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 第209章 左膀乔和右臂艾(下)

邓艾的第二条建议,便是在筑阳城西实行大规模的军屯。

那里是对魏前线,从后方运粮,即便是水路运输也会有相当程度的消耗。

只要加强筑阳城的军备,扼守住沔水和南水,便可在后方安全种田屯粮,这样更容易积攒优势。

这一条诸葛乔虽然也十分赞同,但却不认为是当下所能实施的。

现在本地的劳动力非常多,但他们的成分毕竟是降兵,无法放心拉到前线去建立军屯。

而当下荆州能动员的正规军,基本上都拉去南边打仗了。

筑阳、山都这些沔水边上的前线城池暂时只有军事作用,不适合发展农业。

诸葛乔将邓艾的心血收好,看着占了半边桌子的竹简,点头道:“未来还是可以施行的。”

“士载兄,听闻你出身南阳新野邓氏,即是名门之后又有才气在身,可愿出仕为官?”

邓艾苦笑点头,“当,当不得兄。艾,艾愿,愿效犬马之之劳。”

新野邓氏是大族,可自己这个已经庶出好几代的支脉根本分润不到祖宗余荫。

他人也只会在自己创出一番成绩后才会在意他邓氏族人的身份。

“好,我便请姑父辟你……”说到这,诸葛乔忽然停住,没有将先前所想继续说出。

邓艾已经加冠成年,可以正式为官。

而传统士大夫脱离白身,做官的正规途径有两条:要么是被朝廷公车征为官,要么就是被有开府资格的大官辟为官。

但诸葛乔立刻认识到,对于邓艾来说这不是简单的做不做国家官吏的问题,而是立场问题。

蜀汉势力中,诸葛亮是荆州势力的领袖,那诸葛乔和蒯祺也是绝对的荆州派。

邓艾理论上也是荆州南阳人,但是他今天能站在自己面前,跟荆州派系没有任何关系。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世子殿下的信。

也就是说,世子殿下已经抢在所有人之前认定了这位邓艾是人才。

自己若是让姑父辟邓艾为官,这难道不是抢夺世子殿下施恩邓艾的机会吗?

跟世子抢人,这是严重的政治问题。

诸葛乔顿时一阵后怕,还好自己反应及时, 没有说出那句话。

虽然世子的信中没有明说,但是诸葛乔是个善于思考的聪明人。

他很快便脑补出了刘禅的真实旨意:

凭邓艾的才能,当然可以做官,但必须让刘禅来征辟,他必须做纯臣,君主只能是刘禅。

想通此节之后,诸葛乔立刻改口道:

“士载兄,世子殿下嘱咐我考察你的才能,我不知道殿下是如何慧眼识英才,但你已简在世子心,已然前途无忧。”

闻言,邓艾也是一愣,刘禅是如何认识自己的?

当初被曹操迁徙到汝南,他记得当时刘备的儿子才刚出生一年多而已,双方不可能有交集。

尽管想不通,但他面上依旧激动的表示感激:“艾,艾感念世世子恩德,万万死不辞!”

诸葛乔心下一叹,跟口吃者交流起来确实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种缺陷很容易让他的才华被埋没,毕竟大多数人是不会对陌生的小民有太多的耐心。

虽然不知道世子殿下为何会专门让我关照于你,但邓艾啊,你一定要将世子的恩情刻在骨子里。

“世子殿下曾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有人赏识,便是真千里马也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士载兄,我会将你的表现如实汇报给殿下。我这里十分缺乏人手,在得到正式任命之前,请你先来协助我吧。”

这时,邓艾面色更加涨红,千言万语化作一个标准的拱手礼,“喏!”

虽然上面还有一个刘备,但是能直接得到刘禅的赏识,也算另一种意义上的直达天听。

他也十分疑惑,刘禅听说过自己的故事?

但是更大的情绪是感激,男子汉大丈夫自当是应建功立业的。

邓艾自诩身负大才,有才华的人他是不会甘于平庸的。

自己蹉跎至今,胸中满腹才华无人赏识,虽然他有耐心等下去,但内心不可谓不煎熬。

若是刘禅真的能给自己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

那他也不介意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是个公平的交易。

诸葛乔办事干净利落,当即就给刘禅写了信。

而邓艾暂时做了他的副手,帮他处理各项工作事务。

实际工作中,他深刻的领会到诸葛乔所说的缺乏人手的意思。

诸葛乔手下,能够识文断字,没有阅读和书写困难的,连他一共七个人,却要处理两万多人的事务。

但工作上手后,另一件事情更令他震惊。

七个人虽然有干不完的工作,但是他们的工作效率比自己在汝南屯田所见的魏国行政体系高十倍,甚至二十倍。

“纸,纸张,真真是军国利器也。”

邓艾捏着手中数张写满墨字的白纸,心中颇为激动。

两万人的户籍田册,若是用竹简记录,起码要修建一整座库房。

但现在,仅仅一个书案便能全部放下。

而且收集登记信息的时候也非常方便。

仅写字一个方面,直接书写比拿着刻刀刻字就要快几十倍。

需要一辆牛车运输的竹简所记录的内容写到纸上,一个小吏便能抱着送来。

邓艾心下感叹,若是当时自己有足够的纸张,就不用抱着那十几卷书简,一路上气喘吁吁的来拜见诸葛乔了。

这下他明白诸葛乔为何能够让这么多魏降卒在此安顿下来。

全面纸质化办公极大的提高了行政效率,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摸清了所有人的身份信息,做到编户齐民。

上万份的户籍田册虽说不是一夜之间就完成,但也是在人心出现骚动之前便将凭证分发到他们手中。

速度之快让一些隐患根本没来得及爆发。

平民办婚丧户籍变更、买卖凭据什么的都十分迅速,几张纸盖几个章便能完成。

衙门里每个人都非常忙碌,没有时间勾心斗角或者吃拿卡要。

邓艾抽出一张纸,快速的写下眼前一对年轻夫妇的办理事项:

泗水亭,朱五四与其妻朱张氏生子,取名朱重八,记入户籍,建安二十四年冬月初九。

写完,拿出印章,啪的一下盖上。

“下,下一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