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 第233章 行和说都要做

刘禅弹了弹手中印满文字的南阳纸,便听到清脆的响声。

“用白纸是不是太奢侈了?”

急着邀功赶来的黄皓一愣,随后赶紧解释道:

“回世子,自从我们纸业制造局采取规模化流水线作业之后,其实每张纸的平均成本已经下降了近三成。”

刘禅点头:“其实贵点就贵点吧,顺道也能为我们的纸产品做做宣传。弄了多少张?”

“回世子,按您的吩咐是照着一万张准备的,因为考虑到损耗,因此加印了些,有一万两千三百张。”

刘禅指尖轻轻点在案几上,心中盘算这些数量报纸的覆盖能力,良久才点头道:

“行吧,如此,分发下去吧,记得向江东、中原一带随着商队也散播一些。”

“这些日子本地大族多有进献,我手头也宽裕了些。”

“由你牵头,成立一个专门维护朝廷形象的组织,监督邸报发行情况,察听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名字嘛,就叫东缉事厂吧。”

闻言,黄皓大喜,一听这就是非常重要的差事:“奴婢必肝脑涂地。”

所谓舆论的高地你不去占领,便会被敌人占领。

这个时代的消息流通实在是太落后了,而且绝大多数人不识字,只能靠听说。

在地方上,也就只有士族豪强能跟外地的亲友书信往来,底层老百姓所能做到的只有口口相传。

若是没有士族豪强的干涉,底层老百姓能将消息从这个村传到隔壁村基本上就是极限了。

像张角那种能将黄巾发展到席卷天下的程度,实际上得益于背后士族豪强的推波助澜。

没有他们的帮助,张角是不可能发展如此迅速的。

当然,这不是否定张角那成千上万的信徒不遗余力搞宣传的功劳。

只是说,没有士族豪强,张角也能有一定影响力,只是绝对不可能这么大、范围这么广。

这时候的老百姓还是很单纯的,往往是听见什么就信什么。

朝廷缺乏直接跟百姓对话的手段和能力,就不得不拉拢地方上这些地头蛇,给他们好处换取有利舆论,许多政策才能施行下去。

简单一句话,就是他们说官府的好话,百姓才会跟着说。

作唐到澧县还好,因为刘禅用挂路桩宣罪示众的方式。

百姓口中也跟着唾弃这些罪人而称赞刘禅的所为。

但不代表所有地方的老百姓都能知道刘禅为他们奔波劳累,甚至还有豪强抹黑刘禅的形象。

他们口中,刘禅用尸体挂木桩的行为是像桀纣那样的暴行。

稍远些的地方,豪强哄骗百姓,说刘禅是在滥杀无辜。

因为百姓们不知道这些人的罪,真以为刘禅血腥残暴喜好杀人为乐。

以至于刘禅派出军队四处安抚收拢落草流民的时候,这些人因为害怕而抗拒。

不仅逃入深山老林,有的甚至还与前来邀请他们去澧县屯田的汉军发生冲突。

刘禅带兵离开作唐,南下汉寿,越是向南,百姓越是躲避自己,收拢流民的难度便是越大。

“孔子曾经曰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刘禅认为,有人不知道自己的大名,可自己还没发怒,这已经是很君子的了。

但是任由百姓误会自己,这好吗?这不好。

于是刘禅决定,行和说都要做,既有行动也有宣传,甚至宣传要走在行动之前。

不用猜便知道,豪强抹黑自己的背后,有廖立的支持。

廖立因为澧县一事,深感自己的权柄遭到侵夺。

刘禅诛杀潘噶之后,廖立又派了个人来试守作唐县长,这次刘禅倒是没把人驱逐。

但是当此人上任作唐后,赫然发现,除了空洞洞的一座县城,什么都没有了。

县衙门可罗雀,户籍空空如也,府库干干净净,所有的百姓都被迁徙到澧县了……

他这个县长,真是一人一县,每天能干的也就是看着路边木桩上挂着的尸体发呆。

其实,廖立还嘱咐他将这些人的尸体收殓下葬来着。

但是刘禅派人告诉他:“你敢卸下来,就把你挂上去。”

因此这个作唐县长完全不敢动。

当刘禅在作唐的所作所为传开之后,许多地方风声鹤唳,不少人聚集到临沅,聚集在廖立麾下。

其中就包括潘濬所出身的潘家。

潘噶伏诛之后,刘禅移文廖立,要以叛国罪问罪潘噶全家。

其实并不是要灭潘家整个宗族,而是单单灭掉潘噶这一支脉。

包括其父母、妻子、儿女和家仆,潘家的主脉和其他支脉是不会动的。

只是即便如此,潘家依旧会遭到沉重的打击。

比如说,潘噶的母亲和妻子是连接着潘家和另外两家的姻亲桥梁。

潘濬为了不让刘禅清算潘噶的时候伤到潘家根本,曾以此与刘禅交涉,希望他不要扩大打击面。

但刘禅坚持严格执法,在任何朝代叛变都是不可饶恕的大罪。

按照《蜀科》规定,造反、叛国罪应当夷灭三族。

除非君主主动放弃问罪。

这也是历史上黄权投降魏国后,曹丕骗黄权说刘备杀了他全家的根据。

但是黄权深知刘备的人品,知道自己的家人不会受到为难,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所以,现在是砍掉潘噶到此为止,还是坚持诛其三族,皆在刘禅一念之间。

很显然,刘禅坚持后者,潘家没有被自己施恩的资格。

“孔子曾经曰过:身为君子下手一定要重,不然就树立不了威信。”

潘濬无奈,但也不想就此放弃,于是他便让潘家以廖立为靠山。

只要廖立能抗住刘禅的压力,自是能保下潘家。

而且潘濬和廖立关系还不错,二人在对待蛮夷的问题上其实有很多共同语言的。

潘家跟蛮夷相恨相杀了四五代人,对付蛮夷没别的手段,就是杀。

潘濬一直坚持只要消灭了这些制造问题的人,便能寇乱尽平。

这种强硬的态度很符合汉人唯我独尊的传统。

只是若是将目光放在争夺天下的大局上,这样的做法就有点太个人恩怨。

以南方的小体量对付北方大体量的敌人,需要尽可能团结更多的人。

这些蛮人虽然战斗力不如正规军,但是他们也能缴税,这方面刘禅是不挑的,只要肯交税都是大汉顺民。

安抚为主,通婚个四五代人,大家都能操起一口流利的汉语。

这也是沙摩柯宁可得罪廖立也要来到刘禅这边的原因。

因为政策理念相同,廖立和潘濬多有交往,这次也接受了他的请托保下潘噶的家人。

他猜测过刘禅会如何出手,但最后还是出乎意料,刘禅第一步竟然是送来一堆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