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522章 辽东谍报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522章 辽东谍报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522章 辽东谍报

钱澄之的预计很准确,不到一个时辰,郝为就亲自来到客栈,从宫里面带来消息,但是却不是让张鹿安进宫陛见,而是让兵部加快核查,让张鹿安带领全营人马尽快前往卢龙上任。

“郝公公,这是怎么回事?”

张鹿安问道,在他的心中其实是非常纠结的,他既不认可崇祯皇帝,又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个刚愎自用的末代皇帝,实际本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人都有好奇心,只是张鹿安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

“张参将,陛下那边正烦着呢,陛见就暂时取消了,你部得抓紧去卢龙了,说不定还得提前去辽西呢,具体命令加盖兵部印章后,稍后就会送到城外军营中去,你也收拾收拾,抓紧回营吧。”

“郝公公,是不是因为辽西那边失利了?”

张鹿安还在试图询问道。

“嗯,辽西传来消息,今年三月底,原来驻守于锦州东关的锦州东协副总兵吴巴什率领所部蒙古人投降了清将济尔哈朗,清军大军趁机把整个锦州给包围的水泄不通。

要知道锦州城内的粮食不多了,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锦州可是关外入关的关键之地,锦州危急,陛下心中怎能不急?”

“又是蒙古人?明知道建奴善于笼络蒙古人,祖大寿那边竟然还是重用蒙古人?”

旁边的钱澄之也感到非常不解,因为蒙古人的叛变,导致城池被清军攻下,至少已经有四、五次之多了,辽西那边丝毫不长记性。

“也不能那么说,蒙古人也不都是喜欢向建奴投降的,你看之前阵亡的满桂、内地的虎大威和猛如虎,不都是对朝廷忠贞不二的吗?”张鹿安说道。

“是啊,祖总兵也是大意失荆州了。”

“可是郝公公,洪大人不是率领八总兵和十四万大军前往锦州救援了吗?那跟咱们还有啥关系?”

“有很大关系,由于锦州危急,洪大人将会尽可能快速进军,这后勤两千多里,处处都是纰漏,就需要二线部队提供掩护,防范建奴大军的偷袭。”

郝为说道,把原来对清军的称呼,也跟张鹿安一样,改成为建奴。

“那也没有必要紧急到这种程度啊,辽西一地本来就有巡抚衙门,想必后勤方面也是做过了一定准备的。”

张鹿安还在探寻原因。

“张参将还是有所不知,辽东那边传来谍报,称原本正在养病的奴酋皇太极接到军报后,不顾病重,在其境内下达了总动员令:‘传檄各部兵马,星集京师盛京’‘悉发满、蒙之兵,年十五以上均要参军’,除了留下老亲王代善率精兵两万留守盛京,其余全部蒙、汉军、大部分满兵以及近7000名朝鲜兵全部出征。看来这是奴酋想要进行决战了,由不得咱们陛下不着急。这一仗如果咱们打赢了,建奴将不是问题,咱们可以一举扫清建奴老巢,将老奴挖出来毁尸灭迹。然后洪督师再挥师中原,铲平各路流寇,恢复我大明的朗朗乾坤,我大明终将重新获得新生。”

郝为越说越兴奋,很明显这是他刚才在宫中听到的说辞,否则那种代入感,他是表演不出来的。

只是这话在张鹿安听来,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赌徒说的话。坐在牌桌上的两个赌徒,一方是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一方是大清崇德皇帝皇太极。

可以说松锦大战是一场真正决定明、清两国命运的大决战,这是两国都不允许输掉的决战,一旦输掉,那就意味着万劫不复。

只是清国方面,由于崇德皇帝皇太极不顾自身的病重,带病出战,调动了整个清国上下的作战热情,士气空前高涨,整个清国各地,那是问战则喜,这次则是一种巨大的狂欢之势,清国汇聚了各种战兵、守兵、余丁、阿哈实际总数至少在五十万以上,在军队人数方面具有绝对的局部优势。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事求是!

而且清国将士令行禁止,众志成城;

反观明国方面,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眼睛已经熬得通红,他不能再输了,登基十四年了,他输了十四年,赢的次数很少,这次他要把几乎所有的砝码都放到赌桌上面去,他要一次性“梭哈”,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崇祯皇帝朱由检为此,调动了全大明所有能打的文武官员,配备了最精锐的武器装备,准备了最充沛的粮草物资,其中光是火药和铳弹就准备了三年之久,大部分贮存在比较险峻的笔架山要塞。

当然既然是要“梭哈”,崇祯皇帝地位那么尊崇,自己又不能跑到战场上去指挥作战,那么该如何保障自己及时了解战况,及时有效地在关键时候指挥作战呢?

朱由检想到了好主意,那就是加派120名太监到各镇、各协、各营去监军,但是这个办法被兵部陈新甲给劝阻。

陈新甲的意思是如果派太监监军会被天下人所诟病,建议还是暂时先派文官前往监军,崇祯皇帝勉强同意了,最后退而求其次,改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麒为锦州前线监军使,带领一大批御史、幕僚等,从大明京师急速去到了锦州城外。

按照崇祯皇帝的意思是,如果张若麒率领的监军队伍真的能够成事,那他自然是喜闻乐见的,如果一旦出了纰漏,他就立刻会派出内监团队前往接任,为此将之前犯了大错的高起潜也再次启用,让他在内廷组织训练宫内太监中适合监军的“人才们”。

同为皇帝面前红人的王坤,也是不甘落后,不断派出自己的心腹干儿子去接触各个营头,为自己再次出任某地镇守太监做好准备工作,毕竟在宫里虽然能够经常见到陛下,但是赚到的钱是越来越少,远远不及之前在宣府任上的受贿所得。

而且崇祯皇帝越来越喜怒无常,稍不如意就开始对身边的太监和宫女大打出手,外任的太监反而能够得到皇帝的惦记。

那么不管是崇祯皇帝也好,还是主掌兵部的尚书陈新甲也罢,他们派出监军的目的是殊途同归,但是实际结果却是南辕北辙。

还有一点,那就是中原大乱,加上运河漕运被偶尔断绝,粮草不继,大明朝廷面临的经济压力很大,陈新甲便指示张若麒赶到辽西后,一定要让洪承畴尽快出兵,因为大明实在是耗不起。

崇祯皇帝好面子不好说,这话只能由作为兵部尚书的陈新甲来说,事成之后,他将会提升张若麒为兵部侍郎,以后还可能会接任陈新甲的职务。

张若麒对此自然是十分上心,毕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对上级领导的指示,那是必须要坚决完成的。

于是辽西的内乱悄然开始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