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528章 四城一岛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528章 四城一岛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528章 四城一岛

清军豪格部在全歼了明军杨国柱、周元庆、刘邦域三部后,严格执行皇太极的命令,绕过松山城,冒着后路被断的风险,在松山城与塔山城之间设立一个巨大的埋伏圈。

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锦州城和周边三座最重要的卫星城:松山、杏山和塔山。

锦州城位于小凌河畔,前面也介绍过,锦州是辽东入关的咽喉要道,城池因地势而建,城墙周围七里又五百七十三步,阔三丈五尺,护城河池深一丈二尺,城头上列装各类火炮数十门,城内驻军全部为祖家精锐,城内军民也都为祖家的家眷,因此看上去众志成城,只要城内还有余粮,就能守的下去。

问题是由于被长期围困,城内的火药和铳弹即将耗尽!

到时候城头的大炮和士兵手里的三眼铳将会成为摆设,光凭借冷兵器厮杀,城内明军没有太大的战斗信心,这对明军的士气和战斗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多尔衮、济尔哈朗在前期围了祖大寿几个月,各种手段都用尽了,始终讨不得任何便宜,反而被祖大寿利用各种火器武器,杀伤了一定的将士。

如果不是皇太极前来,多尔衮的战果是败多胜少。

但是多尔衮也发现了锦州明军的火力越来越弱的特点。

锦州城南五里有乳峰山,乳峰山的西南方向就是松山城,相对于周边低地来说,松山城具备居高临下之势,而且水源充足,洪承畴将此地当作援军的大本营,是很有道理的。洪承畴统率着七大总兵官在松山的城内、城外扎营十余里,声势浩大。

松山的西南面三十里外是杏山城,杏山城的防守地利就没有那么好了,除了东面临海一带有坡度外,西面和北面几乎是一马平川之地,视野开阔。

洪承畴在此设置了杏山副将吕品奇带兵6800人在此防守,对于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悍将,洪承畴是非常信任的,才将自己的后路交给吕品奇来防守。

杏山城的主要作用就是掩护北面的松山城和南面十里外的笔架山,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笔架山孤悬于大海之中,更准确的说法它是一座小岛。

对于明军将领来说,此时没有水军优势的清军对它是无可奈何的,它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要塞。

明军在此地聚集了可供十四万人马所用三个月的粮草,被分为十二大堆,堆放在笔架山。

只是为了存放和领取粮草方便,由京城来的人才张若麒主张,明军在笔架山与大陆之间修筑了一道400步长、2步宽的狭窄石堤。

这也是这座要塞唯一的缺憾,虽然方便了物资的进出,但是也给笔架山的防守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当然明军并不是没有防备,在桥头堡的位置,按照地势地利,修筑有坚固的防御要塞,命令关宁军骁将王宪率兵两千在此地驻守。

而且因为杏山城与笔架山的距离仅十里,如果清军进攻笔架山要塞,那么杏山城内的明军就可以在后方袭击清军大阵之后,清军将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

所以按照大明方面的理解,把军粮物资放在笔架山也是很有道理的。

而笔架山的西北方、杏山城的西南面,就是地理位置重要的塔山,塔山的北、东面都是一马平川,东南面就是大海,西北面全是山区,这里是锦州通向宁远的咽喉地带,从宁远到锦州的必要关口,如果让清军得到塔山,那么锦州的后路陆路通道就将被基本堵死。

塔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明军在塔山一带汇聚了精兵一万四千人,关宁军的剩余精锐力量大都集中在此,以辽东巡抚丘民仰亲自坐镇,率领关宁军骁将张韬、佟翼圣、张鉴、于永绶、吴永录、周祜、窦濬、山永游击秦鼎、戴罪京营参将王之富九将,驻守塔山,可见明军对于塔山的重视程度足够高。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塔山距离笔架山的距离也仅仅只有十里,如果笔架山遭袭,明军可以在第一时间提供充分的支持。

锦州、松山、杏山、笔架山、塔山,四城一岛的防守还算完备,但这不算完,为了防范清军的迂回作战,明军还在塔山东面的高桥以北二十里,按照山势挖掘了一条长长的壕沟作为侧翼的防守力量,并命令天津总兵官王洪,率领参将丁志德和分练辽东署总兵官刘肇基,统帅天津卫所兵、山永兵和辽西兵共计一万五千人,依靠堑壕进行防守。

但是这三部存在的问题是多为卫所兵和新练之兵,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争磨砺,战斗力严重不足。

洪承畴将王洪、丁志德和刘肇基放在这个位置,更多的考虑应该是让他们起到一个为后方强将精兵,提前预警的作用。只是很可惜,前方的作战将领没有领会到这个意图,或者是觉得自己应该发挥更大的杀敌作用。

综上,这个四城一岛的布局为锦州、杏山城、笔架山、塔山城均为守势,松山城处于攻势,明军实力不弱,攻守兼备。

清军接连取得两场局部胜利后,多尔衮开始指挥所部人马,直接攻击松山城,接连十余阵,全部被明军所击败,明军的士气有所恢复。

清军败报传到义州城,皇太极的病情加重,鼻血止不住地流淌。

但是皇太极不愧为一代人杰,拖着自身严重恶化的病体,带着清国最精锐的葛布什贤超哈营,一边用碗接着自己的鼻血,一面单手持缰,骑马来到了松山前线进行视察的同时,为清军将士加油助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