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帝国 > 第八十章 景帝血诏

大汉帝国 第八十章 景帝血诏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3 21:29:47

第八十章 景帝血诏

帅,我们应该给皇卜报李广虏目中精米闪闪“对!一定要给皇上报捷。”程不识他们附和起来。

这是汉匈奴数十年战争中,汉朝取得最大的胜利,要是不好好报个。捷。那不是太可惜了?

“报捷是一定要报的。”周阳深表赞同。

“大帅,应该派出鸿翎急使。要让大汉的百姓都知道。

”李广的声调很高。

报捷是必要的,没必要派出鸿翎急使,因为鸿翎急使的动静很大。会闹得整个汉朝都知道。把李广的坚决样儿看在眼里,周阳若有所悟,他这是要趁机宣扬一番。即使接下来一战打败了,有人难,指责周阳,有这么天大一个战功顶着。他们也没有办法。

可以想得到,若接下来一战大败。伤亡太大,被治罪的不可能仅仅是周阳一人,就是李广、程不识他们也是逃不掉。

这的确是一个减轻罪责的办法。整个汉朝都知道这次大捷,即使接下来大败,景帝也有话说,可以保全不少将领,这于将来击破匈奴有莫大的好处。

周阳点头道:“派出鸿翎急使,向皇上报捷!”

李广担心周阳不答应,一听这话。欢快的应一声。

周阳站起身道:“军务就由你们多担待,我要好好思索一番,接下来这一仗怎么打,我得想清楚。”

程不识他们已经听李广说起过。周阳有把握击败匈奴,闻言之下,大喜过望,齐声道:“大帅放心,我们一定尽力。”

李广和程不识是名将,这点军务于他们没有任何问题,周阳大是放心。去了里间,拔出汉剑,切削木头,削出匈奴、骑兵、步兵、车兵、弩,在地上摆弄起来。

时而摇头,时而思索,时而打乱重来,”

李广身背大黄弓,腰悬汉剑,亲自担任警戒,不许任何人打扰周阳。

以如今汉军的实力,与匈奴打野战,胜率连三成都不到。以如此低的胜率,打败匈奴,比也不容易,若是打断周阳的思维,那就是莫大的损失。程不识和李广他们一商议。决定把军务交给程不识他们,李广专心守护周阳。

默默

未央宫,养心殿。

景帝两道剑眉拧在一起,不时踱来踱去,问道:“春陀,前方可有军报?”

“回皇上,未有军报。”春陀扒心翼翼的回答。

自从匈奴大军到达边关,景帝是天天催问军报,巴不得马上知道战事结果。

“没有军报,说明仍是原先那般,不胜不败,战事处于胶着。”景帝拧着眉头剖析。

“边关军报!”

殿外传来一个高亢的声音,尖细刺耳,是近身太监。

春陀小跑着过去小跑着回来,手里多出一捆竹简。景帝急不可耐的问道:“春陀,是捷报,还是”

后面的话没有说,那是在问是不是败报。虽然周阳用兵奇诡,毕竟匈奴势大小折一阵数阵并不奇怪。谁能保证常胜不败呢?要景帝不担心都不行。

“回皇上,没有说。”春陀把竹简递到景帝面前。

景帝手一伸,闪电般夺了过来,急急忙忙展开一瞧,嘴巴变成了一个圆形,神情呆滞。(网络小说网eTn)仿佛一尊雕像,竹简摔在地上,出“啪”的一声清响。

“皇上,可是败报?”春陀追随景帝这么多年,很少见到景帝如此惊讶失态,只觉一颗心直往下沉。

“败报?”景帝给他的话惊醒过来。目光仍是有些呆滞:“比打了败仗还要可怕,可怕得多!快,去把周亚夫传来,联要和他好好议议。”

“皇上,条侯正在长沙。”春陀小心的提醒一句。

“哦!”这种重要军情,景帝要是第一时间不想到周亚夫就不对了。这才明白过来,他早就把周亚夫派出去对付百越了:“把窦婴传来。还有,快把先生请来。一定要快!”

在景帝的催促声中,春陀飞也似的冲出了养心殿。景帝如此集虑失神,肯定是有天大的事情生。

景帝弯腰,拾起竹简,一连看了好几遍,缓缓跪坐下来,把竹简重重砸在短案上,双手不停拍着前额,叹道:“定是中行说的毒计!当年一时不慎,竟给大汉埋下如此祸根!母后呀,你可是害苦了孩儿!害苦了大汉!”

中行说得罪寰太后,才给派去匈奴。中行说死活不肯去。还放出风声,说要是他去了匈奴,会教唆匈奴为祸。当时,朝中无一人认为这是真的,不过是他吹牛皮而已。可是,中行说到了匈奴,竟然真的教唆匈奴为祸。

他知晓汉朝内情,才智不错。有了他的教唆,匈奴之祸日烈。说到底,这都是簧太后造成的。

身为人子,景帝又不能指责寰太后。只能暗中埋怨几句。

“蹬蹬!”

急促的脚步声响起,那个中年人气急败坏的冲了进来,脸色惶急,远远就问道:“皇上。可是打了败仗?”

此人一向冷静沉着,如此惶急,却是少有。春陀把景帝的表情一说。他是震惊无比,先想到的就是边关打了败仗,败得很惨,要不然,景帝不会如此失神。

“联倒是宁愿打了败仗!”景帝的话让他一下子糊涂了。

“皇上。这话从何说起?”中年人愣愣的问。

“先生可记得中行说?”景帝眼里闪过一丝冷芒。

“中行说?那个不愿入读好书尽行涧书晒防o肌姗

“他不是太监,他出息了!”景帝气愤愤的,把手中竹简狠狠砸向中年人:“先生自个看。”

中年人手一伸,接住,展开一瞧,手一颤,竹简差点掉在地上,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

“呃!”中年人嘴里出一阵磨牙声,愕然半饷:“在下宁愿大汉打个败仗,死伤三五万,也比这好啊!”

景帝微一点头道:“是啊!败仗固然让人难受,让人能以接受,可是。和此讯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匈奴逼周阳打野战,大汉最不善长的,就是打野战!打野战,就需耍大量的精锐骑兵,大汉最缺的就是骑兵!与匈奴打野战,还不如自己抹脖子!”越说越气愤。声调越来越高,到后来,都尖细刺弄了,比起春陀的声音,毫不逊色。

“周阳剖析得对中年人一脸的黯然:“若是不打,来年匈奴会再次大举南下。。到那时。匈奴就会有攻城器械了,北方的城池能有多少守得住?来年,大汉五十万大军。能不能顶愕住,都是问题。”

景帝气恨恨的接过话头:“边关不宁,大战不断,朝廷的钱粮、人力、物力全用光了,拿什么练骑兵?周阳弄回来那么多的骏马,却空置着,掏钱养着,这不是要人难受吗?”

汉匈打了数十年,在这以前。匈奴主要是滋扰边关,还没有进入汉朝内地的打算。自从中行说到了匈奴。匈奴此心渐长。终于在今年大举犯边。

汉军今年之所以能守住城池。凭借坚固的城池给匈奴以重大杀伤,原因就在于匈奴没有攻城器械,不能破城。一旦匈奴拥有大量的攻城器械,将会是一场灾难,前所未有的灾难。

放到来年打,就是给了匈奴制造灾难的机会!

要想打,却又打不过,这其间的难处,可以想见了。

“皇上,何不问询于先生?”中年人提醒一句。

景帝点头道:“请先生来,就是要劳你去问问先生。接下来这一战,大汉打还是不打?”

“皇上,在下这就赶去!”中年人施礼告退,急急忙忙的去了。

中年人一去。景帝无力的坐了下来。看着竹简呆。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景帝怕过、怒过、失措过。就是没有过呆,实在是,这事太大了。

不打,后果不堪设想。

打,代价太大,汉朝是付得起这个代价,可是,那是二十万将士的性命,想想就让人够心疼的了。

要别说,一旦打败了,代价过大,朝中的那班文臣,那些诸侯王,特别是梁王,他会跳得比谁都高。

指责的声浪会一浪高过一浪,铺天妾地,景帝他能顶得住吗?万一顶不住,就得找人背黑锅。谁背黑锅最合适?

周阳,以及边关诸将,大扛长短正好合适!

要是把周阳和边关诸将治罪、下狱,谁去守北方?

即使派出周亚夫,没有一众将领供奔走,周亚夫再能干,也是无能为力。

如此一来,无异于是把北方拱手让给匈奴。

这班将领,个个都是打出来的。与匈奴作战,经验丰富。

尤其是周阳,用兵奇诡。是汉朝数十年来,对付匈奴最有办法的将领了,把他下狱治罪,那不是自折梁柱么?更何况,周阳还如此年轻,前途不可限量,岂能以一次败仗就弃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谁个没有败仗呢?胜败就那么重要么?

这事牵涉之广,后果之严重,景帝不得不想清楚。

默默

“臣窦婴,参见皇上!”

窦婴的声音把景帝从沉思中惊醒过来。

“哦,是窦婴啊!”景帝朝面前的矮几一指:“窦婴,你坐!坐!”

窦婴应一声,坐了下来。

“窦婴,你幼读兵书,深明韬略,是朝中除周亚夫外,最懂兵法的景帝的话意有些让人摸不准:“你为联算算,这买卖利不戈算?”

把竹简推到窦婴面前。

窦婴接过,展开一瞧。脸色大变,指着竹简,结结巴巴的道:“这这这这一定是那阉祸的毒计!”

景帝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头。

“皇上,是打还是不打?”寄婴很是无措,努力把话说得平稳些。却是颤抖。

他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当年七国之乱时。坐镇洛阳,指挥若定,就没有如今天这般惊惶失措。

“哎!”景帝叹息一声:“这事。联还没想好,这不正要听听你的看法么?你说,这笔买卖,划不划算?”

“利算!非常算!”窦婴想也没有想,脱口而答,话锋一转:“可是,就怕皇上下不了这个决心。

景帝张口无言,数次欲言,却是最终没有说出来。

二十万将士的性命,用来买五年时间,算来算去,是很划算。可是。真耍下这决心,就不是一般的难,是很难!

景帝脸色大变,虎目中含着热泪,滚来滚去,最终没有忍住,落了

帝王要有穆穆之威,喜怒不形于色,即偻要表露出来,也不能当着臣子的面,得找个没人的地方,偷着泄。可是。景帝实在是忍不住了。

窦婴不仅没有觉得景帝此举有失帝王威严,反到是感动无已,眼里滚出泪水:“皇上圣德,边关将士们一定感泣无已!”

景帝饮泣。众才擦干眼泪!,室婴,就没有别的办法了。能辙联瑰救二十万将士的性命?只要能救将士们的性命,你要什么封赏,联都依你,封你为王都行。”

刘邦刑白马而盟“非刘氏不得王”景帝宁愿破高祖之誓言,这赏赐比天大。“皇上,臣实是无能。这事。皇上可以问问周亚夫窦婴忤然而动,却是叹口气道:“哎,若是晃错在世,或许能有法可想。”

“旯错?”景帝虎目中精光暴射。盯着窦婴道:“当年联误听袁盎之言,还不是因为你窦婴举荐袁盎之故?。

“皇上,臣悔之晚矣”。宴婴忙跪下请罪。

“下去吧!”景帝的语气冰冷。

错杀晃错,是景帝心中的痛,寞婴一句感慨之语,舍得景帝不快,早已吓出一身冷汗,忙施礼告退。

望着窦婴的背影,景帝轻笑一声:“联有那么糊涂吗?”

“春陀,先生回来了吗?。景帝大声问道。

“回皇上,还没有。”春陀忙禀报。

“哦!”景帝跪坐在矮几上。看着竹简,又陷入了沉思。

默默

时间在无声中流逝,景帝端坐不动,好象一尊雕像,要不是他的胸口微微起伏。

“见过皇上”。中年人的声音响起。

中年人一脸的汗水,身上全是灰尘泥土,不住喘粗气,看愕出,赶了老长时间的路。

“先生辛苦了!”景帝朝面前的矮几一指:“先生请坐。春陀,给先生来杯茶!”

春陀应一声,忙去端茶水。

“先生如何说?”景帝迫不及待。身子前倾。

“回皇上,先生要在下转告两句话。”中年人接过春陀递来的茶水。大大的喝了一口。

“哪两句?”景帝忙问道。

“第一句是:成大事亲必有大痛!”中年人转述先生的话。

“成大事者,必有大痛?。景帝瞳孔一缩,品评起来。

中年人解释道:“昔年,楚汉相争。项王得太公,耀于阵前,置于鼎锤上,语于高祖,若高祖不降。便烹太公。高祖言,与项王义结兄弟。高祖之父亦项王之父,若项王烹之,请赐一碗羹。高祖非不愿救。势不能也!”

项羽抓住刘邦的父亲太公,在阵前置于鼎镜上,欲烹杀之,以此要挟刘邦。

刘邦以此语反讥项羽,是楚汉相争时很有名的故事。

景帝若有所悟,不住点头。

中年人接着道:“高祖败于楚军,乘车而逃,路遇惠帝、鲁元公主。挟之一起逃。楚军相迫过甚,高祖推惠帝、鲁元公主于地。此亦非不愿救,力所不及也。”

刘邦兵败,逃跑的路上遇到刘盈和鲁元公主,带着一起逃亡。楚军很快追来,为了逃命,刘邦狠心把刘盈和鲁元公主推于车下,藤公忙去抱起来,放到车上。刘邦又推下去。藤公又抱起来。

最后,刘邦火了,拔剑要杀藤公,藤公仍是坚持要救刘盈和鲁元公主。弄得刘邦没办法。

这是刘邦的丑事,为后人指责。细细一想,并非刘邦不想救,是救不了。正好应了“成大事者,必有大痛。这句话。

景帝点头道:“先生的意思,是此战必打?”

“正是”。中年人点头道:“以二十万将士的性命,换得五年时间,对大汉很有利。戈算。五年以后,大汉的铁骑。将会驰骋在大漠上。为将士们报仇!”

“宴婴也是这么说。可是,联心痛如绞,无法决断!”景帝一脸的坚毅:“听了先生之言,那么,纵然天大的痛,联都得忍着。二十万将士之痛,比起太公、惠帝、鲁元的性命,不知道疼了多少倍!”

景帝胸口急剧起伏,双眼通红,双手紧握,几乎是咆哮出来的。

“先生的第二句话:成大事者,必有大过!”中年人转述完,没有解释,只是盯着景,帝。

“成大事者,必有大过?”景帝的瞳孔猛的缩成一条线:“谢先生提醒!二十万将士,奉旨而战,为大汉舍生取义,若是战败之后,还要背上罪过,为后人唾骂,岂不是太过枉冤?所有的罪责,都由联来承担!与将士们无涉!”

“皇上!”中年人非常感动,伏在地上,额头触地。

帝王最难做的事情,就是认错,那有损威严。景帝能够把罪过揽在自己身上,任何赞美之词都不足以赞美。

“先生说了:只有如此,将士们才会感奋,才会奋勇冲杀,匈奴的伤亡才会更大,为大汉争取的时间才会更多!”中年人再次转述先生的话:“这是用哀兵”。

“哀兵?。景帝双眉一轩:“春陀,研墨,联这就给周阳下旨。”

春陀应一声,开始研墨,中年人帮着展开一卷锦帛。

景帝提笔在手。饱瞧浓墨,微一凝思,提笔就要写。却是停了下来。把笔放下,右手一挥,一砚浓墨泼撒得到处都是。

“皇上”春陀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是景帝不满意,咋嗵一声跪了下来。

中年人不解的打量着景帝。

“春陀,没你的事!”景帝拔出汉剑。右手食指在剑刃上一划”一道伤口出现,在锦帛上写了起来。

“血诏”。中年人惊讶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