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 第500章 今时胡马踏阴山

拓跋力微本身就颇有南下的需求,当公孙渊的盟约送来时,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亲自带着部族南下,控弦之士五六万,背后跟着牛马羊牲畜百余万,浩浩荡荡。

作为鲜卑族古老的一支,拓跋鲜卑,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若是没有意外的话,仿佛天生下来就是要来上演一场精彩的表演,成为自夏朝以降五千年华夏史一时之主角的存在。

建立代、北魏两朝,以及建立南凉的河西鲜卑秃发部也是拓跋部的一个分支。

拓跋鲜卑最初居住在蒙古草原的东北角,发祥地“大鲜卑山”就是在后世阿里河附近的大兴安岭北段,故而也称为“北部鲜卑”。

与之相对的蒙古草原东南部发展起来的鲜卑人,就是那个在东汉桓灵时曾建立以檀石槐为首的部落大联盟,习惯上称为“东部鲜卑”。

这两支鲜卑人群同源于东胡,文化上具有相近的特征,但又有着鲜明的区别。

那就是东部鲜卑与汉朝廷相处良久,具有一定程度的汉化。

而拓跋鲜卑,则是汉人眼中彻彻底底不知孔子为何物野蛮人中的野蛮人。

拓跋氏初是鲜卑地处最东北的一支,亦称别部鲜卑。

活动范围非常广,从额尔古纳河到大兴安岭北段,还处于狩猎采集部落阶段。

史称:“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

像匈奴、乌桓等这些胡人,都是称呼最高领袖为单于的。

就连有一定程度的檀石槐也是称‘鲜卑单于’。

但是拓跋鲜卑不一样,他们称呼首领为‘可汗’。

称可汗、有时也称可敦,其入主中原后,突厥、回纥、蒙古等游牧政权的首领称呼皆延续之。

虽然《魏书》中说,鲜卑之先“积六十七世”,但最古早有考的是拓跋氏远祖‘拓跋毛’时期。

北魏王朝开国皇帝拓跋珪,将拓跋毛追尊为‘远祖成皇帝’。

大约是在西汉武帝在位期间,拓跋毛已经发展为“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

胡人所谓“国”,其实就是指氏族集团或部落。“大姓”,应该就是从氏族中分化改姓的较小家支。

总之就是他们一直在东北最北头那旮沓繁衍发展。

一直发展到宣帝拓跋推寅,正值东汉初年,北匈奴西迁,南匈奴保塞,于是拓跋鲜卑乘隙第一次南迁,至“大泽”,即今呼伦池(达赉湖)。

由于沿途多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到处坑坑洼洼的湖泽池沼,南迁到半路就走不动道了。

即便拓跋推寅还想带领部族南迁,但还没出发部众们就哗变,只能放弃。

此后拓跋鲜卑便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整个东汉时期都没怎么动弹。

当时拓跋鲜卑还过着“畜牧迁徙,射猎为业”的游牧生活,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阶段。

而因为呼伦贝尔大草原优异的放牧条件,拓跋鲜卑进一步发展壮大。

到献皇帝拓跋邻时,采取了“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这种类似于分封制的方式管理日益壮大的族群。

即纥骨氏、普氏、拔拔氏、达奚氏、伊娄氏、丘敦氏、俟亥氏。

鲜卑七雄共尊拓跋氏为主,形成“鲜卑八国”,后来发展成鲜卑族的帝室十姓。

而到了这时候,呼伦池附近荒遐,不足以建都邑。

而部落首领也希望掠夺更多的财富,扩张势力。

鲜卑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促使他们再次南迁。

圣武帝拓跋诘汾继位之后,率众南迁,几经险阻,才到达匈奴故地。

即后世河套北部固阳阴山一带。

这里水草更加丰美,树木繁茂,是牧猎的好场所,并接近了中原文化。

这时候已经是东汉桓、灵二帝时期,在这个汉人衰落胡人崛起的时期,拓跋鲜卑算是踩着上课铃声入教室,差点迟到的学生。

拓跋鲜卑进入匈奴故地后,击败并不断与留居故地的匈奴人融合,进一步发展壮大。

匈奴的贺赖氏、须卜氏、丘林氏、破六韩氏、宿六斤氏等部落,加入拓跋鲜卑联盟后,与之杂居共处,相互通婚,逐渐被鲜卑化。

时至今日,鲜卑可汗拓跋力微的麾下共有75个姓氏部落。

拓跋力微算是相当颇有先见之明的有为之君。

他已经注意到当下受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北方渐渐难以生存。

想要获得更加丰美的水草,想要部族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得向南。

公孙渊的邀请,简直就是瞌睡来了送枕头,拓跋力微决定趁此机会开始第三次迁徙。

之前,他们跟辽东公孙氏一块打过夫余、高句丽,也算是早有合作基础。

他从公孙渊那里得到了不少曹魏北疆的信息。

根据这些极为延时且是二手信息,拓跋力微分析出来此时南下大有可为。

他让长兄秃发匹孤(也称拓跋匹孤),率众前往河西之地。

那里的两部鲜卑狗脑子都打出来了,南边的匈奴人刘豹正等着坐收渔翁之利。

秃发匹孤此时赶过去,若是能截胡,便可成为最后的大赢家。

毕竟同为鲜卑人,比起被匈奴吞并,还是跟自己人融合更容易接受些吧。

为此,拓跋力微甚至还劝哥哥改变一下部众形象。

拓跋部众是梳着辫子的,就是后世熟悉的那种鼠尾辫。

故接触他们的汉人称之为“索虏”,以区别于其它鲜卑部。

对于拓跋力微来说,只要与己有利,蓄发易服也无所谓。

而他自己,则是率领主力跟公孙渊一起穿过燕云山脉前往上谷一带放牧,甚至打算试试能否前往中山国一带活动。

能否翻得过燕云山脉,对于北面的胡人来说那就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翻得过去,对于胡人部族就相当于鲤鱼跃龙门,就能以锦绣山河为画卷,创作一番丰功伟绩。

翻不过去,那就只能沦为化外蛮夷,说不定在浩瀚青史之上难留下一笔记载。

所以拓跋力微是很感激公孙渊的,如今有他带路,自己才能越过这‘龙门’。

龙城飞将已黄土,今时胡马踏阴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