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 第1287章 捷报内容,争论应对

数息过后。

李邦华脸上的神情也是与朱慈烺、陈新甲两人无异,皆是面色一片惊骇,而且还带有些许的不可置信。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榆国公他......怎么会是榆国公......”

“不可能的,这怎么......可能是......”

李邦华连连摇头,低声呢喃,目光紧盯着捷报奏折上的内容。

见得朱慈烺、陈新甲、李邦华三人都是变得如此神情,大殿之内的一众阁臣们再也顾不得什么身份有序,连忙从李邦华的手中拿过了捷报奏折,竞相传看。

很快的,当一众阁臣们看完了捷报奏折上的内容后,大殿之内的气氛立时变得诡异一片,再也没有了刚才的欢喜。

实在是捷报上的内容,超乎了一众阁臣们的预料。

首先第一点,关于这份捷报奏折,竟是榆国公刘博源署名,另外还有辽东巡抚邱民仰、兵备黎玉田、王之桢、粮道通判袁国栋、朱廷榭等人联名上奏的。

从邱民仰、黎玉田等人联名上奏来看,整个辽东的官员必定是出现了问题,要不就是全都投靠了刘博源,要不就是被刘博源所胁迫。

另外再从侧面也反映出,整个辽东已是落入到了刘博源的掌控之中,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惊骇的事情。

然后还有第二点,刘博源率领着十万大军增援辽东,竟以摧枯拉朽之势轻松的击溃了五万清军。

威武军如此强悍的战力,着实是震惊到了所有人。

而且,令所有人都想不明白的是,刘博源竟然拥众十万兵马之多,这十万兵马到底又是从何而来的,当中又需要消耗多少钱粮物资,才能养得起十万兵马。

另外还有,整个延绥镇的官员为何没有向朝廷上奏,将刘博源的所有行为揭发出来。

难道说,整个延绥镇的官员全都投靠了刘博源,成为了刘博源的帮凶。

或许只有这种可能,才能解释这个问题。(幕府情报总司可不是吃干饭的,自刘博源率领大军增援辽东以来,整个延绥镇可是都在情报总司的掌控之中,宋一鹤上奏朝廷的奏折,根本就出不了榆林城。)

从以上的这些问题之中,朱慈烺、陈新甲等人已是全都看得十分明白,以如今刘博源的实力,恐怕朝廷根本没有了制衡刘博源的能力,也根本约束不了刘博源的所作所为。

此时在朱慈烺、陈新甲等人的心里,只有着一个想法,那就是希望刘博源不要真的举起造反,率领大军进逼京师城下。

否则的话,以当前朝廷的实力,是根本抵挡不住十万大军的进攻。

而朱慈烺要想保住大明江山社稷,唯一的应对办法就是迁都南下,暂避刘博源的锋芒。

迁都南下!

这是到了最后万不得已的决定。

因为一旦迁都南下的话,那么整个北地就会落入到了刘博源的手中,大明弃守半壁江山,这对朝廷的威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

对于这样的结果,朱慈烺自然是不希望看到的。

........

也不知过了多久时间,大殿之内突然响起了朱慈烺的一声长叹。

看着身边的一众阁臣们,朱慈烺随即沉声问道:“诸位爱卿,若是依你们来看,朝廷应该如何应对此事?”

然而,朱慈烺得到的却是一片沉默的回应。

一众阁臣们低首望地,实在不知如何应对此事。

准确来说,是不敢随意发表建议,因为此事实在太过严重了。

见得一众阁臣们沉默不言,朱慈烺只好再次将目光看向了陈新甲,沉声问道:“陈爱卿,你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陈新甲面露犹豫之色,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拱手回道:“回禀太子殿下,请恕微臣无能,实在没有什么应对之策。”

“这......竟然连陈爱卿都没有应对之策,这可如何是好?”

朱慈烺面色无助,目光中满是悲观之意。

一旁的李邦华见状,当即向着朱慈烺拱手回道:“启禀太子殿下,若依微臣之见来看,朝廷应当厚赏榆国公!”

“厚赏榆国公!这......”

朱慈烺很是疑惑不解的看向李邦华,问道:“李爱卿可否详说,朝廷为何要厚赏榆国公?”

李邦华拱手回道:“回禀太子殿下,虽然榆国公率军占据了山海关,且还击溃了六万援辽大军,但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若非不是吕总督与高监军下令强攻山海关,那么威武军也就不会反击的。其实说到底,这还是吕总督与高监军率先挑起战端的。”

“而且还有,榆国公率领大军收复了宁远、锦州等城池,斩获清军首级数万,俘获清军数千,这对于我大明来说,乃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啊!”

“如果朝廷不进行厚赏的话,那就势必会引起榆国公与明军将士们的不满,日后谁还会为朝廷效力?”

“因此,只有朝廷厚赏了榆国公,不仅能体现出朝廷对有功之臣的器重,也能使得朝廷在明面上占据着公然大义。”

“既然朝廷占据着公然大义,相信榆国公也就一定不会举旗造反的。若是榆国公胆敢不顾公然大义而举旗造反的话,那他就是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整个天下都会唾弃榆国公。”

“就算榆国公占据了半壁江山,也是难以得到民心的,公然大义依旧在我大明这边。”

李邦华的话音刚落,陈新甲立时就跳了出来,大声的反驳道:“荒谬!实在是荒谬至极!”

“那刘博源本就是乱臣贼子,何故还要受到朝廷的厚赏,你李邦华到底怀揣着什么居心,竟然为那刘贼百般辩罪。”

随即,陈新甲向着朱慈烺拱手行礼道:“启禀太子殿下,朝廷绝对不能厚赏那刘贼!若是朝廷厚赏了那刘贼,岂不是显得朝廷实在软弱无能。”

“那刘贼没有朝廷的旨意,竟敢私自率兵越境,这本就触犯了大明律法。”

“还有那刘贼率军占据着山海关,阻扰援辽大军出关,这更是在挑衅朝廷的威严。吕总督与高监军下令强攻山海关,这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过错,何来挑起战端之说。”

“以上的种种行为,本就说明了那刘贼就是乱臣贼子,根本不配得到朝廷的厚赏。就算那刘贼率军收复了宁远、锦州等城池,也改变不了此事的定性。”

“这......”

听完陈新甲的话后,朱慈烺陷入了两难之中,实在不知如何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