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帝国 > 第四章 汉家盛典(中)

大汉帝国 第四章 汉家盛典(中)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3 21:29:47

第四章 汉家盛典(中)

年威武!!

百姓齐声欢呼,仿佛万千个炸雷轰于九地之下,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隆隆!”

汉军排着整齐的队形,人如龙。马如虎,气贯长虹,军容既壮且盛。秩序井然的从洛城门开入长安。

“好威武雄壮的阵势!”百姓发出一阵感叹声。

把城头上的汉军打量打量,再来看这些征战归来的将士,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城头上的汉军。也是汉军的精锐了,拱卫着长安,不是精锐不行。

他们的军姿、军容,没得说。绝对一流,可是。有一种东西他们大不如这些征战归来的汉军,那就是气势!

这些征战归幕的汉军,不如城头上的汉军那么整齐,因为有不少将士肢残体缺,有的胳膊没了,有的腿不了,有的眼睛瞎了,有的耳朵没了。有的脸上带伤”这点无论如何比不了城头上的汉军。

饶是如此,他们的气质也不是城头上汉军所能比得了的,他们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一股让人心悸的气势。哪怕是一个眼神,那也宛若实质。就象一把利剑。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那是因为他们上过战场,在死人堆里打个。滚。在血水里洗过澡,历经了生死。用匈奴的人头喂出了一身的杀气。

如此杀气,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历练出来,远非这些看守城门的汉军兵士所能比的。训练场上什么都能练就,唯独不能练就杀气。

周阳一瞧,地面整洁异常,没有一点杂物。看来,长安百姓为了迎接他们回归,没少花力气。

进了洛城门,顺着杜门大道蒋南行,过了尚冠前街,就到了驰道。

“汉军威武!”

在百姓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中,周阳他们来到驰道前,停了下来。

走驰道。是这次庆典的重头戏。是景帝给将士们的恩旨。早有大臣等在这里了,这个大臣就是庄青翟。

庄青裂头戴三梁进贤冠,身着朝衣驰道上,左手高举,捧着景帝的圣旨,一脸的肃穆。其实。他心里欢喜愕紧,只是不能表露出来罢了。

走驰道是重中之重,景帝派他来宣旨,固然是对周阳他们的恩典,更是对他的信任,他做承相的日子不远了。

在庄青翟身后,是一百面大鼓。高大健壮的鼓手握着鼓槌,凝神待命。只要一声令下,战鼓声就会响起。

“皇上有旨!”庄青翟清咳一声。展开景帝的圣旨。

周阳他们并没有下马,而是坐在马上,以胄甲之礼接旨,这是允许的。

景帝的旨意先是一通煌煌之言。奖勉一通,最后才归到主题:“着将士们走驰道,以示尊荣!”

“皇上万岁!”汉军爆发出惊天的吼声,声震长空,远远的传了出去,良久不绝。

比。石比北

驰道在汉朝,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尽管将士们早已知道要走驰道。当这一刻到来之时。仍是激动不已。

这是对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与匈奴浴血拼杀的最好认可,要他们不激动也不行。

“请将士们走驰道!”庄青翟扯起嗓子。大吼起来。

这声吼,是他这辈子吼得最响亮的吼声了。走驰道这事,在汉朝历史上不多见,这是汉家盛典,这礼仪出自他之口,他倍感荣耀,要不卖力吼都不行。

右手一挥。鼓手手中的鼓槌狠狠砸了下去。

“咚咚!”

百面大鼓爆发出惊天动地的鼓声。

熟悉的战鼓声,让将士们热血如沸,右手不由自主的按在了剑柄上。眼里闪着炽烈的战意,高昂着头颅,挺起胸膛,雄赳赳,气昂昂,仿佛回到了热血拼杀的战场,杀气铺天盖地的弥漫开来。

周亚夫是名将,对这种杀气再熟悉不过了,很是惊讶。周阳年虽少。带兵如此有方,将士们的杀气如此浓烈,这都是匈奴的人头喂出来的呀!

庄青翟却是给吓了一大跳,心中暗道这些武夫怎么这么吓人?

他只是见识了杀气就吓成这样了,若是他看见汉军冲杀的场面,一定会吓得尿裤子。

赵破奴扛着“汉”字大旗。走在头里。路博德扛着周阳的帅旗。紧跟着,上了驰道。周阳一拍马背。和周亚夫并骑,上了驰道。

“隆隆!”

汉军阵势整齐,秩序井然的上了驰道,直朝未央宫开去。

“汉军威武!”

走驰道是无上恩典,百姓又是发出一阵欢呼声。

在欢呼的百姓中,有一个人,身材瘦长,再有菜色,正是郑青。他挥臂高呼:“汉军威武!汉军威武!”

吼声热切,饱含漏*点,胳膊用力的挥动着,一双别有神采的眼睛特别明亮,眼里闪着炽烈的战意,与眼前从战场归来的将士们一般无二。

汉朝的驰道是全封闭的。两旁筑有墙,无法擅入。

道路平整,好象现代的水泥路面一般。若是在上面行车,不会颠簸。道路两厢更是种有衬木,若在春夏之季,树木吐绿,行走其上。让人心旷神怡。

驰道两边,站着汉军将士。人人顶盔贯甲,盔明甲亮,腰悬汉剑。精神抖擞。往当地一站。好象打进土里的木桩,具有不可撼动之势。

顺着驰道,没走多久,就看见了未央宫高大的影姿,雄伟不凡。

再近些,周阳看清了,只见未央宫城头上插满川点的旗帜,每一面卜都有一个”汉”字,泣是汉朝的炮知,”现代的话来说叫“国旗虽然二者并不相同,却也有些近似。

红色的汉字旗在风中飘舞,猎猎作响,把高大的宫墙点缀成红色的海堤。

宫门下,人头攒动,是文武百官列于此地,奉旨前来迎接周阳他们。文官就文列,武将入武班。秩序井然,济济一堂。

比。石比

站在虽前面的是张鸥和许昌。此时的许昌。虽然脸上带着笑容,可是,他的目光有些畏怯,每每一扫将士们。就不由主的低下了头颅。

他在北地当着将士们的面跪下,那是何等丢人,如今见到将士们,心中有愧,哪敢仰视。

张鸥仍是那般不动声色,只不过。脸上多了些喜色。看来,这一仗还真是振奋人心,连他这个一向冰冷的人都有了喜悦。

在群臣的注视下,周阳策马来到近前,抬起头朝宫墙上一望,不看不知道吓一大跳,宫墙上的人太多了。多得让人无法想象。

阙是汉朝建筑中必不可少之物。未央宫一共有两阙,北阙和东阙。各有各的用处。北阙主要用于上书,那些读书人若是有什么好的策议,又见不到皇帝,怎么办?那就上书!他们上书,就得去北阙。

东阙,主要用于朝觑庆贺。诸侯来朝,觐见天子,就要从东阙进入。周阳他们凯旋归来,向景帝献捷。就得来东阙。

所谓阙,就是平台。未央宫的东门有两座平台,平台上建有亭,称为“阙亭”。

景帝并没有在阙亭里,而是在宫门的城楼上。

此时的景帝,身着皇袍,头戴通天冠,腰悬汉剑城楼上,身形据拔,宛如一棵参天巨松,气势不凡。天子之威透出,让人不敢仰视。

景帝脸上带着笑容,不再是穆穆天子之威,一张大嘴裂到了耳根,笑得很是欢畅。一双明亮的虎目。不时眯着。很是享受。

当皇帝,最大的乐趣并不是作威作福,颐指气使,而是建功立业。匈奴。一直是悬在汉朝头上的一块巨石。谁也知道什么时间会砸下来。让人喘不起过来。为了搬掉这块巨石。汉朝皇帝没少费心思。

刘邦立国之初,不愤匈奴横行。率军三十万北征,却给冒顿围于平城,差点给活捉了。自此以后,匈奴滋扰不断,边关泣血,多少百姓死于匈奴刀下,这是汉朝的奇耻大辱。汉朝皇帝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击破匈奴,安定边关。洗雪耻辱,却是数十年未得。

如今,匈奴败走,平城之耻已雪。在这庆贺的好日子里,景帝能不欢喜若狂吗?景帝那感觉好象是在飘。整个人就象处在云端之中,飘呀飘的!

在景帝旁边的是窦太后。此时的寰太后仿佛年轻了二十岁。右手拄着龙头拐技,站得笔直,就象一把剑。老脸上满是欢容,一张嘴乐呵呵的。

也奇怪,她的脸上原本布满了皱纹,可是,今儿甚奇,皱纹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焕发的容光。

更有一桩奇处,窦太后竟然穿了一件华贵的深衣。她很节俭。这是汉文帝欣赏她的原委所在。虽是贵为太后。所穿的衣衫多为旧衫,衣衫不穿坏了,她是不会换的。换穿新衣,似乎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今儿却是穿上了新衣,着实让人想不到。

她说要穿新衣,南宫公主很是奇怪。就问她:“姥姥,你今儿怎么要穿新衣了?”

窦太后笑呵呵的道:“南宫啊。这是汉家盛典,姥姥心中欢喜。想那匈奴横行,数十年来无人能制。围过高祖。侮过高后。大汉蒙羞,如今,匈奴大败,耻辱得雪,姥姥心中能不欢喜么?”

于是,就有了这身新衣上身。

窦太后左边是薄皇后,右边是馆陶公主。薄皇后性格温婉,在后宫颇有口碑,可是不能生育,至今无后。被景帝冷落,甚少露面。今儿是大喜的日子,她的名份在那里。不得不露面,她扶着窦太后。

馆陶公主就不说了,窦太后的掌珠,景帝的姐姐,她不站到塞太后身边,还能有谁呢?

景帝他们身后是一众皇子,太子刘荣中间。景帝隐有废刘荣太子位的想法,可是,还没有施行。他名份仍在,不站最中间还能有谁?

刘荣虽是着装整齐,站得笔直。可是。他的风采实在不敢恭维。给另一个人抢了,这个人就是刘毒。

刘毒衣着得体,并不比一众兄弟突出,可是,他站在那里,个头最高,比起太子刘鼻还要高上一些。他那种特有的气质。很能吸引人。与一众兄弟比起来,他是站在鸡群中的白鹤,与众不同。

刘毒身边站着一个人,是阿娇。阿娇对这个未婚夫婿,很是依恋。虽是大刘费四岁。一有机会就要亲近他。如此良机,阿娇肯定不会放过的。

阿娇笑嘻嘻的,粉嫩的脖子伸的老长。打量着城下。惊喜的轻声叫嚷起来:“是周阳。是周阳!”

对周阳,阿娇喜欢没事就磨着。为何呢?因为周阳会讲故事,会说话。会哄她欢喜。自从周阳去了北地。她再也没有见到过周阳,一见之下,哪里还控制得住,真想从宫墙上蹦下来,一把抓住周阳:“哇!周阳,你快给我讲打匈奴的故事!”

刘毒把她那副急不可耐样儿看在眼具。轻轻一拉,低声道:“别说话!”

“人家想听周阳讲打匈奴嘛。”阿娇小声埋怨道:“这仪典也太长了吧!”

“等庆典完了再找周阳。孤也想听听他讲枰匈奴的故事。”刘敌小声安慰阿娇。

“嗯!”阿娇听话的点点头。右手悄悄伸到刘素屁股后面,眼里闪过一丝狡色。

“啊!”刘敌突然低呼一声,愕然的看着阿娇。原来是阿娇趁他不备,在他屁股是狠狠的掐了一把。

阿娇冲他吐吐舌头,很是调皮。刘敌无奈的翻翻白眼,聪明的选择忍了。

左边的阙亭上,站着的是一众诸侯王中间的是梁王。在的心尖肉,他不居中,还能有谁呢?

起这位次,梁王就很不爽。乍看之下,景帝把他放到诸侯王最尊位上。很风光,可是,只有他知道,景帝在借此事打压他。

都知道汉朝一则景帝。二则宴太后。三则梁王,四则馆陶公主。景帝,室太后、馆陶公主三人站在城楼上。把他安排在左阙亭上。这不是给他难堪么?

当得知他要站在左阙亭时。他很不服气,去质问寞婴。实婴的态度不错,认认真真的听他说完,这才把景帝批阅过的奏章拿给他看。依窦婴排的位次。粱王应在城楼上。靠近景帝,也是梁王最想要的位置。可是,景帝却划掉了,改在左阙亭。

梁王当时就愣住了。可是,他并没有放弃。这种庆典,正走出风头的时候,他要夺嫡,就得抓住这机会,让百姓知道他,记住他。赶去东宫,见簧太后。簧太后一听。那还得了,自然找景帝理论去了。

也不知道景帝是怎么说的,窦太后最后告知梁王,景帝要他去哪里他就去哪里。于是乎。粱王万分不爽。也不得不站到左阙亭了。

他很不想来,可是宝太后却说的是“你不去,就回睢阳去”他不敢不来了。

左阙亭上的诸侯王,除了梁王,还有淮南王,楚王、齐王这些刘姓王爷。淮南王一身儒服。一身的儒雅气质,一望便知,是个饱诌之士,绝对看不出来,他暗藏不臣之心。

右阙亭上是彻侯、关内侯,南皮侯实彭祖也在上面。其中不乏功臣之后。曹参的孙子。平阳侯曹寿。脸色苍白,有些吃受不住,一双手紧紧扶着城垛。

汉初功臣后人几乎都在上面。萧何、陈平的后人自是不例外。韩信给灭族,这就不说了。张良的后人却没有出现,因为张良长子张不疑犯法,差点给文帝杀头,如今张家破败不堪,没有资格。

这些人或是天家血脉,或是功臣之后。站在各自的位置上,没有问题。只有一人,身份地位都不够。却是站在南宫公主身边,这人就是周阳的生母,许茹了。

许茹玄意打扮了一番,俏媚劲头十足。南宫公主拉着她的手,两人不时低语,说得起劲头,不时轻笑。

“阳儿,阳儿!”

许茹一双妙目猛的睁大了。看着率军来到的周阳,欣喜得都快蹦起来了。要不是南宫公主拉住她,肯定是冲到城墙边,毫不犹豫的扑下去。要把周阳搂在怀里,仔细打量一番,周阳有没有瘦了?有没有苦着?有没有累着?

哪个儿子不是母亲的心头肉?许茹真恨不得拉着周阳好好说一通话。要是可能的话。

南宫公主一双妙目在周阳身上转来转去,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妙目中神采奕类。

大司仪官箕婴略一清嗓子,开始司仪了:“周阳、李广、程不识、冯敬、公孙贺、公孙建、秦无悔,征战归来的有功将士,孰见皇上!”

“行胄甲之礼!”窦婴扯起了嗓子,嗥起来。

周阳和将士们翻身下马,一撩战袍。左膝弯曲,右膝跪地,行起了胄甲之礼。这是将士觑见皇帝的礼节,称为胄甲之礼,这是汉朝的军礼。

景帝虎目中精光四射,扫视城下将士,眼睛湿润了。

将士们中,缺胳膊少腿,眼睛瞎了,耳朵缺了的不在少数,这是他们浴血拼杀的明证。胜利固然可喜。却是不计其数的汉家儿郎用鲜血、用性命,拼出来的。

作为皇帝,其麾下大军,不计生死,敢打敢拼,还有比这更让人激动的吗?

景帝的胸口急剧起伏,久久难以平静。

突然之间,景帝一双胳膊猛挥起来,大吼起来;“汉军威武!”

在这种时候,景帝应该说些夸奖的煌煌之言,激励一番军心士气,再降下恩旨,这才是皇帝该做的。然而,景帝不仅没有这么做,还很夸张的大吼,实在走出乎人们的意料。

可是,其效果却走出奇的好,比起千篇煌煌之言更有用。

“汉军威武!”

冲天的战号直上云霄,真千只胳膊在挥动,万千张布满漏*点的脸蛋。正在呐喊。

周阳、李广、程不识、孙公贺、公孙建、冯敬、秦无悔、赵破奴、路博德、苏建、周亚夫、梁王、淮南王、曹寿、箕彰祖、刘荣、刘毒、寄太后、馆陶公主、阿娇、许茹”无不是在用力的挥着胳膊,尽情的

长安,再一次沸腾了!

大汉帝国,发出了怒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