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万人之上 > 第246章 贾瑀力倡海运行

红楼之万人之上 第246章 贾瑀力倡海运行

作者:夏中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1:05:48

贾瑀深吸一口气,继续慷慨陈词:“诸位大人,若海运能成,户部掌管财政,可通过合理调配资金,确保海运运作顺畅,且能从贸易税收中获取丰厚财源。马大人,您想想,这资金如洪流,若能在您手中精准把控,使之汇聚成海,您定能借此一展宏图。”

户部尚书马东真微微动容,目光闪烁,心中暗自盘算:“这贾瑀所言,倒也有些道理。若真能如此,我户部或许能更上一层楼。但这其中风险……”他皱了皱眉头说道:“贾大人,话虽如此,可这资金调配稍有不慎,户部可就成了众矢之的。且如今财政吃紧,这前期投入巨大,从何而来?后续资金若跟不上,又当如何?”

贾瑀连忙应道:“马大人,前期投入可先从国库中调拨一部分,再从富商巨贾处募集。后续随着贸易开展,税收增加,资金自会源源不断。只要规划得当,定不会出现资金短缺之况。”

户部尚书马东真仍有疑虑:“募集资金谈何容易,富商们未必愿意慷慨解囊。而且税收增加也非一蹴而就之事。”

贾瑀耐心解释:“马大人,可给予富商们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税收减免或特许经营权。税收方面,随着贸易规模扩大,即便税率不变,总量也会大幅提升。”

贾瑀又转向兵部尚书王子腾,说道:“王大人,海运若行,海防之重不言而喻。您掌管兵部,借此良机大力组建精锐水师,增强海防力量。海疆固若金汤,您之功业必将彪炳史册。这等机遇,岂容错过?”

兵部尚书王子腾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兴奋,沉吟道:“嗯,此事确需斟酌,若真能如此,倒也不失为兵部崛起之契机。只是这新立水师,诸多繁杂,且训练新兵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再者,这军费开支庞大,如何保障?”

贾瑀赶忙说道:“王大人,军费可从新增的税收中划拨一部分,同时精简其他不必要的开支。训练新兵可借鉴以往经验,制定高效的训练方法,缩短成军时间。”

兵部尚书王子腾追问:“训练方法谈何容易,且新兵上阵,战力能有几何?”

贾瑀自信满满:“王大人,可选拔经验丰富的将领负责训练,再结合实战演练,新兵必能迅速成长。只要精心筹备,定能打造出一支精锐之师。”

兵部尚书王子腾又道:“即便如此,装备购置也是一大难题。”

贾瑀回应:“大人,可与工匠合作,研发新型装备,提高性价比。”

贾瑀接着对工部尚书刘洪浩说道:“刘大人,此次海运,大批新型船只的建造和港口的扩建修缮皆由您工部主导。这可是展现工部高超技艺和卓越能力的绝佳时机,日后这丰功伟绩必将流传千古。”

工部尚书刘洪浩捋了捋胡须,微笑着说道:“贾大人所言,老夫自当思量。若真能成就这番事业,也是我工部之幸事。但这工程浩大,人力物力需求甚巨,万一出了岔子,老夫可担待不起啊。”

贾瑀赶忙安慰:“刘大人,不必过于担忧。人力方面可从各地征调工匠,物力可提前储备。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制定详细的规划,定能确保工程顺利。”

工部尚书摇头道:“征调工匠不易,且各地情况不同,如何协调?”

贾瑀说道:“刘大人,可设立专门的调度机构,统一安排,确保人力物力调配有序。”

工部尚书刘洪浩又问:“那材料供应若出现问题,又该如何?”

贾瑀答曰:“刘大人,可开辟多条供应渠道,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契约。”

贾瑀再次提高声音说道:“再者,海运与贸易紧密相连。海外各国对我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需求甚旺,海运能大幅增加贸易量,不仅让商家获利丰厚,朝廷税收亦能水涨船高。而贸易繁荣又能带动各行各业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诸位大人,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啊!”

此时,多数人已被贾瑀所描绘的美好前景打动,虽心中仍有顾虑,但出于各种目的开始支持贾瑀。

然而,齐王却因觉得在朝会上丢了面子,依旧死硬反对:“哼,休要在此巧舌如簧,蛊惑人心!本王认定此事绝不可行!你贾瑀不过是个妄图一步登天的狂妄之徒,满嘴胡言乱语。本王看你就是别有居心,想借机兴风作浪,莫不是背后有人指使?”

贾瑀不卑不亢地回应道:“齐王殿下,微臣一心只为国家谋昌盛,绝非为个人私利。还望殿下莫要被情绪左右,应以大局为重。难道殿下是因一己之私,不顾国家前途?还是害怕新的势力崛起影响了您的地位?”

齐王怒目而视,大声呵斥:“放肆!你这不知死活的东西,竟敢如此污蔑本王!本王一心为朝廷,岂容你在此信口雌黄!本王反对,乃是看到其中诸多隐患,你这黄口小儿,懂什么!且这海运风险重重,一旦出事,谁能负责?”

贾瑀据理力争:“齐王殿下,风险固然存在,但只要做好防范措施,便能将风险降至最低。出事自当有人负责,微臣愿担此责。”

齐王冷哼道:“你担得起吗?这关乎国家命脉,岂是你能轻易承担的?”

贾瑀毫不退缩:“齐王殿下,微臣愿以身家性命担保,定不辱使命。”

齐王依旧不依不饶:“哼,说得好听,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礼部侍郎欧阳洵这时插话道:“贾大人,此举怕是有违礼教,与祖宗之法不合啊。”

贾瑀说道:“欧阳大人,时代变迁,当因时而变,怎能拘泥于旧法?”

欧阳洵摇摇头:“祖宗之法不可废,你这般冒进,实非良策。况且这礼仪规范不可乱,海运之事恐有失体统。”

贾瑀反驳道:“欧阳大人,祖宗之法也是为了国家繁荣,若能有益于国,适当变通又有何妨?”

欧阳洵皱眉道:“你这是强词夺理,礼仪乃是国家根本,不可轻易更改。”

贾瑀坚持道:“大人,发展才是根本,不能因循守旧。”

首辅叶高则眯起双眼,假装老成地说道:“贾瑀啊,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此事关乎重大,切不可操之过急。我们需谨慎行事,莫要因一时冲动而给国家带来灾祸。莫不是你急于表现,想借此机会一鸣惊人,却不顾潜在的隐患?还是想借此打破朝堂的平衡?”

贾瑀直视首辅叶高,说道:“叶大人,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若总是畏首畏尾,国家如何能进步?这海运之事,经过微臣的深思熟虑,绝非贸然之举。大人您经验丰富,目光长远,想必能看到其中的巨大潜力。还是说大人您担心有人借此功超越您的地位,威胁到您的权威?”

首辅叶高脸色一沉,冷冷说道:“贾瑀,休得胡言乱语!老夫一心为朝廷,岂会有你所说的那些心思。你如此口无遮拦,小心祸从口出!且这等大事,需从长计议,不可莽撞行事。”

贾瑀义正言辞:“叶大人,时不我待,机会稍纵即逝,若不果断行事,必将错失良机。”

叶怒喝道:“你这小儿,不知天高地厚。”

贾瑀毫不畏惧:“叶大人,微臣一心为公,还望大人明察。”

齐王再次怒喝道:“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竟敢顶撞首辅!本王看你就是居心叵测,想借此机会出风头,谋取高位。你莫要以为巧言令色就能蒙混过关,本王绝不会让你的阴谋得逞。”

贾瑀毫不退缩,说道:“齐王殿下,微臣对朝廷忠心耿耿,天地可鉴。若能为国家谋得福祉,个人荣辱又何足挂齿?还望殿下摒弃成见,以国家利益为上。难道殿下执意反对,是害怕新的势力崛起威胁到您?还是您根本没有为国家长远打算的胸怀?”

齐王暴跳如雷:“你这狂徒,本王的忠心日月可鉴,岂容你在此诋毁!”

贾瑀寸步不让:“殿下,事实胜于雄辩,还望您三思。”

吏部尚书杨永泰也开口道:“贾大人,这人员调配也是个难题,稍有不慎,恐生乱子。”

贾瑀回应道:“杨大人,可制定严格的规则和制度,确保人员安排合理有序。还可从民间选拔有才能之士,为朝廷所用。”

杨永泰追问:“民间之人鱼龙混杂,如何筛选?”

贾瑀答道:“大人,可设立考核机制,选拔真才实学之人。”

杨永泰又道:“即便如此,人心难测,如何保证其忠心?”

贾瑀说道:“杨大人,可加强思想教育,制定奖惩制度。”

杨永泰继续说:“这也并非万全之策。”

贾瑀说道:“大人,凡事无绝对,但只要用心去做,定能有所成效。”

户部侍郎温庭凯这时说道:“贾大人,这税收之事也需细细考量,若贸易量增大,如何确保税收足额征收?”

贾瑀说道:“温大人,可制定完善的税收政策,加强监管,杜绝偷税漏税。”

温庭凯又问:“那如何监管?人手从何而来?”

贾瑀回答:“温大人,可专门成立税收监察队伍,从现有官员中抽调精明能干之人。”

户部侍郎温庭凯再道:“这又会增加开支。”

贾瑀说道:“温大人,长远来看,税收增加带来的收益远大于开支。”

兵部侍郎董昭接着说:“贾大人,水师将领的选拔至关重要,如何保证选出的皆是能征善战之人?”

贾瑀说道:“董大人,可通过严格考核,选拔有经验、有谋略之人担任将领。”

兵部侍郎董昭质疑道:“考核标准如何制定?”

贾瑀应道:“董大人,可综合考量武艺、兵法、战绩等方面。”

兵部侍郎董昭又说:“那如何防止考核作弊?”

贾瑀道:“董大人,可多轮考核,多人监考,确保公平公正。”

朝会上的气氛愈发紧张,众人各怀心思,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