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197章 难民还是俘虏?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197章 难民还是俘虏?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197章 难民还是俘虏?

张鹿安对于马国勇前来禀报的关于桐城营擅自出战的问题,并不是特别担心,桐城营是经过血战的,凭借着对清军作战实打实的战功,毕竟有砍杀人头过百颗进行佐证,按照朝廷惯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加上有黄得功在旁边佐证,估计说不定还会有一定的功劳可捞。

但是张华所说的讯息就是真的比较急迫了,难民和俘虏自然是不同的,安置难民一般来说,遇到天灾**的,朝廷会有原地重建安置和异地安置,并且配备一定的生产资料,如粮食布匹、其他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等等,目的是快速的恢复当地的生产力和正常的生活秩序。

但是对待俘虏就完全不一样了,俘虏是没有任何人格可言的,完全就是奴隶,多是在菜市口人市被贩卖,或者直接拉到矿山、矿井等极度危险的生产部门劳作,被剥削致死。女人们有姿色的会被送到教坊司继续贩卖青春,长相一般的甚至会沦为营妓。年轻的男人则很可能会被割掉生殖器,被阉割后送到京师或者各处陵寝地守墓。比如郑和原本就是俘虏,因为年轻才被阉割掉,送到北京成为太监的,后来立有战功,才逐渐被朱棣重用的。

张华口中的贾夫子很明显就是这次北行认识的贾名杰,看来朝廷已经派人来接洽,但是问题是这些六千余定兴百姓为何会被如此对待?

大明朝廷和地方政府本身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子民,已经是愧对百姓了,如今面对被好不容易解救回来的子民,如果还按照俘虏来对待,岂不是会令大明朝廷完全失去人心?大明朝廷难道就没有一个明白人吗?

“慢点说,到底是怎么回事?贾夫子人呢?是否已经到了营部?”

张鹿安安慰张华道。

“我俩也说不清楚,贾夫子应该被软禁起来了,他是通过一个良心未泯的士兵前来送的信,都司你看……”张华一边说,一边递给张鹿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今上预以俘虏相待,万民泣血,急切望援。”

字迹虽然潦草但又刚好能够辨认,字体颜色血红带着暗黑色,很明显是咬破手指在一块破烂丝绢上写的,看样子写的时候应该是非常急切。

“送信人呢?”

“人家不能久待,否则无法跟上面交代,是以采购粮食为名出营,只是说了一句,现在贾夫子在内的六千人都被官军关押在郑村坝一带,官军领头的人是一个叫陈洪范的总兵官。送信人就说了这些,然后就匆匆离去。我等不敢耽搁,立刻驱马前来禀报。”

张鹿安觉得事关重大,把几个高层领导都叫到一块进行商议,集思广益。可是这样的事是之前从未遇到过的,眼下营内根本没有那种具有长远眼光和丰富见识的人才,唯一认识的当过高官的贾名杰,如今还被关了起来。

最后倒是刘体仁提议:首先派人去京师调查一下朝廷的具体安排,如果可能的话,那就出点血打点一番;其次虽然上峰没有明确消息来到,但是自从张凤翼死后,已经完全没有任何粮草弹药送到桐城营,应该派人前往通州申请钱马粮草;第三就是桐城营的伤员众多,而且没有准备冬衣,万一天气转寒,到时候就没有了任何余地,建议全营从密云南下,开始缓慢的向南行军。

张鹿安听后,觉得也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安排王朝派人跟登州联络,让见微社和福睿张商号开始搜集冬衣,至少先准备一千套;办完这件事后,让王朝再带着金马儿和莫约日前往京师调查消息,并且尽快返回;让刘壮国带人去通州申领钱粮物资。出于慎重考虑,张鹿安没敢下令立刻拔营。

密云到通州城不过上百里的距离,刘壮国在三天后鼻青脸肿的率先返回营内,看到张鹿安后,立刻就委屈地哭了起来:

“都司,朝廷不光不给粮食,还骂人,我跟他们理论两句,他们竟然出手打人……呜呜……太不讲理了!咱们千里勤王,到底图个什么啊……呜呜”

张鹿安听闻后也是气的咬牙切齿:

“高起潜那个狗东西实在是太他妈的不讲理了,到底还有没有天理?”

“确实气人,但是背后谩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要不咱们还是采取浑水摸鱼的办法吧?”刘体仁突然说了一句。

“怎么个浑水摸鱼的办法?”张鹿安来了兴趣。

“派人去京师,将咱们桐城营接受张本兵的密令,以四百精兵拦截清军,最终在黄得功所部的支援下完成了歼灭清军数百人,砍杀一百余级并且解救超过六千定兴百姓的壮举,进行大肆的宣传,甚至还可以通过商号系统,向江南进行宣传,总之要不惜一切力量,将桐城营敢战、救民的光辉举动告知天下,相信总会有还有良知的大臣会替咱们说好话的。”刘体仁说道。

这是一个阳谋,张鹿安觉得完全可以一试。

……

半个月后

大明京师紫禁城

“骆养性,你这消息从哪里来的?高起潜之前上奏说是黄得功所部斩获几百级建奴首级,并且俘虏六千余建奴俘虏。量那个奴才还没有胆子以至于欺瞒朕吧?”

“回陛下,此消息正是来源于湖广常德杨子微,其实京中甚至江南都有类似消息……”骆养性回答道。

骆养性口中的湖广常德杨子微,正是前大学士杨鹤的儿子杨嗣昌,张凤翼死后,兵部主官一直都是空缺状态,最后实际空缺长达两个月之久。

杨嗣昌面白少须,两眼间距很小,身材不高,但是思路清晰,伶牙俐齿,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此刻杨鹤已经过世,杨嗣昌还在老家待着丁忧当中。

张凤翼死后,崇祯皇帝三番五次下诏夺情,希望把杨嗣昌召进京师。朝中几乎所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杨嗣昌正是崇祯心目中,下一任兵部尚书最合适的人选。

杨嗣昌虽然一直没有答应立刻进京,但是一直与京师故人保持着书信往来联系,也明确答复朝廷,将会在安排好家庭事务后进京。

“杨嗣昌身在父母丁忧当中,竟然还能关注到边关战事,果然是忠心体国。他的话自然不虚,难道真的是高起潜那个狗奴才欺瞒朕?”崇祯皇帝对杨嗣昌自始至终都是非常的信任,在崇祯一朝算是非常罕见的存在。

“圣上明见万里,慧眼识珠选拔高公公起于微末之中,高公公自然不会欺瞒陛下,只是毕竟高公公掌握京师附近十万将士的钱马粮草调动和指挥,事务繁多,难免为手下人所蒙蔽……”

“哼,来人,给高起潜去口信:狗奴才为何没有用心办事?桐城营到底功劳几何?六千难民如何称作俘虏?难道想陷朕于不义?查清楚详情,赶紧来报,迟了扒你的皮……”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