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465章 大明的回光返照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465章 大明的回光返照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465章 大明的回光返照

可以说张鹿安的估计是非常准确的,作为客军的安庆右营,被河南巡抚李仙风给安置在一个次要的辅助性位置上,那么李仙风一定在其他方面会有更加强大的武装配置。

原来刚从山西调任河南的李仙风,此时此刻因为连续打了多场小规模的胜利,赢得了皇帝陛下的暂时性信任,为了让李仙风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在河南有一番作为,朝廷下令杨嗣昌加大对李仙风的兵力援助。

可是杨嗣昌正带兵在川南艰难地尾追着张献忠所部,哪里还有多余的心思来处理河南的问题?

杨嗣昌本来就对挤压了自己人常道立位置的李仙风非常不感冒,此刻就更加不愿意理睬他了。

杨嗣昌便以兵力稀缺为由拒绝了兵部的命令。

令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朝廷干脆绕过了六省督师,直接调遣京营总兵官黄得功所部,会同颍州副将刘良佐和凤阳副总兵牟文绶,进入南阳安定河南的南面;

兵部调遣原本在北直隶、陕西甚至于辽西的秦军曹变蛟部、贺人龙部、贺虎臣部、牛成虎、郑嘉栋部、左光先部、马科部、武大定部、郭汝磐部、白广恩部以及河南本地的副将陈永福部、刚投降不久的本地土豪李际遇和刘洪起两部,总兵力超过了九万人,这是大明兵部的又一次大手笔,希望能够毕其功于一役。

八大王张献忠跑了、曹操罗汝才消停了,甚至开始派人再次接洽官军,准备再次投诚。

而河南这边最活跃的就是闯王李自成了,即使老资格的改世王许可变和横天王王子顺,也开始随同李自成所部作战,大有横扫河南之势,三部合流后,整个豫西地区几乎全为义军所有。

当然这一切的锅都怪在了前任巡抚常道立的头上,李仙风到任后,积极向朝廷申请大兵,这些来了这么多的优秀营头,李仙风更是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番。

李仙风将秦军的武大定、郭汝磐、贺人龙三部,部署在陕西省西安府的商南、洛南和潼关三地,封锁义军的西窜之路,并让郑嘉栋驻军商州,往来调拨接应;

牟文绶守郧阳,黄得功、刘良佐守南阳;

马科守汝州,左光先守陕州,白广恩守渑池,陈永福守新安,李际遇在登封,刘洪起在白沙;

曹变蛟、牛成虎和贺虎臣三位总兵官,则是在宜阳和洛阳一带作预备队。

由于明军的保密作的很好,身处山中的李自成也没有及时发现官军的变化,仍然带着义军十万人,对外号称四十万,直接率领主力攻下永宁城,一面让自己的关系良好的许可变与王自顺在南路的嵩县坚守,一面派麾下大将刘芳亮率精兵一万进占雁岭关,掩护闯军的北部,闯军的老营仍然是在卢氏一带。

正当李自成和他的部将们信誓旦旦地从永宁发动进攻后,在宜阳城外,却遭到了秦军牛成虎所部精锐的迎头痛击。

李自成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从后路调来侄儿李过的生力军,加入到围攻宜阳的战斗中,经过异常激烈的三日战斗后,牛成虎按照原定计划撤离宜阳,往洛阳城撤退,义军在付出了巨大伤亡的情况下,占据了宜阳城。

这在义军看来,是官军不行了,有便宜不占是傻瓜,李自成不苟言笑,虽然心里的第六感也觉得情况有些不妥,但是他也没有想到明军突然之间会将如此多的精兵良将们过来,而且能调遣的这么整齐。

对于河南本土的武装,李自成是不屑一顾的,秦军系统的牛成虎,他是认识的,对于牛成虎激战三日后才撤退,他认为还是可以理解的。

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闯军的主力继续向洛阳进发,却不料走到甘水一带时,遭遇到曹变蛟、贺虎臣和牛成虎的三面夹击,次日,渑池的白广恩和驻扎新安的陈永福也率兵,突然爬山越岭,先是击败义军的防山部队,再攻击义军身后的宜阳和福昌等地。

由于明军准备的异常充分,宜阳和福昌先后被陈永福和白广恩攻下,李自成率领的闯军顿时进退失据。

关键时刻,曹变蛟再次发挥了他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亲自率领所部四千精锐骑兵,冲进闯军的中心进行大砍大杀,闯军顿时气沮不敌,全军大败。

残余的闯军在李自成的率领下,在洛阳附近的山中不断地奔波了两个月之久,在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之后,趁着官军不备,从洛阳南面的龙门关和刘洪起驻扎的白沙一带突围而出,甚至都没有来得及顾及闯军在卢氏的老营里面的老弱病残。

李自成带领部下冲破白沙,在汝州遭到了马科所部的袭击,接着在南召又是受到了黄得功和刘良佐的埋伏,手下部属是损失惨重。

李自成却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和强大的韧劲,再次逃脱生天,突破黄、刘的埋伏后,向西紧急逃入淅川北面的山中。

不光李自成失败,曹操罗汝才也不好过,被牟文绶堵在郧阳,进退失据,再次动了想要投降官军的冲动,郧阳巡抚袁继咸正在研究如何将罗汝才所部全部打散收编,双方暂时进入了谈判阶段;

而张献忠那边也不好做,被一连串的胜利刺激地骄傲的他,被官军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抓住了机会。

按照军事能力来说,郑崇俭在崇祯朝可以说是仅次于孙传庭的人物,只是生不逢时,这是后话。

郑崇俭就任三边总督后,在任上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因此在军中有着比较高的威望。连杨嗣昌都指挥不动的左良玉,在郑崇俭的麾下乖的像只小猫咪。

郑崇俭督率官军大将左良玉、张令等在四川万源玛瑙山设下埋伏,等到西军经过后,官军立刻四面围住,西军顿时大败,元气大伤。

经历了玛瑙山大战后,张献忠的兵马损失了三分之二,连张献忠的六个夫人和副军师潘独鳌都被官军给抓了起来,然后被押往了襄阳城关了起来。

而大别山一带的各支义军,也被安庆右营和其他安庆的营头们打击的不敢乱出大山。

曾经喧嚣于一时的义军活动,看起来喧嚣于一时,但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就被打击的再次陷入了低谷当中。

崇祯皇帝朱由检把这一切都归功于杨嗣昌指挥得力,这是杨嗣昌的剿匪战略,再一次发生了巨大的作用,朝廷因此不断地给予其赏赐。

崇祯皇帝感觉自己又能了。

可是实际上,这次官军的辉煌表现,只能说是大明朝廷的一次回光返照。

因为此时的大明不光有内乱,还有外患啊。

大明官方的一系列胜利的消息,再次经过某些所谓的“山右商人”,传递到皇太极的耳中,皇太极是何等的人杰?他是不会给予大明朝廷恢复生机的机会的。

崇祯十三年、崇德五年三月

皇太极不顾清国将士的疲惫,下令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组织人力在靠近锦州的义州筑城,并在附近屯田,做好了长期围困锦州的方针,并且快速付诸实施。

消息传到大明京师后,崇祯皇帝询问大明挂兵部尚书衔、兼左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的洪承畴对策,洪承畴看出来皇太极的打算“奴屯锦、义之间,将为持久之计”,便将吴三桂、刘肇基等部官兵一万精锐分驻于松山、杏山之间,保障锦州往关内的退路安全。

洪承畴有感于辽西将士在关键时刻的不堪驱使,奏请朝廷抽调秦军进入辽西作战,正好中原大战,陷入了暂时的消停当中,于是大明兵部抽调了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山海关总兵马科、密云总兵唐通、东协总兵曹变蛟(崇祯十二年由临洮总兵改任,原蓟辽东协属于副总兵统领,因为曹变蛟,直接新增了一个东协总兵)、援剿总兵白广恩等部驰援辽西。

其中马科、曹变蛟和白广恩都是从打击义军的第一线调离的,同期离开的还有从各部明军中抽调的两万精锐明军,使得中原大地的各支义军势力们顿时感到压力大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