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32章 坚守涂山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32章 坚守涂山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32章 坚守涂山

薄雾散尽,冬日清晨的阳光显得分外妖娆;

硝烟弥漫,淮河两岸的血腥更是平添悲歌。

经过一整夜的厮杀混战,到最后已经打散了一波又一波,大家都已经接近精疲力竭的程度。

好在张鹿安所带领的梅山营终于在涂山西麓与本部人马会师了。

自从张可道升职为凤阳前营都司后,按道理来说,梅山营只是凤阳前营的附属机构,只是一直战斗频繁,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正编改制。

留守涂山的梅山营本部人马用的还是“梅山营”军旗。

几日的严防死守,梅山营的本部损失惨重,原有的三百多人兵额,如今不到百人。

包括凤阳前营都司张可道在内、陈利昭、张华、陈利民、陈新天在内的多人有伤在身,目前负责全权指挥的,竟然是总旗官孟大河。

张鹿安简单了解情况后,命令刘体仁带着潘大,组织人力在涂山西麓的淮河岸边搭建临时码头栈桥,以备孟大海完成收集船只任务后,方便停靠。

命令刘佐临、张文率领人马在新建码头的北面十里外,迅速挖掘三道壕沟,壕沟直通山麓。

刘壮国、张发率领人马在南面挖掘壕沟、陷阱、搭建鹿角楼台,布置陷马坑和倒马桩,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反攻。

张鹿安亲自带人将剩余的伤员们接下了山,统一安置起来,先后看望伤员后,请示了张可道,张可道命令张鹿安全权负责。

张鹿安果断接手了全营的战防大权。

因为心里没底,人力有限,张鹿安宣布放弃大部分涂山阵地,只让孟大河统领五十人留守涂山西侧的山顶,侧面掩护涂山西麓地带的梅山营。

张鹿安准备等孟大山返回后,将伤者先送回正阳关好好治疗。

突然,暂时充为传令兵的潘铁锤从帐外来报,牟副将有命令下来。

乘船跨河传递命令的是牟国卿,牟国卿递来书信,张鹿安拆开一看,上面写的命令很简单:

暂留涂山,死守待援。

张鹿安心中很生气,但是不便于发作,于是拉住牟国俊轻声笑着问道:

“国卿兄,你是知道我们梅山营这边情况的,如果拥有战斗经验的战士寥寥无几,而流寇那边少数人马也有数万,昨日我等全力击破流寇水师,以八百之众破敌水营数万人,斩杀流寇无数,河水几乎为之不流……如今已经不堪再战。万一等流寇那边侦查明白,反应过来,全力进攻的话,我没有任何信心能够守得住。并非我等推诿,而是真心有难度。”

牟国卿静静的听着张鹿安说完,笑着说道:

“鹿安贤弟真是大才,小小年纪,既然带领大军立下这不世之功,我父会为你报功的。

只是这个命令是上峰的意思,我部人马本身也不多,不足万人,如今需要一边清缴流寇余孽,一边还得设法防守淮河南岸的流寇北进,兵力早已经捉襟见肘。

如今朝廷痛定思痛,终于同意派遣精锐的关宁铁骑南下参战了,第一批是祖宽率领的一千精锐骑兵,已经到达徐州,两日内必定赶到五河。第二批是祖大乐带领的两千精锐,已经到了蒙城,估计也是需要两天可以到达临淮。也就是说,梅山营只要想方设法防住涂山两日即可。”

“真是奇怪,他们骑兵到淮河北岸,与我部在涂山坚守有什么必然联系?必要性有多大?”

“涂山是淮河咽喉之地,地控淮河、涡河河运,我方后勤运粮线路都是依托于此。

而且涂山相对于平坦的周边,地势凸起,可以有效监控流寇的北渡淮河和向西逃窜,地理位置重要。

杨御蕃大军已经抵达了临淮的黄咀,史道台督帅的大军也已经进驻了滁州。

另外左良玉已经到了六安州,前锋更是已经进抵合肥(庐州府内廓县),眼下正准备直插定远,彻底封锁住流寇的西窜和南逃的路线。

鹿安贤弟,咱们即将见证一段伟大的历史,势必将这祸乱大明十余年的流寇全部尽歼于江淮大地,我等需要共同努力。”

牟国卿说的热血沸腾,但是张鹿安的心里没有泛起一丝波澜。

人贵有自知之明,他是知道历史的发展走向的,历史大势不可能因为自己这么一个突然而来的小马仔而发生彻底改变,流寇也不能这么容易被轻易的消灭。

但是既然上峰有命令,身为军人没有多少还价的余地,但是总得有讲条件、讲好处的余地吧?

“国卿兄说的我是热血沸腾,只是我梅山营刚刚经历一系列大战,将士们损伤太大,我军急需杀伤力巨大的火器和弓箭手,还望牟将军能够支持一下。”

牟国卿哈哈大笑道“我父理解贵营的苦衷,已经派我先行带来了十副铠甲,并抽调三队鸟铳兵和一队炮兵来支援你们,带队的是我的族兄,都司牟大元,很快就会赶过来。而且你们不是在北岸留了两百人吗?把他们都调回来吧,东西你们也可以带走,挑选一些有用的装备使用。”

张鹿安对于牟国卿的说法没有作过多表示,我方自己收集的战利品肯定是我的,你们难道还想分走?但是牟大元前来增援绝对是件好事。

“国卿兄,等牟大元都司大人到,我等一定服从他的指挥,听从安排。”张鹿安表态道。

牟国卿刚想说话,突然帐外传来轰隆隆的大炮声,潘铁锤进来禀报道:流寇开始在山上分北、东两面进攻了。

想不到流寇来的这么快,一大清早就做好侦查,开始进攻了。

万幸山上还留有孟大河统领的五十余士兵,否则流寇悄悄来到山顶再顺势攻下来的话,梅山营绝对会全军覆没。

张鹿安一面派李大勇率领新兵一百人迅速爬上山去支援孟大河,一面命令将牟国卿带来的十副铠甲全部分给前线作战的将领。

孟大河、李大勇、张发、张文、孟大海、孟大力、刘体仁、刘佐临、刘壮国和潘大,一人一副。

条件有限,只能临时照顾一些重要人物。

张鹿安看向牟国卿,要求牟国卿去催促牟大元率军尽快渡河,可以让孟大海负责运输。

牟国卿答应了,立刻告辞返回淮河北岸,去安排相应的支援工作。

牟国卿前脚刚走,就有传令兵来到,刘壮国和刘佐临分别派人来报,沿河隘口,南面和北面都有流寇开始发动进攻。

隆隆的炮声陆陆续续传来,不断来来往往的传令兵,令张鹿安心急如焚,心里没底,因为手里已经无兵可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