱俘虏。”

赵云此话虽然是对的,用乡党情谊的确能够更快转化俘虏为己用。但是这样的话,俘虏中的精锐士卒多出自北方和中原,如此分配不就便宜了刘备和赵云等北方元从将领,反而亏待了荆、益将校。

刘备虽然想同意赵云的意见,但看了诸葛亮的眼色,便道:“子龙此言不当,再思良计。”

诸葛亮看了看众人,便道:“各军先按籍贯到俘虏营中劝诱,各督将劝诱俘虏不得超过所督士卒的十分之二。由益州籍先挑,荆州籍次之,其余最后。”

此法虽然不是最好,但却为各方接受。益州将校听闻魏兵中有当年的汉中鬼卒,再收留一些关中或者凉州出身的俘虏也是可以的。而且作为先挑选的一方,若能招揽河北或者中原的俘虏,自己便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立下大功。

而且,在江陵战场的益州将校并不多,仅狐笃等人,很快就挑选完毕了。至于荆州将校,也挑选了好一会儿。等到元从将领挑选,都剩下一些不容易消化的俘虏了。

赵云不需要挑俘虏,他的本部是刘备分的,而且刘备中军士兵也认赵云。毕竟中军将校的升迁都掌握在中护军赵云手里。而关兴、赵统则没有那么大的面子。

关兴虽为夏口都督,但他未来将继承自关羽的遗产,如果此战无过,前将军的位置便是他的。再兼任中监军,他日不管北伐还是东征,军中都有他的位置。之后能否光耀关氏一族,就靠他的奋斗了。

赵统则比较尴尬,如果他继承赵云,中军总有他的位置。但他的军功却不是在中军体系下立的,那就意味着他不是中军的嫡系。他作为平东将军作战方向与前军相同,但又不属于前军。他的顶头上司安东将军、征东将军无人担任,镇东将军刘琰是元从老臣,不掌军事。(注)

带领平东军军吏在战俘营挑选完俘虏后,看着麾下的谢承、杨大目、石伟,赵统感慨良久。

谢承先拱手:“恭喜将军官复原职。”

赵统道:“伟平先别急着道喜,赵某的侯爵用来抵罪了,不然不会那么快复职。”

杨大目却笑道:“只要将军继续率领我们杀敌,去哪我都乐意。”

石伟道:“吾在军中常闻将军战场有万夫不挡之勇,如君侯般神勇。吾恨不得立刻随将军上战场。”

赵统道:“战场刀剑无眼,公操小心了。”

说完,众人大笑上马,奔向臼水大营。

江陵城楼上,刘备问赵云:“子龙如何看?”

赵云道:“他日北伐,当为大将。”

刘备无言,转身下了城楼。

注:

蜀汉制,四镇将军比四征大,中间还夹了一个镇军将军,与魏吴不同。魏吴则是四征比四镇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