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万人之上 > 第159章 省亲贾府意阑珊

红楼之万人之上 第159章 省亲贾府意阑珊

作者:夏中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0 21:45:09

当她轻移莲步踏入这座由水泥全新构建而成的别具一格的园林时,不禁眼前为之一亮。

只见那亭台楼阁错落分布,彼此呼应,线条流畅自然且简洁大方,与传统的木质建筑相较而言,更多了一份硬朗与大气之姿。水泥那独特的灰色调,在明媚阳光的映照之下,竟散发出一种别具魅力的韵味。园中的小径如蜿蜒的丝带般曲折延伸,两旁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与坚实平整的水泥路面相互映衬,愈发显得和谐美妙,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

元春悠然漫步其中,脸上满是惊喜与赞叹的神情。她扭头对身旁的贾政说道:“父亲,这园子建造得真是新奇独特,别出心裁,我在宫中从未目睹过如此独具匠心的景观。”

贾政忙和声回应道:“这都是家中的一片心意,为了迎接你此次回来,着实费了不少的心思和力气。”

元春又将目光投向贾政,说道:“父亲,这是何物所建造,竟然也能如此精巧细致,足可见府中之人的用心之深,功夫之足。”

贾瑀赶忙回答:“回禀娘娘,此乃一种新的建材,名唤水泥。”

元春赞叹道:“此物也是巧夺天工。”

贾政赶忙拱手行礼,说道:“能得娘娘这般夸赞,实乃我贾府莫大的荣幸。”

贾琏和贾瑀此时也在一旁陪侍着,元春转头对他们说道:“此次修建园子,你们兄弟二人劳苦功高,功不可没。”

贾琏连忙躬身说道:“娘娘过奖了,能让娘娘感到满意,我们也就放心安心了。”

贾瑀则态度谦逊地说道:“能为娘娘效力,乃是臣下的荣幸之至。”

众人一边悠然地游览,一边愉快地谈笑,整个园林之中处处充满了温馨祥和与欢乐愉悦的氛围。

随后,贾母邢夫人薛宝钗王夫人等命妇入内觐见贾元春。

宝钗身着一袭华美的衣裳,款款而来,她身姿婀娜,步履轻盈,如弱柳扶风,却又不失端庄大气。那面容更是生得精致,眉如远黛,不画而翠,一双杏眼,明亮而清澈,眼神中透着温和与聪慧。肌肤如雪,吹弹可破,不点而朱的唇微微上扬,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既不显得谄媚,又让人倍感亲切。头上梳着端庄的发髻,簪着几支精美的珠钗,随着她的走动轻轻摇曳,闪烁着点点光芒。

众人见了,皆忍不住赞叹。贾母笑着说道:“宝丫头如今出落得越发标致了,这气度真是不凡。”

邢夫人连忙应和道:“可不是嘛,瞧瞧这通身的气派,不愧是侯爵夫人。”如今邢夫人也是巴结贾瑀,这时作为名义上婆婆忙夸赞道。

王夫人在一旁听着,心中虽也觉得宝钗出众,可一想到如今宝钗地位尊崇,自己的外甥女竟如此风光,心中不免暗自嫉妒起来。

元春细细打量着宝钗,开口道:“宝妹妹如今这般模样,真是让人欢喜。听闻你在侯府也是操持得当,果真是大家风范。”

宝钗微微欠身,谦逊地说道:“娘娘谬赞了,都是家中众人帮衬着。”

王夫人此时插话道:“娘娘,这也是宝丫头的福气,能有如今的荣耀。”话虽如此,可语气中却带着一丝酸意。

贾母何等精明,自是听出了王夫人的心思,便说道:“都是孩子们争气,咱们看着也高兴。”

众人又说了些家常话,宝钗始终面带微笑,应对得体,既不张扬,也不卑微。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恰到好处,让人挑不出一丝错处。

一旁的丫鬟仆妇们也在私下议论着,“这侯夫人可真是美若天仙,气质又好。”“可不是,看她那举止,真是大家闺秀的典范。”

王夫人听着这些议论,心中越发不是滋味。她想起自己的女儿元春在宫中虽也尊贵,可到底不如宝钗在侯府这般自在。

元春看着母亲又暗道,母亲精于算计,只顾眼前,却不知“金玉良缘”,人家贾瑀也是玉。

贾元春和贾母、王夫人相聚一处,话未出口,泪水先簌簌而落。三人执手相看,泪眼朦胧,互诉着这许久以来的思念之情。

元春哽咽着说道:“祖母,母亲,女儿在宫中日夜思念着家中亲人,这其中的苦楚实难与人言说。”贾母轻抚着元春的手,老泪纵横:“我的儿啊,你在宫中受苦了,咱们一家人都盼着你能顺遂安好。”王夫人也在一旁抽泣着,母女婆媳三人哭作一团。

稍许,王夫人止住哭声,竟不合时宜地开口道:“娘娘,如今您得皇上恩宠,可否为宝玉讨个封赏,也好让他日后有个好前程。”

元春听闻,心中顿觉悲凉。她未曾料到在这难得的团聚时刻,母亲满心所想的仍是为宝玉谋前程,而非单纯的亲情关怀。

贾母听闻王夫人此言,怒视着她,斥道:“你这糊涂的东西,如今好不容易一家人相聚,说这些作甚!元春在宫中已是诸多不易,你竟还提这般要求,全然不顾元春的难处。”

王夫人被贾母一斥,面露愧色,低头不敢言语。

元春长叹一声,说道:“母亲,女儿在宫中行事需万般谨慎,宝玉之事还需从长计议。此刻咱们莫要再说这些烦心之事,且好好享受这片刻的团聚之乐吧。”

三人沉默片刻,又相拥而泣,只是这氛围已不如初始那般纯粹温暖,多了几分沉重与无奈。

元春调整情绪,吩咐道:“快将众姐妹和宝玉叫来,我许久未见他们,甚是想念。”

不多时,众姐妹和宝玉便来到了园中。宝玉率先跑到元春面前,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笑嘻嘻地说道:“姐姐,我可想你了!”元春眼中满是慈爱,轻轻摸了摸宝玉的头。

姐妹们依次向元春行礼问安。元春拉着她们的手,目光中透着温柔,仔细端详着,眼中满是欢喜与关切。

“妹妹们近日可都安好?可有认真读书习字?”元春面带微笑,轻声问道。

探春款款上前一步,恭敬地回道:“姐姐放心,姐妹们都不曾懈怠,每日都勤加学习。”

元春听了,满意地点头微笑,又与众人聊起了家常,语气亲切地询问着她们在府中的生活琐事。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讲述着各自的经历和趣事,气氛融洽而温馨。

说笑间,元春兴致勃勃地提议道:“今日相聚,姐妹们不妨作诗助兴,也让我看看你们的才情有无长进。”

众人皆欣然应允,脸上露出期待的神情。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诗会便在这园林中展开。大家或凝眉沉思,或低声吟诵,佳作频出。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园子,为这省亲的时刻增添了更多的欢乐与温情。

众人纷纷沉浸在作诗的乐趣之中,才情尽显。元春以明月为题,让众姐妹作诗。

黛玉轻蹙眉头,手托香腮,美眸微闭,稍作思索后,朱唇轻启:“冷月葬花魂寂寂,清光拂柳影悠悠。相思一缕随风去,独倚阑干泪暗流。”吟罢,她神色略带忧伤,似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迎春性子懦弱,才情也不突出,她绞着手中的帕子,憋红了脸,才缓缓吟出:“明月照庭阶,清辉洒绿苔。夜深人寂静,心事向谁猜。”念完后,她怯生生地看着众人,眼中满是不安。

探春则目光坚定,自信满满地吟诵道:“明月高悬照九州,山河万里共清幽。心怀壮志随风起,欲上青天揽斗牛。”其神态飞扬,英姿飒爽。

惜春年纪尚小,她眨巴着大眼睛,嗲声嗲气地说道:“明月如盘挂碧空,嫦娥寂寞广寒宫。吴刚伐木声声慢,玉兔捣药急匆匆。”说完,还冲众人甜甜一笑。

元春想想,说:“让贾瑀两口子也一人写一首来。”

贾瑀略作沉思,随即吟诵道:“明月皎皎照古今,尘世浮华梦中心。富贵如烟风吹散,唯留真情对月吟。”他神色从容,目光中透着几分深邃。

宝钗也不示弱,微微福身,轻启朱唇:“明月有情窥绮户,清风无意乱罗帏。相思难寄天涯远,独倚栏杆盼君归。”她脸上带着些许娇羞,却又落落大方。

元春含笑听着众人的诗作,不时点头称赞,眼中满是欣慰和欢喜。诗会结束,元春又赏了众人不少珍宝玩物。

此时,夜幕渐渐降临,园子中灯火通明。元春感慨道:“今日这相聚时光,真希望能永远停留。只是宫中事务繁忙,不知下次相聚又在何时。”

众人听了,心中皆是一阵伤感。贾母赶忙宽慰道:“娘娘莫要伤怀,只要娘娘安好,便是贾府众人的福分。”

元春又提道:

“这园子平日里空着也是空着,倒不如让姐妹们和宝玉住到园子里。这样一来,既能让他们多一处玩乐的地方,又不至于白白浪费了这好景致。”

元春话音刚落,所有人都面露尴尬之色。

贾母嘴唇微微颤动,似乎想要说点什么,可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眼神里充满了忧虑。贾政眉头紧紧皱起,轻轻咳嗽了一声,站在那里,脸上显出为难的神情,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应答。王夫人则低垂着眼帘,目光闪烁,暗自琢磨着其中的利弊得失。

宝玉站在一旁,听了本来兴奋,可是发现大家不言语,满脸的困惑不解,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瞅瞅那个,实在不明白大家为何会是这般神情。

黛玉微微咬着嘴唇,眼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纤细的手指不自觉地绞着手中的帕子。探春则目光坚定,秀眉微蹙,似乎在认真思索着怎样打破这尴尬的氛围。

一时间,园中的气氛变得颇为凝重。唯有那皎洁的明月依旧静静地洒下清辉,仿佛对这一切人间的纷扰浑然不觉。

见众人都不答话,贾瑀只好硬着头皮站出来禀告道:

“娘娘,如今这情形有些变化。迎春姑娘年岁渐长,已到了待嫁之时,如今已回东院,跟着她的父母居住去了。

惜春姑娘呢,族中长老经过商定,安排她跟着我在汝宁府住着。

还有黛玉姑娘,此前受林姑父临终嘱托,便由我代为照看教导,如今也在汝宁侯府居住。

所以说,如今这府中啊,就只有探春和宝玉两人。府中的居所已然很是宽敞舒适。

再者,这园子虽是府中所建,可毕竟是仿着宫中规制,多少也算是禁院。依臣下之见,还是暂且封着为好,等娘娘您下次来了,再行开启,也不迟。”

贾元春看到这情景,心知如今这贾家做主之人已是贾瑀,不禁心生感慨,脸上的笑容也淡了几分,原本满心的欢喜此刻已消散大半,只觉意兴阑珊。

她微微叹了口气,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失落,再无方才的兴致,遂在宫女太监们的簇拥下,登上回宫的马车,返回了宫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