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英雄吁天录 >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手推开生死门.两脚踏翻尘世路.

袁承天让茅元名默写这《无相密要》,起初他尤自不肯。袁承天实在着急,心想:碧儿体内之毒已不能再加拖延,否则决无幸理,而眼见这茅元名着实可恶,不肯默写这经书的要旨,真是让人着恼。茅元名只闭目无言,对袁承天着急视而不见,仿佛别人的生死他全然不加关心。袁承天见好言相劝无用,便伸出食、中二指,说道:“茅长老你既然不肯,在下只有用强,你可莫怪。”茅元名依旧不加理睬。袁承天见他依旧不为所动,便伸二指一点关元、命门、神阙三穴,又手指一转点他腰背部关元俞——这处穴道是藏存元阴元阳之气,古人这样认为,所以最为紧要,倘若此穴道一旦受制,人体气力不足,便自损耗,如果施手之人再以功力注入便会让受者奇经八脉走乱,体内仿佛万千虫蚁啮咬,痛苦难当,只有亲临者才会感受到无比痛楚,有时让人生不如死,只是这手段太过毒辣,当年赵相承传于袁承天便嘱咐于他,事情不到万不得己之时不可用此绝户手段,因为有悖侠义,只是用于恶人身上,方是正道,所以今时今地袁承天为救师姊碧儿,也只有出此下策,别无选择,因为这些时日碧儿的病症情形更加不堪,大有难以为继的现象,所以他只有棋行险招,这也是无可奈何,因为在他本人看来出此下策殊非光明正大,似乎有违侠义之道,可是为了救人也只有如此履行,再无他法。

初时茅元名还可以忍受,可是愈到后来额上汗珠滚滚而下,到了最后关头全身都不自禁抖动,只好委屈求全,虽然内心心不甘情不愿,可是此时已是受制于人,不得不为之。

当袁承天拿到他所默写的经书要旨,便潜心一致修练,练至半途觉得膻中穴有股劲力潜走经脉,心想:这就对了。他转头解开穴道,对茅元名道:“茅长老适才实在事出无奈,多有得罪莫怪!”茅元名哼了一声,拍衣起身,头也不回,扬长而去,颇有愤愤不平之意。这时碧儿正倚门而望,见这茅元名话也不说半句便自扬长而去,心中亦有不平之意,说道:“阿天,这魔教长老焉也不通人情事故,便此甩袖而去……”袁承天不以为意,笑道:“他心中一定恼火我出手制他穴道,让他身受万千苦楚,他心中难免有不平之意,这也怪他不得。”

碧儿忽然问到采薇姑娘怎样。袁承天便说她原先不肯离京而去,后来在自己的耐心劝导之下离开京都,去往江越地带联络天下各地势力,意欲再行反清复明之举,因为她的心中放不下义父的未竟之事业,更加恼恨这摄政王当年矫旨害了义父,虽然今次行动失败,可是来日方长,总有再见机会,便不相信总不成功,她信事在人为,——更何况世上还有袁大哥,还有他领袖的袁门的势力,虽然看似渺茫,还要持之以恒,因为心中有那不灭的理想!

碧儿见袁承天说这话时凛凛有威,大大的眼睛中都有热情,也许在他这一生忧患之中,初时不明白生死大道,后来入了昆仑派,在师父的引导下便明白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白人生于天地之间固然要留取正气,更要青名留史策,便如当年文大人所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磊落之行,方不负这少年头!她心想:自己这位同门袁师弟一向光明磊落,心不藏私,有时为别人可以自己性命不要,可是别人有时视他如草芥,嘲笑他不识时务,不知就里,只是一味我行我事,从来不会奉迎附和,仿佛不知人间事务之人,所以江湖上个个门派都视他为异类,觉得他的事业终难成功,因为满洲人入主百多年,根基已稳,所以反清复明事业在他们看来也只还过镜中花,水中月,终是不可成就,也许一切都是徒劳,所以都不看重,眼见他们袁门居无定所,飘蓬江湖,仿佛浮萍,颇有些颠沛流离之苦况,便不明白为何不投身清廷,换取荣华富贵,偏偏自寻烦恼?只是他们一般不明白天下大义所在,这也是当年袁督师为何受不白之冤身死京都菜市口,而不行反叛之心,如若当时之事身在辽东不受君命,不回京都,正所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外可以便宜行事,这样也不会有大祸临头,只是他有碧血丹心,苌弘化碧的志向,所以愿一死谢天下,以期唤醒奴役不自觉醒的人,只可惜祸不旋踵,义军攻入bJ,君上自缢,以致身死国灭,着实是为千古恨事!

袁承天依照那茅元名所默写经书要旨为碧儿疗伤去毒。他的双掌抵住其命门穴,以内功心法注入体内,再以昆仑派无上之玄门正宗续命丹手功法,依照经书所谓的七窍八脉,阴阳走向,以期迫出她体内蕴藏之寒毒。碧儿可以明显感受到有股真气游走体内,贯注天灵又下行诸穴道,以至脚下涌泉穴,处处透着舒坦,很是受用,可是过不多时,便有一丝丝细微的气息涌向眉间穴,再自扩展,亦自冰冷,而后隐隐生痛,初时不觉,而后慢慢延展,以至头脑生痛,只见有汗珠落下。此时袁承天也觉这功法手式不对,哪里出了纰错,可是一时再要收手,似乎不能,气息乱走,心中一惊,这是要走火走魔的征兆,可是要提掌离身已是不能。此时两个人脸色涨红,一个是受力而至,一个是要走火入魔。

袁承天待要收手,已是不能,因为此刻正是水火相济之时,自己若要收手,那么碧儿势必重回先前的症状,于事无初,自己似乎可免走火入魔之虞,但是终究是利大于弊,得不偿失,所以他一时权衡不下,不知如何是好。此时背后传来桀桀的笑声,有人说道:“袁师弟,你又何苦来着!”听声音却是大师兄傅传书。袁承天转头正见他从外面施施然走来,冷冷看着他,又道:“碧儿的症候本来可以延迟不死,只怕他这样一来,反而坏事,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因为而死!”

袁承天自然听出他话中之意,原来这茅元名所默写的经书要旨不完全是对的,竟然后面是错的,原来这是他们的计谋,自己还是太大意了一点,终究上了当,险险两个人丧命当场。傅传书又道:“师弟你武功才志确实出乎其类,拔乎其粹!有时我便想这世间‘既生瑜,何生亮’咱们两个终究不可以共存,所以师弟你莫怪师兄手下无情,这些都是你逼我的,否则我何至于此?”他言罢,出手点袁承天背后穴道。袁承天扑通倒地。碧儿见状惊道:“你要杀他?”傅传书道:“碧儿,你放心我现在还没有杀他的心思。我要交给摄政王,让他亲自处置!”

碧儿惊道:“那他岂不死定了?你不能这样做?他可是你同门师兄弟,你怎么可以这样无情无义?”傅传书冷冷道:“天下但凡忤逆我的人都要死,更何况他屡次触我逆鳞,所以只有死!”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他没有说出来,那便是我得不到的人,别人也体想得到——因为他心中也着实喜欢清心——先前他对碧儿一往情深,可是后来知道自己的身份之后,知道他和碧儿是不可以的,心中懊恼,更多是痛恨这个小师弟夺人所爱,似乎在昆仑派人人都愿意与他亲近,而刻意疏远自己,所以他便嫉恨这个小师弟,处处要置他于死地;今次虽不立刻杀他,交到摄政王手上,是意有图谋,借人之手嫁祸于人,因为摄政王一直恼恨袁承天害得世子多福安有时如傻子一般,脑子不甚灵光,其实害多福安这样子的是他——傅传书,他的嫁祸于人的计谋,让小师兄受这污名,好让三方势力争斗,因为只要自己将袁承天交到摄政王手上,他决然不会留下他性命,会直截了当杀了,这样清心格格必然怀恨在心,势必鼓动额驸海查布处处与多铎过不去;再有便是当今的皇上,他如果得悉此事,势必龙颜大怒,虽然他也恨天下的反清复明组织,可是这袁承天又自不同,他们似乎有种英雄相惜的气慨,所以如果这摄政王一怒之下杀了袁承天,那么皇帝必然会迁怒于他,决然不会善罢干休,这样一来三方角斗,无论谁胜谁败,对自己都没有坏处,只有好处,自己正好混水摸鱼,独得其利,待到一有时机,登高一呼,借反清复明之口行自己逐鹿天下之心,那么便出师有名,只说先前自己投身清廷是为了侦得朝廷机密,是为了天下汉人的江山所想,非是为了那荣华富贵的虚名,到那时不由得别人不信!

傅传书想到得意之处,不由得笑出声来。碧儿听他的笑声肌肤便紧一紧,因为他的笑声之中杂着杀人的意味。他见碧儿满眼惊慌,说道:“碧儿,我怎么会杀你,护你周全还来不及呢?”碧儿哀哀求肯道:“大师兄你不要杀他好不好,我求你了!”傅传书见她求自己不要杀了袁承天,心头更加恼火,心想:你几曾这样为我着想过,今日为了他千求百肯,呵,好得很,你要他活,我偏偏要他死,而且死得如当年袁督师那般——大志未酬,让天下都看看是他袁门的少主厉害,还是我昆仑派掌门计高一筹。

他负起袁承天大步走出。碧儿本意拦他,怎料脚下虚浮,向前一冲,扑通跌倒尘埃,哭得尘埃相和一时污秽不堪,可是她那顾得这些,只是心中难过,心想:难道袁师弟便这样走了,不行我要寻找袁门的四大堂主还有那丐帮的四袋长老尹志翻,似乎丐帮之中也只有他自命清流,不与旁人自甘下流,不为清廷卖命是个真汉子!如果让他们合力出手,救他们袁门少主不死。只是目下茫茫,那里去找?

傅传书虽听到身后碧儿的哭泣声,却不作答,权做不见,径自而去,只有碧儿一个人孤零零在风中不知所以,忽又想起爹娘,如果他们在也不会受这苦楚,而今袁师弟命悬一线,自己目下无碍,只是……她又觉得万念俱灰,觉得世间万事皆可抛,——可是这又不成,自己怎么可

可以不顾袁师弟的安危,他可是袁门少主,一生道义所在,还有反清复明的事业要他去做,所以自己便没有懈怠的理由。

苍穹阴凉,已是十月末的天时,已是寒冷,城外长河结冰,尤有卖炭翁进城卖炭,尤见他们满面苍苍烟火色,一生都在挣扎中,都在苦难生涯中捱日子,仿佛生来世间便是受苦受难!问天也无情,问地也无语,仿佛此生都是大梦一场,说什么荣华富贵,也只不是过眼云烟,留不住一世的繁华!北风吹动满天愁,阴云四合,眼见得便又是一场大雪,那样一来民生更艰,老天也不睁眼,看看世间的苦命人!

碧儿虽一时愁绪满怀,可是又想到爹爹在世常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我辈当自强;再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袁师弟现在正当危难之时,自己怎么可以万念俱灰,一蹶不振;——不行,自己还要找寻袁门四大堂主和那丐帮四袋长老尹志翻,让他们从长计议,救少主不死,否则袁门只怕难以为继,那么朱明江山再无恢复的希望。她想到此时,便辨明方向往城外走去,心中念着袁师弟的安危。正行之间,忽然脑海之中想起袁师弟曾无意之间说起他们袁门联络暗号——在人家的屋角画着日月的图形,寓意不忘朱明王室,志在恢复汉人天下;当然这些只有袁门中职位颇高的堂主知道,门下弟子便无从知道,因为这机密一旦泄露出去,便是不堪,便可能为敌人所用,反而坏事,所以这秘密只有他和四位堂主知道。

碧儿四下查看,果见不远处人家屋角画着日月图形,虽不甚现眼,然而却可见,别人自然不知道寓意何在?只是以为是人家小孩子顽皮胡乱画的图案,自然不经意。碧儿又细细端详,只见日月图形之下又画一箭头指向西北。她便一路寻来,转来折去,竟来到一处破落人家,只见是个四合大院,院中梧桐树叶已黄,落得已光秃秃,在风中独立。只见大门紧闭,门前左右还有两尊大石狮,已是久经风雨,斑驳了面目,下面已是青苔覆盖,仿佛掩盖主人昔日的繁华,而今的落寞。碧儿四下查看不见有人,本来冬日昼短夜长,天黑便来的早,家家户户掩门而息,因为谁不愿在寒冷中讨生活。风又起,卷动地上的枯叶刮到天空之中翻卷飞舞,呼啸的冷风将这天地都刮冷,冷到人的骨髓中,可怜天下苍生苦!

碧儿跃身高墙之上,向内观望,只见北堂大屋深深似有光明,仿佛有人在说话。她轻轻翻身下墙,这时正有一只无主的野猫叫了一声,又自向黑暗之中窜去,这样便掩饰了碧儿的行动不为人所察觉。

她掩身其近,又自停下见四处再无异动,只有风在呼啸。大屋之中有人大声说话。碧儿侧耳倾听却是节义堂主丁宽说话。只听他道:“少主行事总是谨小慎微,依我的意思咱们寻个时机埋伏在他去往禁城大内的路上,攻其不意,出其不备,杀他个错手不及,岂不是好,——可是他总觉得不可行,推三阻四!”这时朱雀堂主朱啸山道:“丁兄弟你说的固然有道理,可是有一节你却未想到。这摄政王多铎一向行事谨小慎微,每日上朝回府总是三乘轿子,便是行刺也难,——因为你不知道他到底坐在那乘轿子中,所以这也是少主不答允的原由之一。当年博浪沙大铁椎击嬴政不就是功溃一篑,所以此举决不可行,那样反而打草惊蛇,让他更加刻意保护自己,以后咱们再要下手杀人只怕更加不易,所以少主自有他的考虑,咱们行事不能任意妄行,那样只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再者当今皇上也是对他心有不满,虽知他有忤逆篡位之心,奈何无由把柄,所以一时奈何不得,任由他猖狂,你想想这位少年皇帝本来大有作为,为何近年来反而不理朝政,有时让处理政务的大权交于这位皇叔全权处置,你们不觉得事出反常么?”忠孝堂主温如玉道:“所以咱们少主以为时机未到,不可以妄自动手,否则事得其反!”紫微堂主以为他们言之有理,只是不动成色。

忽然他似乎想起什么事,自言自语道:“少主说他要在此处相会,再行从长计议,只是现在也不见他影踪,奇哉怪也?莫不成……”温如玉道:“少主武功在身,不比寻常,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风波?”丁宽却道:“可是我这几日总是心神不宁,更兼左眼跳个不停,似乎将有什么事情发生,我怕……”碧儿心想:你们少主出事了,你们还蒙在鼓中,我可要告知他们……她不再犹疑,推门而入。众人正在说话当口,不妨有人推门而入,都是出乎意外。但是当他们看清来人便又放下心来,见是少主的同门师姊,自然并无恶意。

温如玉见她面色苍苍,再无昔日妩媚,又见她神情不对,便觉事出有因,问道:“赵姑娘,你……”碧儿不待他说话,已自哭出声来,她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众人为之一怔。还好碧儿哭了一会儿便停下来,见众人看她,才觉得自己一时糊涂,现在又不是哭的时候,这才止住悲声,将袁承天被傅传书劫走的事说了一遍。众人得悉少主落于傅传书手中,都是震惊,因为傅传书投身清廷的事天下知闻,人人鄙视其行为,——因为先前昆仑派的宗旨可是“反清复明”,虽然明面上不公然与朝廷为对,可是却是泾渭分明,决不染指朝廷事务,暗中支持反清复明的组织,其大义为天下人所敬仰,人人都说赵掌门不愧为一派宗师,为天下人之表率,可是傅传书一旦上位,便不践行先前的宗旨,另起炉灶,一旦向往荣华富贵,全然忘了昆仑派的历代门规和民族大义——以天下为己任!

赵碧儿收住泪水,说道:“你们身为袁门堂主,要想个法子,否则少主危矣!”温如玉道:“此事依我看还要从长计议,不能急在一时。”其余三人也认可。大屋外有人说道:“只怕已然晚了!你们这些朝廷乱党,今夜只怕一个也不能走脱,全要束手就擒!”只见黑暗之中转出一人正是傅传书。他见众人惊异看着他,笑道:“本来我也找不到此处,好在有碧儿前来,我便在后尾随,看来你们也不用去千方百计去救你们的少主,今夜便是你们就缚之时;你们是束手就擒,还是负隅顽抗?”节义堂主丁宽为人义气为先,见这傅传书大言炎炎,全然未将他们瞧在眼中,冷笑道:“那也未必。傅掌门你要拿我们不难,只怕有人不答应!”

傅传书道:“谁?”

丁宽从背后取下一杆短枪,笑道:“在下不才,忝列袁门节义堂是为堂主,只要你胜了我掌中枪,那么杀剐凭你。”紫微堂主鹿振衣也跃身而来,长声道:“不错,在下紫微堂主鹿振衣,虽然不才,但是知忠孝仁义,不似某些人数典忘祖,背信弃义,做那卖国求荣无耻之贼!”他话中有话,意指傅传书人物不堪,无有礼仪廉耻,忠孝仁义!傅传书气得脸色忽变,斥道:“在下不与你们逞口舌之能,今夜你们谁也别想活着出去。”只见他呼哨一声,外面人声大作——原来他是有备而来。只见有僵尸门掌门言正辰、武当派掌门赵天横、福建南少林坐禅大师座下弟子不嗔和尚、沧浪门管云涛和黄山派掌门杜永名——可见王府中的武林人士尽多,这多半是摄政王授意,否则不至于倾巢而去,可见多铎对于这袁门志在必得,因为天下反清复明势力之中唯有这袁门最强,如果不与锄除,任由一味做大,将来便阻碍他的事业,所以要斩草除根,否则春风吹又生!是以此次摄政王听到傅传书侦得袁门四大堂主落脚之处,便让这些武林大豪听其节制,共同制敌;所以傅传书这才有恃无恐,以为优势在我,至于眼前这四位堂主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碧儿见大师兄此举,心中便想:看来今日凶多吉少,如果袁大哥此时在场,也许不能轻易就范,可是眼前这几位武林中的大高手亲临,四大堂主只怕未必是其敌手,心中不由忐忑不安。紫微堂主鹿振衣见了不以为意,心想:大丈夫生于世间,何惧之有,生则生矣!死则死矣!何惧之有?他抽刀在手,一人为先,大声道:“今日有死而矣!”傅传书道:“你们要死却也不能,因为王爷有令要生擒尔等,与你们的少主相会,择日将你们押赴菜市点刑问斩,以儆天下忤逆乱党,看谁还敢兴风作浪!”碧儿见大师兄说话之间透着狠辣与倨傲,仿佛与这袁门有着不世之仇——其实这位大师兄心底里恼恨的是袁师弟处处占有上锋,而他这位掌门大师兄处处不如他,心中意难平,所以便要寻他不是,世间只能有其一人,因为两个人不可以共存这世间,所以千方百计要害他;而袁承天却处处卫护这位掌门大师兄,虽然他现在是袁门少主,可是他依旧尊重这位掌门大师兄,虽然他有时不仁,但是我却不能无义,在袁承天看来只要大师兄知错能改,便是善莫大焉,莫始不可以重新做人,光大昆仑派,方不辜负师父的遗愿!因为在师父赵相承眼中:怜我世人,苦难方多。忧患其中,难见光明!所以才要门人弟子谨记不忘朱明王室,不忘自己的本来面目!

她再抬头,只见场中恶斗:武当掌门仗剑与鹿振衣格剑相斗;不嗔和尚手持禅杖与丁宽激战、那边厢是杜永名与温如玉缠斗、再有管云涛与朱啸山,一时呼喝声起,杀声一片。傅传书只是观而不战,他要看这四位袁门堂主武功究竟如何。众人正斗不可开交之时,忽然外面闯进一人,不是别人正是那身背四个麻袋的丐帮四袋长老尹志翻——他本意是在此会见四位袁门堂主,有事相商,不意正撞见他们一干人厮杀,便不加思索,不问情由加入战斗。僵尸门掌门言正辰正在无从下手,见了这丐帮长老杀来,便自越身而出,拦住这尹志翻,说道:“尹长老,你身为丐帮中长老,理应与乱党划清戒线,你怎么不识时务,与乱党为伍,你不怕你们丐帮少帮主秦于卫知悉重重责罚于你?”尹志翻看了一眼言正辰,手中竹棒兀自不停,舞得呼呼声响,竟将这言正辰迫出竹棒之外,一时不得近身,说道:“他知悉不知悉也不重要,因为在下秉承前代帮主理念‘大义为先,救我世人!远渡苦厄,便为光明!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至于而今秦少帮主带丐帮投身朝廷,非我所愿,也不是帮中弟兄都答允的,这只是他一厢情愿,从来没有争求过帮中长老和弟子的意见,只是他一个人一意行事,不是顺天应人,所以我自行我事,但求心安理得也就是了,至于身后名,或者生死利害关系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人生世间所为何来?”

言正辰瞥了他一眼,嗤之以鼻,说道:“你一个人自命清高有何用,看而今天下都是顺应当今,唯独你违背帮主意愿,只怕将来要受帮规责罚,到那时便由不得你不服。”尹志翻道:“赋性生来是野流,手持竹杖过通州。饭篮向晓迎残月,竹板临风唱晚秋。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这是身在高处的傅传书抚掌道:“好一个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他沉了沉又道:“这不是你们丐帮前任帮主袁枚袁老帮主所写的明志的诗么?”尹志翻道:“可不正是!只是丐帮多舛,横生变故,如果有他老人家在,丐帮何至于到如今之不堪之地步,今日之行为举止为天下有志之士所讥笑,全然忘了自己的身份,本来的面目,将来有一日有何颜面见前任历代掌门于九泉之下?”他说这番话明是说这丐帮少帮主秦于卫投身清廷,自堕身份,行为不堪,为天下人所讥笑,可是反观昆仑派现在何尝不是此种情形,这傅传书比秦于卫也好不到那里去,亦有含沙射影之嫌。傅传书焉有听不出来他话中之话,可是一时又无从辨驳,因为这尹志翻说的句句在理,不是无理取闹,所以一时心中虽恼,却也不得发作,只以笑置之。

言正辰斥道:“尹志翻你何必枉逞口舌之能,你难道不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便是你一个人自命英雄也翻不了天,更何况天下英雄尽归王爷所有,可说胸有乾坤,志在天下,谁可争锋?便是而今的袁门少主也已受困王府!你还枉自逞什么英雄?”尹志翻手中竹棒前翻,又自将他逼开数尺,冷笑道:“天下便是因为有你们这些不知忠孝仁义之徒,所以当年一败涂地,大好河山沦陷,只可惜袁督师一心忠义,苌弘化碧,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百年以降,谁又知这位为国大英雄那种壮志未酬的不甘,百年以下,依旧凛凛有威,那些临危变节的无耻奸贼不知读到袁督师的这首诗会作何感想?”

这时碧儿本要出战,只是体内犹有不足,毒未尽出,虽然一时无碍,但是说到与人过招却又不能,只是心焦急,因为举目四望,袁门四位堂主虽都以一敌百的英雄,但是他们却都是面对的是雄踞一方的一派掌门,所以毫无胜算,反而人人显出力有未逮,节节败退之迹象,而自己又为身体所累,不能出手,心中只有干着急,心想:难道今日袁门要一败涂地么?

傅传书见大局已定,胜券在握,心想擒得这袁门四位堂主交于王爷,摄政王一定欣喜有加,定然会大大赏赐,更加会委以重任,至于白一平只怕亦有不如,自己将来甚至可以取代世子多福安的地位,因为以现的情形来看,多福安的癫狂之症时有发生,而且愈加频繁,便是延请禁城大内太医院的太医也是束手无策,只有开些药方暂时控制病症不再发作,这也只是一时,终是不长久,这多福安的性命似乎活不过明年今时,除非有世外灵药或有大能为的高手为其医治,只是那样纵然医好他,也是自伤自己的奇经八脉,重者自身武功尽废,形同废人,有时连废人也不如;轻者形如常人,再也不可以习练武功,除非有奇迹出现,所以这多福安似乎非死不可,世上再无可救!

温如玉、丁宽、朱啸山和鹿振衣与赵天横、不嗔和尚、管云涛和杜永名缠斗,开始还势均力敌,可是时间一长四位堂主便力有未逮,要知道这四人都一派掌门,武功自然不落下锋,所以堪堪有败绩。尹志翻无暇顾及,偶而瞥见他们力有未逮的样孑,心中便着急,因为今日一旦落败,落于人手,那便砧上之鱼,任人鱼肉,袁门只怕从此不复存在!其实碧儿见此情状内心比他还着急,心中更恨大师兄引狼入室,残害武林同道,可是纵使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暗暗焦急。

又过半盏茶功夫,只听场中有人兵械落地之声。碧儿惊得心中一跳,抬头看时只见袁门四位堂主兵械全都落地,而赵天横他们也好不到那去,手中兵器都被削去半截,脸上现得惊诧。傅传书见机的快,身形转处,旋踵之间,已是游走众人之间,于间不容发之间出手点了袁门四位堂主的身周穴道,不能动弹,其实倒不是他们武功不济,实在是这位傅传书出人意料,这才制住众人。然后他拍了拍手,笑道:“你们四位堂主可以和你们的少主相会了!”

碧儿已是无能为力,心中只恨大师兄鬼迷心窍,不知悔改,偏偏助纣为虐,将来不知有何下场?

尹志翻眼见袁门四位堂主受制于这傅传书手下,心中也自着急,再看这僵尸门掌门言正辰正冷冷地看着自己,仿佛自己已是待人鱼肉。他心中想:与其苟且人世,不如一拼。他手中竹棒看似挥向言正辰,可是棒到中途斗然翻转,后刺向傅传书,这一下都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尹志翻心想:这傅传书虽为昆仑一派掌门,奈何行事不端,为其首恶,处处想着害人计谋,自己莫如出其不意,将他击杀,以免将来他继续为害人间。只是他的想法是好的,只是这傅传书又岂是易与之辈。他见这尹志翻出其不意,想要杀死自己,心中不由冷笑,:如果在下那么容易被人杀了,也就不是这昆仑派掌门人了。他见竹棒倏忽之间到了眼前,神色泰然自若,并不慌张。尹志翻见了心中一沉,正不知他心中打了什么主意。只见傅传书左手圈出,只见阴风飒飒,透人肌肤,正是“阴煞手”,入体冰寒。尹志翻身体不由抖了一下,手中竹棒依旧前进,要刺杀他于竹棒之下。只是傅传书左手忽又变爪,力攥这竹棒。

尹志翻见竹棒被他所制,竟而前进不得,心想:难道今日竟杀他不得。忽然他拧动竹棒机关——原来竹棒中空,暗有机关,只听“嗖嗖”从其中射出暗器——一蓬银针。傅传书又怎会想到这竹棒中有机关暗器,又加之二人近在咫尺,所以避之不及,前胸中了银针,但觉肌肤麻痒,一时惊觉,怒喝:“此中有毒?”尹志翻但冷笑不答,可见其银针之上确有淬有毒药。傅传书心中大怒,反手一掌重重将这尹志翻一掌拍出。尹志翻身子直飞出去,重重跌在地上。傅传书犹不解恨,飞身又近前来,一爪而下,竟而洞穿其胸,一时血污不忍直视。在场众人见此惨状,人人虽不说话,然而心中却想这傅传书杀人手段太过残忍,殊非一派掌门所为。尹志翻就死当场,可惜这位丐帮一心忠义乾坤的英雄就此而殁,他心中犹自执念着丐帮的大业!碧儿见状心有不忍,偷偷转头揾去泪水,心想:掌门大师兄何时何地变得如此暴虐,这岂不是与昆仑派大义为先,急公好义背道而驰么?眼看他一步步深陷罪恶渊薮,而自己又不能劝他改过自新,难道便看着他一步步走向深渊,以至将来于万劫不复的地步?她兀自自叹自悲,只是再无人理会于她。

一切又归于沉静。碧儿抬头只见众人不知何时已走得干干净净,只留下这尹志翻的尸身。只见他尚有气息,并未命断气绝,似乎还有回返的机会。碧儿凄然道:“尹长老你为了袁门身死此地,我……”她再也说不下去,因为这傅传书毕竟是她的大师兄,他们可都是昆仑派的人,所以似乎难脱干系,可是傅传书的种种恶行是他个人的行为,又完全不能代表昆仑一派,所以他们虽都是同门,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谁也无法约束,所以可说是傅传书的恶行又关这碧儿什么事?尹志翻气息尚存,微弱地说道:“碧儿你也不必伤心,人生世间谁人不死?死又何妨,全当人生一场大梦,只是早晚间的事,所以你也不必伤心,至于你掌门大师兄我也不怨恨他,因为各为其主,所以也谈不上对与不对……只是,碧儿姑娘你以后却要多加保重!因为世上有时人此鬼恶,他们隐藏自己杀人的计谋,不到万不得已,杀人的时候,他们决不会显现出来,你要好好保护自己……”他说完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便头脑一摆,就此瞑目而逝。碧儿见状更加地伤痛,不禁放声大哭。因为她依旧放不下心中执念,七情六欲,因为她不是开脱于人情世故之外的神仙,所以伤心,所以悲哀,所以痛不自己,因为眼见这位丐帮长老急公好义,却落得身死他乡,——而且死在自己的大师兄手上,自己可不是罪过,便是已去的爹爹倘若那世有知,定然侮不当初,以至让昆仑一派蒙羞,为世人所讥笑;本来昆仑派侠义为先,处处抱着济世为怀的理念,为天下人所敬仰,然而自傅传书接任掌门以来,便日渐式微,声名不复往日,再无爹爹在时的峥嵘岁月!想到此处,碧儿心中又自悲苦从生,几乎又要哭泣,可是转念一想:袁师弟已被大师兄拿去献于多铎,再有目下袁门四位堂主尽入其手,也亦押往摄政王府,看来多半凶多吉少,自己孤身一人,又能怎样?要去找寻清心格格相助,只怕又是不能,因为她也只是柔弱女子,你要她打打杀杀也是不可能的事,更兼她武功有限,所以这事也决不可行。难道袁师弟他们只有听天由命么?碧儿想到此节,不禁又泪如雨下,一时觉得身世两茫茫,不知更处是归途?又想袁师弟一世命运多舛,多经忧患,多受苦难!记得他曾对自己讲起过儿时的磨难:有次在茫茫大雪天时肚子饥饿便外出乞讨,可是人家多是冷默无情,看他瘦小的可怜的样子,非但不加以怜悯,反而嘲笑他讥讽他,仿佛他便该受尽人间苦难!那时他岁纪尚小,可是已可以切身感受到人间冷酷如斯,仿佛世上除了爹娘再无至亲之人,——可是天不佑好人,让爹爹和娘亲早早离世,以至让他一个人孤零零在世间流浪受苦!——可是他虽孤独可怜,然而却有一颗坚强的心,倔强的脾气,不屈的意志,因为他明白你若灰心丧气,一败涂地,人家见了定当开心的紧,所以他怎么也不可以一蹶不振!他要坚强屹立不倒,在凄风苦雨中学会坚强勇敢,否则只怕九泉之下的爹娘也不会安稳!

这正是:一手推开生死门,两脚踏翻尘世路!生平行止难定论,大地无主任沉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