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帝国 > 第二十五章 环首刀

大汉帝国 第二十五章 环首刀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3 21:29:47

第二十五章 环首刀

描绘的是幅美妙的前景,凡经够让人欢喜的了。奸,丁隽还要锦上添花。

“大帅,我们还做了一种刀。适于马上砍杀。”丁隽笑呵呵的,眉头散开,好象是百花在绽放一般。

“哦!”在北地时,周阳就发现马上砍杀用汉剑很不合用,要用刀。特的给景帝写了奏章,一听这话。不由得大是来劲:“在哪?”

“这刀才做出来,还在试用。大帅,请随我来。”丁隽头前带路。周阳他们一行跟上去。“是什么样的?”李广急性子,有些忍不住了,问道:“莫要做成了匈奴的弯刀。”

“呵呵!”丁隽笑得很是欢畅:“飞将军放心,绝不是那样儿。”

众人在丁隽的带领下,出了屋。直朝前面行去。那是校场,正有不少汉军兵士骑在马上,顶盔贯甲,挥着一把形状奇特的刀砍杀。

这些兵士也是建章军,他们的砍杀动作犀利有力,每一刀下去,就会出现一道匹练,很是骇人。

“好刀法!”周阳他们忍不住赞一声。

“我们这里除了头脑灵活以外。也需要一些象他们这样能打能拼的兵士,护卫这里的安危。”丁隽指着兵士给周阳他们解释。

这里主要是进行战术研究,研究破解匈奴的办法,也需要这些能打能拼,身强力壮的兵士护卫。

来到近前,丁隽一声令下,这些兵士策马过来,冲周阳行礼:“见过大帅!”

声音洪亮有力,周阳还礼:“见过各位兄弟!”

“呵呵!”他们虽是第一次见到周阳,对周阳的大名却是早就如雷贯耳了,心慕不已,周阳如此亲切,没有架子,与他们兄弟相称,那距离感一下子消失了,人人露出亲近之意。

丁隽从兵士手里接过一把刀。递给周阳,道:“大帅请看。”

周阳接在手里,略一打量,此刀长过三尺,直线刀身,厚脊,刀柄上有一个圆环,样式非常特别,周阳没有见过。刀锋闪亮,一瞧便知。极为锋利。

“好刀!好刀!”手腕一振,一个刀花出现,周阳大声赞好。

丁隽脸上露出笑容:“谢大帅夸奖。大帅有所不知,我们是接到皇上的旨意,说是大帅发现如今的剑不适宜马上作战,这才要我们做刀。

时间短,才做出来,还没有定下来。大帅,你试试,给我们一些看法。”

这刀,周阳虽未参与研制,却是始作俑者,点点头道:“也好!”

一拍追风驹。追风驹一声嘶鸣。撒开四蹄。飞也似的冲了出去。周阳高举着刀,对着地上的木桩就劈了下去。一片闪亮刀光中,木桩应刀而断。手腕一振。刀身刮个弧形,由下向上撩了过来。又是一截木桩断裂。

用这刀,比用匈奴的弯刀劈砍舒适得多,用来马上砍杀,很是方便。周阳大是赞许,又是一阵劈砍。这才一拉马头,回去。

“大帅以为”这刀好用不好用,得周阳说了算,丁隽很是紧张。

“飞将军,你们也试试。”周阳并没有回答。

“好嘞!”李广他们应一声。取刀飞马冲了过去,劈砍起来。

一阵劈砍后,他们先后打马回转,远远就赞道:“好用,好用,很好用!比匈奴的弯刀好用得多了!”

“呵呵!”一听他们赞扬。丁隽大是放心,不由得舒心的笑了。

“是好用!”周阳点头道:“我一个人说好不能叫好,要大家伙都说好用才那叫好。”

一种武器的出现,要经过无数次的试用方能定型。周阳虽然有权决定这刀的前途,可是,那样做的话。说不定会出事。还是让李广他们试用之后,大家来商议。这是很认真的态度,丁隽大是赞赏,怪不得周阳能打败匈奴,从这事就能窥见其作风。

“这刀的样式不错,用起来也顺手,适合骑兵使用。”周阳把量一阵,大是欢喜:“骑兵有了这刀,威力会更大。可是,我有一点看法,这刀有点轻,应该再加重些。”

“轻?”丁隽有些意外,解释道:“大件,我们试过了,匈奴的皮甲抵挡不住,轻易就能劈开。”

匈奴主要就是皮甲,只要能劈开匈奴的皮甲,匈奴也就成了无防了。

“匈奴主要是用皮甲,这没错。可是,匈奴也有铁甲。单于本部精锐,其铁甲不在我们之下。对付这样的铁甲。就需要重些,方能凑效。”周阳解释。

“大帅放心,我们试过了的,匈奴的铁甲也抵挡不住。”丁隽笑着道。

“嗯!”周阳微一点头道:“在马上砍杀,越重,对匈奴的威胁就越大,还是要重一点,要十来斤吧。”

“十来斤?”丁隽吓了一跳。眼前这刀顶多五六斤,那就是说,要翻一倍,提醒道:“大帅,一场大战,要打很长时间。若是太重了,消耗太大,能禁受得住吗?”

这话说得很对,打仗很累人,一场大战要打很长时间,若是刀太重了,体力消耗会很大,人会吃不消。

“放心吧,不会有事。”在周阳指挥下的汉军。打到那种程度,他们仍是在打,增加几斤又算得了什么?周阳对汉军有着无比的信。

“既然这样,那就再加重。”丁隽点头同意了。

周阳这一改进,非常重要。在古代战场上,兵士都穿铁甲,若是刀轻了,砍在身上,也就是在盔甲上留下一道印痕罢了,伤不了人。

社会的马刀,对付身着衣衫的现代军队没问题。要是再“代,难有成效,原因就在于太轻。

一力降十会,刀越重,力道越大,对敌人的威胁越大。

“这刀有名字吗?”李广掂着手中刀问道。

“还没有。”丁隽如实回答,一拍额头:“这刀是大帅提出的,就是大帅刀。”

“大帅刀?”周阳猛摇头:“太拗口了。”

的确是太拗口,李广也不赞成:“大帅。要不就用大帅的大名,时阳刀。”

“这名字不错。”程不识马上赞同。

公孙贺、公孙建、秦无悔他们大是赞同,不住点头。

“不好!”周阳把刀打量着道:“这刀有一个环,就叫。叫环首刀吧!”

“环首刀?”众人细品之下。大拇指一竖,赞道:“好名字!好名字!”

这名字比起大帅刀,阳刀好听得多了。更重要的是,还很形象。刀柄上有一个环,那是为了防止脱手。

汉朝有两种武器非常有名,一是汉剑,二是环首刀。汉剑就不用说了,两汉、三国、南北朝一直在用。

环首刀更不得了,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刀之一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种骑兵战刀。在此以前。马上砍杀,多用剑。而不是刀。就是秦朝,其骑兵用的也是剑。秦人掌握了刺比劈砍更有效的兵学原理,秦剑比汉剑要长,在马上也不是劈砍,主要是刺。

这是秦朝骑兵的特点。汉初。也沿用了这一机制。直到汉武帝改革军政,大量组建骑兵,方才发现,骑兵用剑不方便,还是用刀顺手,这才研发出了环首刀这种名垂千古的利器。

强汉大军,正是挥着环首刀,击破了匈奴,收复百越,平定辽东,进军西域,冲杀在青藏高原,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汉武盛世”就是用这刀打出来的!

“犯强汉朝。虽远必诛”如此豪言的后盾,就是挥着环首刀的强汉大军!

环首刀使用了近千年之久,历经两汉、三国、南北朝、隋朝,一进到唐朝,才被改进,退出了历史舞台。

唐朝著名的横刀。就是在环首刀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横刀的改进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刀柄上的环去掉了,二是加重了。

环首刀在汉朝时,不过数斤之重,用来对付匈奴这些游牧民族不是

题。

那时期,这些游牧民族缺铁。没有好的铁甲,环首刀足以对付。历史发展上千年,突厥这些游牧民族也取得进步,虽然远远不如中国的进步,他们也有不少铁甲了,环首刀太轻,已经不能对付铁甲了。

唐人把横刀打造得更重,对付突厥这些游牧民族更加有效,是以,唐军挥着横刀,横扫世界,打造出了一个梦幻般的大唐王朝!

周阳的历史不好,兵器史更是一片空白,却对战争有着惊人的理解力,不仅改进了环首刀,还为此刀命名为“环首刀”也是许是巧合。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不管怎么说,此刀一出,一个新的时代即将诞生了!

强汉大军,纵横无敌的时代,即将到来!

接下来的事情,周阳就是与丁隽,还有这里的人研究汉军将要采用的战术。要练兵。首先就得确立使用何种战术,要不然,这兵练出来也没用。

比如坦克,最早出现时,用来支援步兵。古德里安,却是把坦克集中使用,作为攻坚的利器,纳粹军队因此而横扫了欧洲。

这战术一定要制订完成,这非常重要。对这事,周阳有腹案,可是。并不妨碍听取别人的意见,完善这一战术。

博采众长,兼纳并蓄,才是王道!

这里的人,人人头脑灵活,是很不错的战术专家,有他们参与,在周阳的主导下,一套影响深远的战术逐步完善。

炽炽

长信宫。

窦太后斜靠在软榻上,面前的短案上放着虫罐,发出清脆的虫鸣,极是欢畅,仿佛在向窦太后邀宠似的。

窦太后竖起耳朵,听着虫鸣声,极是欢喜,老脸上满是笑意。

她眼盲之人。这么多年来,就是靠听虫声度日,听着虫声,特别亲切。

“禀太后,梁王求见。”侍女急匆匆进来禀报。

“阿武?”窦太后一听,身子一动,就要站起来。可是,又靠了回去,脸一沉,脸上的笑容刹那消失不见了,冷哼一声:“哼!让他呆着!”

“太后,你这是?”侍女小心翼翼的问道。

梁王是簧太后的心尖肉,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随时会问起。梁王进宫求见。她却不见。这事太让人想不明白了。

“他是不是把他的美人赋吟厌了。这才想起老身?来长安这么多天了。这才进过几次宫?”窦太后的怒火不

侍女这才明白过来,忙退了开去。此时千万别去惹她。

握着龙头拐技。簧太后坐了起来,气哼哼的道:“叫那没良心的东西进来!”

诺!”侍女忙应一声。快步去传梁王。

不多一会儿,脚步声响起梁王大步而来,一脸的笑容,远远就嚷了起来:“母后,母后。武儿看你来了!”

“笃笃!”窦太后的拐杖在地上重重一点,喝道:“没良心的东西。跪下!”

“母后!”这事太出人意料了,梁王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母后,你这是何意?”用“窒太后与”亨”亨的!“是不是你泣粱圭翅膀硬了,老冯丫小住你了?”

这话很严重,语气极为不善。粱王虽是不愿,只得跪下了:“武几参见母后!”

“阿武,你这些天都在做什么?是不是吟你的美人赋去了?现在才想起老身。

”寰太后对这个儿子最是疼爱。哪天不想他,偏偏梁王到了长安,不常来请安问好,要她不恼都不行。

原来是这事。梁王反到是放心了,笑呵呵的道:“母后,你这就错怪武儿了。武儿是母后的心尖肉。哪能不念着母后的好呢。母后,武儿这些天在忙,忙着为玉儿订一门亲事。”

玉儿,就是刘莹玉,是梁王最钟爱的女儿,寰太后对这个孙女也是欢喜,一听这话,满腔的怒意刹那不存,一脸的急切,冲梁王招手:“阿武,你怎么不早说呢?”

“母后,武儿是想让你欢喜嘛。”梁王手忙脚乱的爬起来,跑到寰太后身边,一双手在窦太后身上轻捶着,动作很熟练,看来没少讨太后欢心。

“你这坏东西!”黛太后回嗔作喜。笑骂一句,在肩头上指指:“这里,这里!轻点!你想把老身的骨头捶散?就这样!这才是武儿!”

笑得鼻子眼睛作了一家人,欢喜不禁。一张嘴裂成了荷花。

窦太后越是欢喜,梁王所谋越能成功,梁王大是放心。

“阿武,玉儿好吗?”窦太后一脸的慈祥之色。

“母后,玉儿好着呢。”粱王大拍崇太后的马屁:“玉儿心念母后。天天诵《老子》,为母后祈福。”

“呵呵!”

《老子》,也就是《道德经》,在当时是汉朝治国方略的指导经典。窦太后也好此书,一听这话。笑的更加欢畅了:“难为这丫头了!阿武,你怎么不把玉儿带来长安。让老身见见?你不孝,你不孝!”

“母后,不是武儿不带,是皇上没旨意,武儿不敢违旨呀。”梁王抓住机会,给景帝弄祸事。

“皇上?哼!”果然,窦太后一闻是言,大是不满,手中拐技在地上重重一点,问道:“阿武,你要给玉儿订亲,这男家是谁?门当户对吗?会不会疼玉儿?可别苦了玉儿。”

唠叨不已,却是尽多疼爱之心。

“母后,这事太大,武儿也拿不准,这才来请母后作主。”梁王很会讨窒太后欢心,话才说了一半,窦太后就拉着他的手,要他坐在身边,轻抚着他的额头,笑得跟开心果似的:“武儿有孝心!有孝心!老身的孙女儿,老身不作主,还能谁来作主?是哪家?”

“母后,武儿一到长安,把功臣子弟,世家子弟,挨个访查,想给玉儿找一个门当户对,又能体贴人,最好还能建功立业”梁王一本正经的说起挑婿条件,非常苛刻。

“阿武,你这是挑女婿吗?这样的人,长安有吗?放眼大汉,也没有这样的人吧。”寰太后嘴里虽在埋怨,脸上却是笑容叠了一层又一层。最后下了结论:“你这个做父亲的。用心,用心!不象有些做父亲的。把自个的女儿当礼物一般送出去。嫁给病夫,哼!”

虽没明说,梁王却知道,那是在说景帝。寄太后越是对景帝不满。对他越是有利,笑道:“谢母后夸奖。母后,这样的人不是没有,虽然不多,还真有那么一个。”

“有这样的人?”簧太后歪着脖子沉吟起来了,问道:“是谁?”

“母后,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周阳了!”梁王声调有些高,一副激动之慨,仿佛他的女儿嫁给周阳有无比的幸福似的:“阿母,你是知道的。周阳少年英雄。虽是少年郎,却为大汉立下如此大功,将来还不知道建立何等功岖呢!周阳是世家子弟,知书识礼,玉儿嫁给他,能亏了她吗?”

“要把玉儿嫁给周阳?”寰太后很是意外,一脸的诧异。

“是呀,母后!”梁王还没有发现不对劲,甚是得意的道:“把玉儿托负给周阳,武儿放心。这事。还得母后作主。”

“这事,老身作主了,不行!”寞太后脸上的笑容刹那间消失了,手中的拐杖重重在地上一点。

梁王万未想到,窦太后竟然不同意,嘴巴张得老大,半天说不出话来。

梁王要成大事,就得拉拢朝中大臣。周阳这个新近崛起的人物,他能放过吗?要拉拢周阳的最好办法。就是结亲。只要亲事一结成,他就是周阳的岳父,周阳能不帮他吗?

周阳帮他了,周亚夫能不帮他吗?

周阳风头正劲,炙手可热,周亚夫名满天下,位高权重,这两父子一帮他,大事成也!

他和周亚夫有仇,这事他不能出面,得请动寞太后,要实太后赐婚。一切就不着痕迹了。簧太后出面,周阳就算有心要拒婚,也得好好掂量。

窦太后心向着他,一心要他做皇帝。这事寰太后必然一口应承。

可是,谁能想得到,窦太后竟然不同意,梁王宁愿相信太阳从西边出来,也不愿相信这事是真的。

旺:感谢朋友们打赏,友一掷万金,五万币,我写书这么久,第一次收到如此重在赏格,笑纳了!万分感谢!朋友们的打赏是对我的激励,我一定努力,写出更好的故事。,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肌叫。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