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531章 松山被围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531章 松山被围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531章 松山被围

总兵官王朴带领所部人马突然离开明军大阵,震惊了明清双方高层,使得王朴的大名迅速传开,只是并非什么好名声。

他从来没有像如今这么有名气。

只是可就苦了他的八辈祖宗,在地下都不得安宁:

被清军将士笑着问候,被明军将士龇牙咧嘴狠狠地咒骂着。

清军方面,由于准备并不充足,所以被王朴在夜间找到空隙,从多铎的包围圈中逃走,多铎因此也被皇太极申斥,心情非常不好,就把更多的兵力投入到缺口上,阻止明军其余各部逃离。

总兵官王朴带着部下朝着塔山城狂奔,领头的都这么胆怯,下面的人可想而知,又能好得了哪里去?

加上王朴选择的突围时间是晚上,很多明军士兵都有夜盲症,黑夜之中看不清物体,使得王朴所部的四千余明军,刚突围出来不久,很多人就在黑夜之中迷失了方向,开始了瞎转悠,最后大部分都在次日,被清军的巡逻人马所抓获,变成了奴隶。

王朴到达塔山城时,点验人马才发现,自己只是把亲兵两百人给带出来了,其他的四千余人都已经不知去向。

这样的话问题就大了,辽东巡抚丘民仰亲自向王朴询问了一些事情后,立刻就下令将王朴所部缴械,然后命令将刘肇基和王朴二将,全部押送到山海关,接受朝廷的进一步调查和治罪。

得知了松山城的被围,丘民仰是心急如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非常有责任感的官员。

只是他从王朴的嘴中得知,王朴的突围是奉了洪承畴的命令来寻求援兵的。

寻求援兵的理由,是因为笔架山的粮草被清军夺取,松山阵中缺乏粮草,粮草不足就使得军心不稳,军心不稳就压根无法发动反攻。

丘民仰听完,立刻做出了决定,他给塔山守军留下了十日军粮,又发文让后方的黎玉田抓紧运送新的部队和军粮到塔山,然后搜刮全塔山的剩余军粮以及其他多余的军用物资,准备带上这些物资,冲破清军的包围圈,赶到松山城支援那里的明军。

只是丘民仰怎么也不会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王朴压根就没有说实话,实话就是明军大营的士气已经崩溃,洪承畴已经决定全军突围,而不是在松山城固守待援。

在这样的阴差阳错之下,王朴把丘民仰给害了。

八月二十二日

丘民仰命令以副将张鉴为首,带着张韬、佟翼圣、于永绶和窦濬四将率领五千人马留守塔山。

丘民仰亲自带着将领吴永录、周祜和秦鼎三将率领九千名精锐,护送着大批军粮,以周祜为前锋,猛攻清军的阵地,希望能够取得突破,好将粮草护送到松山城。

清军西线的多铎所部顿时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丘民仰在西面,洪承畴在东面的两面夹击。

多铎所部对于明军的东西夹攻还是明显准备不足的,阵地被明军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空档,只是明军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个空挡,西面的丘民仰带着三将急着往东走,东面部队在唐通和白广恩的带领下,急着往西跑。

东西两支明军的兵马碰到之后,产生了巨大的混乱,基层的士兵变得无所适从,以至于西面的大量明军也被裹挟着,一起向西逃窜。

正在这个时候,回神过来的多铎,命令麾下大将准塔率领骑兵对于明军大队发动冲击,这就加重了明军的混乱程度。

混乱之中,明军将领吴永录和周祜向前迎战,死于乱军之中;

唐通和白广恩率领的两万名明军裹挟着原本打算东进的数千明军,开始向塔山方向逃去。

却不料在塔山东面的高桥一带陷入了豪格的重重埋伏之中,唐通和白广恩拼死作战,部下人马最后只带回四千人,逃回到塔山城中。

第一次高桥之战,明军阵亡两万余人,豪格所部损伤极其微小。

而与唐通和白广恩背道而驰,西面的明军将领秦鼎则护送着丘民仰,带着少量的粮草物资冲进了松山城。

冲进松山城的丘民仰在一般人看来,跟送死没有区别,但是在曹变蛟和王廷臣看来,丘民仰是值得敬重的,这种慨然赴死的精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

受到曹变蛟和王廷臣的影响,洪承畴在丘民仰的强烈劝说下,带着王廷臣和受伤未愈的曹变蛟,率领两万多人马返回了松山城,选择固守待援。

清将多尔衮指挥大军重新合围,之前被皇太极严厉训斥的多尔衮,知耻而后勇,这次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亲自率领正白旗精锐防守在松山大营的西侧,并且加挖三条壕沟,再修筑有两条长长的土垣,将松山城彻底围困住。

西路的唐通和白广恩好歹还算带着数千人马回到了塔山城,说的好听点,还算保留了一点火种;

而另一边的明军,在南路突击方向上,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吴三桂、马科和李辅明都算是手握重兵的将领,每个人的部下数量众多,即使王朴所部离开,三部仍然有比较可观的兵力数万人,凭借着强大的兵力优势,三将护卫着张若麒顺利地向南突进了杏山城。

只是杏山城本来就城小粮食少,实在不是一个久待之地,三将在杏山城待了两日后,和张若麒商量后,一致决定放弃杏山城,开始向西突围。

这路明军的计划是趁着夜色,由李辅明带兵掩护张若麒从沿海一带西撤,算是南路军;北路军方面,则是以马科为首,吴三桂在前、马科在中,吕品奇在后,在北线一带掩护张若麒和李辅明,然后再一起向塔山方向撤退。

明军的设想是好的,但是清军经过第一次的封堵失败后,皇太极已经调遣了更多的大军前往西线执行封堵任务,注定明军的突围变得更加艰难。

果然李辅明带领张若麒沿着海岸线向西进发,很快就受到了阿济格从笔架山发起的侧翼袭击,在李辅明拼死奋战之下,护卫着张若麒侥幸来到了塔山城,所部人马仅余两千人。

而原本负责掩护张若麒和李辅明的吴三桂和马科,则是非常郁闷:

他们两部的人马虽然多,但是士气不高。当李辅明和张若麒率领的人马在南线遭到袭击后,原本负责后路安危的吕品奇竟然没有选择出城,而是退回杏山城内,并把城门关的死死的。

把突围明军的后路全部让给了清军。

中路的马科所部人马见状,立刻大惊失色,纷纷四面而逃,只是由于天色昏暗,大量的明军士兵在情急之下,跌落山坡摔死,或者掉落大海中淹死了。

清军文官和朝鲜将军柳琳等人,在当日事后记载:

明军窜走,漫山遍野,自杏山以南,沿海至塔山一路,赴海死者,不可胜计。海中浮尸,至少数万。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吴三桂所部的人马也好不到哪里去,吴三桂无奈之下,和后面跟上来的马科,两人收集亲兵亲将,也不再顾及其他各营人马,直接向西突围,路上先后经历了萨穆什喀、准塔、多铎、叶臣和豪格的五路埋伏,吴三桂和马科凭借着自身的武勇和身边亲兵的拼死阻击,两人单枪匹马、浑身是伤的回到了塔山。

后来向大明朝廷奏报,也是吴三桂与马科二将“仅以身免”;而两人的亲兵亲将更是无一幸免,全员战死。

至此,小小的塔山城,汇聚了一名兵部钦差张若麒和吴三桂、马科、白广恩、唐通、李辅明共五位总兵,以及副将张鉴、猛将张韬、骑将佟翼圣、参将于永绶和游击窦濬等将领,部卒还有万余人。

塔山城墙坚固,且后面就是通往宁远的大路,按道理说塔山应该具备一定防守之力的,只是明军从上到下都已经被吓破了胆。

当多铎率领两万清军逼近塔山城的时候,一盘散沙的明军已经没有了战斗的勇气,作为城中的最高领导,张若麒非常可耻地选择了率先逃跑,而且他害怕清军在陆路埋伏,选择了驾驶小船,沿着海岸线回到了宁远城。

眼看着最高领导都跑了,其他五位总兵和张鉴、张韬、佟翼圣、于永绶四位“猛将”自然不甘落后,纷纷带着亲兵打开了塔山城门,趁着清军还没有兵临城下,这帮人劫掠了城内仅剩下的快马,狂奔而去。

只是他们未及时通知自己的战友,游击将军窦濬。

当窦濬听闻亲兵报告时,他正在巡视全城,当他获知了领头的文官和九位大将都是向西跑掉以后,心头大惊,果断地下令封锁城门,禁止任何人等外出。

窦濬令部下统计城内军士人数,还有7000人,对于防守塔山这座二里小城来说,按道理说防守兵力还是绰绰有余,粮食还可供九日,他也不理解为何那么多将领,置祖宗的土地于不顾,而只顾着自己逃命。

窦濬则是下定决心就在塔山组织死守,坦然地面对清军即将而来的进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