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683章 守承诺重整登州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683章 守承诺重整登州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4 23:58:27

第683章 守承诺重整登州

张鹿安对于于六和李应详的到来表达了极大的欢迎,让保卫司贾得文将被俘虏的夏仲进一行人押了下去,然后当着众多被俘虏的教众的面进行审判,将夏仲进在内一批宗教死硬分子,全部绳之以法。

众人一起看着夏仲进的被杀,原来并没有出现任何神迹。

行刑完毕后,于六迫不及待告诉张鹿安,前来押送俘虏的同时,顺便将于七的意思进行明确阐述,那就是于七愿意严格遵守承诺,称愿将所部人马交给张鹿安进行安排,用以抗击清军。

张鹿安强压下内心的激动,面色平静地派人设宴,安排了于六和李应详一行人。

宴会中,解开了心结的曹良臣,也放下了往日的不满,又恢复了往日的和气,气氛其乐融融。

张鹿安和贾名杰看在心中,对于是否真的对于七所部进行完全整编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分歧:

按照张鹿安的意见,那就是所有的部下武装必须统一,进行统一整编;

但是按照贾名杰的意见,他认为应当保持于七的一定独立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吸引后来者,如果上来就发现被立刻吞并了,别人的干劲也会降低很多。

张鹿安综合考虑后,再结合身边的意见,决定综合进行准备,那就是做了部分妥协。

张鹿安在一周后,来到栖霞唐家泊于家庄,再次拜见了戚老夫人,与于七进行了彻夜详谈。

按照张鹿安的想法,要趁着如今山东境内的清军势力较为薄弱之际,应该立刻出兵,尤其是支援正在艰苦作战的高密张舆所部。

于七则是对张鹿安的想法进行了补充,建议派人联络莱州、胶州一带的豪杰,让他们率领当地百姓奋起,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清军顾此失彼。

张鹿安采纳了于七的意见,委托于七出面联络山东,尤其是胶莱一带的豪杰进行起事。

同时为了发动针对清军的大反攻,张鹿安对现有的人马进行了整编,在曹良臣的数千人马基础上,裁汰老弱,提取三千人出来,完全按照浮山军的编制,整编为陆师第四协,以曹良臣为领军参将,楚国用为亲民官;

陆师第四协,下辖第四骑兵营、第六炮兵营、第十三到第十六步兵营,分别以金百里为第四骑兵营游击,盛长功为第六炮兵营游击,曹天助、孟大石、贾得虎和姚来贺分别出任第13到第16步兵营游击。

另外还从于七所部筛选矿工出身的士兵,提精兵3000人,建立陆师第五协,以于六为协参将,以宋德宸为亲民官;

陆师第五协,下辖第五骑兵营、第七炮兵营、第十七到第二十步兵营,分别以赵不同为第五骑兵营游击,以唐勇为第七炮兵营游击,第十七到第二十步兵营游击则为李应详、秦尚行、赵慎宽和葛东方。

至于于七所部剩余的三万七千余人,则暂时由于七带着于家亲丁,按照之前的管带模式,继续由于七统领,以于七为副将,浮山军方面会在粮饷方面给予一半的补贴,也算是张鹿安对于七的一种相对妥协。

对这些人马进行整编后,张鹿安把眼光放在了登莱的核心地方莱阳城上。

莱阳县属于登州府最西边的县城,与莱州府搭界,与招远县一起,地控登州府的交通命脉。

登州府如果失去了莱阳县,西面的清军将会从莱阳县出发,绕过昆嵛山后,就是几乎无险可守的平原和丘陵地带;对于登州府的核心城镇福山县和芝罘岛都是直接的威胁。

而如果登州府得到莱阳县,就算是可以获得一块前沿阵地,对于西面的莱州府来说,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

为了占领莱阳县,张鹿安调集各路大军,逐渐进占到莱阳县的四周,并且派人不断侦查清军的兵力布置情况。

与此同时,于七按照商议好的计划突然反正,在栖霞公开宣布脱离清军,投入到明军的怀抱,在胶东大地,显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良好影响。

再加上大明浮山伯的北上登莱以及收复东江的消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遍了山东大地。

受到浮山伯北上的鼓舞,再加上于七的榜样作用,山东多处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纷纷揭竿而起,对抗多尔衮发布的民族压迫政策,比较大的义军队伍就有:

山东、北直隶交界处,冠县义军裴守政、马瑞恒、刘桐相等人,以冠县为核心,率领数万军民,发动反清起义,并且派人联络位于登州的张鹿安,希望彼此之间能够加强互动联络,壮大声势;

济宁府嘉祥满家洞宫文彩,拥众两万余人马,不过他并不是想要归顺大明,而是自立为擎天王,主张与清军死磕到底;

德州方面则是有在付家楼的大顺军掌旅马应试扛起了反清的大旗,由于付家楼地势险要,几乎四面环水,只有西南面一角可与外界相通,马应试在此地招兵买马、囤积粮草,发誓与清军战斗到底。

受到马应试的感召,附近的义军将领李文盛、宋二烟、杨鸿升、杨之华和阎清宇等人纷纷带领人马,来到付家楼与马应试合营,直接威胁到京杭大运河的南北交通的安全;

寿张人丁维岳、张尧中、周魁轩和杨云山等人,自从山东援剿总兵官张登科死后,他们原本已经脱离了明军的序列,想要回到老家做个顺民,好好过日子。

但是偏偏清国发布了“剃发令”,树欲静而风不止,丁维岳宁死不愿意剃头,带领全族奋起反抗,被清军当政者给包围在寿张县张秋镇,危在旦夕。

关键时刻,张尧中、周魁轩和杨云山得知道消息后,纷纷带人赶到张秋镇,并成功把丁维岳给救了出来,众人一合计,决定当众宣布反清起义。

由于丁维岳和张尧中等人都是原明军职业军人出身,自然与普通的百姓有所不同,造反大旗树立起来后,所部人马迅速扩充,已经高达数万人马。

如果说以上发生的义军大起义都是在山东西面,距离登莱太远,那么以下的义军起义,就算是非常近了:

胶州人韩继本接到栖霞大侠于七已经投靠在浮山伯的门下后,立刻派人给于七,表示自己将会在胶州城内为内应,如果浮山军前来进攻胶州城,那么他一定带领族丁在城内进行接应;

高密人单之赏也派人传来密信,他也将会在高密县城为内应,希望浮山伯能够早日带兵解救高密县;

另外还有即墨县的黄宗贤、周六、丘尚佐、王尔玺、郭尔标等人,也已经在互相积极联络,准备趁机发动反清起义。

清国登莱巡抚陈锦原本因为长久劳累,移师即墨,但是听闻了谣传消息后,处于害怕心理,还是离开了风景秀丽的即墨,来到了平度前线。

因为需要平定各路叛乱,由于兵力不足的问题,陈锦的战略是打算先对东面战场执行守势,等到剿灭了莱州府的乱民之后,再向东进攻浮山军。

为此,清国登莱巡抚陈锦命令自己管辖下的总兵官左光先为莱阳绿旗营总兵,率领部下中营副将戴茂武、内丁营参将张光显、左营游击王加臣、右营游击朱永福、前营参将王家植、后营游击杨邦泽等,统领绿营兵3900人进驻莱阳城进行防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