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381章 马瞻之死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381章 马瞻之死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381章 马瞻之死

张鹿安看着许由带过来的三个报信人,感觉特别面生,觉得从未见过。

许由便在旁边介绍道:

“将军,这三位分别是山东巡按宋学朱的公子:宋德宸、宋德宜和宋德宏。他们三个本来还有一些族中亲兵作护卫,待走到临清时,所有的护卫都死光了,就剩下他们三兄弟。德宸,你把尔等三兄弟的经历说给将军大人听。”

宋德宸看着眼前比自己还小的将军,面部表现地非常不可思议,看着张鹿安额头还带着白布,更是觉得非常诧异,思索片刻后,朗声说道:

“学生宋德宸见过张游击,祝张游击公侯万代。”

张鹿安点点头说道:

“说说你们是怎么逃出来的?”

宋德宸接着就把他们三兄弟在族中亲兵的护送下,趁着围城的清兵统帅岳讬撤去部分清军的时机,在深夜缒城而下,然后一路狂奔,跑进山里,清军很快发现他们,一直在后袭杀,等到他们三人摸索着走到隔马山,被巡山的张华发现时,族中亲兵已经伤亡很多,余者不足10人。

宋德宸三人到了隔马山后,才发现一个重大的军情,原来是岳讬的亲弟弟马瞻在隔马山下战死,岳讬愤恨之下,才会大举进攻隔马山。

因为地势险要,山顶有水源,粮食供应还算充足,原本还能守得住,只是四天前,清军突然调来一批小股精锐人马,这些人很明显是那种熟悉和习惯山林作战的猎手组成的部队,他们绝对不会在正前方硬碰硬,而是选择偏僻难登的地方,巧妙地攀登到山顶,给隔马山留守人员每天都能带来不小的伤亡。

再加上清军门世文部和张绍祯部重新接管了攻山事宜,山顶的明军变得越来越困难,原本还有500战兵加上数百名土匪俘虏,后来战兵伤亡四百余人,俘虏也被杀、逃跑所剩无几。现在仅残余的上百人,聚集在隔马山上的天王殿附近负隅顽抗,形势危在旦夕。

主持山上防务工作的王朝,觉得他们三人机警,便让他们从后山用绳索缒下,他们趁着夜色,绕道泰安州,绕道济宁州,本来想向山东总兵倪宠求救,但是倪宠把他们当作奸细给抓了起来,差点问斩。

后来他们三人再次趁着守卫疏忽,侥幸逃出,在城内遇到了正准备北上的许由,许由听闻他们的说辞后,觉得情况紧急,便带着他们来到了临清州。

张鹿安听完,面露难色,自从宋德宸三兄弟从隔马山逃出来,现在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不知道隔马山还能不能守得住,他留下的后卫部可都是从寿州就一直跟随的精锐老兵,忠诚并且可靠,损失一人都会令张鹿安心疼不已。

“既然你们三人能够逃出来,为何王朝等人就不能选择突围?”张鹿安询问道。

“回将军,好像是您临走前命令王大人必须坚守隔马山的……他们一直在恪守使命。而且我等原本有十余人护卫,后来都被尾追的清兵所杀,清兵在我等逃走后,肯定会加强戒备,王大人他们也很难再离开。”

张鹿安听完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怎么也想不通清军为何会对偏僻的隔马山下死手,后来想到是因为马瞻在隔马山下战死,才是这一系列经过的根本原因所在,于是转移话题问道:

“马瞻是何许人也?如何在隔马山下战死的?”

“回将军,德宸到达山上时,马瞻已经死去多时,具体经过委实不知。不过小的看过马瞻的尸首,额头中弹,大家都说是被后卫右司把总贾得武用火铳击毙的,贾把总还趁着清军大乱,将马瞻的尸首抢到山顶,算是立了大功。根据我们短促突击,所俘虏的清兵包衣俘虏的说法,马瞻是建奴王爷代善的第六子,岳讬的亲弟弟,平时就跟岳讬的关系最好,所以岳讬才会愤怒异常。”

张鹿安听完,觉得心情大好,如果只是击毙敌人,那么朝廷上是不会认的,毕竟袁崇焕和祖大寿等辽西将领,就曾经报过至少30余次击毙、炮毙了努尔哈赤,十余次斩杀过皇太极、代善等建奴王爷。

可是实际结果呢?

无疑就是个笑话而已。

以至于后来兵部实在看不过去,下文申斥地方将领报功应该实事求是,必须有相关证据才能够核算,如果证据不足,就胡吹瞎咧,以谎报军情论处。

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后来辽西将领们就学“乖张”了,每次军报写的军功变成了所谓的“击毙奴酋一人,众奴嚎哭而去”、“击杀白甲健将一人,其亲兵拼死抢走尸首而还”、“三桂怒射三箭,奴酋背负三矢,血流盈地,踉跄而去”等语。

总之,崇祯一代,辽西军头们,实际对后金、对清的实际作战中越来越拉稀,可是军功却越来越豪横,把假大空、面子工程、阳奉阴违、弄虚作假做到了极致。

一开始还能博得崇祯皇帝的欢心,觉得自己每年对辽西的数百万两投入还值得的,可是越到后面,就连崇祯皇帝都看不下去了,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辽西众将屡报击毙敌酋数人,敌势为何日炽?

从此以后,朝廷核算军功必须得有准确的真奴首级才算数,明军的报功才变成了“血战三日,斩级三颗”、“臣等督率三军,斩首四级”这种比较务实的说法。

其中当然也跟清军的军法有关,按照清国的军法,凡是将士能够把自己阵亡同伴的尸首带回来,就可以得到同伴的一半财产。

所以清军中尤其是具有一定家底的真满洲,都是拼命抢夺同伴的尸体,然后带回大营报功。这么一来,清军每战之后公开的损失数量就小了很多,因为清军也在弄虚作假,只是他们假的是降低自己的阵亡人数,提高斩杀的明兵人数,所以各种匪夷所思的战损比就会在史料文献中大量出现,以至于出现“满洲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

归根结底,那都是一种战略威慑的做法。

实际上努尔哈赤时代,还能动不动调动“十万精甲”,到了多尔衮入关时候,连六万真满大军都拿不出来。

这其中自然有瘟疫造成大量真满百姓死亡的原因,但是也跟清兵武勇,乐于战场厮杀,阵亡率奇高,导致本部人口无法正增长有关。

张鹿安不管马瞻是如何战死的,想必也跟他轻敌冒进,身先士卒有很大关系,如今既然得知隔马山山头还有马瞻的尸首,这可是一个泼天的战功,对于陷入迷茫旋涡困境中的张鹿安来说,无疑来说是一场泼天的富贵。

为了抓住这个富贵,张鹿安下令全营全速前进,目标隔马山,解救同袍战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