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帝国 > 第六十七章 匈奴的伤痛

大汉帝国 第六十七章 匈奴的伤痛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3 21:29:47

第六十七章 匈奴的伤痛

div

大单千。奴才的意思是把牛羊杀了,做成肉巾,说得平稳,一双眼睛死盯着军臣单于。

“你说什么?把牛羊都杀了?”

中行说的担心,马上就被证实了,不仅军臣单于猛的从宝座上跳起来,就是那些大臣,也是个个怒视中行说。

匈奴虽是吃牛羊肉长大的,却对牛羊有着特殊的感情。一下子宰杀两百多万牛羊,那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事情,不可能被接受。

“汉狗!”

一众大臣破口大骂。

更有性急的大臣,手按在刀柄上,眼里门着恨意,好象见到仇人似的,恨不得立时把中行说给杀了。

“你这阉祸!”军臣单于的语气极为不善,喝斥起来:“宰杀数两百多万牛羊,在大匈奴的历史上,就没有过,从来没有过!大匈奴勇士吃牛羊肉长大的,可是。牛羊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的兄弟,我们不能随意宰杀。”

越说越怒,眼里如欲喷出火来。

宰杀这么多的牛羊,匈奴真的难以接受。

“大单于,北方大火还在燃烧,不知何日方熄。即使熄了,草原已经没了,不能喂养牛羊中行说开始剖析起来:“往东、往西、往南,离汉境很近。即使能牧放牛羊,难保汉军不来偷袭,再来一把大火?要是现在不杀,过几天,草料没了,牛羊就会掉膘。一只羊掉一斤肉,就是两百多万斤,是五十万大军三四天的食物。要是每只羊掉十斤,那就是,”

军臣单于眼里的怒火越来越淡,胸口却是越来越起伏。

那些大臣,默默的低下了头。手按在刀柄上的大臣,不由得放开了。

没有了草地,怎么养活两百多万牛羊?北方的大火燃得正旺。何时方熄,谁也说不清。只有把牛羊赶到离汉境很近的地方去放牧,可是,那很方便汉军奇袭。

要牧民赶到河套去放牧,那又太远,无法补给。

思来索去,还是中行说的办法最适用。

可是,以匈奴对牛羊的挚爱,要他们一次性宰杀这么多的牛羊,那很难接受,心里非常矛盾。

军臣单于无力的坐了下来,一众大臣的怒火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叹息,还有低低的哭泣声。

“闭嘴”。军臣单于怒喝一声,大臣们赶紧收住哭声:“传令,除了牛犊、母牛、种牛,母羊、种羊、羊仔,全部杀掉!”

这命令是军臣单于这辈子下达得最为艰难的一道命令,他是咬着牙才说完的。

一众大臣,万分不情愿,也只得领令。

于是乎,一场匈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宰杀行动开始了。数十万大军停止不前,改行当起了屠夫。

匈奴扎营之处,一片血雨腥风,牛羊临死前的惨叫声直上九重天。

还有匈奴呜呜的哭泣声!

这是匈奴历史上,最为悲痛的一天,比起河套战败还要伤心。

原本给血誓激起的军心士气,已经所剩不多了。

炽众

雁门郡,校场上。

周阳骑在战马上,手里握着匈奴的弯刀,看着栽在地上的木桩。

“杀!”

一声怒喝,周阳一拍马背,疾冲而前,高高举起弯刀,明晃晃的。气势不凡。冲到木桩前,周阳大吼一声,奋力挥出,弯刀带起一道匹练般的刀光,好象一堵墙,朝着木桩砍去。

“咔嚓!”

轻微的声响,一截断木掉在地上。断裂处光滑平整,好象镜子。

弯刀丝毫不停,周阳手里的弯刀从下往上一撩,又一截断木掉在地上,裂面光滑如镜。

“好办法!”

声如洪钟的赞美声响起,正是李广、程不识、公孙贺、公孙建、秦无悔他们快步过来。

李广三步并作两步,冲了过来,把地上的断木捡起一瞧,赞道:“大帅的刀法非常了得,你们瞧瞧这木桩,跟镜子似的。”

经历了生死搏杀的周阳,身手极为了得,李广他们一通好赞。

“大帅,听说你回来之后,就在这里用弯刀劈木桩,这是为何?”程不识两道浓眉微微一拧,有些想不明白:“又有什么主意了?”

周阳笑道:“说是主意也对,也不对。你们有没有现,骑在马上,用我们的剑来劈砍,不如用匈奴的弯刀顺手,方便

“匈奴的弯刀,有什么好用的?”李广不屑的撇撇嘴。

“匈奴是可恨,可是,他们的长处,我们也不能忽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周阳却是另有看法。

李广有些不好意思:“大帅说得对,是我李广目光短浅。匈奴虽然可恨,他们的骑射砍杀,着实不赖。”

周阳接着道:“这次与匈奴骑兵正面硬撼,我感觉我们的剑,不利于骑兵使用,用刀顺手得多。匈奴的弯刀,也有缺陷,我们不能用,得重新造一种给骑兵使用的战刀。”

“真的?。程不识有些惊疑,飞身上马,接过周阳抛过来的弯刀,一夹马肚,疾冲而前,手中的弯刀出耀眼的光芒,把一根木桩劈断。

战马丝毫没有卑下来的意思,一直前冲,手中的弯刀不断挥出,一道道匹练似的光芒闪现,一截截断木掉在地上。

开始劈砍,意气飞扬,到后来,两道浓眉就拧在一起了。

一拉马缰,战马冲回来,小引州前。战马停住,飞身下马。点头道!,大帅说得对,览刀是比用剑顺手。匈奴的弯刀,以前也用过,就是没有注意这点。”

李广二话不说,飞身上马,一通劈砍,认可了周阳的说法。

公孙贺、公孙建、秦无悔他们都试过了,最后一致认可周阳的看法。

周阳要是熟悉军事史的话,他一定会对这一现引以自豪。骑兵用刀,比用歹更顺手,更适合砍杀,这的确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

在汉武帝改革军政以前。汉军主要是用汉剑进行搏杀。后来,组建了大量的骑兵,方才现骑兵用剑不如用刀顺手方便,最后研究出了一种名垂千古的战刀,“环刀。”

环刀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战刀之一。

卫青、霍去病这些天才的统帅率领的骑兵,就是挥着环刀,打败了匈奴,收复百越,击破羌族,攻入西域,创造了无数的辉煌。

环刀的出现,具有戈时代的意义。使用了上千年,直到唐朝的横刀出现,方才取代。准确的说,唐朝横刀是在环刀的基础进行改良而来。

周阳的这一现,足以引起骑兵战术的大改变,骑兵的威力会更上一层楼。

“大帅,这事得等这一仗打完了哥说李广快嘴之人。

“飞将军有所不知,这事得赶紧禀报皇上,皇上会处置的公孙贺意有所指。

别人或许不明白。周阳却是明白,建章军真正的精华部分,根本就没有来到北地,而是在长安,在研究破击匈奴的战术,要是把这一现禀报景帝,景帝肯定会要他们研究。

“我这就写奏章。禀报皇上周阳点头。

李广拦住:“大帅,还有一事,你猜匈奴怎么着了?是退了。还是继续南下?”

“我猜,他一定会继续南下,与我们决一死战!”周阳想也没想,脱口而答。

李广脸上的戏德一下子不见了,有些难以置信。问道:“大帅是如何得知的?。

“飞将军,你还记得放走侯产儿的事么?”周阳不答所问,反问一句。

“我当然记得,我看他天赋不错,想再养他几年,和他比比箭术李广眼里精芒一闪。

“这就对了!”周阳微一颌:“我们要是没弄回这么多骏马,吃了亏的单于应该回北方过冬去了。可是,骏马到了我们手里,他就坐不住了,一定会赶来与我们大战一场。”

程不识接过话头:“匈奴虽然瞧不起大汉,却了解大汉。他们知道,大汉多的是能工巧匠,奇思妙想之才。这么多的骏马落到我们手里。我们会改良马种。一旦成功,匈奴的骏马就不占优了,这可不是匈奴所能容忍的。”

汉朝拥有先进的文明,达的科技,这远非匈奴所能比。这么多的骏马落到汉朝手里,对匈奴是致命的。要想匈奴不受威胁,军臣单于只有在这些骏马挥作用之前,把这一危机消除。要做到这点。只有大战一场了。

“匈奴现在停止前进,正在宰牛杀羊李广很是兴奋:“匈奴的营地,哭声四起,匈奴在哭他们心爱的牛羊呀!”

“这一定是中行说的主意,此人必除”。周阳眼里闪过厉芒。

默蚁

长安,长信宫。

窦太后靠在软榻上,脸色有些苍白,神色憔悴,远不复以前的气色。

她身边站着一群人,王美人、南宫公主、阳信公主、隆虑公主、刘敌,这些人是她最疼爱的媳妇,最疼爱的孙女,最疼爱的孙子。

上次景帝来到,寰太后表现得很坚强,对景帝多加勉励。可是,景帝一去,她就柔肠百结了,肝肠寸断,一见南宫公主的面,就以泪洗面,痛哭不已。

作为奶奶,她是万分不愿南宫公主去匈奴,那是苦寒不毛之地,会受到少罪?

更别说,南宫公主是要在汉朝战败的情形下嫁入匈奴,正是单于志得意满之际,百般蹂躏,万般讥嘲,那是何等的让人羞辱?

南宫公主是她的心尖肉,她这个当***,能不悲痛欲绝?上了年格的老人,谁个会不疼儿孙?

自此以后,她是茶饭不思,吃不好,睡不香,闹得景帝也没辙。无奈之下,耸帝把她最疼爱的媳妇王美人。最喜欢的孙子刘敌,最疼爱的孙女南宫公主、阳信公主、隆虑公主全派了来,照顾她,与她说话解闷。

可是,这些都没有用,反倒是越劝。她越伤心。整日里只说着一句话“边关有消息了么?”

一天下来,她不知道要问多少遍。

可是,一场大战,那需要很多时间才能分得出胜负,谁也不知胜负之数,只能好言相劝。

“侄儿寰婴,见过太后”。

窦婴头戴慢头,身着寻常深衣,一身的燕居之服,快步过来,向窦太后行礼。

“是魏其侯呀?”

窦太后一听他的声音,仿佛落水的人抓住稻草似的,身子前倾,急急忙忙的问道:“你可有边关的消息?”

窦婴是奉景帝之命,前来劝解实太后的。景帝知道,窦太后对窦氏子弟中,最恼火的是寰婴。他曾阻止景帝传位于梁王的话头。实太后对这个侄子是既恨又喜欢,还很赏识,之所以赏识窦婴,是因窦婴才智出众,很有才干。

景帝实几法宽解窦太后了。纹才要窦婴前来试”

一笔写不出两个寰字,囊家人才好说话。

果然,寰太后一见寞婴,脸上多了些喜色。可是,她的问话太让人难以回答,窦婴愣了愣:“禀太后,边关尚无消息。太后不必担心,周阳精通兵道,用兵奇诡莫测,不会出错。”

“莫要说这些了,老身这几天听得多了。”寰太后手中的拐技重重点在地上,声音略高:“实婴,你才智不凡,自小熟读兵书,深通韬略。当年七国之乱,你坐镇洛阳,吴楚叛军不敢侵扰。你说说,这一仗的胜负之数如何?。

“这个寰婴深知窦太后是个聪明人,说假话吧,她听得出来。说真话吧,她会更加担心,这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说呀!老身要听真话。”寰太后手中拐技再次重重点在地上。

“太后,这事以侄儿之见,大汉和匈奴的胜负之数在五五之数。”羹婴决定说实话了:“其实,五五之数,对大汉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么多年来,大汉何时能与匈奴分庭抗礼?”

旁边的刘敌明亮的眼里掠过一丝精芒,随即恢复正常。谁也没有现,他的双手紧握成拳,已经青了。

“五五之数,就能保得南宫么?”实太后迟疑着问道。

南宫公主一双美丽的眼睛盯着实婴,酥胸急剧起伏,紧张得双手绞得白。

“能!”窦婴肯定的回答:“匈奴胜在人多,而且启用了血誓,大汉胜在武器精良,城高垣深,周阳只需要坚壁不战,就是个不胜不败之局

刘责眉头一挑,瞳孔一缩,没有说话。

“嗯!”寰太后却是摇头道:“听说这个周阳不甘心坚守,他想要出击。一离开城池的掩护,大汉能打过匈奴吗?那可是五十万了血誓的匈奴呀!”

“太后,侄儿与周阳有数面之缘,此人机警多智,深通兵道,没有成算,他不会离开城池。若是他离开城池,那么,战机也就成熟了,获胜的可能性很大寰婴沉吟着,字斟句酌的回答。

“蹬蹬”。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只见景帝象风一般飘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捆竹简,一脸的喜色,喜色之浓,远比他登上皇位时还要浓上几分。

“皇上,可走出事了?”

窦太后眼盲之人,看不见景帝的神色。听闻脚步声如此急骤。还以为边关败讯已到,脸色刷的一下就白了,手中拐杖砸在地上,搂着南宫公主,泪水涌出来:“南宫,苦命的南宫!”

“姥姥!”南宫公主眼泪涌出来,紧紧的搂着寞太后。

“姥姥,你别哭。

父皇有喜事要说刘敌机灵的摇着窦太后的胳膊。

“什么?喜事?”寞太后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双盲眼中尽是疑惑。

“姥姥,父皇欢喜不禁。比雁门大捷还要欢喜,这能不是喜事么?”刘敌不失时机的在寰太后额头上亲吻一下。

“这孩子!”寞太后给他一逗,脸上顿时多了些笑容,急急忙忙的问:“皇上,是不是呀?”

“母后不消担心,这是一今天大的喜事!”景帝几乎是唱出来的。

“那你快说呀”。窦太后紧张得站起身,身子有些颤,刘费忙扶着。

景帝却是没有回答,而是看着窦婴,转了两圈,看得窦婴心里有些毛:“皇上

“舅婴,你幼读兵书,精通韬略,联问你,匈奴有没有插重?”景帝笑呵呵的,明亮的眼里闪烁着光芒,盯着实婴。

谁都知道匈奴没有插重,如此相问,那是天大的笑话。可是,景帝问得非常认真,寰婴不敢如此想,不解的问道:“皇上为何如此相问?”

“你只管回答,有还是没有景帝没有解释的想法。

窦婴迟疑了半天,这才道:“皇上,匈奴来去如风,今日在西,明日在东。匈奴之所以如此快捷,是因为战马是不需要粮秣,只需草地。匈奴带着马**、烤肉,就可以掳掠。”

“你的意思是说,匈奴没有插重?”景帝反问一句。

“是的。”寰婴肯定一句。

“窒婴呀寞婴,你的兵书白读了!”景帝站在寞婴身前,笑道:“联告诉你,匈奴有插重”。

“匈奴有格重?。

这话出自窦婴和窦太后之口。两人一脸的迷茫。这可是天方夜谭似的皿答,谁都会迷糊。

要不走出自景帝之口,一定会给人骂为疯子,异想天开。

刘黄眉头一拧,陷入了沉思。

景帝问道:“矗儿,你在想什么?”

“父皇,孩儿在想,若说匈奴没有辐重,五十万大军吃什么?要是有的话,那匈奴的插重又是什么,会在哪里?”刘煮紧拧着眉头。

“听听”。景帝赞许的抚着刘敌的脑袋:“窦婴,你的见识不如一个孩子。拿去看看吧!”

手中竹简重重塞到寞婴手中。

窦婴急急忙忙的展开,一瞧之下,嘴巴张得老大,眼睛停止了转动,一脸的难以置信,仿佛一尊雕像似的。

“哈哈!”

景帝很是享受的看着窦婴,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宫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