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40章 福山战后论功(二)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40章 福山战后论功(二)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40章 福山战后论功(二)

知州李鸣环还在州衙内生闷气,李士标在旁边解围。

李士标说道:“大人勿忧,说到底这题本还是由我等提交上去,该如何润色,还不是我等的意思”。

李鸣环叹道“振海,难道你忘记了?我们的巡按大人王道纯还在福山城内呢,他可是可以直达天听,具有上奏之权的。如果我们到时候胡乱更改,万一事泄,那将是欺君之罪。”

李士标,字振海,顿时也陷入了沉思。

正在此时,衙役通报吴安邦来见。

李士标满脸不喜道“那个败军之将,他来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当初他回到宁海不愿再走,就是观察形势变化,也怕上峰治罪。如今更是直接从信使那里得知了大捷的消息,这人是无利不起早。吾实在是羞与其为伍。但是眼下情况,你我自身难保,暂且先问问他是如何说法再说”

转眼之间,满面春风的吴安邦就来到了大厅,未见其人先听其声“哎呀呀,李兄在吗,好几日不见,今日大喜,咱们要好好喝一杯啊”

李鸣环一看吴安邦,跟之前的失魂落魄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

还是硬着头皮回应道“吴总兵,何喜之有啊”

吴安邦不以为意,还是大笑道“这不是福山大捷了吗?当然可喜可贺啊。李兄,请,借一步说话”

李鸣环大为恼怒,自己只是不爽,可是这厮当面说出来,那真是太有辱斯文了,过于厚颜无耻了。但还是带着吴安邦来到了后衙书房。

李鸣环忍不住先行说道“可惜当初,如果吴总兵能够稍微听下本官的意见,带兵援救福山,那才是我等应该大肆庆贺的时候。此时此刻,我等有何面目来争福山之战功劳?”说得痛彻心扉。

吴安邦继续当没事人一样“李兄说笑了,你当初的意见,本帅是早就听进去了,所以当初就在福山留下了李仁全、王倓和王来承三部精锐协助防守,本帅再带精兵于外围点打援。这不是当初你我商谈好的策略吗?”

李鸣环见过无耻的,还没有见过这样大言不惭的。于是忍不住讽刺道“别忘记了巡按大人可是在福山城内,阁下当初弃之如草履,恐怕人家这会儿把阁下骂的猪狗不如了吧。如果这话传到了圣上耳朵里,恐怕阁下项上吃饭的家伙也保证不了了”。

“哼,他王道纯也不是什么好鸟,并不是简在帝心。当初首辅和本兵都主抚,如果不是他从中掣肘,这会儿叛乱早就安定了。这次又怂恿大军轻敌冒进,造成大军重大损失。幸赖李兄运筹帷幄,吴某果断定下计策,更是奋勇杀敌,反败为胜,恐怕这整个山东不复为朝廷所有。你我居功至伟,奈何如此戚戚焉?”

吴安邦装着读书人说话的语气说话,令人作呕。

李鸣环听到事涉自己,说道“恐怕如此说法,不能服众。圣上聪颖,也未必可以说服当今圣上”。

吴安邦乐了“李兄,难道没有听说过‘三人成虎’吗”

“你的意思是?”

“那就把更高级别的上峰给拉上,反正也避不开,如何利用这次机会达到一石三鸟,那才是最成功了。”

“可是毕竟事实清楚,吴进兴的首级就是张鹿安所杀,这一点你如何来圆?”

“吴进兴身强体壮,被我军围困,身受多处重伤,小浪儿张鹿安趁其不备,突然而起杀之,反而更加可信。圣上岂会相信一个11岁少年可以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此思考,若说首功,那也不应该归一个小屁孩所有,总不能前人栽树,后人不光想乘凉,还想把树给连根拔起带走吧?”

“恐怕这些还不够扳倒蒲城(注1)”

“那是自然。可是本帅打听到,当时栖霞那边过来了上万人马助战,战后又抢夺战利品后一哄而散。这些人都是什么人?会不会是闻香教余孽?会不会是山匪恶霸?当今圣上最喜什么?金钱和安定。当今圣上最厌恶什么?那就是动乱不稳。试问勾结江洋大盗者是何居心?”

“这未免太过于恶毒了”

“哈哈,李兄说笑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无毒不丈夫嘛”。

……

吴安邦邀请一起吃饭,被李鸣环拒绝了。作为一介干员,他还在思考权衡。按道理说,他的责任最小,毕竟福山保住了,这本身就是一件功劳,自然少不了他这个宁海总负责的。如果真的按照吴安邦设想的那样去做,成了的话,或许有功。如果事情败露,那可能是身死族灭的大罪。可是这吴安邦来刻意找自己是何道理?

“老爷,您觉得这个知州大人会如您所愿吗?”吴家福讨好的问道。

吴安邦笑着说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李鸣环这个人,还是很在意自己的羽毛的。我来找他,只是想让他不要坏事罢了。真正后着还是落在京城熊本兵身上。家福,你收拾一下,从海路去趟京城,找下本兵,通融一下。另外让吴家喜立刻提万两银票,从南路绕过,前往青州拜见高起潜。老爷我的荣华富贵很可能都会落实在这位公公的身上。”

“是,老爷”。

青州官邸

高起潜端坐金丝檀木座椅上,接见了远道而来的吴家喜。

“这是给咱家送上门的大礼,福山大捷一到京城,想必当今圣上会很高兴。说,吴总兵想要什么?”

吴家喜从来没有见过当大官的这么直来直去。

“我家主人说了,只想继续为国效力,如果可能,主人更想去南方温暖一点的地方,毕竟年龄逐渐大了,受不得这北地的严寒。”

“咱家知道了,你下去吧”。

吴家喜躬身退下。

“干爹,您说这大捷真的是吴总兵取得的吗?”一个胖乎乎的小宦官,手里拿着净扫,在一旁伺候着。

“小田子,你跟咱家也有几年了,不是咱家不抬举你,是有时候真的得悟。无论是谁取得的大捷,只要跟咱有关,那都是好的。眼下,你照着意思,把这篇题本润色一下,回护一下宁海,压制一下福山,写好后给咱家读一遍,没有问题后,立刻八百里加急发往京城,一定要第一个到达圣上跟前”。

小田子立刻应道。他之所以会被高起潜重用,就是因为笔杆子过硬。

大明京师紫禁城皇极殿

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午难得的抽空去了一趟北海子,算算日子,皇三子还有一个月就要出生了,崇祯难得的好心情,陪着袁贵妃一道外出散散心。傍晚才回到皇极殿内。

朱由检是出了名的勤奋和严于律己,傍晚返回了,还想着来看下奏章。

此时殿内值班的是大太监王德化。

“给朕说说,今日有何重大事项”。

王德化赶紧上前道“启奏陛下,提督京营兼山东、登莱监军使高起潜有本奏”

“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陛下,是好消息,高公公新近取得了福山大捷了”

“福山?他高起潜人在青州,怎么还能跑到了福山去指挥战斗?莫不是诳人?”作为统御全国的主宰,朱由检对于大明的政区还是非常熟悉的。

“回禀圣上,福山虽然一直在敌后,但是高公公一直没有放松对东线的重视。西线进攻乏力,金国奇等人还在路上,刘宇烈又不堪一用。高公公就想方设法让东线反攻,一来减轻西线压力,二来看看能不能截断叛军的后路。”

“到底是打赢了还是输了”

“先败后赢,歼敌近一万之数!斩杀叛军耿仲明所部第一悍将吴进兴。这里是奏折,请陛下察看”

朱由检接过奏章边说“锦衣卫那边的报告呢”

王德化答道“启禀陛下,骆都督来奏,官军确实在东线打败了叛军,只是后继乏力,双方目前对峙于登州外围杨家店一线。”

“那就是确凿无疑了?兵部、地司、州县的呈报过来了吗?”朱由检很高兴。

“暂时未到。”

“那就先留中,待奏本到后,综合核查确认无误后,再论功,赏功罚罪”。

“遵命陛下”

“沈棨的案子了结了吗?刑部和熊本兵是何说法?”

“陛下,刑部觉得证据确凿,沈棨不仅是擅自发赏之罪,更有通敌卖国之嫌。建议秋后问斩。熊本兵不同意,觉得是事急从权,可以理解”

崇祯皇帝朱由检大怒“通敌卖国也是事急从权吗?让周、温二人和熊明遇过来面奏。”

不大一会,内阁首辅周延儒和次辅温体仁联袂而入,熊明遇则跟在温体仁的身后进入。

朱由检首先问道对孙元化等人的处理意见,内阁有无确定。

周延儒出列道“根据三法司会审,证据确凿,事实明了,原登莱巡抚孙元化、副总兵张焘罪孽深重,罪魁祸首,影响恶劣,判处弃市,秋后执行;原山东巡抚余大成,庸弱无能,致使叛军势大,然诚心平判,故判处夺职流放高雷;原登莱参议宋光兰、监军王征玩忽职守,夺职,流放甘肃戍边;原登州知府吴惟成庸碌无为,罢职弃用,还家自醒;原蓬莱知县秦世英、原登州府海防同知贾名杰负有连带责任,故罢职为民”。

朱由检点点头,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依朕看就不用等在秋后了,就本月执行吧,正好震慑那些登莱战场上的玩寇之辈。”

周延儒忙想说不合朝廷规制,温体仁看出了周延儒的想法,连忙上前抢先一步,恭维道“陛下圣明”。

周延儒为人喜爱贪腐,喜欢裙带用人;温体仁虽然贪权弄权却又真能做到廉洁自醒。

周延儒看到温体仁如此,知道入了下着,倒也不好再说什么。

“第二个事项,高起潜来奏,近日东线反攻作战中,虽然未能收复失地,但是登莱总兵吴安邦带兵在福山城下歼敌上万人,遏制住了叛军东进的步伐。尔等觉得如何?”

周延儒说道“臣为陛下贺!高公公主持登莱战局以来,战功赫赫,说明陛下那是慧眼如炬。想那福山大捷应当是确认无误的了。接下来可以让兵部派员实地查勘,是否有如所述一般的首级数,待现场核验如实后再论功行赏。”

熊明遇说道“微臣也接到了下面的奏报。吴安邦总兵素称宿将,曾经平定山东闻香教暴乱,杀伐果断,勇于任事,此时取得福山大捷也是意料以内的事。微臣会继续督促吴总兵,继续西进,争取再创新功。”

温体仁则躬身说道“微臣尚未得报,不甚清楚,不便评论。但是今年来,武将多有虚报战功之事,还需本兵严查。”

熊明遇接口道“吴安邦忠诚可靠,当不至于虚报战功。”

朱由检已经看出了一定眉目,说道“朕想起来了,这个吴安邦当初还是熊爱卿大力举荐的,倘若真有大功,本兵大人也是功不可没啊”

熊明遇赶紧躬身说道“微臣不敢”。

“第三个事项,沈棨通敌卖国的案件怎么样了。熊本兵,朕听说你有不同意见?”

“熊明遇连忙向前躬身道“回秉陛下,微臣实在是觉得沈棨算不上通敌卖国,毕竟后金大军拿到钱物以后,确实未曾进攻宣府大同,沈巡抚是糊涂,但是出发点还是为了宣府、大同两地的百姓。其行可恨,但是其情可泯”说罢又看了一下周延儒。

刚才来之前说好的,两个人一起为沈棨开脱,至少留下性命,结果周延儒此时闭目养神,跟没事人似的,一句话也不说。

朱由检忍着愤怒,反问道“那本兵的意思是如何处理?”

“微臣以为,沈棨为人还是有些懦弱,应当调离边疆岗位,降三级发往浙闽为官”。

“好哇,本兵你这是把沈棨的后路都想好了,果然是真心待他啊”。

温体仁突然来一句“沈棨与孙元化和袁崇焕曾经在辽西共事,组成山宗社,号为山宗三巨头,一向是共进退,不知道可有此事?”

“温体仁,你休得血口喷人,哪里存在山宗社?就算有,那也是爱好文学的好友之间进行文学探讨的集会,哪里来的所谓共进退之事”。

“那本相就不明白了,为何袁崇焕为建奴杀害东江毛文龙,又擅自挪用巨额钱粮物资勾结蒙古喀喇沁部,现在沈棨也是不顾万民沸腾,而掠夺民财以供喀喇沁所用。在下不禁要问:他们当的究竟到底是我大明的官,还是草原的官?”

熊明遇一听爆怒,单手指向温体仁说不出话来。这个罪名如果做实了,那就不是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家族的事。

周延儒原本不想说话,此时也不得不站出来说道“山宗一事多为牵强附会,并无实据,当不得真。沈棨确实糊涂,或许主观上没有卖国求荣的想法,但是客观上,他的资助确实被建奴所利用。但是具体如何处置,我等唯仰圣裁!”。

熊明遇瞪大眼睛看着周延儒,不可置信这些话是从他的口中说出来。

转过身来说道“启禀陛下,沈棨不可杀,如果杀了,长远来看,以后边疆的人都不敢勇于任事了,都会选择明哲保身的”

“住口!熊明遇,朕看你是老糊涂了,开始是非不分,黑白颠倒了。”

注1:王道纯,陕西蒲城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