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帝国 > 第四十七章 绝世之兵

大汉帝国 第四十七章 绝世之兵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3 21:29:47

第四十七章 绝世之兵

过了许久许久,周阳这才平息下来。扭头一瞧,秦无悔、赵破奴他们和他一般激动。是啊,他们都是热血男儿,处此激动人心之地,谁能不激动呢?

“大帅,大秦之所以能在河套一战大获全胜,就是因为在阴山藏兵极多。十几万骑兵藏在阴山,匈奴根本发现不了。”秦无悔很是自豪。

要是不解兵法之人,一定会认为藏十几万军队跟喝南瓜汤一样稀松平常,周阳却是知道其难度有多大。别的不说,光是十几万大军的吃喝,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需要庞大的后勤补给。更别说,还要躲过敌人的侦察,其难度可想而知了。

“阴山广大,有不少山谷低洼处,正好可以藏兵。”赵破奴略一沉吟,点评起来。

秦无悔看了他一眼:“大秦之兵不是藏在山谷低洼处,而是藏在山洞里。”

“山洞?那得多少?”周阳吓了一大跳。

就算一个山洞藏五百人,就需要三四百山洞,阴山虽大,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山洞?肯定是挖出来的,这工程就浩大无比了。

“这附近就有一个藏兵洞。”秦无悔朝右边一指。

“带我们去看看。”周阳好奇心大起,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大帅,请随我来。”秦无悔走在头里,周阳和赵破奴跟在身后。

向前走了差不多两里路,来到一处断崖下。这里草木茂盛,藤蔓丛生,绝对的原始森林,秦无悔却是朝崖下一指:“就是那里。”

周阳一瞧,除了树木藤蔓石头,什么也没有。

秦无悔走上去,在一块石头后面一阵摸索,再去另一块石头后面一阵掏摸,只听一阵嚓嚓声从岩中传来,露出一个洞口,黑沉沉的,不知有多深。

“大帅,请!”秦无悔侧身相邀。

赵破奴担心周阳安危,大步一迈,就要抢在头里,却给周阳拉住了:“放心,不会有事。”

在秦无悔的带领下,周阳随在身后,进了山洞。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很久没人来过了。

山洞里很黑,看不清楚里面的情形。秦无悔好象变戏法似的,在洞口堆着的漆箱里一阵翻动,找出了几支松脂火把,点燃了,递给周阳一支,赵破奴一支。

举着火把,周阳看清了,这山洞又大又深,洞里摆放着不少东西,有榻、有锅灶,这里应该是秦军歇息之处。

“里面有武器库,粮仓,马厩。”秦无悔朝里一指。

山洞里存粮供军队食用,这可以理解。有马厩和武器库就难以让人置信了,周阳有些不信,秦无悔笑着解释:“为了痛击匈奴,大秦经营了很多年。藏兵洞不仅用来藏兵,还用来存贮武器、战马。”

怪不得秦朝那么吸引人,实在是行事与众不同,周阳不得不服气。

众人前行一段,果见一个不小的马厩,足以容纳数百匹战马。马槽仍在,就是有些腐朽,应是用山中树木所制,周阳用手一敲,碎裂了一大块。

“在这里养马,哪来那么多草料?”赵破奴有些想不明白了。

秦无悔没有说话,而是看着周阳。周阳知道,他是在考自己:“在这里蓄养战马,不能用草料,而是要要用精粮。军队藏在这里,离大战之期不远了,战马得上膘,战力才能最强,只有喂精粮了。”

“大帅好见识!”秦无悔大拇指一竖,赞一句:“正是如此。”

再朝前走了一阵,几个巨大的谷囤出现在眼里,高近五丈,宽有五六丈。望着这些谷囤,周阳很难相信,不由得揉了揉眼睛,秦朝做事不同凡响,要不是亲眼所见,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秦无悔在谷囤上一阵拍动,手里多了些谷物,颗颗饱满,烂若新谷,放了一颗在嘴里,嚼动起来。

周阳看得清楚,差点一屁股摔在地上。这些东西都几十年了,还完好无损,就是现代社会,也不见得能有如此保存技术,秦朝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了。怪不得秦朝魅力四射。

抓起几粒谷子,放地嘴里嚼动,没有一点臭腐味,还带着淡淡的甜香,绝对是上等好谷,用来喂养战马,战马会膘肥体壮,打起仗来,冲击力才会最强。

“这是麦囤。”秦无悔朝右边的麦囤走去,来到近前,弄出一些麦粒,递给周阳。

关中种麦不种谷,是以秦军喜面食,不喜稻米鱼虾之物,麦是供秦军食用。谷是用来喂养战马用的。

周阳接过一瞧,麦粒胀鼓鼓的,绝对完好,一嚼之下,甜香沁人:“真不简单,数十年了,还保存得这般好!”

秦无悔很是自豪:“不要说数十年,就是一百年,也能完好如初。”

周阳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以秦朝行事与众不同的风格,把粮食保存上百年不是问题。

周阳要是历史学得好的话,他就会知道,秦朝谷仓散落的粮食,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仍是完好无损,别说区区百年了。

“这里就是武器库了。”秦无悔朝前行去,来到一堆堆得整齐的漆箱前停了下来。

漆箱有数十之多,周阳用手一敲,咚咚作响,还没有损坏。

“这山洞并不是秦军挖的,是赵军挖的。”秦无悔指着宽大的山洞,陈说其历史:“最早发现这山洞的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在河套与匈奴有一场大战,是时,他用十五六万赵军,大破匈奴三十万之众,打得匈奴远遁,上百年不敢南下,直到头曼单于时才南下,却给蒙将军大破之。”

赵武灵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匈奴大战的君王。周阳从司马谈的手笔中读过这段历史,秦无悔提起,不由得热血如沸。

“武灵王之后,李牧继续经营这里。赵国灭亡,大秦接着经营,是以才有今日之盛。”秦无悔于此事很是了解:“大秦虽然亡了,留在阴山山洞中的粮草可供三十万大军三月之用。”

“三十万大军用三个月?”周阳差点跳起来。

“是呀!要不然,我们数十年怎么挺得过来。每当我们打不过匈奴,就藏到这些山洞里躲起来,匈奴找不到我们。我们在这里有吃有喝,过十年八年都不是问题。”秦无悔脸上泛着红光。

“这些粮草都还在吗?”周阳迫不及待的问。

要是这里有这么多的粮草,将来收复河套之地,就会省很多事,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天大的美事!

“我去过的十几个山洞,都完好无损,其他的地方,应该差不多吧。”秦无悔略一沉吟:“阴山共有三百多个藏兵洞,我去过的不过九牛一毛。”

三百多个藏兵洞,得藏多少兵?不要说十几万,就是三五十万也不是问题呀。

“除了粮草,还存有大量的军械。别的不说,就是连弩就有四五千架。”秦无悔指着面前的漆箱:“这里就有十几架连弩。”

“呃!”周阳嘴里发出一阵磨牙的声音,过了半天,这才扯着嗓子,问道:“你说什么?阴山藏了几千架秦弩?”秦弩就是秦无悔嘴里的连弩。

“是呀!”秦无悔惊奇的打量着周阳。

“天佑华夏!”周阳兴奋莫铭,双拳紧握,不住踱圈子,越踱越快,仿佛在飞。

秦无悔当然不清楚周阳为何如此兴奋了,瞧周阳那欢喜劲头,比打了大胜仗还要高兴。不就是说有几千架秦弩么,这东西放在这里数十年了,用得着欢喜得屁股上都是劲头?

赵破奴参与弩阵的训练与试演,当然明白周阳为何如此欢喜了。周阳可供使用的弩才四千多一点,太少了。四千多架弩集中使用,出其不意,固然可以给匈奴以重大杀伤。

可是,匈奴与汉军不一样,能打胜,就会一窝蜂的拥上去,要是打不过,拨马便逃。可以想象得到,将来这一仗,匈奴遇到汉军弩阵的射杀,挫了他们的锐气,立即逃走,汉军两条腿的人哪里追得上四条腿的马。

真要如此,汉军纵然打胜了,战果也不会太大。

要是能把这几千架秦弩弄回去,那么,弩阵的威力将会成倍增长,不是增长一倍,而是会增长数倍,甚至十倍。

这可是威力无匹的秦弩呀!

有了这么多的秦弩,汉军的实力大增,摆开阵势和匈奴大战一场,万弩齐发,将会给匈奴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汉军不仅能打胜,而且战果会非常大,大得让人难以想象!

如此美事,千载难逢,不仅周阳欢喜,就是赵破奴也是欢喜得合不拢嘴。

摸摸发烫的额头,周阳问道:“弩能用吗?我们来试试。”

也不管秦无悔的反应,周阳过去,用汉剑撬开一口漆箱,里面装的是阔剑长身的秦剑。拿起一把,拔剑出鞘,寒光闪闪。

汉剑正是从秦剑发展而来,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秦剑比起汉剑的最大区别,就是剑身长些。剑身之所以长,是因为秦军以刺为主。秦军之所以以刺为主,是因为秦人已经掌握了刺比劈砍更致命的兵学原理。

这是秦剑比战国诸国剑身更长的根本原因所在。

“好一口利剑!”

周阳赞一句,手腕一抖,一个漂亮的剑花出现,引得秦无悔和赵破奴齐声赞好。

实战最能历练人,经过几仗的历练,如今的周阳,身手更加了得,剑术不凡,虽然进入建章军的时间不长,却不比任何人差。

还剑入鞘,把漆箱盖上,再撬开另一箱:“就是它了。”

箱里躺着的并不是秦弩,而是秦弩的部件,一整箱望山。秦朝奉行“标准化”生产,弩的所有部件都差不多,可以互换,不必一张弩一张弩的装在一起,只需要把相同的部件装在一起,要用时组装起来就行了。

赵破奴和秦无悔他们动手,打开好几箱,才把部件找齐。众人动手,开始组装秦弩。不得不说,秦弩真的很好组装,所有的部件质量很不错,入手的质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让周阳大是赞叹:现代科技也未必比得了。

对弩,众人都很熟悉,七手八脚的一通忙活,一张威力无穷的秦弩就组装好了。

望着这张秦弩,周阳大是欢喜,和众人一道,装好弩矢,一齐拉动弩臂,蓄势待发的秦弩准备就绪了。

手抚在弩机上,通过望山,瞄着前面一块桌面大小的石头,猛一用力,弩机声中,破空之声响成一片,弩矢挟着劲风,朝石头射去。

“砰!”

一声炸雷似的巨响骤然响起,石屑纷飞,崩下不少石块,四处乱溅。

等到恢复平静,周阳快步过去,仔细一瞧,惊讶莫铭。这石块崩掉了老大一个缺口,而弩矢却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射入前方的石壁中,入壁足有三尺。

这可是石壁呀!

从秦弩所在位置到入壁处,足有二十多丈距离。中间还经过了石块的阻挡,饶是如此,仍是入壁三尺,这是何等的威力?

这威力比起汉军所用的大黄弩还要强劲几分,周阳想起秦无悔说的,秦军与匈奴大战,仅用了一天,就射杀了匈奴八万,这绝对不是吹的,那一万多架秦弩不是吃素的。

要是把这些秦弩全部弄回去,前景实在是太美妙了,周阳眼里冒出了一长串的星星。

赵破奴看得直咂舌:“天呐!河套之战,前朝用一万架连弩,怪不得匈奴惨败。一万架连弩发威,那将是毁天灭地!”

“可不是嘛!”秦无悔很是自豪的附和一句。

周阳强抑激动的心情,问道:“秦无悔,这些山洞你能找到吗?”

“能!”秦无悔不容周阳再问,解释原委:“我手里有蒙将军留下的详图。每一处山洞标得清清楚楚,武器、粮草、藏兵之数都在上面。”

“真的?”周阳真想放声高歌一曲。

有这份地图在手,秦军当年的遗留之物就会掌握,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组建起一只强大的军队。可以想象得到,数十万大军突然出现在河套之地,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匈奴在猝不及防之下,会给打得大败。

“是真的!可是,地图在营地,得回去取。大帅是想把连弩带走,是不是?”秦无悔也明白周阳的想法了:“这前面就有好多个山洞。那里是道口,匈奴来去必经之处,秦军主要就是藏在道口附近。”

只要守住了道口,匈奴就是插翅难逃。就是周阳来用兵,也会以道口为主要防守目标,会在附近挖掘大量的山洞,用来藏兵。

把秦弩部件放到马背上,众人这才出了山洞。秦无悔扳动机括,把山洞掩藏好,要不是知道究里的人,根本就瞧不出来,周阳不用担心给匈奴发现。

在秦无悔的带领下,来到前面的道口处。这道口约莫四里宽,足够骑兵排着几十个纵队行军。

“就是这里,这是三大道口中的一个。”秦无悔指着道口,非常兴奋的道:“当日,匈奴战败后想逃走。道口两边有不计其数的强弩在等着匈奴,匈奴一到,两边的强弩一齐发威,匈奴马翻人死,尸体是叠了一层又一层,层层相因,却是冲不出去。据我们的祖辈说,当时的尸体堆得象山,匈奴骑马驰骋,一个不好就会摔下马来。死在这个道口上的匈奴,就有好几万。那尸臭,整整十年后方才散净。”

秦弩的射程非常远,是八百步。秦朝以六尺为步,一尺是23.1厘米,一步就是一1.38米,八百步就是一公里的射程。两边对射,以秦弩的密集程度,匈奴无论如何是逃不掉的。

秦弩射程一公里,在两千多年前就达到如此吓人的地步,这就是秦弩,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连弩!只有强悍的秦朝才能做到!

听着秦无悔讲说当日战事,周阳眼里全是美妙的星星,一定得把这些秦弩弄走,摆下一个死亡大阵,让匈奴前来送死!

秦无悔说得一点不错,在这道口附近,就有五十多个藏兵洞。每个洞大小不一,藏兵的数量、积蓄的粮草、武器不等。

三大道口就有一百六七十个藏兵洞,是藏兵洞的半数。可以想象一下,藏兵洞隐秘,很难发觉,就是匈奴派出侦骑也发现不了。匈奴一定会大摇大摆的通过道口,进入河套之地。可是,他们哪里想得到,他们已经一头扎进几十万大军的包围之中。

等匈奴发觉,已经是灭顶之灾降临了。

能有如此之多的藏兵洞,光凭秦朝的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这还有赵国的努力,有赵武灵王和名将李牧的努力。再加上蒙恬,就是整整三代人,一百多年的努力,能有这么多藏兵洞就不足为奇了。

在战国之时,最强的是秦国和赵国。秦国之强是因为商鞅变法,赵国之强是因为雄材大略的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赵国由是变强,强赵劲兵纵横天下,是唯一一支能与秦军抗衡的六**队。

自从赵国崛起之后,秦赵就成了世仇,两国争霸数十年,最后在长平才分出胜负。集强赵的努力,再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全国之力,把阴山变成一座大兵营,又何足怪呢?

周阳站在山洞里,望着堆得整整齐齐的漆箱,大是感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