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36章 偶遇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36章 偶遇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36章 偶遇

眼看着乌云密布,转眼间天色骤黑。

“鹿安少爷,我们现在哪儿?还得走多久到福山?我怎么感觉方向不对?咱们来的时候也没有这样子翻山越岭啊”素称吃苦耐劳的阴六也发出了疑问。

“来的时候坐在马车里,还能看到路?”鬼知道现在哪儿呢。张鹿安也很郁闷,明明以太阳为坐标,一直向东走的,怎么突然之间就乌云密布了,走着走着竟然进山了。开始还以为是类似于朱高山之类的山丘,可是天快黑了,越来越不对劲。

因为山越来越高了,林子越来越密了,偶尔传出来的猫头鹰的叫声令人寒毛直竖。

张鹿安不得不承认,他们迷路了。

眼下肚子饥饿,体力也快跟不上了,再走下去,后果难料。

张鹿安于是和阴六停下来在大树下休息。

可是肚子空瘪瘪的,怎么休息,也没体力啊。

“砰”“啪”一声惊雷,惊醒了张鹿安,这如果在树底下躲雨,那不得直接报销掉啊。赶紧拉着阴六往空旷处跑。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跑着跑着,沉闷的大雨哗啦啦的下下来了,把张鹿安和阴六淋成了落汤鸡。

好像上天开了一个小玩笑,大地还没有喝饱,天空就云收雨霁。

这下完了,如果两个人不赶紧找个地方把头发和身上擦干,同时换身干燥衣服,在这深山老林里,恐怕轻则发烧感冒,重则可能因为身体失温而毙命。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正当他们颇感无助的时候,一个背着一捆柴火,头戴蓑笠,肩披苇衣的人走过来,来人蹲下问道“两位小兄弟这是准备去哪里啊”

张鹿安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作揖拜见“禀告长者知晓,晚辈确实迷路,眼下正不知往哪儿走,腹中饥饿难耐,恳请老丈能够容留我等一晚,并请配以饭食,万分感谢”

来人看着被淋的湿漉漉的两个人,终于恻隐之心还是战胜了防备之道,说道:

“你们跟着老汉走吧”。

栖霞东边某处山林的山腰处,三人走了约一刻钟就来到了一个草堂。老者打开竹制篱笆门,带着两个人进入院子。鹿安看着前院子里有四个大水缸,都是没有盖子的;院子西边则有一个三角龙门架,就是用三根硬木从三个方向支撑住,龙门架上方绑着一个巨大的麻袋,里面估计装了沙土,显得沉沉的。

张鹿安想不到这个古人难道还练习拳击?还想到处转转,但是被老者喊住了。

老者指着旁边搭建的厨房,让两个人过去。

然后自己从窗台边摸到了一个铁盒,打开铁盒,拿出了一点火绒,打着了火,就着微微的火光,拽出一把干草点燃后塞进灶下。然后依次放入树枝和干木,火光渐渐大起来了。老者吩咐稍微年长的阴六再去多打几桶水,一来两个人先洗个热水澡,洗去身上的污秽。他再煮点姜汤让两个人喝。

又进屋拿出了两套干衣服,两件亵裤让两个人换上。

张鹿安和阴六按照老者的吩咐,先是冲洗了澡,然后拿着干布把全身擦干,喝了一大碗姜汤,顿时感觉热气上涌。

然后两个人帮着老者再次把水缸里的水打满,再在灶下烧火,煮了一锅稀粥。两碗稀粥下肚,那真是一种满足。

稀粥只能垫肚,聊胜于无。

张鹿安借着上厕所的机会,又把后院转了一下,一转更是吓一跳,只见后院有一块方形空地,未种任何农作物,屋檐下却摆着一排兵器,刀枪棍棒戟都有。稍远一点还有两排站马桩。

张鹿安自忖:原来武侠小说中说的是真的,行走江湖最怕碰见的不是一般壮汉,而是那种孤儿寡母、老妪樵夫,趁人不注意突然致命一击才是可怕的。

张鹿安还在遐想,突然背后有人拍了一下,张鹿安吓了一个机灵。回头一看,是阴六。阴六告诉张鹿安“这些都是练武用的,师傅(丘无极)曾经跟我们说过,可见老人家也是一个武者”。

“我怎么没有见过你们用这个练武?”

“鹿安少爷,你也没有跟着练过一天啊。你那个时候伤势还没有好透,你也不乐于练武,开始还觉着新鲜,后面连观看都不看了”

打人不打脸,这个阴六说话也太直接了。张鹿安没好气的走回房间,老者已经把房间给收拾好了。

“这间原是老汉女儿的房间,现在女儿已经嫁作人妇,就空出来了。老汉都已经收拾好了,小友二人可以将就一晚”。

“多谢老丈成全,晚辈鹿安感激不尽。”

老者看着鹿安欲言又止的样子,笑嘻嘻的问道“是不是觉得此处并不一般?”

张鹿安大方回应道“是的,但是对于我俩来说肯定是友好的。我感觉您一定是个武术大家”。

老者哈哈大笑“大家称不上,只是偶然习得一丝傍身之技罢了。你们二位是从何处而来?又准备到往何处”

张鹿安自我介绍道“晚辈姓张,名鹿安。这个是我的玩伴阴六,我俩都是南直隶人士。先故右都督张公可大是晚辈的堂叔……”接着就把一路的经过,如何被骗入军营,大军又如何失败,自己又是如何逃出,又是如何逃到此处说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老者拈须自吟,不住的点头。“想不到你小小的年纪倒是口齿伶俐,逻辑清晰,言语得体,看来果真大家之后”,

“晚辈不敢当。敢请教老丈名讳”

“老汉姓胡,名壑,字登选,乃北直隶沧州人士,崇祯二年逃难至此”。

“沧州不是号称北地粮仓吗?仓廪实而知礼节,沧州一带尚武成风,当年是遭受到水旱灾害了吗?”

“非也,是建奴入侵所致。建奴非人哉,真正的率兽食人,见人就杀,见物就抢。一家之中七口人均遭杀害,族中熟人更是被掳掠殆尽。老汉时在邻镇访友,待返回时,建奴已经扬长而去,老汉遍搜全村,才在厕所里搜到已经昏迷的女儿。天可怜见,至少不让老汉彻底绝后”胡壑说的云淡风轻,仿佛说的是别的事一样。

但是张鹿安知道的,这种伤痛是内心里一块伤疤,揭开一次就更加疼痛一次,于是赶紧道歉“胡老丈,抱歉,晚辈唐突了,勾起了您老人家的伤心往事”。

“无妨。老汉来到此地后,无以为生,就开馆收徒,倒也活的自在。如今女儿也得配良人,老汉别无顾虑。你们刚才见到的都是练武器材,蔽处虽然简陋,倒是也曾广罗门徒。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徒儿们已经纷纷离馆了,但是偶尔逢年过节的还会来看老汉”

两个人正说话间,突然门外传来爽朗的笑声,胡壑听到笑声,瞬间面露喜色。

张鹿安赶忙站起来朝门外望去,只见一行四人,为首的一人,身高体壮,面宽黝黑,下巴一缕纷乱胡须,胳膊粗壮,恰似“胳膊能跑马”。左侧一人,面容看上去很相近,只是略微瘦削。后面跟着的两个,一个秃头,跟和尚的区别就是头顶没有点戒。一个满脸络腮胡,看上去就凶神恶煞。

来者看到张鹿安两人,瞬间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面对胡壑下拜“徒儿见过师傅”。

胡壑说道“快快免礼,于七、于六你们几个赶紧起来”

为首的于七笑着道“师傅,您老人家又新收徒弟了?”

胡壑道“非也,萍水相逢,但见饥疲,顺手相助尔”

张鹿安此时颇为震惊,根据既往所学,此时又是栖霞,难道此人就是明末名噪一时发动于七起义、后面又自创螳螂拳的一代宗师本尊?那么他的师傅,岂不是也是武术名家?

就在那一刹那,张鹿安做好了决定,赶紧顺杆去爬,立刻跪下拜见胡壑“晚辈仰慕胡前辈久已,愿为阶下洒扫弟子,还请前辈能够收晚辈为徒”。

胡壑笑道“你倒是颇能顺杆爬,你我刚相识几个时辰,何来仰慕许久之说?莫不是诳人?真是小滑头”

张鹿安却一本正经道“敢问来者可是于七,于孟熹”

于七此时正值25岁,两年前刚中了武举人,见到此少年直接称呼名讳,隐隐有一丝不快。只是点头称是“怎的,你这小鬼头也听过本人名讳?”

“那就是了”张鹿安自忖。也不管于七,而是继续向胡壑叩首道“前辈明鉴,前辈如是低调为人,晚辈之前实是未知,但是倒是清楚于七、于六拜师胡师,练得一身好武功。专事锄强扶弱,行侠仗义,这登莱一郡谁人不知,何人不晓?”

“既如此,那你应该参拜我的徒儿于七,干嘛要拜老汉”

“前辈明鉴,晚辈认为您能教出如此优秀的徒弟出来,想必您更胜一筹。而且于大哥的某些做法,请恕晚辈未敢苟同,因此晚辈斗胆,恳请您老人家能够破例,收下徒儿”。

胡壑还是笑着并未应声。于七倒是微怒道“咱家做事自有分寸,不知你这个小鬼头认为哪里不合道理”

张鹿安看着于七从人肩上扛的米粮和手里拎着的鱼肉和酒缸,咽了口水,接口道“于大哥,您四位傍黑而来,想必还未曾吃饭吧,就让在下给您几位做个饭吃,咱们边吃边聊”

“君子远庖厨,你这么大了还没有入庠?”一个从人道。

古人称学校为庠,入学即入庠。

张鹿安笑着道“孟圣有云:君子远庖厨。并不是教人不要下厨房,本意是对于有血气的东西你都不要去杀它,推崇的是不忍之心,不要造过多杀孽。未请教几位名讳?”

于七无奈看着胡壑,胡壑笑着摆下手。于七只好介绍道“这位是我的族兄于六,这两位是我的好友李和尚李应详,地煞虎曹良臣是也”。

张鹿安赶紧一一躬身见过,随后从他们手里接过菜肴,喊着阴六一起进入厨房。

于六自作主张跟着一起进入了厨房。

于七则和三人再次见过了胡师傅,几人在一起畅聊起来。

于六但见张鹿安一顿操作,阴六传火,张鹿安安排于六帮着一起洗菜刨鱼,于六也照做了。毕竟缺少材料,张鹿安只能照着现有的食材做。

张鹿安先把难熟的菜放锅里煮,再炒菜,最后做汤。这样的话,不至于耽误时间,时间分配合理,不到一个时辰,七菜一汤做好了(韭菜鸡蛋、蒜泥黄瓜、油焖大肉、红烧鱼、蒸茄子、手把羊肉、猪肉白菜炖粉条和鲜鱼汤)。

当三人把饭菜端上来时候,胡壑不住的点头称是。

于七素来豪爽大气,之前稍许不快早就抛之脑后。众人纷纷夹菜品尝,大叫好吃,比很多饭馆里做的都好吃。众人因而对张鹿安的感观在变好。

众人纷纷端起酒杯致敬胡壑,张鹿安装着微怒的样子“怎么,就允许你们喝酒,我俩就不能喝酒吃肉吗?”

于六解释道“你们俩身体还没有长成,喝酒伤身,不利于长身体”

张鹿安道“平时我等是不饮酒的,但是这不是遇到了诸位了吗?酒逢知己千杯少,如何能够少的了酒这个媒介”

于七大笑,“好好好,给他喝”。于六无奈,给张鹿安和阴六分别倒了半碗,张鹿安也没有说什么,拉着阴六站起身来,朝着胡壑致敬道“胡前辈,感谢您的收留和帮助,又让我等见识到了这登州的英雄豪杰们,晚辈不慎感激,这第一碗酒敬您”说罢一仰而尽。阴六学着张鹿安的样子喝了。

张鹿安觉着这酒就跟后世那种米酒一样,酒精含量太低了,他喝过后一点事也没有,还感觉微微有些甜。可是阴六就不同了,摇晃了两下竟然倒下了。

旁边的于六赶忙接住,并把阴六给扶到床上歇息。

张鹿安张口道“真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想我那伴当也是重情之人啊。来来来,麻烦于六大哥再给小弟倒上一碗”

于六无奈,只能再次搬起酒缸加了半碗。

张鹿安又端起来,继续厚着脸皮朝着胡壑道“前辈明鉴,晚辈真心求学,希望能够收下徒儿”。

于六、于七等人纷纷看着胡壑。

胡壑却摆摆手道“老汉看汝非寻常之人,但是老汉一年前就已经罢馆停止授徒了,老了,再授徒就是沽名钓誉,误人子弟了”

张鹿安还是坚持,胡壑无奈,只能道“你如果真的想学,倒是不必在意那个什么师徒名分,有空的时候过来,老汉倒是可以舔着脸,传授一二护身本领,也好过强身健体而已”。

张鹿安顿时大喜,赶紧下跪拜谢“弟子拜谢师傅!在下见过于六师兄、于七师兄,见过李、曹两位好汉”。

胡壑还想再说,想想又笑笑摇摇头,随他去了。

“哈哈,你可真是机灵鬼啊。来,我俩喝一个”于七大笑着举杯。

张鹿安赶紧双手奉杯,致敬诸位。

转眼之间,已经喝了一圈了,虽然于六每次都是倒了半碗,可是张鹿安这酒量也是超过了这个时代的常人了。

于七借着酒劲问道“小师弟刚才说咱家做的很多事,你是无法苟同,不知是何意啊”

张鹿安拱手道“于师兄身家豪富,却能够体恤百姓,深负古之侠义之风,尤为难能可贵。只是以于师兄,尔等的一身本领,为何不想着报效国家?”

于七尚未回答。旁边的地煞虎曹良臣接口道“报效国家?大明吗?大明朝堂混乱,当今皇帝好坏不分。这前有毛文龙、袁崇焕,后有张可大、栾巨金等,这朝廷有朝廷的格局、官府有官府的样子吗?就算一身本领,空有报国之志,哪里会有报国的余地?”

李和尚李应详接口道“咱看呐,这大明准是快要亡了。西南的奢安治之乱还在继续,虽然叛军已经势微,但是仍然牵制了西南五省的兵备力量。东北建奴又逐渐发展壮大。外患已经足够大,内乱又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官军早已经疲于应付了”

于六道“我们兄弟二人并非不愿意报效朝廷,实际上七弟的父亲,也就是我二叔于讳可清,还是在抗金战场上为国捐躯。可是抚恤称号等事宜到现在也没有落实下来。七弟两年前也曾中了武举,如今也是丁忧在家,三年之期即满,越明年就可能复出”。

“只是真不知这个朝廷有什么值得报效的地方”于七也很无奈的说道。

“确实如此,朝廷不仁,但求保境安民罢了。只是如今李、孔叛军肆虐,登莱老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是保境安民也不可得了。福山城估计此时正在被叛军进攻下摇摇欲坠,可怜福山百姓还在煎熬中,如果能够能有忠义之士前往解围……”张鹿安把自己的详细经历又述说了一遍,希望能够大家的共鸣,看看有无人脉可以连通西线官军前来解围。

可是大家的反应平淡,并无过多反馈。

是夜,畅聊,扯东扯西。

酒后之言莫当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