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帝国 > 第七十七章 一网打尽(下)

大汉帝国 第七十七章 一网打尽(下)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3 21:29:47

第七十七章 一网打尽(下)

说,中国汉奸的鼻祖,在他的教唆下,匈奴为祸日烈,不知多少百姓死于匈奴的弯刀下,为后人痛骂。历史上,这个汉奸竟然终老于匈奴,没有受到应得的惩罚。如今,历史重来,他为李广生擒,他的命运是注定了,必定要受到汉朝的严厉制裁,这是他罪有应得!

中行说落网,这是汉朝对匈奴战争的巨大胜利,是数十年来,数代人努力的结果!

“看好了!”狠狠发泄一通的李广意气风发,大是欢喜,手一招,汉军兵士把中行说象拖死狗一样拖走了。

“单于呢?单于在哪里?”李广一双虎目在匈奴丛中搜索起来,骑着烈阳驹,四下里寻找军臣单于的踪影。

另一边,程不识正象馋猫见到咸鱼似的欢呼起来:“阿胡儿?小王子?哪里走!”

阿胡儿是军臣单于的小王子,是匈奴左大将,是匈奴的第七号人物,要是把他给抓了,那也是不小的收获,程不识乍见之下,哪会不生此心的。

程不识吼声如雷,震得阿胡儿耳朵嗡嗡直响,扭头一瞧,只见程不识骑着骏马,疾驰而来,须发皆张,威猛不凡,宛若天神。程不识与李广齐名,是威震匈奴的名将,阿胡儿极是忌惮,一见他杀来,吓得七魂丢了六魂,叫声妈呀,转身就逃。

阿胡儿为了逃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朝人堆里挤。可是,这里到处都是人,厚厚的一堵人墙,他能往哪里逃呢?努力了半天,也没有逃出多远,反观程不识却是追得更近了。

唯一让阿胡心安的是,这里的匈奴太多,让程不识的追赶很不方便,时不时就给人群挡住了。

“让开!饶你们不死!”此时的程不识和李广一个样,对于砍杀匈奴已经兴致缺缺了,杀了这么多人,再也提不起兴趣了。对活捉阿胡儿,倒是志在必得。

匈奴本就惧汉军兵威,更不用说,这还是威震匈奴的名将,匈奴听得他的吼声,如逢大赦般,齐刷刷的让开,一条道路就给程不识毫不费力的开辟了出来,策马追去。

“拦住他!拦住他!”阿胡儿看着煞神似的程不识,吓得浑身发软,落在这位名将手里,他的日子不好过呀!

他吼得山响,吼声凄厉如夜枭啼叫,很有感染力,让人心有不忍。可是,匈奴却是冷眼旁观,根本就没有响应他的号召。

如此一来,万般无奈的阿胡儿只有祭起小王子这杆大旗了:“你们拦住他,重重有赏!我是小王子,大单于的小王子!”

想当初,他听着他**与军臣单于翻云覆雨的呻吟,很不是滋味。可是,她母亲用身体为他换来的前程,还是他让挺受用的。

他不提小王子这身份也就罢了,他一提起,立时惹来匈奴一阵谩骂。

“狗屁的小王子!”

“还不是你母亲与单于勾搭成奸!”

“你开弓不能放箭,不配做大匈奴的勇士,只有靠妇人的裤腰带!”

“真不知羞耻!”

匈奴的谩骂声越来越难听,越来越下流,有人把他**和军臣单于在床上的私密事都说出来了,还说得有板有眼,活色生香,仿佛他们亲眼看见似的。

对于此次大败,匈奴怨声载道,对军臣单于由爱转恨,恨他不仅没能带领大匈奴走向辉煌,反倒是把率领大匈奴走向灭亡,一腔怨气正没处出呢,阿胡儿这不是自找没趣么?

更让阿胡儿心惊的是:“抓住他!把他交给程将军!”

“程将军威名素著,说过饶我们的性命,定然是饶我们性命!”

匈奴贵壮贱老,敬爱英雄。他们敬爱的英雄,不限于匈奴,就算是他们的敌人,只要是英雄人物,他们也会敬爱有加,李广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对于程不识这个与李广齐名的英雄,匈奴虽然惧怕,虽然痛恨,仍是敬爱有加,对程不识的话深信不疑。

匈奴是说到做到,立即有匈奴拦在阿胡儿前面,一副要抓住他的架势。

“你们,你们,胆敢为逆?”阿胡儿把匈奴的架势看在眼里,惊在心头,大是惧怕。

“哼!”回答他的是匈奴冰冷的冷哼之声,一群匈奴朝他扑了过来。

阿胡儿是个勇士,骑射娴熟,武艺了得,可是,双拳难敌四手,他虚弱不堪,战力发挥不出正常情形的十分之一,哪里是对手了,直接给匈奴扑翻在地上。

“砰砰!”匈奴挥着拳头,对着阿胡儿就是一勇狠打猛揍,把对军臣单于的不满,悉数发泄在他身上。

“打你!打死你!”

“你是小王子,不打你还打谁?”

匈奴一边打,一边指责谩骂,对军臣单于的愤恨全部落在阿胡儿身上,阿胡儿这黑锅背得让他很无语。

阿胡儿赔了老母亲不说,还落得如此罪名,这份怨气不小,却是无处申诉,唯有打落牙齿和血吞,一腔苦水往肚里咽。

“程将军,阿胡儿在这里!”匈奴象拖死狗一样拖着阿胡儿,前来迎接程不识,献宝似的讨好:“程将军,我们抓住阿胡儿了。”

“他是单于的小王子!”

“就是把母亲献给单于睡觉的小王子!”

匈奴仍是不忘了损阿胡儿。在匈奴眼里,靠女人裤腰带,那是最没出息的,要不损阿胡儿都不行。

阿胡儿真是冤到家了,明明是军臣单于强占他**,哪是他把母亲献给军臣单于?阿胡儿有心辩解,却是无从辩起,唯有一声不吭。

“嗯!”程不识对匈奴的举动很是满意。

匈奴连阿胡儿这个小王都抓了前来献上,这说明匈奴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匈奴了,他们知道大汉的兵威,打从心里怕了,他们破胆了,周阳的意图完全达到了,接下来用恩就能收他们之心,不敢再背叛大汉,大漠就是大汉的了。

还有比这更让人欢喜的么?

“只要你们忠于大汉,饶你们一命!”匈奴已经彻底怕了,再杀已经没有意义了,汉朝该是转变策略的时候了,该用恩了,程不识虎目圆睁,瞪视着匈奴,威风凛凛,不怒自威。

“谢程将军!谢程将军!”匈奴跪在血水里,不住叩头,齐声欢呼:“我们愿降!我们愿降!在此立誓,永不叛大汉!若有违者,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程不识只不过略试策略罢了,匈奴就激动得浑身发抖,眼泪象水一样涌了出来,发誓表明忠心。这也说明,周阳推行的立威之策是正确的,唯有先把匈奴吓破胆,再网开一面,匈奴才不会背叛。

对这结果,程不识大是满意,手一挥,汉军兵士把阿胡儿象拖死狗一样拖走了。阿胡儿浑身筛糠,冷汗直流,一双原本明亮的眼睛一片死灰,没有光泽,哪怕是一点点。

在历史上,阿胡儿曾经投降汉朝,还取了一个汉名,叫赵信。他善长骑射,勇悍过人,冠绝三军,在汉武帝改革军制之时,大规模组建骑兵,汉朝急需精通骑射的人来教汉军骑射之术,阿胡儿受到重用。他教会汉军骑射之技,这是他对汉朝做出的贡献,不必抹煞。

可是,后来他又背叛汉朝,回到匈奴。他在汉朝是重将,对汉军的情形极为熟悉,他把汉军的打击范围告诉了匈奴单于伊稚斜,伊稚斜知道,整个漠南都在汉军的打击范围内,匈奴在漠南已经无法立足,匈奴要想东山再起,只有退回漠北,休养生息,等待机会,就象两次河套大败匈奴所做的那样。

若阿胡儿不回到匈奴,不把汉军的情形告知伊稚斜,伊稚斜就不会退回漠北,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就不会付出那么惨重的代价,很可能在漠南就把匈奴解决掉了。

正是因为阿胡儿的回归,使得汉朝在对匈奴的战争中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匈奴这一退,汉朝已经取得了胜利,雪却了平城之耻,高后之辱,因为匈奴破胆了,还有比这更好的报仇雪恨么?

朝中大臣满足了,额手称庆,上书汉武帝,要汉武帝休兵罢战,不再与匈奴作战了。在当时,这种想法占了上风,不仅朝中大臣如此想,就是百姓也是如此想,这给汉武帝的决策起了很大的障碍作用。

好在汉武帝雄材伟略,顶得住压力。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洞悉了伊稚斜的阴谋,那就是匈奴想凭借千里绝域来阻挡汉军,在漠北从容休整,等到兵强马壮了,再回过头来报复汉朝。

若汉武帝真的采纳了群臣的建议,而不对匈奴果断的进行追击的话,无数将士用性命换来的胜利,不是真正的胜利,不过是短暂的休兵期罢了,匈奴要不了多少时间就会卷土重来,后果不堪设想。

洞悉了伊稚斜阴谋的汉武帝决心发起“漠北决战”,汉军要横渡绝域,追入漠北,对匈奴进行致命一击。经过测算,汉军要发起漠北决战,需要克服的困难太大太多,关键是后勤,粮草难以保障。

为了准备漠北决战,汉武帝整整花了数年时间来准备,启用桑弘羊理财,把盐铁收归国有,这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却弄到了急需的军费。再启用赵过推广牛耕技术,使得汉朝的粮食产量大增。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有了钱粮,汉武帝的底气就足了,命令卫青、霍去病统率汉军横渡绝域,直奔漠北。

数十万汉军在卫霍的统率下,发起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漠北决战”,横渡绝域,突然出现在漠北。这让以为绝域是天险,汉军不可能横渡的伊稚斜大为吃惊,仓促应战,才有卫青创造的“单于夜遁逃”,霍去病创造的“封狼居胥”的传奇故事。

这一战,汉朝对匈奴进行了沉重一击,此战之后,匈奴越来越衰弱,再也没有恢复过来。最终导致匈奴分裂,一部投降了汉朝,被汉朝同化了。另一部,不甘心投降汉朝,坚持要与汉朝死战到底,一直为祸边境。到了东汉,窦宪北征,燕然勒功,这一部遭到沉重打击,不得不北迁到伏尔加河流域,在这里休养生息四个世纪。然后在“上帝之鞭”阿提拉的统率下,大举西进,横扫欧洲,建立起了一个让欧洲人谈之色变的匈奴大帝国。

阿提拉灭了西罗马帝国,毁灭了罗马文明,让欧洲陷入一片黑暗之中,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才重新见到文明的曙光。

起来,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幕后推手是中国,是著名的汉武大帝!

汉武帝击破匈奴,对世界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可见这场战场的激烈程度。汉朝虽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天下户口减半”。以致到了汉武帝晚年,不得不下“弃轮台诏》,休兵罢战,与民休息。

汉朝之所以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就在于阿胡儿这个叛徒太熟悉汉朝的情形了。别的不说,光是漠北决战,汉军伤亡数十万。这一仗,汉军出动五十余万,回来的不到一半,可见伤亡有多大。回来的汉军,不是伤就是残废,汉朝因此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接下来的战略追击阶段,因为匈奴地处大漠深处,汉军的困难更大,这是在这一时期汉军败多胜少的重要原因。当然,汉军败仗多的另一个原因,还在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天才统帅先后谢世。

在战略追击阶段,汉军就是用巨大的代价,把匈奴给拖垮了的。要是换个人,如此高昂的代价,早就下令休兵罢战了,汉武帝却硬是顶着压力与匈奴对耗,把匈奴活活拖垮。

历史重要,阿胡儿还没有来得及祸害汉朝,就给程不识活捉了,这是一个天大的胜利!

汉朝不用再付出历史上那样高昂的代价了。

“单于呢?单于在哪里?”程不识可不满足于仅仅活捉阿胡儿这个七号人物,他想活捉的是军臣单于。

四下里一阵搜索,没有结果,程不识一拍马背,在匈奴丛中寻找起来。

军臣单于是众矢之的,想活捉他的人太多了,不仅李广、程不识有此心,谁没有此心?卫青、公孙贺、公逊建、秦无悔、秦衣、丁隽他们哪一个不是在匈奴丛中四下里搜索?

“单于在哪里?单于在哪里?”卫青骑在骏马上,四下里打量,对匈奴道:“说出单于下落,饶他不死!”

军臣单于众叛亲离,匈奴倒是想说出他的下落,换得一命。可是,却不知道军臣单于在哪里,只有自怨没有多长个心眼,好好注意下军臣单于的下落。

“咦!伊稚斜!”卫青寻找军臣单于未果,却是意外发现了伊稚斜的下落。

伊稚斜是左贤王,匈奴的储君,二号人物,抓住他,也是天大的喜事,卫青哪个错过这等良机,一拍马背,大吼道:“伊稚斜,哪里走?”

卫青吼声如雷,正在逃命的伊稚斜听在耳里,犹如雷霆鸣响于耳际,震得脑袋嗡嗡直响。扭头一瞧,只见一个铁塔似的汉军将领正飞驰而来,一脸的兴奋,好象饿狼见到羊羔似的,要是给卫青抓住了,后果不言自明。伊稚斜虽是胆量奇大之人,也是吓得头皮发炸,撒开两条腿,没命似的逃跑。

“抓住伊稚斜,饶你们性命!”卫青一边追,一边打量,伊稚斜尽往人堆里钻,短时间内要抓住他,还真不容易,不得不yin*匈奴了。

“左贤王,快,这里!”伊稚斜足智多谋,他是匈奴的左贤王,在匈奴心目中极有威信,虽是匈奴末日即将来临,匈奴仍是没有背叛他,纷纷为他让路。

匈奴之所没有背叛伊稚斜,还在于匈奴对军臣单于失望透底,自然而然就把希望寄托在伊稚斜身上,对他的好感直线上升,要不掩护他都不行。

伊稚斜原本以为匈奴会抓住他去邀功,没想到,就是在这样危难的时刻,匈奴不仅没有抓他,反而是掩护他,不由得激动不已,呜呜的哭了起来。

有道是,国难见忠臣,匈奴在匈奴即将灭亡的时刻,仍是在保护他,伊稚斜哪能不激动。

“抓住伊稚斜!要不然,你们都得死!”卫青不由得心头火起,厉喝起来。

“左贤王,你快走!大匈奴就靠你了!”匈奴表现出了他们应有的勇气,并没有听从卫青的号令,反而昂起头,挺起胸,怒视着卫青。

“谢谢你们!”伊稚斜眼里的泪水再度涌出来,跪在地上叩头道:“若我伊稚斜不死,一定要重光大匈奴!”

在这一刻,他心中只有匈奴,只有重建匈奴的想法。

“哼!”卫青火了,大吼道:“杀!杀光匈奴!”

匈奴的举动激起了汉军的怒火,陌刀手端着明晃晃的陌刀在匈奴丛中横冲直闯,匈奴哪里是对手,成片成片的倒下。

“杀光匈奴!”汉军兀自不解恨,杀声阵阵,吼得山响。

伊稚斜还没逃出多远,就见匈奴象给夫收割的稻草,给汉军屠杀得干干净净。不由得心头一疼,念头不住转动,不由得停了下来。

犹豫一阵后,伊稚斜看着卫青道:“卫将军,你不要杀他们,我愿降!”

伊稚斜在最后一刻,表现得还象个英雄,这让匈奴倍加感动,齐声吼叫起来:“左贤王,你快走!不要管我们!我们死不足惜,大匈奴要紧呀!”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最后的关头,总会涌现出一批不计生死的英雄,这就是民族的脊梁!匈奴虽然可恨,亦是不乏这种脊梁!

“谢谢你们的好意!”伊稚斜感动无已,眼泪又涌出来了,却是以颤抖的声音哀嚎起来:“大匈奴都这样了,我就是逃出去,也无力回天,不能再振大匈奴了!还不如,换得你们的性命!卫将军,我愿降,你放过他们吧!”

“哼!”卫青却是板着一张脸,冷哼一声道:“匈奴的生死由我,不由你!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