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23章 升官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23章 升官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23章 升官

大明崇祯八年正月十六日,中都留守司凤阳府被攻破,大明天家朱氏祖陵被严重毁坏。

消息传开,梅山营将士的士气更是降落到最低点。其他各路人马也都对前往凤阳打流寇心存疑虑,迟迟不愿意迎战流寇精锐。

其他人不着急,可是杨一鹏着急啊,为了将功赎罪,杨一鹏严令各部官军加速进剿。

可是没有人是傻子,中都凤阳陷落加上祖陵被毁对于朱明王朝来说,那就是天大的事情,被人刨了祖坟,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更何况还是大明的天家?

所以必须有人承担责任,而这个责任人官职还不能小,不由杨一鹏来顶,谁能顶的了?

既然如此,谁会听从一个即将失势的人的命令?

果然,崇祯皇帝朱由检得知消息后十分震惊,当即宣布罢免一切宴饮、女乐丝竹,立刻派遣官员祭告天地,随后自己一身缟素避殿,亲自到太庙中痛哭失声道:

朕居位无道,天降厥凶,使泉下列祖列宗,遭凶贼蹂躏。吾死后无颜对太祖高皇帝,更无颜面对先哲贤人。

朱由检哭了很久,才步履蹒跚的走出太庙,随即呕心沥血地颁布了《罪己诏》,检讨自己的为政得失。

内容太过于虚无空泛,毫无借鉴意义,这里就不作转载了。

刚颁布《罪己诏》之后,朱由检就把大小官员都招进宫商量如何惩治保护不力的官员,如何剿灭贼寇。

此时的兵部尚书还是张凤翼,刚刚得知凤阳被攻破的消息后,早已经吓得面无人色,好在见到朱由检后,看到朱由检咬牙切齿的诅咒杨一鹏和流贼,他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

群臣商议以后,火速派缇骑将杨一鹏以及麾下的数十员文官逮拿进京,经过快速的审判,以失陷祖陵的罪名将杨一鹏斩首示众。

八百里加急传递消息,任命山东平叛作战中表现优异的朱大典继任为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同时授权朱大典扩大征兵规模,加速调集周围精锐官兵,务必把侵扰祖陵的流寇们全部剿灭在江淮之地。

朱大典新官上任三把火,自然想好好表现一番,顺着运河南下,接到命令后两天即赶到淮安,效率可谓奇高。

经过初步调查和询问,朱大典发现凤阳陷落前,表现最积极的反而是刚成立的梅山营,出于笼络的必要,朱大典立刻下令将梅山营守备张可道提拔为凤阳前营都司,兵员员额五百附加三百乡勇,暂受临清副将牟文绶兼管,任务是协同牟文绶负责堵截流寇北上;

同时命令总兵官杨御蕃大队从淮安出发,火速进兵泗州、五河,封堵流寇向东进入运河的通道;

命令刘泽清所部进占商丘,作为第二道防线;

命令刘良佐所部进占亳州,因为流寇消灭了当地官府,而导致的土匪肆虐,令刘良佐严肃剿匪;

命令兵备道史可法率领江南兵和滁庐池太兵负责滁州方向,堵住流寇南下的通道;

命令总兵官左良玉、总兵邓玘两部人马进占光州、固始,并进一步东进,封堵流寇西逃通道。

朝廷看似布局严密,实际上偌大的江淮大地,官军筹措的可战之兵不足五万,可谓是千疮百孔、漏洞百出。

尽管崇祯皇帝开始放开手脚,让大量扩军备战。

可是饥民常有,但是粮饷何来?

朱大典也深知这一点,手里没有一个机动精锐部队,是打不了大仗的,因此向朝廷提出调遣一支三千人的关宁铁骑入编,但是被朱由检给驳回了。

朱大典无奈,只能一方面抓紧筹措粮饷,一方面尽量用虚的东西来笼络人。

在这种背景下,崇祯八年正月十九日,涂山迎来了新任总督的特使牟海锡。

牟海锡是牟文绶兄牟文禄之长子,牟文禄在当年镇压奢安之乱中禄广河之战中阵亡,此后牟海锡和弟弟牟海奇一直待在牟文绶的军中,牟海锡此时充任牟文绶的中军都司之职。

牟海锡这次带来的只有大印官防、服饰,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只是说下属官员可以自行任命,至于粮饷问题,着庐州暂时负责筹措。

牟海锡留下吃过饭,就带着牟国卿和牟国俊离开了梅山营。

张可道升为凤阳前营都司,比之前的守备一职,看似官升一级,粮饷也是落在了庐州府身上,但是问题是实际的支援还是没有,只能再三发官文到庐州府进行催促。

对于张可道来说,此刻心里最记挂的,就是被张一川俘获的乡亲们到底身在何处,还有就是这严寒天气下,如何能使更多的伤员活下去。昨夜已经有报,又有两名伤者不治身亡。

山上的条件确实有限,最关键的是梅山营经过这段时间的战斗,伤亡确实严重,他刚去看了受重伤的大侄子张鹿声,张鹿声虽然苏醒了,但是还是发烧,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

最关键的一点是,他感觉到很孤独,老伙计陈新薄远在正阳关,没有一个可以肆无忌惮进行讨论的人。

部下们对于张可道的升官,已经三三两两的过来道贺过了,但是看到张可道的情绪不大,大家也不好说什么。

等部下们都陆续退去以后,张可道又陷入了长久的压抑之中。

想着想着,突然眼前冒出来一句:你忘记鹿安还在营内?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父子俩是最好的商量人选,张可道刚想着派人去传张鹿安,正好张鹿安已经来到了中军营中。

“父亲,我觉得咱们不能像以前那么老实了。”张鹿安当先开口道。

“哦,鹿安,你来说说,吾等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张可道对于自己这个原本纨绔,后来变得聪慧的小儿子,心里面还是很欣慰的。

“爹,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个朝廷把人当成牲口使,不给饭吃,还天天要求贼多。就咱们这几百号人,怎么可能守得住这么长的淮河?我觉得咱们也得把最近一段时间的作战经过和战斗损失情况多加上报,最起码让上级多拨付一些铠甲和粮草才好。”

“嗯,这个事情,你去和你利昭大哥商量一下该如何写,写好后拿给吾看下,没问题就发出去。你还有别的事情吗?”

“还有四件事,一个是大舅妈他们到底在哪里?咱们得想办法把他们给解救出来。第二件事是这些伤员怎么办?山上太冷了,没有治疗环境。刚才我去跟江大夫聊了,他也是建议咱们把伤员运回正阳关,派人悉心照顾。第三件事是祖父和老祖还尚未入土,大葬之礼还没有举行,我们等不起了,可否找个机会回乡休整一下?第四件事是咱们的粮草当初只带了十天的,目前所剩不多……”张鹿安汇报道。

“这四件事都是比较紧要的,寻找张一川老营的事情已经交给左忠禹还有陈利宝去做了,相信很快就有回信。第二件事是比较紧要的,要知道那些受伤未死的士兵未来都是老兵,可以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一定要尽可能照顾好他们,减少死亡数。你待会就去安排一下,把全部伤者都带上,还有死者的坛子,以及多余的暂时用不上的兵器,都带上,我让孟大海带船队送你们回去。你回去后先安顿好伤者,然后就在后方住两天,再带一百名新兵过来,顺便把第四件事给解决了。第三件事为父也是心急如焚,但是眼下还不能做到,当前最主要的是消灭流寇,无法无法向朝廷交代。”

“爹,如果让孟哨官送我们的话,就让孟大江和孟大湖带着一艘漕船和五艘快艇留下来,紧急情况下还可以传个信。”

“就依我儿。”张可道满意地说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