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英雄吁天录 > 第一百三十二章 雪刃森森.佛魔凡星.沧海鱼龙.火烈昆岗

官军炮火隆隆,将这山谷炸得乱星横飞,间而还伤及无辜野兽和飞鸟,这可真是无妄之灾。幸好袁承天和赵碧儿身居高处才得以幸免,可是见到山石乱飞也是惊人之至。

袁承天见状便自起立,欲待跃身下去。赵碧儿见袁师弟要以身犯险,惊道:“阿天,你要干嘛?”袁承天忽然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碧儿虽然这位玄天教的茅教主也非正人君子,可是我见他也不是无耻小人,虽然有时行为不堪,却也不是大奸大恶之徒,所以他今日受难,我岂能忍看官军肆意横行,咱们坐视不管,岂不有失侠义道的行为,以后又如何行走江湖,所以我无论如何都要出头相助,否则我真的心下不安,只怕将来也是……”

赵碧儿见他慷慨激昂的样子,心想:他总是这个老样子,从来不知变通,当初在昆仑派时也是这样为师兄弟顶下本不是他的罪责,以至让师父罚站雪地,以为悔过;那时自己见他端的可怜,便用力将那柱香使力吹动,以期让它快快燃烧殆尽,这样他便可以少了寒冷,免了在雪地罚站的时间。可是这位桀骜不驯的师弟总是不领这份情,说他心甘情愿接受师父惩罚,内心之中一点也不怨恨师父,因为他已不是小孩子,应该知道是非关念,所以受罚是情甘所愿,不关他人;可是她内心着实怜悯这位师弟,不知为何一日不见便心中空索索,对任何事物都漠不关心,只有师弟在眼前才有快乐的时刻,只是世间美梦容易醒,不容易长久,也该珍惜眼前人,莫待无花空折枝的千古怨恨!今日见他不顾自身安危,要为别人的事义勇而出,似乎自己也无可辩驳,因为排难解纷本是我辈所为,又谈什么斤斤计较,所以她没有理由阻止袁师弟不出头,所以只有不言不语示以默许。

袁承天起身,忽觉头晕目眩,体内的真气不足,脚下有些虚浮不定,仿佛随时都有跌倒之虞,这时才想到吸入那怪怪的香味所致,只是这一路前行,便无所顾及,而今松懈下来,便感到心中不适,想来是中了这迷香之毒,虽不至人于死地,然而却涣散人的功力和意志,所以心下一沉,自己要去助拳只怕目下是力有未逮。赵碧儿见他神情不对,便问道:“阿天怎样?”袁承天将心中所忧虑的话全说了出来。赵碧儿不知为何非但心中不担忧反而暗暗生喜,也许可以避免了无谓的争杀,所以他内心是倾向袁师弟莫要出手相助于那玄天教主茅元化,因为她心里总是不喜欢他,而且心中还有些厌恶的情绪,只是无法向这位仁义的师弟尽言,所以见他头晕似有不支,反见喜色。

下面官军已趁火炮轰炸之时,驱兵而进。那千总陈平安役使官兵弓箭齐发,也不讲什么武林规矩和江湖道义,在他眼中只要剿灭这玄天教也就是了,管他什么仁义?在他眼中仁义道德只不过是幌欺骗世人的幌了,只是用来算计人用的,至于其它也就罢了,所以他从来都不把仁义道德放在眼中,只管一己行事,只要自己志i何得意满也就是了,管他那么多烦心事干嘛?不是有句话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么?”所以世上之人尽行尽是无所畏惧的无良之辈!

玄天教中几位长老身先士卒,举手抬脚之间便格杀了几名冲在前头的官兵,因为平常这些官军便行虎狼之行,所以坊间百姓便恨之如骨,今日又大开杀戒,要灭了玄天教总舵,那么教众弟子岂能引颈就戮,所以人人同仇敌忾,抱着杀敌之心,人人鼓勇而前,虽前头冲锋教众身中乱箭刀伤死亡枕藉,然后后面的教中弟孑却视死如归,抱着为玄天教舍身取义,亦是大义在人间,所以人人的勇气可嘉?袁承天见他们悍不畏死,心想:如果当年满人入关之时,天下汉人同心一气,又何惧区区几十万之众的兵士,可是当事之时,人人抱着贪生怕死的念头,以至天下沦陷,又入洪荒时代,是天下所有人的悲哀!更有吴三桂和洪承畴之流甘为满洲人役使,以至让满人入主中土,势如破竹,明室江山灭亡,这是全天下的悲哀,岂至是皇帝崇祯一人的悲哀?可是后人依旧不思其过,以至后人悲前人,一代悲一代,仿佛复国无望,正如陆剑南先生所言: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茅元化驱动木轮车在清兵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手掌出处便已杀了几名近身的清兵。袁承天见他坐在木轮车中作战,心下奇怪,先前他是可以行走自如,怎么忽然之间要仰仗这木车,难道他腿脚不可以行走?只是这个好像决无可能之事,自己先前见他明明可以行走自如,这其间定然发生了变故……岂难道……正当此时只听他啊呀长叫一声,从木轮车上翻倒在地,背后被人插入一柄长刀——凌厉无比的鬼头刀,只见一名教中弟子装束的人正冷冷看着他,发桀桀的冷笑。

茅元化见是自己最为得己的义子,名字叫做湛天雷——他可一向乖强听话,对教主之言可说言听计从,从不敢忤逆之举,今天怎么胆敢出手杀害教主,这可是罪大恶极的行为,为世所不容。茅元化戟指他说道:“天雷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好处?”湛天雷道:“义父实在对不住,我志不在此,咱们玄天教与朝廷为敌,终究行为不堪是为贼,所以天雷便要弃暗投明,不再想再这样浑浑噩噩下去,那样只会死个不明不白,何苦来着?所以天雷只有不肖了,请你原宥天雷则个!”他行忤逆之举,还要别人原谅,你说天下焉有是理?袁承天在高处听到这湛天雷说这话便觉得小人行径,看来这茅元化凶多吉少,最怕临阵变节的人,看来今日玄天教危矣,自己该当如何?

他此时正调息体内两股交战的气息,以期将自己内功心法导入正轨,不为外邪所误,这正是水济交融的紧要关心,不可为外物所扰,否则便前功尽弃,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便是这玄天教主性命当口,自己也不可以贸然下去,那样非但救不了人,自己还有可能走火入魔的风险,所以只有自己将任督二脉气息调均,然后身无所累,才可以应敌机变,这样才有胜算。赵碧儿见袁承天潜息运功,以期恢复内功心法,知道他还要去助那玄天教主一臂之力,因为道义所在,不可抛弃,这也是他的性格所至,如果是大师兄便不能够,这也是因人而异的事,谁也勉强不来。

崖下的玄天教教众和官军厮杀正酣,只见一时尸横遍野。此时茅元化虽背脊中刀,他也顾不得拔刀,只是尽其所能毙杀敌人。湛天雷本意一刀便可取其性命,不料义父神勇,可说是勇者无敌,虽背后被插一刀,可是手掌起落毫不迟缓,只是心中更恨眼前这个义子……原来他只所以坐在木车之上督战,皆因自己忽然双足竟自酸软不能行走,只有以车代步,否则群龙无首,只怕局势不堪,所以他只中了别人暗算,可是还要出战;当事之时便心中纳罕,不知是谁悄悄下了毒药,以至让自己虽不至死,然而武功便大大折扣,不能全力施为,这也是他甚为遗憾之事,现在终于明白身边的奸细非是别人,却是自己的义子,好,真是好的很!不想自己这多年来,对他关心倍至,从来没有责罚,可到头来终是养虎为患,反伤自己,可说是件得不偿失,还好今日危难关心,识清了其狼子野心,为时还不算晚。他先是将湛天雷一掌击飞,虽然背后受重创,但是他雄心壮志依旧在,决然不会束手就擒,那怕战死在沙场,为教众表率,也不要苟且于世!

赵碧儿身子虚弱,要她下去却是不成。袁承天忽地长身,跃下高崖,于仰天长啸声中已连环出手将近身几名清兵格杀于掌下。陈平安本来便要一举拿下,谁料半路杀出了又一个劲敌,因为他从高处坠落,身形飘逸,处处透着不凡,而且出手之际便毫不留情格杀几名清兵;所以他先是一惊,接着又怒,心想:大胆忤逆乱党,青天白日竟敢格杀官军,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所以心下冲冲大怒,二话不说劈手从近身的兵士手中夺过红缨长枪,啪的一声甩在地上,竟而震起尘土飞扬。他觑准时机,长枪刺出,正如枪出如龙,向着袁承天哽嗓咽喉而去,势要一枪毙命。可是袁承天又岂是易与之辈。袁承天见了心想:这千总陈平安非是良善之辈,自己可不能轻易饶过他。所以袁承天将刚刚从清兵手中劈手而夺的单刀挥得风雨不透,将陈平安刺来之枪一一封之门外,不得进入半尺之内,这下大大出乎这位千总的意料,因为平常少有人是他的敌手,今日可算碰上了棘手的对手,看来自己只有放弃了,似乎才可以避免两者其一受其损,否则决无幸理!可是转念一想又是不成,当此紧要关头自己怎么可以打退堂鼓,岂不是犯了兵家大忌,古人云一鼓作气,而现在自己意志消沉,灰心丧气实在不该?

袁承天此时深知只有擒贼先擒王,否则今日这玄天教非有灭顶之灾不可,那么众教徒非遭毒手不可——他们可都是出身贫苦人家的好儿郎,只是为命运生活所迫才不得已加入魔教,其实说到造反那也未必,因为他们这样也只是为了一口饭,否则谁愿意铤而走险,谁不知道岁月静好,可是生涯不允许,只有在茫茫尘世中讨生活,今天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见到明日的阳光,人生之中总是充满了意外和惊喜,不知那个先来后到,命运命运谁可把控?

茅元化不意袁承天在此间出现,甚是意外,不觉呼唉道:“袁兄弟你我一起杀贼!”他说完这话,觉得似乎哪里不对,不觉哑然失笑,心想:自己身在巢穴,其实为贼,却说人家官军为贼岂不可笑?袁承天听他说得言出由衷,不是虚情假义,所以觉得朋友可交,便也大声道:“茅教主咱们并肩作战,杀他个天翻地覆!”茅元化深为感动,心想:袁门有此少主想不中兴也难。此时二个同仇敌忾,颇有些意气相投的意味,所谓天下英雄惜,从来如此!

这千总陈平安见两人说话直把自己当死人,仿佛自己成了他们瓮中之鳖,真是气煞人也!不觉将手中长枪耍将开来,仿佛磨盘大小,卷起地上枯枝衰草向着袁承天和茅元化二人刺去,竟是要一箭双雕的架式,可惜他取胜心切,却然不明白一心不能二用,否则决无幸理。袁承天还好,身在平地,不受行动约束,纵跃高下自如,可是茅元化此是脚不行,受困于木轮车中,所以武功便大大折扣,不能够尽情发挥,所以实际上是袁承天对抗陈平安,所以两下一时胜败难分。

山谷之中清兵和玄天教众厮杀,血染青山,尤有火炮轰炸的山石散落遍地,更有飞鸟良禽受难,夕阳之中犹见残阳,北风吹来冷彻入骨,可是众人生死以博,全然不顾。陈平安见一时难以奏效,心想还是以退为进,他日再行攻山,便自撮口为哨,将残余官军集合,道声后会有期,便率同兵士打道回府,行走之间井然有序,并无惶张。此地空留下湛天雷——这个教中叛逆之人,只见他脸上惊恐莫名,因为他大约知道教主——也便是他的义父决不会轻易放过他,所以心中无此忐忑,战战兢兢,仿佛可以感受到大祸临头,眼中都充满了恐俱。袁承天见他如此情状,心想:男儿纵有一死,也未必吓得如此吧?其实他那里知道玄天教对教中叛逆之徒历来怎罚尤严,是别人所无法想到的,所以这湛天雷才惊怖如此。

这是他们教中事务,袁承天知道自己无能置喙。只见茅元化催动木车来到湛天雷面前,说道:“天雷,真是懂事的好孩子,长大了,知道恩将仇报!好的很!”他这时才将背后之刀取下,血湿衣襟,还好教中长老过来为他点穴止血,再上金创药,血流便止,只是他心中着实伤痛,因为自己平生所信任的义子竟然会在玄天教危难之时背叛自己,而且还要杀了自己,这真是可恨之极。他见湛天雷目光四下游走,知他心中有了打算,是以要厮机逃走,自己怎能让他如愿,否则自己这个教主也不用了。

湛天雷岂能坐以待毙,他见茅元化稍为合目,似乎有些困了。他忽地双手前扬,手中几枚毒菱飞去。他借机要跃身而起。岂料茅元化早防着他有此意,大衣一张将毒菱兜收其中,然后左手二指一弹一枚石子飞出,打中这湛天雷的腰间穴道,一时僵立不能动弹,然后笑道:“天雷你敢嘛要这样对我?如果不是我将你抚养成人,你能有今日之成就?本是这教主之位是你的,你为什么不可以忍一忍,偏偏这样着急地杀我?我对你不好么?”

湛天雷哑声细声道:“你对我好?这真是天大的笑话!我为什么要入这不伦不类的魔教?毁我身体,坏我发肤,非男非女,在别人眼中成了怪物!你知道我心中有多恨?我私底下便想着逃出这牢笼,这是非人间!虽然荣华富贵,可是我心中不甘,为什么不是个完全的人?”茅元化道:“你指天骂地也是无用,咱们这教起自东北极寒之地,先前为异国异族所创,后来中土一位有大智慧者不远万里去求取证果,后来跋山涉水几经忧患才认总教为宗,咱们只是个只派,不信佛道,只信玄天之主,奉为正道,可是咱们教门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教中人无论教主和信众一律净身为奴,事事奉教主为尊,所谓洪福齐天,不得有人置疑教主一言一行,只有事事遵从,今日你身犯教中七出之条,可说罪在不赦!可是我念天地有仁心,所以不欲立既赐你身死,我有药丸,你自服下,来去无痛苦。”他从怀中取出一瓷瓶,倒出三粒闪着绿色的药丸,伸手弹其下腭,湛天雷此时已是受制于人,不得不就范,张口吞下,心中暗想自己这是在劫难逃了。额上冷汗淋漓而下,因为他是知道这位茅教主身上有噬魂五毒散——是一种最为厉害的毒药,初时倒不怎样,只要半个时辰之后毒药发作,仿佛体内五脏六腑有万千毒虫绞动,最是痛楚难当,而且要身受七七四十九日之苦,方得身死,最后只剩一幅骷髅形状,其间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感到生不如死的苦楚;所以今日他被迫服下这药丸自然是惊恐不已,世间之人又有几人可以坦然面对死亡而了无愧色?

袁承天将这情形瞧在眼中,只是不能阻拦,心想:这也是湛天雷罪有应得吧!因为他实在不该出手偷袭义父,这是为世所不容的无耻行为!他犯的错自然他要受惩罚,别人也不能代他顶罪。他见似乎再无它事,便与茅元化道别。茅元化似乎心有不舍,嘴唇动了动又生生将话咽了回去,心想:这位袁兄弟少年可为,其志不在常人之下,似乎志在天下,只是观他印堂似乎气色不佳,而且……好像是天煞孤星之命格,虽志大如天,只是成就未必成功,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他所领导的袁门势要反清复明,这原本不错,可是天下大势似乎已定,想要复国只怕千难万险,便如自己在这延州苦心经营这几十年,还不是籍籍无为,一事无成,虽教众过万,只是人心不齐,都怀着各自的私心杂欲,仿佛一盘散沙,成不了气候,也许将来只待这位袁门少主登高振臂高呼,我辈再行义举,或可成功!

晚风吹凉,道路之上袁承天和赵碧儿各乘一马,在山路崎岖之间行走,信不由缰,此时北国白日犹可,晚间却冷;好在他们有武功,所以也不觉得冰凉。只是心境不同,先前他们一路北上,期待可以见到那玄天教的长老茅元名,让他默写出《无相密要》的要旨,好驱其体内邪毒,可是偏偏天不遂人愿,他又自去了京都;两个人岂不是白白浪费时光,这些日跋山涉水全是白费,想想心中有气,心想:莫非老天也与我们成心作对?想到此节赵碧儿不觉双眸含泪,神态萧索,心中的痛楚可想而知。

袁承天一边控辔徐行,一边不忘开导于她,怕她一时想不开,便说道:“碧儿你莫灰心丧气,老天与咱们作对,咱们偏偏不服他,跟他作对,看是谁厉害?”赵碧儿见袁承天这样开导自己,不由破涕为笑道:“是不是以前你也这样骗清心格格欢心?”她话已出口,便觉不对,可是已然说出,已无回旋余地。袁承天倒不介意,笑道:“清心已有了额驸海查布,我又算什么?也许以后我们再也不可以相见,毕竟她是将军府的人,人言可畏!我不能不为她的声名考虑!”

赵碧儿又见这位袁师弟愁眉紧锁,知道他心底里依旧执念于清心一个人,他既使不说,也是如此的,因为世间情最伤心,却又无药可医,只有在情天恨海中折磨!

星星在无尽的苍穹中窥视人间的万物,看世上为爱痴狂,为爱颠倒的人都在无尽的痛苦挣扎,不知何日方得开脱?

一路时光苒荏易过,树木凋零,山花不再,只见人家屋舍之上有了冰霜,一眼看去万里江山萧条,竟有种说不出与世隔绝的况味。这日又到京城,只见京畿之地依旧繁华如昨,达官贵族驾鹰骑马在京郊之外秋猎,而底层民众依旧推车贩桨,谋求一日生计,可说是冰火两重天,有人朱门酒肉臭,有人路有冻死骨,不得不让人感叹上天之不仁,让底层百姓倍受折磨,有时竟然生不如死,都在生死挣扎,却又无力摆脱命运束缚!

摄政王府门前那两尊大石狮依旧威严狰狞,看着过往行人,大有择人而噬的架式,两根旗杆正自迎风展招,呼喇喇作响,仿佛昭示着主人的威严与气势;在京中除了皇帝嘉庆,那么便是这位摄政王权势最大,兼之他统领朝中大小奏折事务,更是皇帝的皇叔,所以朝中大小官员都对这位摄政王言听计从,不敢稍有违抗。这些时日皇帝不理朝政,只与一班满洲少年厮混在一起,正日斗鸡走狗,似乎不务正业,恭慈太后劝他也是不听,要他顾及国体,他却回敬说让皇叔多铎一力处理朝中奏折也就是了,朕无暇顾及!这下气得恭慈太后卧榻抱病,急得太医院太医七上八下开药方为太后诊治。这些事朝中之人尽知,人人私下摇头,认为皇帝实在不该如此荒唐行为,有实君上之体,可是人人又不敢直谏皇上,因为怕皇上一个不顺心,龙颜大怒便有大祸临头之危险,因为从来皇帝喜怒无常,便是前朝的从龙之臣也有被皇帝一怒之下杀掉得,所以还是自保,又何必自寻烦恼,所以朝中众臣无人谏言,便是先前大行皇帝留下的四大顾命大臣,也是缄口不言,只是心中着急,尤以和硕亲王舒尔哈齐为最,他也私下联络庆亲王端敏、军机大臣,上行走匡世衡和肃亲王和顺三人,可是他们都是不予支持,言说目下情形是摄政王掌权,朝中事务尽操其手,此时如果冒然行事直谏皇帝,只怕闻知惊觉,岂不是打草惊蛇,反而坏事,所以只有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因为皇帝表面仿佛一无是处,实则睿智天成,是旁人所无法企及,否则他也不是紫微星座了。舒尔哈齐听他所说言之在理,也就不惶张行事了。

袁承天进城以来便将毡帽拉低,以免被人识出本来面目,那样多惹麻烦;碧儿见师弟这样行为,也随之将自己的头发遮住半边脸,心中却想:一入京城这位袁师弟该当又想起了清心格格,如果要他完全忘掉一个人似乎决然做不到,因为一个人的心中执念是无法消除,所谓: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也许只有两个消亡于这世上,这思念才会断决,否则便会隔舍不断,这也是世间所爱,情之所钟的原因吧?

他们现在觉得肚中饥饿,便随便找了一家饭店胡乱吃了饭,闲下来计较如何找寻这茅元名,好为碧儿去除体内之毒,虽然来时听那玄天教主茅元化所言他是奉命进京,效力于摄政王,可是世事多变,未必一成不变,所以还要审势度事,不可以轻举妄动,只有探得确切消息才可以行动,因为想那茅元名非是寻常之辈,所以不能以常理度之。他们正按辔徐行,忽见前面有三三两两,行踪可疑之人在交头接耳,似乎说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不觉得心下起疑,心想:京畿之地,官军防守甚严,他们怎么还敢这样明目张胆行事,甚是稀奇。赵碧儿见状说道:“袁师弟我见他们鬼鬼祟祟,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决非好人,似乎……”正在此时正见有一人掠身而过,窜在二人前头,回头之际向便向那干人挥手示意,意思是要他们不再说话,有要务在身,不要拖拖拉拉,要紧的事为先。袁承天但觉这人身法轻灵,伤佛柔弱如女子,心中不免一动,心想:这人好像自己的一个故人?正当此时赵碧儿拉了拉袁承天的衣袖,低声道:“你看……”只见他们七折八踅便消失在胡同之中。

待得二人上前查看,只胡同之中家家户户关闭门户,不见那干人踪影,空气之中犹自有幽兰的香气渺渺茫茫之间散之不去。袁承天更为心动,便循这气息来到一家大户之前,看了看四下无人,天近黄昏,初冬的晚上总是来得快些,尤其北方,因为天气赛冷的缘故,所以家家户户便早早安歇,所以四下寂无人声,正宜行事。

袁承天跃身上墙,探身向里张望,但见这户人家却是深宅大院,只见院中青竹和松树成荫,不见有家人走动。袁承天悄悄嘱咐碧儿待在原地,莫胡乱走动,自己过不多时便来寻她。赵碧儿满口应承,因为她知道师弟一人前去足矣,如果带上自己便多累赘,反而行事不便,所以她便在这等候袁师弟,只是心中犹自放不下,因为她也知道那干人也决非泛泛之辈,所以不能轻易视之,不然就会有不测之风险,毕竟此地是京畿之地,不是寻常地方,事事总是小心的好!

袁承天将一对青蚨抛到院中,不见有人喝问,知道下去无大碍,便跃身而下,向后院掩身而近。七折八踅来到一座偌大厅堂,只见厅中高踞的是位少年公子,袁承天不见则可,一见之下也是出乎意料,却是那朱世杰,旁边还有莲姑,更有采薇姑娘,只见厅中站满了黑压压的劲装汉子。只见这朱世杰看了众人一眼,说道:“这天下本来是我朱室江山,因当年天下大乱,为满洲人得了便宜占有天下,可是天下人心中依旧怀念大明,不忘祖宗社稷。虽然清廷时有收买天下人心,那只不过是骗人伎俩,因为他们骨子里都是提防着汉人作乱。这百多年间,天下反清复明人士前仆后继,循循不断,只为心中那份理想!我想江山从来,天命我受,别人岂能染指,所以先前我洪武门虽倍受摧折,然而在我内心矢志不渝,虽然那满洲皇帝当初假仁假义放我走路,可是我并不感激于他,因为他是做给别人看,枉想收买人心,可是我辈只要此志坚持,也不惧什么风霜苦雨,前途虎豹!”

这时他旁边的莲姑见他说得慷慨激昂,不觉现出敬仰的神情,心想:这位世子从来不忘这明室江山,我也曾几次三番劝他,何必执念于此,可是他偏偏自以为是,以为这天下除了他朱姓,别人便不可以拥有,否则便是忤逆,非是正朔。采薇见他说得激昂大义,脸上却不为所动,心想:你的能为和袁大哥比较起来只怕难望其项背,一个是大义无私,只为天下民众福祉;一个却是心心念念要逐鹿中土,重复朱明江山,至于百姓也就罢了,于此节之中高下立判,所以她对这位世子朱世杰殊无好感——只是碍于他是朱明后裔,所以才未表现出反感,更兼先前有义父在,复明社也算是洪武门分支,效力于其手下,只是自义父去后,复明社已然明存实亡,只是有零星的弟子还是割舍不下那份“反清复明”的热情,所以私下又招集人手,寻了采薇为教主,再行义举,可巧不巧这朱世杰虽处境堪忧,然后心中依旧有宏图大业,于心不甘,蠢蠢欲动,又自暗中招集天下绿林好汉效力于他的洪武门,因为他倚仗自己是朱氏后裔子孙的名号,便容易招集人手,此次京都聚会,便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要刺杀这摄政王,因为这些年摄政王多铎四下捕杀天下反清复明的教派和人士,所以天下有志之士对他恨之入骨,私下里恨不能寝其皮,啖其肉而后快者!——只是这摄政王非但机敏过人,而且侍卫云集,更兼他身有武功,王府中的终南剑派掌门白一平和昆仑剑派傅传书有此二人坐镇,可说于王府中行刺此举万万不可行,只有另谋机会,另辟磎径,方有一击必杀的机会,只是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万中无一,所以只有静待,天可怜终于等来了机会。十月初九日便是这位摄政王代天子去天坛乞福的日子,他必定行经出禁城神武门,也就是大内禁城之北方,一路行经法华寺到天坛为皇帝乞福,本来此次理应由皇后前去,奈们皇后忽然染疾,所以只有让这位皇叔摄政王代为乞福,这件事京城中人皆知,而摄政王也洋洋自得,觉得皇帝委以重任,可见对他这位皇叔的重视,而将那位忠义千秋的和硕亲王撂在一旁,不予置喙,想到此节他便从内心想笑,因为朝堂之上这位舒尔哈齐王爷,虽然二人同为胞弟,可是他为人总是刚正不阿,总以为自己是这天下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所以一至眼中无人,时时在朝论中与其相左,所以两个人明争暗斗,谁也不让他,虽然表面和和气气,而私下里两个人都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方才罢休,朝中官员自然无人敢于干旋,因为得罪谁都不可以,他们两个人都是皇上甚为倚重的皇叔,所以只有明哲保身,谁也予以支持,人人仿佛中庸,和光同尘的姿态,其实非是人无是非感,实在因为是处身于利害之间,自然是不受连累为是,否则祸及身家性命,空落名头,得不偿失。皇帝自然知道这位和硕亲王自己的皇叔一心为社稷,虽有时也力主剿杀天下忤逆乱党,但是其心无私;而摄政王权柄在手,野心便也来得大,他极力剿杀天下反清复明社团,当然一方面可说是为了清国社稷,可是也有私心,这样可以师出有名,借皇帝之手诛杀天下异己,以为将来自己的野心扫平障碍,所以私心更大于为公,朝中诸臣甚明了于心,但碍于人家是摄政王,便是皇上有时便要言听计从,更遑论这些臣下,所以朝中暗中形成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是以和硕亲王舒尔哈齐忠义朝廷之人,而一派则是以摄政王多铎心怀野心之人,虽然表面波澜不惊,未有争斗迹象,然后私下却互相制肘,不让对方好过,而高高在上的皇帝似乎无知无觉,看着下面臣子争斗,不予置议,仿佛从来没有的事,皇帝天颜失聪似乎从来未有之事,可是这位少年皇帝只管与一班满洲少年厮混,有时朝政也不议了,交于摄政王全权节制;和硕亲王见这样不成样子,心下焦急,几次三番要进宫面圣,却都被执事太监拦了回去,说皇上无暇见臣下奏事,如有可交于摄政王全权处理!舒尔哈齐听了气得几乎七窍生烟,心想:皇帝一味耽于玩乐,这天下朝政岂不荒废,那么将来之局势不堪设想……可是他虽忧国忧民,奈何不被上听采纳,也只有私自叹息,只觉得自己如那诸葛武侯一般,虽有报国之心,而无报国之门,英雄空自叹息,正所谓:倩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朱世杰这时从怀中取出一本名册,看了看厅中众人,声音悲怆道:“明室亡国百多年人,天下汉人寄人篱下,不堪其辱,但是人人心中却有故囯梦,不忘自己的本来面目,本来的邦国所在,人人都怀着反清复明的心,百多年间从未断绝,可见汉人虽也懦弱,终要复国,我洪武门虽几近亡灭,可是在下身为朱明后裔此心矢志不渝,不忘故国明月,天下虽为左衽,然而终要右衽,想我洪武爷当年气势远迈汉唐,可惜后来子孙不肖,以至天下沦陷,哀哀众民受难,是我先皇之罪也。在下虽也不肖,但思量自己虽武功不堪,却也要学一学当年洪武爷故事,方不负这大好头颅!”厅中众人听他说得血脉贲张,义愤填膺,心想:果不其然,做了亡国奴的滋味诚然不好受!何如挺起大好头颅,与世一争,方不负来这世上一遭,否则浑浑噩噩何如犬马?

众人在名册之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籍贯,以便以后好加以联络。朱世杰仰头饮干了酒,说道:“天下四方皆为兄弟也!”然后众人便谋划如何行刺这位杀人无算的摄政王多铎——因为他城府极深,而且做事不留痕迹,对待反清复明的人士从来心狠手辣,所以天下的英雄好汉都以诛杀此獠为幸事,但是每次都功败垂成,往往中途折腰,皆因走露风声,让其先知先觉,以至枉死些反清复明的好兄弟;所以今次自然要谋划得当,不能有所失误,否则以后他权势坐大,便难以诛杀,那便是天下英雄好汉的梦魇,所以此次行刺,必要一击成功,否则不成功便成仁,也决不可以落于其掌握之中,所以他们思之再三,还是人少为要,这样目标也小,不容易引起别人注意,以免打草惊蛇,方有胜算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