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507章 中原内乱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507章 中原内乱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507章 中原内乱

“将军总结的有道理,大明的内部,尤其是中原一带的内乱确实在加剧。”

段林说道。

“那就简单说说吧。”

“嗯,好的,将军。山东西部出现了大面积的蝗虫虫卵,天热以后很大可能会发生蝗灾,官府目前无能为力,老百姓没有吃的,甚至开始寻找蝗虫卵吃;

临近山东的河南归德一带,强人又起,比较大股的有小袁营袁时中、萧县王道善、桃源程继孔、砀山朱安时、芒山盗贼李燕青……”

“段林,你还是说说那些大股流寇吧,这样的小角色无伤大雅,翻不起大浪。”

“是,将军。目前中原最大股流寇就是李自成所部,目前李自成的老营设立在豫西,与之前流动作战不同,李自成开始重视后方的防卫工作。他自己率领主力人马进攻开封,但是位于开封的河南巡按高名衡带领全城军民防守,建藩开封城的周王,更是拿出了两百万两银子犒赏守城将士,城内士气如虹,李自成他想攻下开封城,那是痴人说梦。”

“段分舵主,陈述事情的时候,不要带过多的个人感情因素在里面,要尽量做到详实、客观、还原的原则,切记。”

张鹿安叮嘱道。

“嗯,是,将军。第二大股流寇军自然是张献忠,张献忠去年从湖广突然转向,又回到了四川,后来继续通过大范围的转移作战,在竹菌坪战役中,貌不惊人的张定国,偷袭了川军老将张令,当场射中张令的脖颈,张令将军当场阵亡,致使白杆军的军心动摇,被张献忠抓住机会,趁机大肆掩杀,三万白杆军阵亡殆尽。

女将秦良玉和侄子秦翼明仅剩随身卫队,撤退回石柱。张献忠在今年一月底在四川开县再次获胜,击败了官军一部,斩杀官军将领刘士杰、郭开,连官军统帅总统猛如虎的长子猛先捷也都当场阵亡,官军损失巨大,猛如虎仅以身免。

后来或许是听闻李自成攻陷洛阳,带给张献忠榜样的作用,张献忠在二月初五,令张可旺统领大军在后,他亲自率领精兵三千,一夜奇袭三百里,利用之前俘获的杨嗣昌令箭,以小将张定国带着十二人先行潜进襄阳城,待城外的张献忠带兵发动进攻时,张定国又带人从城内打开了城门,西军大队趁机一拥而入,一夜攻下襄阳城。

襄王爷不幸被张献忠下令斩首,同时被斩首的还有襄阳内的各级官吏391人。张献忠因而获得了襄王以及官吏家里的巨额资产,据说共有五百多万两黄金白银,由于襄阳还是官军囤积粮草的重地,被劫粮草至少有90万石之多。

张献忠用这些钱财粮草进行招兵买马,所部迅速扩大至数万人,对外号称十万,在官军的反扑之前,率军撤出襄阳,目前在豫南的汝宁府一带活动。

曹操罗汝才听闻张献忠发财了,已经率领所部人马,与张献忠合营作战,目前两人正在进攻固始、商城,有进一步东进的可能性。”

“嗯,革左五营有何动态?”

“他们仍然是分开的状态,革里眼和左金王一路,还在到处游荡;老回回、争世王和治世王为一路,前段时间还曾经围攻浮山,被浮山那边击溃。

不过咱们浮山最大的敌人不在于流寇,而在于自己人,如今江淮大地赤地千里,到处都是荒无人烟,热闹繁华的浮山一带就成了香饽饽,谁都想咬一口。前段时间,操江总督换人,之后就有江盗进攻下枞阳,被守军击溃。事后,新任操江总督刘孔昭反而污蔑浮山巡检攻击友军,多亏了桐城知县临走前进行了斡旋,此事才暂时告一段落。”

“杨尔铭离开桐城了?安庆官场最近是不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动?”

“是的,将军,最先变动的就是安庐池太兵备道,此职被撤销,原安庐池太兵备道王公弼大人,被调往山东任按察副使一职,接着又新成立安庐兵备道,调河南参政张亮为安庐兵备道;

再接着就是操江总督王道直被调入京师为官,由南京的勋贵诚意伯刘孔昭接任,刘孔昭是开国诚意伯刘伯温的后裔,平时就与南京总戎忻城伯赵之龙关系良好,操江总督这种肥差肯定是需要一番运作的;

然后就是原安庆知府皮应举改任安庐兵备副使,原怀宁知县黄配玄升任安庆知府;

桐城知县杨尔铭升任广州道按察使,现任桐城知县为新科进士张利民。”

“哎,连年在外征战,连老友离开桐城了,也没来得及相送。那个张利民好相处吗?”张鹿安问道。

“张知县还是很负责的,但是毕竟刚来,一切还不清楚。”

“皮应举和黄配玄都升上来了,哪怕张利民再好,咱们也得防着一手了,派人告诉浮山阴六、禄青山,浮山是咱们的根本,绝不容有失,任何人,记住我说的是任何人,胆敢攻击浮山,都要坚决反击,其他的有我来。”

张鹿安其实心里很烦躁,因为安庆的人事变动,很可能会造成浮山地位的不稳固,张鹿安还没有和大明抗衡的实力。

段林却表现的很兴奋,双手互搓一时不知道干什么好。

“还有别的事情吗?”

段林这才想起来,掏出一封信交给了张鹿安:

“将军,这是令兄从崇明发到浮山的,又从浮山转到凤阳,我顺路给带过来了,写信的时间是去年腊月,可惜因事耽误了两个月直到今日。”

张鹿安连忙接过信件,信的大致内容为:

“鹿安吾弟,经年未见,愚兄甚是想念。听闻汝连日奔波劳苦,愚兄常常梦见你身先士卒,亲冒矢石,醒来后发一身汗。害怕你像父亲一样,万一有个好歹,母亲如何能够承受?不觉怀念幼时相伴,无拘无束,无忧无愁,天真烂漫,可惜时光荏苒,一去不回,徒留念想……父亲去世已经两载,到明年三月(崇祯十四年三月满27个月)守孝期满,母亲的意思是把你的终身大事给办了,父亲在泉下有知,才会安心……另外听闻吾弟养军不易,粮食缺乏,如今粮食价格日涨,金银不如粮食来的实在,岳丈大人听说后,也愿意支持五万石粮草,业已运往浮山。吾小有积蓄,再送万两与吾弟支付军饷,愿吾弟善使之……”

读到此处,张鹿安闭上了双眼,上阵亲兄弟,杀敌父子兵,血亲关系就是不一样,自己的长兄张鹿鸣对于自己的支持,那是竭尽全力。

拿起信来继续看下去:

“吾近日于江北雉皋(即如皋)遇见一妙人,名唤李仙侣,又名李渔,原本兰溪人,其父迁于江北,其生于雉皋,此人犹为擅长戏剧和音律,观其所排戏曲,嬉笑怒骂,令人深深投入其中,不能自拔。

崇祯十年,李渔进试不顺,仕途不顺因而专注于戏曲创作,为了生计,创办渔家班,好生厉害。返回雉皋,巡游演出,反响强烈。

吾闻母亲青灯捻佛,生活枯燥,特使银让渔家班在年后元宵过后,将会从兰溪出发,前往浮山演出,到时希望能够博母一笑……”

前端部分说的亲情,后半部分分享琐事,尤其是看到李渔有可能正在浮山带班演出时,张鹿安是兴奋不已,有了这个人才,自己的宣传大计,就能够落地了。于是连忙吩咐道:

“段林,我先写封信,加盖印章。你拿到信后,即可出发,去一趟浮山,一定要想方设法把李渔给留在浮山,如果他能留在浮山,你再去趟浙江兰溪,帮他把家眷都给迁到浮山。告诉刘廷桂,一定要对李渔、韩霖、于成龙和于化龙好生安置。”

张鹿安叫来刘壮国,让他以自己的名义,写了书信,然后加盖了自己的印章,将书信递给了段林。

段林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坚决服从命令,接过书信,行礼后就离开了。

张鹿安拿出张鹿鸣的信,再次看了一遍,还没看完,金千里就匆匆走了进来,禀报道:

“将军,俘虏抓到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