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灰角 > 第144章 贷款

灰角 第144章 贷款

作者:你最爱的好帅哥233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21:43

几万灾民涌到蓝田,以为还是以前那样一天一顿饭,从早坐到晚,对着善人说谢谢。可惜他们大错特错,杜安根本没打算让他们天天闲着,入园第一天,这个园早就存在,并不是为灾民建的,而是蓝田砖瓦厂的厂房,另外进行了一些改造,虽然容纳几万人确实拥挤,总好过刺骨的寒风夜夜吹,瑟瑟发抖全靠美梦取暖。第一天,分成不同的宿舍区,一百人挤在一个大房子里,一个穿着得体的年轻人拿着长长的演讲稿,对着这些人一顿打压,没错,是打压,你们进了园区,就不再是盲流,不再是那个伸着手混吃等死的贱民,泥腿子,而是一个腰缠万贯,自食其力,之乎者也,彬彬有礼,慷慨大方的土财主,大商人。你可能想,我一文没有的穷的要饭了,还能做大财主,说笑呢吧,怎么会是说笑呢,当初的五里坡只有一间破草房,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地方,前后只有短短几年,靠的是什么?是拼搏,是不认输,大家都是种地的,凭什么我比你种的好?凭我比你聪明,还比你勤快,苗子需要水,我就想办法浇水,担水累的直不起腰,我就用水车,水车够不着我就修渠,水够了还是不明显,我就沤肥壮地,一年不显两年还不显吗,一亩地比你多打一石粮,你还敢掐着腰笑话我瞎胡闹吗,我想你是不敢的,来年你就得跟我学,这年月,一石粮就能活一口人呐,我们五里坡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你可能会觉得,你们人多力量大,好办事儿,有势力,哈哈,你若是这样想,我得好好笑话你们一场了,长安城聚集了十几万流民,五里坡正儿八经才两千多人,哪个人多,哪个势力大?为何我们五里坡可以掏出三百万贯帮你们,你们却一个子儿都拿不出来,想过没有?我们这两千多人不是一个姓氏,姓什么的都有,但是不妨碍我们团结一心,有力往一处使,有钱往一处聚,集中力量干大事,你们呢,一盘散沙,任人欺凌,是不是?往后的半年里,会教你们涵盖整个生产生活链条的手工业技术,希望你们好好学习,记住哦,只有半年,时间一过,就会分批安排你们离开,回到原籍。有的可能会想,老子要饭要的也挺自在,不需要费劲学那劳什子,好,我尊重你的选择,希望你儿子,你孙子也能像你心态这么好,安贫乐道,看到我手里这篇文章了没,即便你们能读下来一半,也不至于饿的吃土,挖草根,啃树皮。精神大棒捶的这帮人一愣一愣的,大多数人都是从众的,极少顽固分子直接就给扔出去了,浪费那粮食干嘛?为期三天,一共六场演讲,这六篇长稿均由小云撰写,秘书处校对修改,印刷几千份,用作洗脑,激发这些人的拼搏意志。

前期热场做好,后面的工作算是比较顺利,流水线复制比传统做艺快太多了,学艺还讲究学艺三年效力两年,流水线,呵呵,半天,半天还能偷会儿懒,一条完全由工坊员工组成的生产线,一带二,一带三,变成两条线,三条线,后面一个老员工看一条线,再往后生手变老手,自己管一条线,然后把这些洗脑成功,手艺纯熟的技术工人编入商队,让他们了解整个生产链,上游如何购入原料,路上应该如何运货,厂里应该如何管理,再跟着商队去长安洛阳去学习怎么贩卖,如何与供应商和销售商谈判,怎么确保钱货安全,怎么结算,账期货期如何调配,半年时间眨眼就过,不是他们时间比别人短,而是比别人累,沾床就着,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学不完的新鲜玩意儿,拿着纤细的铅笔歪歪扭扭的记录着所见所闻,教官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快的人总能比别人活的更好,这句话深深的印在每个人的脑子里。

时间回到武德九年二月初一,一个由两个女子组成的协会成立了,小云和董秀秀,董秀秀任第一届妇儿协会会首,小云任秘书长,牌子挂在五里坡音乐大厅的最西侧一间小房间门口,这个房间是阶梯教室的阶梯下面的空间,凑合一弄,放了两个书架,五里坡能去的头头脑脑都参加了剪彩,穿着最漂亮的衣服,女人们把自己能戴的上的首饰全部展示出来,杜安拿出平板电脑拍了一张照片,所以画面里是没有杜安的,小云拿着平板画了一副巨画,把每个人的脸都勾勒的熠熠生辉,把杜安加了进去,装裱起来,挂在音乐厅的墙上,让每一个来到音乐厅的人都能看到当日的盛景。

开春以后,大量的货物涌向附近大城,尤其是长安洛阳,以五里坡技术为根底的产品层出不穷,大量的商贩从中获利,更加繁荣了蓝田和五里坡各工坊的生产力,从端午节开始,这些廉价商品开始销声匿迹,蓝田和五里坡的工坊逐渐安静下来,一批批的人跟着商队,带着钱财工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们的钱都在商队手里,靠他们单个人去背,累人不说,路上极其不安全,大几百人的商队,浩浩荡荡,有个劫道害命的也得掂量掂量。

开春以后,小云的主要工作是在长安贷款,让黑市更乱一些,当然了,大名鼎鼎的王大仙儿又出现了,带着各种各样精美的琉璃器,闭口不谈的大生意在各种小圈子内疯狂传播,以张鹤冲为首的一伙二代几乎垄断了整个琉璃器生意,大笔的资金砸进去,海量的人涌进来,琉璃器本就价值不菲,随着炒作,价格更加高昂,而王大仙儿也没让这些看客失望,拿出来的琉璃越来越精美,器型越来越大,吸引着更多的人入圈,盘子做的更大,他们也更疯狂,张鹤冲不停地买四周的宅子,其他二代则夜夜笙歌,留宿平康坊,仿佛钱是大风刮来的一样,一掷千金,毫不吝惜,让更多的人生出贪婪,都想进这个赛道上这条船。

事情总是会让它往戏剧化的方面发展,总导演就是如此安排的,这群二代分裂了,变成了两大一小三个团体,以张鹤冲为首的激进派,以长孙冲为首的保守派,以程处默为首的瞎搞派,张,崔,卢,郑,王,五家一心把盘子做大,采用人多分大蛋糕的做法,不搞那种今天挣一笔就喜滋滋好几天的小儿科玩意儿,进更多货,把控更大的市场,以长孙冲为代表的几个二代则是今天捞一笔潇洒几天,明天捞一笔潇洒几天,两伙人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只能分道扬镳,各干各的,而程处默这样武勋二代则是胡乱搞,没有章法,对对缝,拉拉人,挣个仨瓜俩枣挺开心,主打一个无本买卖,不投钱,就挣个中介费。三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发力,一条鄙视链形成,总之谁都瞧不上谁,都捏着对方的软肋猛攻,他们这套词儿都是从报纸上学的,马周把他们分成爬的高死的惨流派,囤这么多货,哪天不值钱了,不得自个挖坑卖自个呀。鼠目寸光派,完全不管明天的价格,今天挣了今天就能落袋为安,拿到手的钱才叫钱,明天涨多少是明天的事。饥一顿饱一顿派,主打一个磨破嘴皮子,成事不足两三件,嘴皮子又不值钱,磨呗,又磨不破。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赔钱的买卖无人问津,赚钱的买卖人人打听,各处大城都在疯传琉璃器的事儿,张鹤冲他们固守本地,通过运作让琉璃的价格稳中慢涨,很少出货,保证盘口稳定。长孙冲呢则天天往外跑,尽量把琉璃卖到更远的地方,赚了不菲身家。

崔慎行遇上长孙冲一系就开骂,我们辛苦做的价格,你倒好,仓廪鼠,盗取我们辛苦劳作的红利,长孙冲一系也不嘴软,市场是大家的,谁想做就做,你管得着吗?你也卖呀,谁拦着你了,于是,着名的四月花事件爆发,都是二代,不敢真的动刀枪,路边的花枝可算相当趁手了,折了带残花的树枝就往对方身上招呼,打得那叫一个惨叫连连,哭天抢地,看热闹的人给长安时报投稿,一群智障儿童于四月初东城门边花斗,起初口角,后折花枝殴斗,随后残花败枝一地,人人脸上纵横交错,姹紫嫣红,如绽桃花,马周撰搞时戏称世间四月花竞时,游人伤春展黛颜。这件事让琉璃制品正式登上大舞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捞了个盆满钵满。

小云最初接待的都是一些从五里坡厂区出来的工人,他们学了先进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打算回乡一展所学,奈何没有启动资金,根据五里坡教官的提示,他们可以到五里坡在长安办事处进行借贷,为什么不是在五里坡?这不明摆着吗,就是给门阀准备的坑,抵押自己家乡的房产地产,因为与五里坡的特殊关系,可以先拿到钱,再让商队过去办理地契的抵押手续,商队把所贷钱款送到当地官府,免除路上的忧患,地契抵押合同也会让当地官府见证,免得私下交易,出个错漏,当然了商会会给当地官府一笔见证费,这笔见证费是年息的一半,也就是四个点,若是借贷方还不上,官府有义务协助商会收房收地,不过当地官员看到借贷的金额,发觉其中确实有文章,地皮的估价好像是按长安的地价算的,明显高了两成,随后商队的管事也给出了解释,这不是失误,而是特意为之,五里坡的技术目前是最先进的,他们学了技术一定可以为当地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你们如果不怕麻烦,就以他的产业为基础,发展出配套产业,比如他是箍盆打器的,你们把木料,分销做好,大家都有饭吃,把当地的木器做出名气,世人一提到木器就说咱这儿的东西好,府衙里的税自然也多起来了不是。商队帮着工人拉近了与府衙的关系,合则两利的事大家都愿意做,若是吞了他的这点钱,结不结仇不说,难保不会有个闪失,毕竟我们五里坡商会不做亏本买卖不是,半年多时间花了三百万贯,贷出去的钱再收不回来,上面一生气,肯定要追责的,生意做这么大,各方面都是有些手段的,有些事情吧,说的太明反而不好,反正半威胁半糊弄的把事情办成了。

四月花事件后,大量玻璃器涌现,小到把件首饰,大到尺瓶,尺半瓶,纷纷进入普通人的视线,谁家开了鉴赏会,谁家入手了重器,真正让大家一饱眼福的是张鹤冲五家合办的展示会,东市每年举办拍卖会的场地略一修改,成了展示会,这一处地方属于张鹤冲,每年借给五里坡商会用几天,其他时间闲着,外人看来算是交好五里坡的一种手段,现在正合适拿来用,精致的酒杯,茶具,透亮到让人晃眼的瓶子,没有一丝一毫杂质,看一下就让人心生爱意,几件重器五彩斑斓,挠人的粉色,清冷的淡绿,深沉的棕色,哇哟,美不胜收。一般人家只能远远看着瓶子流口水,门阀世家已经开始动手抢货了,就这一天,琉璃价格涨了三成,硬是买走将近一半的精品,张鹤冲与其他四家的公子坐在张府的书房,每个人都握着厚厚一叠钱票,嘴角挂在耳朵上。

崔慎行:“哼,那群鼠目寸光的家伙,让他们一起囤货做盘,还不愿意,就我手上这一份,够他们挣一年了。”

张鹤冲:“人各有志,强求不得,咱们做咱们的,人呐。只能挣认知内的钱!好了,各位兄弟,我就不留你们喝酒了,早些回家汇账,这可是几万贯呐,容不得闪失。”

卢丰炎:“张兄,你的酒都拿去换钱了,我们可喝不惯别的,如此就告辞了!”

张鹤冲:“你知道个屁,酒有的是!”

卢丰炎:“哦?张兄瞒着我们又收回来了?不想请酒直接说,何必绕弯子?”

张鹤冲:“要不说你自己成不了事儿呢,消息忒闭塞,你知不知道办事处谁坐镇,又是做什么业务?”

卢丰炎:“张兄,赐……”

崔慎行:“给那些泥腿子贷款的,很低的利钱。”

王垒:“哦,快,细说一下,怎么回事?”

张鹤冲:“还是我说吧,五里坡商会花了三百万整治流民,这不得把花他们身上的钱赚回来么,贷款就是其中一项,蓝田,五里坡的工坊里教了他们一些技术,让他们回乡创业,哎,其实就是一些不怎么赚钱,又能养家的活计,打个盆,磨个刀什么,泥腿子不懂,反正学也学了,陆续的都得放走,你们想想,不放走不成了拥兵自重,是吧,他们穷的叮当响,肯定没钱支摊子,这不,抵押地皮,弄点钱开买卖嘛,一年八个点,反正他们只要老实干活,基本都能还上,真还不起也不关咱们的事儿,呵呵!”

卢丰炎:“所以?”

崔慎行:“所以张兄把边上的空房子抵押出去,一个多月,现在已经赚了一倍,哈哈哈,两套宅子的钱咯!”

王垒:“岂不是说,借鸡生蛋?还生了个金蛋!张兄,不对,亲哥,我这酒虫啊,早就咕咕叫了,今日定要一醉方休!”

张鹤冲:“不行,我得先去还钱,一年八个点啊,晚一天就是二十贯!能置办一桌像样的酒席了,你们陪我去不?”

卢丰炎:“一天就得二十贯,对你我来说确实不多,可也不能平白跑了,对吧,走,一起去,把护院都带上。”

东市书香书局

小云每天工作很清闲,端着茶碗看书,偶尔有比较疑难的工作处理一下,窗子开到最大,正对着大院,院子里盖了凉棚,借阅书籍的都在院子里,一边纳凉一边看书,一处小房是茶水间,一文钱喝到饱,书局门口有个推车打烧饼的,进来之前买两个烧饼,端着茶碗喝个水饱,一天就过去了,许多落魄学子闲来无事便会泡在书局,只要不爬墙出去,什么事儿都没有,买书花钱,借书出去看花钱,待在这里不用花钱,一天花个两三文,看半本书,很值!

一大群人风风火火的进了书局,朝着书局柜台侧面的厢房走去,厢房的门一直是大敞着,挂了牌子,五里坡商会善后处!

张鹤冲带着头进去,护院都停在了大门口,走进善后处的柜台,问道:“云经理在的吧!”

“在的,哦,张郎君啊,云云,张郎君来了!”

小云听到招呼,放下书,悠闲的推门出来,走到柜台问道:“什么风儿把你吹来了?马上夏收了,你得抓紧啊,今年雨水大了些,粮食欠收。”

张鹤冲:“四勤早就出去收粮了,放心吧,保证把粮食准备好,一个石子儿草棵没有,干干净净。哦,对了,我是来还钱的,这是咱们五里坡开的票,直接可以划账!”

小云接过张鹤冲递过来的票据,一张一张分类摆放在柜台上,最后剩两张递给张鹤冲,说道:“这两张不是五里坡的票,你去官家兑吧!”

张鹤冲接过来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是府衙开的票,没事,中书省管辖的,从怀里的票卷里找出两张递过去,问道:“不能代结吗?”

小云:“怎么净说外行话,钱不在我柜上,怎么结?”

张鹤冲一拍大腿说道:“看我这脑子,糊涂了,糊涂了,哈哈哈……”其他人也跟着笑起来,不过多半都是假笑,每个人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

小云把票交给柜台的姑娘,姑娘一张一张的校对查验过,账目算清楚,给张鹤冲开了张单子,张鹤冲在单子上签字,盖上私印,把单子收进柜台账表,进里屋取了张鹤冲抵押的房产地契,算是两清了。

看着张鹤冲喜滋滋的拿着地契揣进怀里,小云语重心长的劝道:“你干的这个买卖风险极大,悠着点儿!”

张鹤冲完全没听进去,习惯性的回答:“谢云经理关心,不才省得了!不多耽误云经理功夫,告辞!”看着一群人离开,小云的嘴角莫名的勾起,随即消失,又回里屋喝茶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