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525章 通货膨胀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525章 通货膨胀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525章 通货膨胀

张鹿安其实也难以理解吴炳的说法,或许是有暗示,但是总不能把自个儿也给搭进去吧?

这个世界奇怪的人太多了,不能都去管他,做好自己就好。

带着这个想法,张鹿安就在利用这段难得的闲暇时光,组织营中以部为单位,开展营中运动会、诉苦会等形式,丰富将士们的营中生活。并趁此空隙,对全营再次进行整训,增强全营的战斗技能。

只是新的问题很快来到,因为官府是按照3000人的标准发放粮草,但是援兵营有人马四千多人,还有一千余人是无法得到朝廷补给的,这就需要张鹿安得想办法解决剩余一千余人的军饷和军粮问题。

此地距离浮山太过于遥远,再经几千里运粮已经非常不现实,光是路上消耗成本就完全等同或者超过本身所需物资,经济上来看非常不划算。

张鹿安便安排王家琛带人去永平府城里购买粮食,王家琛返回后却向张鹿安报告说如今的粮价已经成了天价,米面已经涨价到十两每石,杂粮也都已经九两,比湖广的粮价高了十倍有余。

“粮食价格怎么涨得这么离谱了?眼下不正是夏粮夏收时节吗?新粮下来,陈粮就得卖掉啊,粮食放久了就会坏掉,这都是怎么回事?”

张鹿安对于这个粮价问题,疑问很大,如果按照这个价格,那么他如今随营携带的银两很快就会告罄,总不能让自己人饿着肚子打仗,接下来要么是从外地运粮过来,要么是让各处支援一些银两过来。

只是这乱世当中的长途运输,又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将军,这个粮价确实涨到天上了,属下从城里了解到,主要的原因是前几年一直干旱,加上建奴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北直隶这边的百姓大量被掳走或者被杀死,造成了土地无人耕种,自然周边无法生产大量的粮食。包括山东、山西、河南三省的粮食产量都是大减,所以这边的粮食都是通过运河南运而来,路上两三千里距离,消耗大,所以价格贵。”

王家琛说道。

“是,这是粮食供应问题,但是大明幅员辽阔,难道其他地方的粮食就不能运来吗?”

“将军,我爹之前从浙江寄信过来,年后以来,以前素来号称鱼米之乡的常苏、浙江一带也发生了旱涝灾害,造成多地颗粒无收,粮食价格也是大涨,只是那边还是二两到三两一石。

所以现在往北方供应的粮食多为江西、湖广、广东三省而来,这么远的距离,运粮成本就大增了。这就是物以稀为贵。还有一点就是在于经济条件本身,如果湖广、江西一带的商人把粮食运到湖广、河南或者安庐州、凤阳,就能够获得高额的利润,他又怎么会冒险再往北方运粮?”

“家琛,你分析的有道理,只是为何湖广河南和安庐凤阳就需要那么多的粮食呢?”

“属下猜测估计跟闯贼和西贼有关,闯贼抢劫了天下巨富的福藩、而西贼更是抢劫了多年积累的襄王,而金银珠宝是死的,只有换成了粮食,才能让流寇收买和蒙蔽一些无知百姓的加入。

这两方贼寇,各自抢劫了数百万银两,若是这么多银两全部投入市场,粮食价格只会更贵。还有一点就是山西商人,进来在北方大肆地高价收购粮食,大家都乐于把粮食卖给晋商,因为人家出价高,这也必将带来粮食价格的走高。最难过的还是最普通的老百姓,收入没有提高,却要拿出更多的钱来购买粮食,要么徘徊在生死的边缘,要么就只能选择铤而走险了。”

王家琛说道。

“我知道了,也就是说今年的大明陷入了空前的通货膨胀之中,所以才会粮食价格高起。”

“通货膨胀?”

“意思就是钱不值钱了,各种物资价格飞涨。”张鹿安连忙解释道。

“是有这么一层意思在里面。所以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我们要么得拿出更多的银两来购买粮食,要么就是直接运来更多的粮食出来。”

“你大概算一下,到底哪方面更省一点?”

“自然是运粮食,只要浮山那边能够筹集到足够的粮食,我们自己运输到此,算下来还是有的赚。毕竟那帮运粮商人也要赚钱。这还包括路上损耗和飘没风险,卖十两肯定至少还有两成利润。”

“嗯。银子还是先留下,给登莱去信,让他们匀一些粮草过来,另外再让浮山将粮草运往登莱芝罘岛,补充北隍城岛和芝罘岛一带的粮草供应。”

张鹿安吩咐道,他知道按照原本的历史,如今已经快到了大明皇朝最后的时候了,意味着更大的混乱即将到来,留下一定的金银储备,有助于为未来发行新的制式货币做准备。很多事情必须得提前谋划了。

“将军,属下有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王征突然开口说道。

“王参谋请讲。”

“属下觉得如今大明各处营头,没有一家不在吃空饷,咱们不光没有吃空饷,还养那么多冗余的人员,实在是得不偿失。”

“他们可不是冗余的人员,关键时候,那都是我们致胜的关键。因为我从来没有把他们当作炮灰来看待,他们就是我们的战友。”

“可是咱们为朝廷打仗、替朝廷效劳,不能总是这么让将军你自己来无限制地付出啊。”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本将为了这天下海晏河清,岂会计较这个?哪怕是毁家纾难,只要对国家有利,鹿安都会在所不惜,毫不吝惜。”

张鹿安说的是胸怀坦荡,看上去视死如归一般。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老夫怎么好像没有听说过?”

旁边的于时煌不断抚摸着自己的胡须,摇头晃脑般品味道。

张鹿安在内心里狂笑,又让自己装到了,这是原有历史中,两百多年后林则徐的诗句,你于时煌怎么可能会听过?

“好诗啊好诗。”

钱澄之也在不断品味着张鹿安这句突然吐露出来的诗句,问道:

“但不知上阙和下阕分别是什么?能不能完整地吟咏出来呢?”

这可把张鹿安给难住了,他就记住了这么一句。于是张口辩解道:

“鹿安也是刚才听到了王参谋的话,突然而来的发自内心的有感而发,我们张家累世忠义,从来讲究的都是为国为民,不图私利。刚才这句也是灵机一动,有感而发,并非主动创作。当不得数的,不值一提。”

“哎,可惜了。”钱澄之和于时煌同时说道。

张鹿安那种营造的“伟光正”的形象也开始发芽,逐渐茁壮成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