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英雄吁天录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养心殿中.拜谒君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袁承天见这老者衣食住所颇为窘迫,不觉悲上心来,心想:众生皆苦,所谓生离死别,不过世间过客,谁可停留,谁可永久,皆是不能,苦难历程,唯有自度!便是眼前这贫困潦倒之老者,哀哀晚年一无所求,反而活着更加艰辛,看不到希望的渺茫,只有在茫茫尘世中苦捱,不知何年何月是尽头,原来人的生命中尽是无尽的悲哀!

袁承天看视这婆婆病情,略一沉思,写一药方,并给了老者十两银子,让他去药铺拿药。看着他走出去样子,看似风烛残年,似乎行将就木,时日无多,不由感慨良久!碧儿幽幽叹了口气道:“袁师弟你总是悲天悯天,急人所难,心怀天下,——可是这世上又有谁来在乎你?”袁承天道:“谁在乎我?那已经不重要,为人处事但求问心无愧也就是了,何在乎别人的眼光?我们活着只为自己所行无亏,不是别人眼中的是是非非,所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郑萧萧见袁大哥这悲天悯人的情怀,心想:天下若人人都如袁大哥这般,那么天下岂不处处是乐土王国,没有苛捐杂税,没有劳苦役力,没有人人贱视,有的是人人眼中众生平等,一律视之,谁也不可以枉视生命;只是这理想终究飘渺不可求,所以也许穷一生追求而不可得!

这时那老者又来,拿着包好的草药,心怀感激。袁承天见这老者的眼神之中又有了生的希望,心想:但愿天下衣者有其食,生者有其愿,梦者有其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之大同!

他们在此逗留时日,见那婆婆病情伤好,觉得也无须打扰他们便留下银钱告别。老者已是依依不舍,因为他从未见过如此的好心人,自然是感激涕零,心中默祷这位少年英雄一生平安喜乐,万事胜意,——只可惜世事有时往往不遂人意,事与愿违,这也是无法可想之事。袁承天在北行的路上又想起那老者饭菜——乃是野菜,而且米缸只有些许米粒,时不时也有家鼠窜出,也只瘦得形单影只,显得随时都有死的可能,不觉让人心中生悲,原来世间万物皆是在垂死挣扎,虽然努力,未必成功,可是也是毫无办法,只有想方设法地活着,因为再无他路,只让人觉得苍茫大地万古悲,不见古人欢喜今人愁,叩向明月问苍天,为何苦难不到头?

又是秋风催冷,袁承天满心愁绪难以抒却,只有心无所寄护送碧儿和郑姑娘。碧儿见这位袁师弟从来忧愁多于欢喜,也许他天生的悲天悯人的性情,究其一生也难改变,只是他这样的行为又不为别人认可,只有在苍茫中,风霜中,冷雨中苦苦前行,有人看他如傻子——因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时还有困厄加身,性命有危,但是他总是义无反顾,便如袁督师性情一般,便是性命不要也要为心中理想而奋斗!

他们正行之间,远远可见一队清兵押解着一众百姓,只见百姓面目黎黑,神情呆痴,只是无神地看着茫茫前方,仿佛人人无知无觉,神情之中透着悲苦,仿佛心已死,对什么都漠不关心,仿佛如秋后之蝉——任由悲苦天意摧残,再无生的希望!

只见为首清兵长官颐指气使,脸上带着暴戾,蔑视众人,一手挥鞭,向着衣衫的穷苦百姓身子猛力抽去,一边叫道:“你们这干贱民,朝廷有旨收取苛捐杂税,你们缘何推三阻四……,——你们也不想想这税银收不下来,我们都要受到干连,这可不是天大祸事……,对待你们这些刁民只有严刑苛法,否则你们也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这些百姓低首只顾艰辛赶路,人人默不作声——他们已完全麻木,那有抗争的理由,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已然压得人人喘不过气,仿佛牛马一世,不知自已生而为何,死而为何,只知每日埋头苦干,到头来生如尘埃,去如流星,不带走丝毫留恋,可叹天地之间生命如此不堪不击,谁的荣耀?谁的悲哀?

袁承天将那清兵长官的说话听得清楚,只见那长官形貌也是汉人,不是满洲人——却不知为何对自己族人冷漠无情,——非但冷漠无情,还任意摧残,仿佛有着不世之仇!袁承天见那长官扬鞭再打,心中气恼,便身子跃前,一把夺下那清兵长官手中的长鞭,这一下出乎意料,险险将那长官从马背上直掀下来。这下这清兵长官勃然大怒,呛地一声从腰间抽出腰刀不由分说向着袁承天头脑直劈下去,看情形是要一刀毙命。

碧儿见了,大声道:“袁师弟杀了这狗官兵,莫手下容情!”郑萧萧也恼恨这人行为不堪,心肠恶毒非人也!所以也附合要袁承天莫要留情。这清兵长官几曾见过敢忤逆长官的人,今日这男女竟然口出狂言,诛杀自己,这岂不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下刀更狠,心中暗想待我杀了这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小子,再行拾掇你们两个丫头,让你们知道生不如死的滋味,到那时让你们后悔都不及。

袁承天见刀来,也不躲闪,左手食、中两指倏出夹住这刀身。这清兵长官腰刀竟难动分毫,想要砍杀袁承天比登天还难,脸色一时涨得紫红,想要撤刀不要一时又觉得脸上无光,因为身后还有不少清兵属下,这样你让他情何以堪;待要抽刀却被人家二指夹挟难动分毫,只气得虎吼一声,飞脚向袁承天下阴踢去,已是丧心病狂,无所不用其及。袁承天再不念什么天地仁慈,心想:此獠留着只会祸害天下无辜百姓,索性一掌拍死他,以免为害人间。他不再犹豫右手掌正中这厮的头脑,登时闷哼一声都做了帐,余下清兵见这少年竟敢出手杀害官长,形同忤逆造反,便喊声杀冲将过来,挥刀舞枪向袁承天他们砍杀。袁承天手起掌落,身形起落之间又歼杀几个穷凶极恶之徒,再回头只见碧儿和郑萧萧也杀了几名官军。袁承天这时豪情勃发,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几达数里,只震得树叶簌簌而落,可见他中气充沛,再无后顾之忧,身形到处又杀几名官军,但觉这几日胸中郁郁尽消,心情畅快,竟有种与古人同行的感觉,想那李太白之《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心想今日大是大非,得偿所愿,看将来之域内竟是谁家之天下?只要汉人再接再励,那么将来这天下未始不会是汉人之天下也!

被这干清兵押解的百姓见这些平日里趾高气扬,不想也有今日,顿时都觉得他们是英雄!眼见这些官军死亡殆尽,死尸翻滚,忽有野狼嗥叫,只见从树林山石后窜出来,上前叼食这样尸身。袁承天本要阻止,只见碧儿走来说道:“袁师弟,他们生前作恶,现在这下场不是正好么?让这些生灵果腹不比让它们去伤害无辜的好人强么?”郑萧萧也道:“袁大哥,你要知道恶人不死,好人难活!所以上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袁大哥,从来世道艰险,人心如鬼,所以在世上莫要相信任何人!”袁承天道:“在这世上,师父待我己出,所以掌门大师兄纵然有种种不是,我也似乎不可以伤害,因为……”他没说下去,因为大师兄傅传书是师父的孩儿,自己怎么可以伤害他?可是如果将来他做出人神共愤,天理难容,有失民族大义的事呢?难道还一味迁就于他?当然他不能说出大师兄的身份,否则他便在昆仑派无立锥之地,只因为他娘亲可是白莲宗的白莲花,在所谓名门正派眼中是为魔教妖女,不为认可;所以他的身世不可以为天下人知,否则他将难以安身立命;所以以他这位小师兄的身份只有卫护于他,不让昆仑派自堕威名,那样的话他更加对不起师祖林正眠?天下失道,如果无人担当正道,天下英雄何以克当?

此时众百姓对他们千恩万谢匆匆而去。碧儿望着他们走远,口中说道:“苛政猛于虎!”郑萧萧没有听清,便问:“你说什么?”碧儿长叹一口气道:“从来的国家都是苛政猛于虎,天下庶民多是衣不蔽体,有时以纸为衣,以纸为衾被,那些丝绸只有官家才可拥用,底层百姓也只有羡慕的份,那配拥有!”袁承天见碧儿满脸忧愁,心想:先前她不是这样子的,现今怎么也如我般悲天悯人起来了?碧儿见他看自己的眼神透着怪异,便道:“一个人少不更事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人生久经忧患,方才明白世上众生所谓平等,只是虚枉,何来的自由平等,那是骗人的把戏!”

袁承天道:“天下的百姓从来都盼有一位英明君主治理,然而有时事与愿违,这也是无法可想之事。”郑萧萧道:“可怜天下苍生苦。”碧儿理了一下头发,说道:“天下之理,总是盛极必衰,往复循环,朱重八得天下于蒙元,而清国又得志于崇祯之手,皆是不得民心,所以国破家亡,以至生灵涂炭。”袁承天道:“本来社稷可以不亡,皆因崇祯听信奸人之语杀害了忠义千秋的袁督师,以至后来局势不可收拾,几至亡国灭种,是为悲哀!”忽然路旁边窜出白狐,只见它们东张西望,似乎在觅食,岂但世间生人艰辛,便是这灵性之物又难免受饿之苦,可见世间万物皆是悲苦,那有的欢乐?

前面有亭子,年代久远,已经很破旧了,柱子斑驳,似乎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在风雨中飘摇。他们走得累了,便在亭子的石凳坐下,极目四看,只见秋风摇曳中江山依旧,红叶山花映着青山碧水,仿佛生机盎然。袁承天长长出了口气道:“江山如此多娇,我辈正当努力,不能沦于异人之手!”碧儿道:“袁师弟你总是不忘民族大义,只是有人看你不识时务,偏偏与当今作对,师弟你有没有想到放弃?”袁承天道:“也许别人可以放弃,我却不行,——因为我不能为一己之私而放弃他们,再者放眼天下,似乎也只有袁门可以和朝廷争一日长短,别的门派都明哲保身,谁又肯涉险?你说我不努力谁努力?”

郑萧萧见日头转西,便道:“袁大哥咱们启程吧?”袁承天却摇摇头。碧儿诧异道:“你不走?难道你要留下来?”袁承天道:“我还要救温堂主脱离险境,否则难以心安。”碧儿向来知道这位小师弟为人执拗,有时往往不近人情;有时肝胆热肠,无所畏惧;有时忠义千秋,可以为朋友舍生取义,所以知道劝他也无用,便示意郑萧萧不要再说,二人相携而去。袁承天本要说些什么,可是话到口边又咽了回去,心想她们二个人同行不会有危险的,自己何必多言呢!

国清寺的官兵正在排列,只见傅传书和多福安正在责斥一名军官,看样子这人是这些官兵的长官上司。他低头不敢言语,因为袁承天救走碧儿和郑萧萧确实是他的失误,本来看押重犯是他职责所在,现在却出了漏洞,这事如何向阿玛交代,多福安能不震怒——他这样做是给那些武林大豪看的,因为将来阿玛的千秋伟业还要这些人扶持,现在可不能开罪于他们,否则非但无功,而且有罪;所以他大声喝斥这些官兵便是给他们看的,让他们心中也掂量掂量,以后行事严加小心,否则也绝不姑息。这样武林中人又有谁听不出这位世子话中有话,谁也不敢发作,只有隐忍——谁教他们自甘堕落,为了蝇头小利而乐于被人役使——这又怪得谁来?

傅传书见这位世子如此声色俱厉的样子,心想事可而止也就是了,莫要过为己甚,否则便事得其反。多福安也就顺台阶下,最后说了句如若再有此等事件发生严惩不货的话便愤然而去。傅传书回头又对这军官训勉了几句,便大步流星追上,其实他心中明白,世子之所以震怒,只为走脱了碧儿——因为这位世子是位多情的种子,一心执念全在碧儿身上,是以难以放下,只是人家不领情,而且还有拒人千里之外的姿态,你说这多福安能不震怒,而且听闻和一个英俊少年而去,那么不问可知便是袁承天,除此无它;可是他又自己无能为力,所以这心中之火无处发泄,便一股脑发泄到这干军官身子。傅传书只有好言劝之,他不劝还好,这一劝解,反而惹得多福安狠狠瞪视他一眼,自然将这怒火迁就于他——因为赵碧儿和袁承天都是昆仑派门人弟子,虽然袁承天现在身份是袁门少主,可是他毕竟是昆仑派弟子,所以傅传书他这位大师兄便难辞其咎,说到要处罚于他,又没有完全的理由,只有郁郁而去。傅传书无缘由受了这一肚气,心想:都怪自己当初一时仁慈,没有当时了断,否则那会有今日受辱之事?他又看了看多福安,见他在前走路,虽然现在清醒,可是发病之时便言语癫狂,六亲不认,成了废人一个,想到此心中多少受到安慰,心想将来摄政王还要倚仗于我,至于你——虽然名义上是世子,可是事事无能,非是王爷眼中的上乘人选,我却又自不同,——将来摄政王得有天下,百年之们自然要传位下来,自己便有机可乘到那时还不是呼风唤雨,谁敢说半个不字。他想到此,不由志得意满地笑了!

次日清晨,嘉庆皇帝与朕亲临摄政王府,因为他听闻这位王叔身染有疾,已然卧榻多日不曾与会朝议,皇帝心挂念便亲前探问。

多福安听闻皇帝驾临,自然不敢怠慢,忙出来恭迎——虽然他们小时候是玩伴,但是今时今日他已是皇帝富有四海,君临天下,所以今日不同往日,自然是君臣有别,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不可逾越,所以他慌忙出迎,身后是白一平、傅传书和安引疾等侍卫,只是晚晴侧福晋并未出迎,大约是在照顾病榻上的多铎,因为别人再用心也不如枕边人,所以她并未出迎。嘉庆皇帝也不以为忤,因为他从来心中豁达,已将这些繁文缛节看得淡,并不于追究,反而一笑置之;天底下的英明君主大抵都如此,宽人待己,所以深受天下民众爱戴,这位嘉庆皇帝也要效仿汉武大帝开疆拓土,扬我天朝上国之武功,只可惜才气不够,往住力有不逮,事与愿违,有时还捉襟见肘,但是他不沮丧,还要努力,因为他是一国之君,怎么可以懈怠,否则将来有何颜面见先祖于九泉?

摄政王听闻皇帝来访,自然不敢妄自托大,他虽贵为王叔,然而皇帝毕竟威权所在,是一国之主,自然不慢怠慢,便是托着病体也要迎接,否则便失了君臣之礼,那么亵慢君上其罪非小,纵是他是摄政王也不能够从免,所以他只有出迎。

嘉庆见这位王叔经日不见,已是恹恹不堪,看神情大有行将就木之势,不由心中一酸,心想他虽事事处心积虑要夺我君上之位,自以为王府中养着死士我不知道,王叔啊王叔,你太自以为是了,你也不想想朕如果一味平庸,一味地仁慈还坐得了这天下人人梦而不可得九五之尊?朕且看今日你如何表现,再于回应。

王府西花厅极尽富丽,摆着湘妃竹,还有菩提树、西海棠、重阳狮子菊和扫地金钱诸种花种,尤以那花丛之中的几本菊花引人为傲——紫的如云霞、绿的如竹、黄得如绫、红的如血,万般争夺灿烂,世间菊花名种尽集如此,着实让人叹为观止,便是皇宫大内御花园似乎也无这几本菊花。嘉庆皇帝心中隐隐不快,因为天下富贵莫过于帝王家,而这几本菊花却是皇宫大内所无,你说这摄政王不是心有僭越之心,因为这几本世间罕见的菊花本应进贡于皇宫大内,可是现在偏偏出现在王府之内,皇帝心中自然甚是不满,只是隐忍不发,表面依旧谈笑风生,还向摄政王推荐位于正阳门以东的太医院诸位太医,尤其为翘楚的李梦阳太医。多铎含笑婉言回绝。皇帝心中诧异,不解为何自己示好而王叔却拒人千里之外。多铎深谋老算,久居朝堂,对于皇帝神色些许也捕捉在手,便哈哈笑道:“皇上,为臣这是旧疾,是先前征战杀敌,久经风霜雨雪所留下的旧疾,只能慢慢以汤药喂养,不可操之过急,非一日之功,所以急躁不得,只有徐徐图之,——再者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不可强求,臣往日杀敌无数,又岂惧鬼神之说,所以生死看淡,从不萦于胸怀,但求心安理得,无愧于心也就是了,何在乎那些宵小之辈诋毁本王的无稽妄言!”

嘉庆皇帝见他说得意气昂扬,心中只是想到四个字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他只是微笑不语。多铎现在不似方才哀哀老者,龙钟老态,反而颇有些意气昂扬,言语神情大有睥睨天下的气慨,不觉让人心中诧异,怎么忽然之间判若两人,让人殊不可解。只是他本人并非觉得有什么不对,依旧顾盼自雄的样子。

当花雕神酿上来的时候,他竟拍掌唤出一班舞女,人人长得花枝招展,尽显妩媚多姿,只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尽不实,庸脂俗粉,与清心、郑萧萧和赵碧儿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清心她们三个女孩子清新脱俗,不食人间的样子;而眼前这班舞女透着市俗,虽然标致只是形态,不是内心,更遑论心灵美好。非但皇帝有这看法,便是多福安也是此种见解,只是各人心照不宣,只不言语罢了。

歌女下去,这时多铎显得兴之所致,适才出迎之时的萎靡不振的样子烟消云散,他向皇帝敬酒,说道:“皇上,酒之为乐当为武士舞剑方为助兴。”他回看傅传书道:“傅掌门你贵为昆仑派掌门,武功定然不差,不如与皇上的侍卫切磋切磋?”傅传书见多铎赏识,自然领命,旁边的安引疾倒不以为然,只是这白一平心中不快,心想王爷颇有偏袒,你不让我出头,偏让这年轻后辈出手,分明是轻看于我,岂难道我堂堂终南剑派掌门不如他这个年轻的昆仑派掌门不成?可是王爷已出口要他下场,自己何如静观其变,看这傅传书如何应付?其实他白一平只看到利而未看到弊端,因为傅传书胜了皇帝身前的侍卫便无形之中得罪于君上,因为侍卫是代表的皇上,你胜了皇上身边的贴身侍卫无形中是打了皇帝的脸,你皇上威严何在?又至于何地?但是若败北,败王爷生嗔,因为他之所以提出让两人较艺,便是有意展示武力给皇上看,其意不言自明;所以这也是多铎王爷高明之处,考较这傅传书的睿智是否将来可为大任,所以这其中利害关系似乎只有置身其中之人才会明白。傅传书自然明白关节要害,所以心中不免有些躇踌,但是心想既然王爷看重自己,那么自己决不可以退缩,只有全力施为,让他们对自己刮目相看,否则可不让他们小觑了自己?

嘉庆皇帝见王叔有些建议也不反对,心想自己本来便要考较考较这傅传书——袁兄弟的大师兄武功人品如何,且看他今日如何表现?

皇帝这边是大内四大高手铁丹青、文浩然、赵长沙和阿林保,四人身后更有一人不冷不热,不愠不怒地看着场中众人,一幅昂然不以为意的样子,看气势派头尤在这大内四大高手之上,不知是何等人物?

傅传书见是这个桀骜不驯的人物,心想你莫要托大,便是武当和少林我也见识也不过尔尔,说到谁是天下武功第一似乎还没有,所以你不也必故做高深吓人来着?皇帝见铁丹青跃跃欲势,要出来挑战,他以目示意要他不要轻举妄动,又挥手让这人下场,因为他知道傅传书决然不会浪得虚名,所以此役必当小心在意,不可以大意失荆州。

这人缓缓而出,虽然眉宇之间透着桀骜不驯,并没有给人一种压迫的感觉,没有龙骧虎步,只是平常,但是周身却透着无形的杀气。当然生死较量决容不得丝毫大意,所以傅传书全神戒备,不敢有丝毫怠慢,因为皇帝要他出必有所因,所以自己不能不小心在意,否则自己如何向王爷交代,自己的军国大梦岂不成空,所以他周全以气运力,不敢大意。

这人说道:“听闻傅掌门威名天下,出身名门大派,礼义为先,仁义道德,可说忠孝仁义第一,为天下武人之楷模!武功更在其上,可说是少年才俊,不遑多让,让人欣敬!”傅传书听了一怔,不解他说这话何意,是贬低自己还是褒奖一时摸不着头脑。忽然这人又话风一转说道:“可恨天下尽有些沽名钓誉之徒,行鄙劣之事,施害人计谋,祸起萧墙,同门相残,忤逆师门,令人尤为不齿!傅掌门如果你遇到此种不仁不孝不忠不义之徒该当如何?”他不待傅传书说话又道:“如果让在下撞便教他如何做人,否则他以后未始不会再行恶事,害人不浅,便是天下人的梦魇!”他说这番话自然是不言而喻,意有所指,自然说傅传书与师弟袁承天的事迹,因为他几次三番伤害同门,这消息纵使严密,也是不径而走,为天下所知。他这一番话说出众人出乎意料,虽然事实人人皆知,但是都不说破,唯有此人一番话将傅传书面上阵红阵白,觉得此人太过无理,竟然当众揭穿自己,真是岂有此理,看来你是倚仗皇帝权威,所以说起话来肆无忌惮,好,好的很!君子报仇十年未免,今日我本无杀心,只是自己无缘由寻死,须怪不得我傅传书手下不容情!你要教我做人,我却要你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也不是好惹得!

两个都视对方为仇雠所以一经交手,各展所能,都不容情,立时西花厅中冷风飒飒,直迫人胸臆,因为皇帝和王爷俱在,傅传书便不能施展阴煞武功,以免为人口实,只有以昆仑派光明正大武功为主。而那人却以阴毒杀手频频向傅传书发难,丝毫不以礼让为先,也不讲究什么江湖道义,透着我行我意,不受礼教束缚,颇有晋时嵇康之遗风,见不得群丑作怪,潇洒出尘,任意为之。虽然看似不近人情,实则光明磊落,不是虚伪小人的姿态。

傅传书见拳脚上似乎无法取胜,心想看来此人非是泛泛之辈,难道自己今日要栽,不成决不可以,自己身为昆仑派堂堂一派掌门岂能败在这人之手,以后自己也不要做人!他见此人出掌看似有招可循实则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正不知如何应付?忽然脑海中闪现师父所说的话:如果敌人招式无迹可寻,那未便不必遵循常理,以无式胜有式,以无式胜无式,不必纠结于什么招式,只要能打败对方便是正道!这话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是致胜之道,便如市井无赖与一个江湖好汉斗勇,那么他自然不会有招可寻,只会一味死打,这样便会迫得对方处处受困,以致败北,也不是没有可能。傅传书当时听闻师父如此说话,觉得师父所说不可思夷,而今看来也有实在的道理,在此生死成败关头何妨一试?他眼见那人双掌拍来,便不以常理而出招,忽地左脚飞出踢那人大腿环跳、风市、中都、膝阳关诸穴。这人见傅传书不以常理出招,也是一惊,只有收掌闪身躲过。傅传书暗暗心喜,收转左脚,回旋而至,似乎脚下不稳,身子便向皇帝撞去。这下实在出人意料,便是皇帝身后四大高手都是惊异,便齐齐出手卫护皇上人身安全。这人也是跃身赶来要护皇上周全。岂料傅传书蓦地以脚撑地,身子跃在半空,凌身一转落在那人身后,这一切皆在旋踵之间,便在众人惊呼中已出掌重重拍中那人后背之人体大穴命门穴,这一掌傅传书可是蕴含平生之能,要他知道言语得罪自己后过,因为他从来是有仇必报的人物,眼中揉不得沙子,更容不下瞧自己不起的人。

众人谁也未料到这傅传书此番出招,都是出乎意料。那人也未料到这位看似温文而雅,相貌俊逸的少年竟有此机心,看来他还是大意些,偏将别人向好处想,低估了人性中所有恶,所以便吃亏。命门穴本是人身死穴之一,受不得摧残,更可况这傅传书可是身有“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玄门无上的内功心法,所以他今次吃了大亏,但是好在他内力深厚,否则也得不到皇上器重。

他反应也快,命门穴受招,更不转身,左手反转竟翻掌拍出,正中傅传书的前胸。傅传书身子身子向后直跃而出,连退几步这才收住脚步,嗓子发甜,险险张口喷出,还好他内功底蕴深厚,以气压迫,血又回腔,否则他自己当场出丑,便令王爷颜面尽失。

当两个人又回到花厅,皇帝微笑道:“你们二人各有所伤,不分胜负,朕赏你们一杯,更有上好翡翠扳指一人一枚,以示褒奖!”既然皇上都不追究适才傅传书的忤逆之举,旁人自然不容置喙。当傅传书和那人喝过皇帝所赐之酒。嘉庆皇帝从左右手中指之上退下两枚玉扳指,那可是xJ和田绝世好玉,万中无一,是伊犁将军苏宁杰每年所上贡的,赏给臣下是无上荣耀,所以人人思而不可得。今次皇上每人一枚,以示不偏不倚,以示公正。众人对此自然无异议,觉得皇帝此举深明大义,不予追究傅传书适才的忤逆之举——因为不管他是否武功不逮以致失手,总是犯了忌讳,所以在别人看便该当追责;可是皇上却不以为忤,网开一面,可说是位开明君主,胸怀天下,目光深远,非凡夫俗子可与比拟,所以得有天下,可说实至名归。便是傅传书也深以为是,心想:先前自己只是觉得他是少年皇帝,不过弱冠,能有多大的胸怀抱负,只不过倚仗大行皇帝传位于其,才可以坐拥天下;可是现在看来他并非倚仗大行皇帝之余荫,乃是胸有乾坤的少年皇帝——胸有丘壑,只是平昔不易显露,一露峥嵘便自不同,所谓龙行虎步,笑傲山川。

众人又自酣怀淋漓,嘉庆皇帝席间说到少年时与世子多福安兄弟情深,每每偷偷溜出大内,去京城外游玩,因之贪玩便晚归大内,被皇额娘——而今的恭慈太后发现便重重责罚二人,便要执事太监每人重重打了五十竹板,只是那执事太监不敢着力打去,因为他深知道这两位一个是储君,另一个是王府的世子,如果真的开罪于这二个少年,将来自己可是吃不了兜着走,所以他便虚以委蛇,见皇后走远,便轻轻打了两个人五十下,当然皇后只是一时震怒,才让执事太监责笞二人,如果这位执事太监不明是理,真将两个人打得不成话,事后只怕也要暗中责怪他不通世务,因为皇后也不是真心要责罚他们,只是要他们二个少年知错就改,以后莫要再贪玩——因为皇家不比民间,更况且他们都是皇室贵胄——一个是储君,未来大行皇帝之后便是他君临天下,怎么可以有闪失,倘若有了闪失那么皇上能不龙颜震怒,她这位皇后便难辞其咎,其后更有可能被皇上贬入冷宫,永不得所用,这些都是身家利害关系,她不能不防患于未然,因为皇帝身边尽有嫔妃觊觎之心,想着这东宫皇后之位!皇宫大内看似波澜不惊,可是却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处处为营,每个人心中都藏着害人的计谋,一不小心便是万劫不复的地步,所以不由得她不小心!京畿之地,也是虎狼群伺之地,她身为皇后自然深谙此理,所以处处小心在意,谨小慎微,不敢有丝毫大意,以免重蹈前人之悲剧!

多福安见皇上提及儿时之事,心想原来他不因做了皇上而忘了儿时的伙伴,心中为之一动,不由泪眼朦胧,再看摄政王多铎波澜不惊,不为所动,一幅无欲无求的姿态。

嘉庆皇帝忽见这多福安似乎行动颇为不便,而且神情透着不属,便问端的。多福安自然不敢隐瞒,便说自己为袁承天所害,如果不是傅传书出手救下自己,只怕此时已然不在人世。嘉庆听了颇为诧异,心想:袁兄弟似乎不是这样的卑鄙无耻的小人……他怎么会……多福安见皇上犹有不信的神情,便信誓旦旦保证自己所言非虚。傅传书也不失时机说道:“皇上,世间人心多变,鬼有千面,人有万种,各各不同,非一而足,所以并非一成不变,便是篡汉时的王莽,未谋乱之时谦虚有加,仿佛圣人,可是后来面目真露,以至……”他本来要说以至后来天下百姓蒙难,流离失所,更有无辜百姓死亡枕藉,忽抬头见摄政王多铎双目寒光一闪而逝,心中一惊,忙住口不言,因为这摄政王虽为皇上的王叔,但是却有不臣之心,忤逆篡上之意,所以今日这傅传书虽说者无意,只怕王爷听者有意。傅传书只有借口说是有别事,匆匆出了花厅。

嘉庆皇帝察言观色,见这位多铎王叔神情不属,便以话插外。众人又酣饮一番,看看时辰不早,皇帝便别过多铎,径自启驾回宫,临别还叮嘱着多福安如有不对,便去大内太医院,一定一定,神情中透着关怀,决然不是虚情假意。多福安便应诺,只是心中无缘由升起一个念头:皇上对我情出肺腑,而阿玛却处处藏着忤逆之心,是不是有些辜负了皇帝的殷殷期盼,所以阿玛可以放下心中所藏的害人计谋,与皇上重归于好,那不是件好事;只是这也未必能够,因为阿玛现在已然是入了魔道,可说走火入魔,已然听不进别人的谏言,他是非要一意孤行。我该如何规劝,莫如让额娘劝他一劝该收手时便收手,以免将来堕入万劫不复之地步,那样可是得不偿失。因为在王府之中也只有这侧福晋的话最有份量,其它的人都不在他心上。多福安想到此便回转王府别院,去寻晚晴侧福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