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491章 人间炼狱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491章 人间炼狱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491章 人间炼狱

“将军,你派人把我和宋光兰给带出来,还给我们俩一个合法的身份,对我们确实有再造之恩,所以我王征绝对是出心尽力为将军谋划,请将军屏退除钱赞画和光兰以外的人等,在下有事想说。”

王征说道。

张鹿安这个人有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特别识劝:

“千里,带亲兵守在帐外,任何人不得接近大帐。”

“属下遵令。”

金千里立刻退出了帐外,然后带着亲兵司的人马,将整个军帐围了起来,严禁闲杂人等靠近。

王征见此,才张口说道:

“将军,在说出解决之道前,请允许在下说一下,这八年流放生涯里的一些思考。

只有身在凉州卫,才能与最底层的老百姓接触,才明白我等之前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和茫然无知。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如今的大明,特别是我们俩生活的陕西,简直就是处在人间的炼狱之中啊。

众所周知陕西一地,地处边塞,历来出强兵强将,仅仅陕西一省,军镇(总兵级)便设置有延绥镇、陕西镇、宁夏镇、固原镇和临洮镇,有时固原和陕西重合,单设一镇,有时又分设两镇;副戎(副总兵)设置有西安、潼关、凤翔、巩昌、榆林五处,剩下的副将更是五花八门,数量太多,更别提参将、游击、都司、守备之类,如果加上陕西行都司旗下的卫所指挥、千总、百户,那数量更是非常庞大。

先不说普通士兵,光是养下这么多的将领,就要花费多少民脂民膏?

营兵因为经常调动,到处打仗,可能还不方便,但是地方戍守的卫所,则是把霸占军户田亩之能事做到了极致。就拿我等最熟悉的凉州卫来说,至少九成以上的良田全部被将领霸占,很多军户不得不变成佃户,受着将领、官府的双重压迫,徘徊在死亡的边缘。

你想如果义军打来了,他们能作战吗?

即使作战的话,他们的矛头会指向谁?”

面对王征发出的灵魂拷问,张鹿安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示意王征继续说下去。

“再来说说民户方面,太祖开国之初,整个陕西有五位藩王:秦王、肃王、庆王、岷王和安王,后来成祖时期,设立在平凉府的安王,因无后而国除。但是天启年,在汉中之地又新增加了瑞亲王。陕西之地还是有五位亲王,在整个大明是绝无仅有的。

在大明立国之初,或许影响不大,但是如今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光秦王一脉就发展有上万人了!其他更别提庆王、岷王和肃王了,瑞王虽然属于后来者,但是直接被皇家分封了200万亩良田,光是咱们陕西一地就承担了一半以上的良田配额。

这些亲王,名下的良田按照田亩大小和区位,设置不同的庄头进行管理,比如钱林飞这样的人,只是那些王爷麾下的几百个庄头之一,可能王爷自己都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那些亲王和旁系郡王、辅国将军、奉国将军、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等,占山占水,巧取豪夺已经成为了习惯……”

“王参谋,不能如此诽谤皇家贵胄……”

钱澄之呵斥道,打断了王征的说话。

“钱赞画,在下绝无诽谤之意,只是就事论事,将自己的观察和调查情况说出来而已。”

“王参谋继续说,钱赞画,你也不要动不动上纲上线,咱们只是在内部讨论,又不出去说,相信天是不会塌下来的。”

张鹿安鼓励王征继续说下去。

“第三点因为陕西地处边地,常年以来多有战乱不断,因此军费很多,朝廷方面对于陕西一地的赋税征收比例一直是最高的。朝廷赋税、藩王欺压和特权阶级的残酷剥削,是陕西底层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就像已故卢廉使曾经调查后上报的奏疏中所说一样,‘富者极其富……贫者极其贫。贫者日益贫,富者日益富,大约贫民之髓供富民实吸之。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可见卢廉使看的非常准确,可是就是这么一个文武全才,却死于非命,死于朝廷倾轧,死于友军的见死不救。怎么不令人寒心呢?”

王征说的痛心疾首,仿佛也在哀叹自己的命运不公。

“想不到王参谋身在陕西一隅之地,竟然熟知这天下之事,真是难得啊。”

张鹿安赞赏道。

“将军谬赞,王某曾经研究过我朝王骥德的名篇《韩夫人题红记之花阴私祝》,其中里面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只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王征说道。

“王骥德?”张鹿安充满了疑问。

“王骥德是戏剧名家,但是人已经在天启三年过世了。其实将军,戏剧的宣传作用很大,很多时候行军打仗或者安民安定人心,一个非常优质的戏剧就能够好过千军万马带来的威慑力。”

宋光兰在一边为张鹿安介绍道。

“宋参谋,还识得戏剧创作呢?我们安庆府也有一个大家,叫阮大铖。”

张鹿安听到此处是非常感兴趣的,他非常注重宣传的作用,与王征和宋光兰的意见高度一致。

“阮集之有大才,可惜心术不正,在士林当中名声太臭,可惜了。”

钱澄之插话说道,作为桐城下枞阳人,对于自己这个同乡,他对阮大铖的认识比任何人都更加全面。

“跑题了,跑题了,我们还是回到西北事情上面来。”张鹿安笑着说道。

“是,将军。就像刚才王参谋所言,西北地区的百姓犹如生活在炼狱之中。你们知道吗?陕西地区持续性旱情已经持续两年多,一路过来,大家也都看大了,本地的草木都已被晒得枯焦,田里的庄稼除了王庄良田外,其他地方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收成的,灾荒就这样产生了。

前几个月**月份的时候,百姓因无粮可吃而争着去山上采摘蓬草充饥,这种蓬草本不是粮食,吃起来很苦涩,难以下咽,大家是迫不得已才吃蓬草来多活一点时间。而到了十月份以后,山上的蓬草也没了,饥饿的百姓开始剥起树皮、挖草根来吃,树皮和草根自然是很难吃的,灾民们只是为了多活一段时间才硬着头皮吃的。到了如今年终之时,万物肃杀,哪里还有什么树皮和草根?老百姓们只能待在家里,活活饿死哇。

包括我俩在内,如果不是将军心好,把我俩救出来,恐怕我俩根本熬不过这个冬日。”

宋光兰在一旁补充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