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帝国 > 第一一三章 横渡地中海

大汉帝国 第一一三章 横渡地中海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3 21:29:47

第一一三章 横渡地中海

一三章横渡地中海

这支罗马军队,虽然不是久历战阵的正规军团,可是,也没有差到这地步吧?这哪里是军队,在汉军面前,就跟绵羊一般,任由汉军蹂躏。

罗军帝国在崛起过程中,并非没有吃过败仗,甚至差点亡国,诸如汉尼拔的入侵。可是,罗马的军队哪有败得这么快的,哪有任人宰割,而无还手之力的?

在罗马帝国历史中,就是汉尼拔率军从西班牙进入意大利的第一仗,也是背风列阵,利用狂风让罗马军队的眼睛睁不开,再来大杀,才让意大利惊恐。

汉军的冲杀,比起当年的汉尼拔勇猛得多,汉军跟天神似的。

汉军还没有冲到罗马军团跟前,罗马军团就出现了很多缺口,那是兵士给射杀,盾牌无人把持,歪倒在地上。罗马军阵的关键,就是盾墙,一旦盾墙给破了,那就失去了依仗,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大屠杀。

苏拉头脑清醒之人,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大声命令兵士冲上去持盾。可是,兵士上得多,死得多,汉军的弩矢跟雨点似的,这些兵士只有简易的锁甲,防护力差,哪会不死的。

手弩过后,就是弓箭发威。弓箭,罗马军团并非没有,而是他们的制作水平根本没法和汉朝比,这射程就差远了。汉军的箭矢已经覆盖了罗马军团,而罗马军团的箭矢还够不着汉军,这仗还怎么打?

好不容易,汉军终于冲到射程范围内,苏拉命令兵士放箭。然而,收效极为微弱,汉军的防护力好得出奇,哪里是他们的弓箭所能破的。

望着纷纷滑落的箭矢,苏拉郁闷得要死,一个劲的吼起来:“这不公平不公平他们有如此好的盔甲,我们却是防护太差”

战场上有什么是公平的?真要找一个的话,实力就是公平的苏拉这是昏头了。

汉军骑兵再近些,掷矛手终于可以发威了,一支支矛划着弧线,朝汉军射去。遗憾的是,只有一阵金属撞击声,奈何不得汉军。

这一时期,掷矛是西方的远程兵种,对矛的制作水准差不多,马其顿方阵中的掷矛兵破不了汉军的防,罗马军团又哪里破得了。

紧接着,汉军骑兵端着长矛,对着罗马军阵冲来,好象下山猛虎,具有无坚不摧的气势。

苏拉的瞳孔猛的缩成一条线,这种打法,他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就是做梦也是想不到,世上竟有如此打法。

罗马军团的骑兵,主要装备就是短剑、圆盾,还有锁甲,没有手弩。这种端着长矛冲锋的骑兵,苏拉尽管见多识广,也是头一遭遇到,不由得心头惊颤,却又惊喜无已,这给他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伟大的罗马,为何不早点使用这种战术呢?”

这问题,只在苏拉心头一闪而过,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差点吓破了胆。只见汉军潮水般冲来,长矛好象出洞的毒蛇一般,撞在军阵上,罗马兵士不是给捅死捅伤,就是给冲得七零八落。

罗马方阵,纵横欧洲无敌汉朝骑兵面前,就是一个笑话,根本抵挡不住。

罗马帝国并非没有骑兵,并没有用骑兵冲过敌阵,可是,被敌人用骑兵冲击罗马军阵,干脆利落完败的事情还是头一遭发生。

紧接着,只见刀光闪烁,汉军的挥了。骑兵打步兵具有天然优势,更别说,还是装备简陋的新兵,缺乏战阵经验,没有良好的训练,哪里是汉军的对手,这是一边倒的屠杀。在汉军骑兵的冲杀下,罗马军团溃不成军。

望着象猛虎般冲杀的汉军骑兵,苏拉的心凉了,他平生第一遭遇到如此凶狠的打法。好在,苏拉胆量奇大,虽是惊心,却是没有慌乱,一拍马背,抽出短剑,对着汉军冲杀起来。

可是,迎接他的是一片雪亮的刀光,数十上百把环首刀对着他劈来,只见汉军好象饿狼遇到羊羔般,对着他冲来。

苏拉是个勇士,身手了得,可是他再厉害也是敌不过这么多人,更别说还是武装到牙齿的汉军了。苏拉自知不是对手,忙拨转马头,准备杀出重围,逃之夭夭。

然而,汉军围得跟铁桶一般,他左冲右突,却是杀不出去。不仅杀不出去,反而引得更多的汉军追杀过来,一副不把他干掉不罢休的样儿,这让苏拉胆颤心惊。

苏拉并非没有经历过危险,并非没有在生死边缘打过滚,就从来没有如此危急。想突,突不出去;想打,打不过,苏拉还真是无能为力,望着紧追而来的汉军,苏拉知道,他的末日不远了。

卫青骑在骏上,把战场情形看在眼里,笑道:“传令,把苏拉好好的赶一程,要吓得他胆颤心惊,然后放开一个缺口,让他逃掉。”

“啊”公孙贺惊呼一声,马上就断然拒绝:“卫将军,你糊涂了?苏拉能放走吗?无论如何也要逮住他”

逮住苏拉的好处是显而见的,卫青竟然要放走苏拉,怪不得公孙贺大呼小叫。他只是说糊涂,没有骂卫青疯了,算是嘴下积德。

“公孙将军,你心中所想,我又何尝不明白。抓住苏拉,有莫大的好处……”卫青的话刚一出口,就给公孙贺打断了。

“你知道就好要是大帅在,哪会下这样的乱命你就是胡来”公孙贺很不客气。

“呵呵”卫青却是不以为意,反倒是笑得很舒畅:“公孙将军,容我把话说完。”

公孙贺瞪了卫青一眼,不再说话了,一副看你怎么说的样儿。

“据我所知,罗马帝国在意大利北部还有一支精锐军团,在和高卢人作战。”卫青开始剖析利害了:“这支军队是罗马帝国的精锐,不同于眼下这支军队,若是任其留在意大利北部,我们虽然不惧,却也麻烦。你要知道,意大利北部多山,地形复杂,不利于骑兵作战,更不利大军纵横。若是这支军团分散开来,据守各处,我们虽有强弩,一仗一仗的打,太麻烦了。不如放走苏拉,让他把意大利北部的军队调集在一起,我们毕其功于一役”

卫青这话说到要害了,意大利北部多山,地形复杂,若罗马帝国紧守隘口,汉军固然是不惧,却也太麻烦。若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接下来的战争会有莫大的好处。

“这个……”公孙贺张大了嘴巴,愣怔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老一阵,公孙贺这才想到说辞:“卫将军,你目光远大,看得深远,我很佩服。可是,苏拉他会调集意大利北方的罗马军团吗?”

“一定会”卫青非常肯定:“据我所知,苏拉是个胆气不错的人,吃了败仗,他一定不会认输。他是执政官,他一定会调集罗马军队,妄图阻止我们进入罗马。他调集的军队越多,需要的战场就越广阔。战场越广阔,越是有利我们的骑兵出击,到时,我们连战场都不用选,直接出战就是了。”

“你就这么有成算?”公孙贺知道卫青说得很有道理,仍是有些不放心。

“为了万无一失,我才要把苏拉吓个半死,赶着他,让他惊魂难定。依苏拉的性格,他一定会视为奇耻大辱,一定要雪耻,这就成了”卫青信心十足。

这段时间在本都王国,卫青也没有闲着,抓紧时间研究罗马帝国,对苏拉的性格有所了解,这是一个自视极高的人,不会轻易认输。若是给汉军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让他胆颤心惊,再放走他,他一定会认为这是他的耻辱,他会想尽办法雪耻。

要雪耻,就得调集在意大利北部的罗马军团,而且还是有多少调多少,因为他见识过了汉军的厉害,军队少了打不过汉军。

他调集的军队越多,对汉军越有利,不用再一仗一仗的打,只需要一仗就可以达到战略目标,让意大利北部空虚,无法阻止汉军的推进。

“好就依卫将军”公孙贺沉吟一阵,终于赞同卫青的主张。

公孙贺一拍马背,挥着环首刀,亲自去完成这事。在他的指挥下,汉军阴魂不散,苏拉逃到哪里,就追到哪里,却又不把苏拉抓住。

几次三番下来,苏拉都快崩溃了,他真想说“不要追了,我投降”。可是,一想起这是耻辱,他无法接受,只好硬着头皮撑下去。

看看火候到了,公孙贺减缓速度,汉军放出一个口子,苏拉拍马冲了出去。为了把事情做得象真的,公孙贺还带人从后追来,大呼小叫一通。

苏拉打马便逃,一边逃一边大叫:“耻辱耻辱这是我的耻辱是执政官的耻辱我要雪耻我要雪耻”

好在汉军并没有追来,苏拉算是惊魂稍定,回头一瞧,跟上来的亲兵不过十来人。堂堂执政官,落荒而逃,凄惨异常,这在罗马历史上少之又少。

“卟”苏拉只觉胸闷,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只吼了两个字“耻辱”,便晕了过去。

苏拉一逃,罗马军队群龙无首,在汉军的威迫下,只能投降。

卫青策马而来,用学会不久的罗马话道:“罗马的兵士听着:我们是中国人来自东方的古国我知道,你们中有很多人是奴隶,为贵族做牛做马,却吃不饱,穿不暖,性命不保,父母妻子没有好日子过你们一人为奴隶,世世代代为奴隶,我同情你们,怜悯你们只要你们为大汉效力,大汉就给你们自由,让你们拥有财产,过上正常人的日子你们,要不要归降大汉?”

“为了大汉”

罗马降兵爆发出惊天动的欢呼声。

这些兵士中,真正的罗马公民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是西班牙人、色雷斯人、意大利人、迦太基人、西西里人,他们被压迫,没有归属感,哪会愿意为罗马帝国卖命。卫青给他们自由,让他们过上正常人的日子,那是他们世世代代做梦都想的事情,哪会不愿意的。

个个扯起嗓子,大吼大叫起来,还不时蹦来蹦去,欢呼雀跃。这是他们祖祖辈辈,听到的最好福音。

他们之所以叫“为了大汉”,而不是叫“大汉万岁”,那是因为他们是从“为了罗马”这话改变过来的。都知道,罗马军团的战号是“为了罗马”。

“拿上你们的武器,穿上你们的盔甲,去报仇雪恨吧”卫青的话象磁石,深深的吸引着罗马降兵。

“报仇雪恨”贵族对他们的欺压,让他们痛恨不已,卫青这话说到他们的心坎上了,无不是欢欣鼓舞。

适才还与汉军作战的罗马兵士,转眼间就成了汉军的一员,拿着武器,穿着盔甲,欢天喜的走在汉军前面,为汉军带路。瞧他们那喜悦劲头,仿佛他们早就是汉军的一员了。

与汉军在一起,他们是人,真正的人,有尊严这远非罗马帝国所能比,个个昂起了头颅,挺起了胸脯,神气活现。

开疆拓土,就是要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方能越打越强。那种单纯的征服,只会越来越弱。对罗马降兵的表现,卫青大是满意,率领汉军朝西进发。

亚历山大港,是亚历山大大帝建立的,是西方最为重要的港口转运站,连接着欧洲和中东的海上贸易。若是没有亚历山大港,就不会有繁忙的地中海海上贸易。

这座城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埃及的首都,这是一座大型城市,人口多,繁华异常,进出口贸易特别发达。

这座城市最为著名的是亚历山大灯塔,也是亚历山大大帝所建。

亚历山大灯塔是人类的七大奇观之历史上非常有名。这不是奢侈品,也不是亚历山大大帝一时头脑发热建立的,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

亚历山大大帝很有远见,他知道地中海的价值,知道地中海中的贸易有多重要。这才修建了这座灯塔,指引着船只进出港口,这为促进地中海贸易,促进欧洲与中东的联系起了巨大的作用。

灯塔高第一层正方形结构,高约60米,有三百多个方间,一是为守护灯塔人员的住房,二是贮料燃料。第二层为八角形,高第三层为圆形,8根石柱围绕着灯楼。

灯楼上的火焰是日夜不熄,自从建成,一直到被地震毁坏的一千多年里,从未熄灭过。尽管埃及几度易手,曾经属于亚历山大帝国,曾经属于罗马帝国,又独立,征服者知道灯塔的巨大的价值,一直维护着。

灯塔所用的燃料不是石油,尽管中东盛产石油,那一时期还没有用上,而是用的橄榄油和木柴作燃料。

周阳站在灯塔上,观望着地中海,碧蓝的海水,宛若一面硕大的镜子,瑰丽异常。

海面上偶尔会刮点微风,带起阵阵涟漪,地中海平添几许生气。

“好雄奇真是好景致”周阳感慨不已,在这里欣赏美景,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心胸开阔。

自从击败安条克七世后,周阳率领汉军直接攻进埃及,直取亚历山大港。埃及国王,托勒密根本没来得及反应,汉军就抵达亚历山大港了。在汉朝大军压境的情形下,托勒密关闭城门,妄图与汉军一战。

依他想来,亚历山大港是大城,城墙坚固,只要他不出战,足以把汉军耗垮。然而,让他失望的是,汉军的秦弩发威,屁大一会功夫,就攻破了城门,然后,汉军象海潮一般涌了进来,亚历山大港就落入了汉军手里,埃及灭亡了。

对托勒密本人,周阳没有接受他的投降,而是数落他的罪状后,直接砍头。

周阳接受了米特拉达梯和安条克七世的投降,为何不投受托勒密的投降?正是因为接受了这两人的投降,才要处死托勒密,这是立威。

因为,还没有国王脑袋掉过地,只有杀掉托勒密,让国王的人头落地,那些被征服者才会老实。

为了起到最好的威慑效果,周阳不仅杀了托勒密,还把他的大臣、家人一并给杀了。这消息一传开,米特拉达梯和安条克七世出了一身冷汗,既是害怕,又是庆幸,他们好歹还有一命,家人亲戚没事。

周阳一边派程不识直取迦太基,一边稳定埃及。汉武帝派了不少文臣过来,严助、朱买臣他们都在,有他们打理,埃及很快就稳定下来了。

要稳定埃及,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传下解放奴隶的命令就行了。这一些时期,地中海沿岸的国家,都是奴隶制国家,这命令一下,奴隶是打从心里拥护汉朝,要不稳定都不行。

诸事一毕,周阳决定横渡地中海,进攻罗马本土。

此时亚历山大港口,不再是进出口贸易港,而是军港。埃及的舰队,还有被征用的商船,集结在港口里,汉军正在登船。

汉军秩序井然,牵着战马,登上战舰。

而岸边,是不计其数的埃及人,正在欢呼,这些人主要是刚刚获得自由,过上正常生活的奴隶。汉军是他们心目中的恩人,汉军出征,他们跟送别亲人一般,难分难舍。

地中海是内海,风浪小,周阳根本不担心有没有危险,也不担心汉军会不会晕船。

地中海也有大风大浪的时候,这种可能太小。再说了,周阳找了不少富有经验的奴隶,让他们来处理此事。他们刚刚得到自由,忠诚是不用担心的。有了这些人,风浪就不是问题。

至于晕船的问题,这对汉军的战力削弱不会太大,因为汉军的战力强悍,只要有一万人能正常发挥,就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周阳下了灯塔,登上战舰,下令启航。

不计其数的战般离开港口,好象一片船林,朝着罗马航行。

b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