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 第248章 雍闿想做南中土皇帝

益州郡最大的豪强便是雍闿,不仅益州郡,他在整个益州南方一带威望名声很高。

整个南国谁不知道,在益州,他雍闿是老大。

他想做这个益州太守,名正言顺的当个土皇帝。

随后雍闿便派人四处活动,还远往孙权那里抛去橄榄枝,他通过吴交趾太守士燮与步骘向吴国请求归附。

或许是因为路途太远,孙权似乎没理他,只是象征性的给了点支援。

不料刘备却让张裔担任益州太守,张裔也是愣头青,径直赴郡所上任。

雍闿当然不服气,他知道张裔出身蜀郡张氏,是个学《公羊春秋》的,公羊儒都是臭脾气的硬骨头,很刚。

既然不能请客、斩首、收下当狗,那便提前下手。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张裔连反抗能力都没有就被麻匪给绑了。

张裔毕竟是刘备任命的益州太守,真要是杀了他,其他人还是很担心遭到刘备报复的。

于是,雍闿就玩了一会鬼神上身,跳了一段神神叨叨的奇怪舞蹈后,装作鬼神的语调说:

“张府君~像只葫芦~,外面光亮~,内面粗糙~,不值得杀他~,命令你们把他缚绑送往吴国去。”

蜀中百姓比中原封建迷信的多,而南部的百姓比蜀中更封建迷信。

因此雍闿装鬼的行为很有效,民众信服,于是张裔便被押送给孙权。

这件事很快就在成都的高层中传开,便是刘禅也已知晓。

刘禅:“五公里啊!”

士兵:“我爱你啊!”

“一天不跑!”

“想死你啊!”

“好你个老表你偷吃我的猪脚……”

……

半个时辰之后,刘禅与一众军士终于结束一天的拉练。

张裔被扭送东吴的消息,刘备并没有捂着,刘禅自然也知道此事。

按照老爹的脾气推测,这事肯定是不能善了的。

因而,刘禅便在射山军营时时操练带回来的三千兵卒。

他们全部被吸纳进了乾天卫军。

虽然刘禅估计此次自己大概率是不能跟着去南中,但这支部队还是能够上前线去争个亮眼的表现的。

气喘吁吁的缓过一段时间后,刘禅便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

让黄皓将捆绑卷在自己双腿上的长布解下来。

没错,这就是绑腿。

有人说绑腿是一战前法兰西发明的,也有说是近代国人发明的。

无论是谁发明的,最亮眼的肯定是某人民子弟兵的代言。

绑腿这东西在后世可谓人尽皆知,看上去就是那么威风凛凛。

绑腿好啊,别看这东西没什么科技含量。

其实对于步兵来说,它被发明出来的意义就像马蹄铁对骑兵的意义一样重要。

在实际的军事行动中,特别是在冷兵器时期,全靠士兵两条腿实现大规模运动作战。

绑腿对于提高士兵行走能力功不可没。

进行长途奔跑、翻山越岭,绑腿能防止崴脚,走上很远也不会觉得酸、麻、重,能够有防止血脉下积而引起的涨疼。

在山岳丛林地区作战效果尤显,可使防止被山虫蚂蝗的叮咬、荆棘毒草的划伤,使军人在行军过程中减少腿部受伤可能性。

而且绑腿由于是布带,还可以用于包扎伤口,相当于随身携带急救绷带。

还能大大提升部队山地作战能力,在遇到山岩陡坡需要攀爬降落时,就能将几根绑腿布连接绞成绳索。

若是有幸抓到对方的倒霉蛋,顺手就能用绑腿将其捆个结结实实,保管他解脱不了。

这么好的东西,唯一的缺点是需要大量的布匹。

虽然男耕女织的时代,有着大量会织布的妇女劳动者,但当下的织布效率太低,产量并不高。

众所周知一人有两腿,那么两个人就是四条腿。

再加上一副备用的,两个人需要一匹布。

要装备五万大军,便需要两万五千匹。

在算上使用起来的损耗的话,完全列装五万大军便需要三万匹布。

古代纺织的布料按照等级,从高到低有锦、绫、绸、缎、麻布、粗布六个等级。

而若是想让绑腿发挥作用,最起码也得是麻布。

若想有更好的效果,则需用缎。

而诸葛亮垄断的蜀锦纺织业便是其中最高等级,每年的产量在五千匹左右。

蜀锦在诸葛亮的经营下,已经是这个时代最成功的奢侈品,销往曹魏、江东富庶地区的话,一匹能换来上百石粮食,甚至更多。

而锦、绫两个等级的布,原材料是蚕丝,需要种植桑树以养蚕抽丝获取原材料。

绸、缎两个等级的布料,则是丝麻混纺。

改稻为桑……刘禅可不敢搞。

若是不追求穿戴舒适度的话,缎布也可以是纯细麻丝纺织。

他所计划的便是纯细麻丝纺织的缎布。

这就需要一个庞大的产业,刘禅一个人做不来。

因此他打算叫上诸葛亮、糜竺一起搞。

从射山回到成都之后,本想去寻诸葛亮,却听说其被老爹叫去了。

据说是为了那个张裔的事情。

张裔可怜啊,原本历史上,需要等到刘备去世那一年,他才能回到蜀汉的怀抱中。

那时已是丞相的诸葛亮派遣邓芝出使吴国,教邓芝在言谈之间可向孙权提出请求放还张裔。

而张裔自从到了吴国,几年来一直流放隐居,孙权都忘了有他这个人,故此准许了邓芝的请求放还张裔。

这几年的生活里,除了没有一群公羊陪伴外,也算是致敬苏武这个老前辈了。

如今,先后两任郡太守,一个被杀,一个被献俘……

毫无疑问,南中豪强雍闿的行为就是叛乱无疑。

只不过雍闿叛乱后,并没有向北攻打蜀汉的核心地区,却发兵往西边攻打永昌郡。

其实,后世人们认为南中贫穷的观点是错误的。

主要原因应该还是受到诸葛亮那句‘深入不毛’的影响,可能是说这里不适合种地。

实际上,南中非常富有,尤其是最西边的永昌郡。

此地在东汉时期是我国与西方交流的一个贸易中心,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

西边就是天竺、南边就是洪沙瓦底(就是缅d),而且其本身已经深入洪沙瓦底的腹部。

向西南通过一段陆路,便是印度洋,能跟数量繁多的西洋国家做生意。

在东汉时期,有这样一个说法,在永昌做一代官可以“富及十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