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王爷他能读心!我穿成王妃只想摆烂 > 第29章 子暮书斋

“那我能走了吗?”沈榆愉快地问,只剩一个时辰了,已被他耽误不少时间。

她总算发现了,和陆应行这种人是没有办法好好聊天的,看似很好说话,但其实他早有想要的结果,无论你如何拒绝,他都会把答案引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上,一句话:浪费姐的时间。

“夫人原本打算去哪里?反正我也没事”,陆应行笑眯眯地道。

沈榆“…………”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转头就走,我甩不掉你了是吧?

陆应行满意极了她这俏皮的小模样,不急不慢地跟在后头,见多了其他贵女在他面前含羞带怯的模样,一天内被翻几次白眼的经历,他表示很新鲜。

这样的沈榆才更鲜活,不愧是他的神女!!

看着这幅狗皮膏药的做派,沈榆真心觉得这个陆应行坏掉了,咱们能正常一点吗?

从前看别人穿书,分配到的男人要不就是高冷腹黑面瘫男?要不就是阴郁残废男?怎么到她这里会分配到一个渣男?

昨天刚见他人设是“高冷男”,晚上就变身“白嫖男”,今早是“夫人男”,现在连“跟班男”的技能都点亮了,玩还是你会玩啊!

沈榆突然就明白了,那些所谓的杀猪盘受害者为什么会中招,因为渣男人设多,总有一款适合你……

没再理会这条狗尾巴,反正既然要一同前往卓城,他们早晚会碰面……

沈榆按原计划穿街过巷,从后门进了“子暮书斋”。

“姐!!!你怎么来了!”

跟着进门的陆应行挑眉,发现这小男孩的眼睛和沈榆有几分神似,姐?难道小狐狸带他来见藏着的小尾巴啦?这是信任他了!!

陆应行满意了,随即换上一副慈祥姐夫的面孔。

“来给先生送新一期的手稿,喏,还有你最喜欢的新点心”,沈榆俯身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还是个几岁大的孩子呢,头发毛茸茸的,说话都带着小奶音,“看来我们家余宝宝已经是个小小掌柜啦”。

陆应行心塞了,想起夫人出宫后,明明还说给我买糕点来着……

听罢小男孩红着脸,瞪着葡萄般黑黝黝的大眼睛,奶凶奶凶道,“不准叫我余宝宝,安安姐姐她最坏了”,说罢,偷瞄了一眼她姐身后跟着的高大男子。

这时,柜台后走出来一名身着灰色衣衫的儒雅中年男子,含笑道,“东家你有所不知,今早海儿还帮着收了几个新故事。”

陆应行悠然自得地站在沈榆身后,听着他们熟络地聊天,抬头打量起这家有点简陋的书斋。

城西贵、城东富、城北乱,城南贫,由于消费水平偏低,城南人口相对稳定,反而是洛城里人口最多的区域。

门外各式商铺林立,其中又以书斋和字画店居多,街头巷尾充斥着叫卖声,孩童穿梭其中玩闹,不时见有书生打扮的男子带着妇人与商贩讨价还价,不华美却真实,构建出一幅生动的街头画卷。

沈榆穿书前作为黑客大佬兼组长,身手只能说中上,动手的事轮不到她,毕竟连她一个玩电脑的都要动手,那他们整个队伍差不多都死翘翘了。

以往动动手指就能对各大防火墙如入无人之境,足不出户就能监控整个城市状况,但一朝穿越回到解放前,在没有网络的古代,她连隔壁邻居住着几口人都整不明白……

这让沈榆极度缺乏安全感,是以她六年前脱身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构建信息网,‘子暮书斋’正是这个用途,位于城南有名的“书生街”。

此处滞留着历年上京赴考的读书人,有些自觉才华横溢却郁郁不得志,有些则早对仕途死心在此落脚安家,这里的人多以贩卖文字为生,生活相对稳定,大家只图赚个小钱养家糊口,沈榆看中的也正是这点。

她以前有个小习惯:标记所有消息来源。不一定能用上,却也在关键时候给过她几次意外收获。

虽说龙蛇混杂的城北市井里小道消息流通更快,青楼、花艇、赌坊、当铺等,消息来源无穷无尽,但问题在于人口流动性太大,消息无法分辨和追溯来源。

再者,她这种没背景的小市民,也确实不敢明目张胆地买卖情报。

是以沈榆换了一种包装:写话本。

再美其名:收集话本创作灵感。

话本对灵感有大量需求,于是书斋鼓励附近学子们,收集坊间听来的故事情节,按精彩程度给予一定费用,各种离奇古怪、爱恨情仇、天怒人怨的故事都收。

刚开始还会有人自己瞎编情节,但到后期重复类似的情节卖不出钱了,大家又开始主动收集起,身边亲友们打听来的各种小道消息,添盐加醋再贩卖给书斋。

那些人当中,会有城南高门大户家的丫鬟、城西官邸府衙的厨房大妈、城西酒楼小二、镖局里的门卫,甚至城北青楼里的乐师、赌坊里的打手等等。

他们的存在太过渺小,于是主子们自然,就会将这些渺小忽视掉。

他们像是大树下的蚂蚁,潜伏在整个洛城各处,阅尽各家各户的大小琐事。

只要你敢说,自己提供的消息是故事灵感?我们书斋就敢信,众所周知,故事都是假的啊……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哈。

灵感提供者不强制记名,但如果你的灵感有幸被选中写书,会额外得到一笔“稿费”,但如果你没登记?那抱歉,那就找不到你给钱咯,这个钱就自动流入下一期奖金。

因此,大部分人都不排斥登记基本资料:姓名+地址+从何处听来?

这样做目的不言而喻,可以说,城南九成居民都在‘子暮书斋’卖过灵感,八成的书生都私下过当写手,输入和输出两者身份不互通,大家都安心。

书斋出手大方、从不拖欠费用,只要你灵感够好,最低也能卖得十文钱,据说最高卖出过十几两!!

店内除了出售话本外,暗地里更是洛城各大酒楼说书先生们的故事提供者。

居民以灵感赚钱,书生以写文赚钱,书斋以卖成品赚钱,三方收入稳定。

故此,大家都默契地保护好这个,隐藏在闹市里的小小铁饭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