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父可敌国 > 第1055章 军屯新政

父可敌国 第1055章 军屯新政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1-05 22:30:46

第1055章 军屯新政

第1055章 军屯新政

朱桢宣称要让留滇将士们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可不是随口说大话而已,他是有真材实料的!

首先,朱桢当场宣布,自即日起,所有留在云南的将士,都将享受到每月一千文的特别津贴。且发的是铜钱,而不是不招人待见的宝钞。

眼下大明钱贵钞贱,一千万铜钱能换将近两贯钞,仅此一项就比将士们的军饷高了。

更惊人的还在后头,朱桢又悍然宣称,他已经征得了父皇的同意,在云南试行与内地截然不同军屯新政!

大明现行的卫所兵制与屯田息息相关。眼下全**户共约两百万户,每户授田因地区而不同,一般为二三十亩,多者可达三四十亩。

所以军户们并不是都当兵,甚至大部分时间都不当兵,而是‘三分守城,七分屯种’,也就是说十家军户中,三家各出一壮丁为兵,曰‘正兵’。

另外七家,和三家的‘余丁’,则负责耕种这十家的地,供养十家人吃饭,以及三个正兵的粮草被服等各种军需物资。

当然,当兵的不会一直当兵,种地的也不会一直种地,彼此是有轮换的。平均下来,大概就是‘三年当兵,七年种地’。也就是所谓的‘七户种地十家吃’。

这种军户自给自足的模式,至少在洪武年间,确确实实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让他们不用承担军粮,也就不用遭受往边疆输粮的恐怖折磨。

朱老板便曾得意的宣称,‘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普通百姓也确实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大明国力自然也因此迅速恢复。但这是建立在军户们承担了全部军需负担的基础上的……

而且大明开国后,全都是出边作战,大军动辄远出边塞数千里,军粮的消耗堪称恐怖。

而且朱老板过于理想化了,他担心把土地分给士兵,会让军官兼并普通军户的土地。

朱桢对军户屯田制是摸过底的,他发现目前的分配模式极不合理。

可都成了懒汉,地也就荒了,种不出庄稼来了。别说公粮了,交完了皇粮,连口粮都不够发了……大家只能集体饿肚子。

余下的粮食则作为卫所存留的公粮,用于备荒以及修渠整堤,购买耕牛农具等公共支出。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水运,单靠陆运的话,把一石军粮解送到几千里外,就要花好几石的费用。

所以军户的负担是极重的。

以每户种田二十亩为例,首先卫所每年要征谷五十石为军粮。每户每月只能支取两石作为口粮。

这种军户所打粮食统统上缴卫所仓库,口粮按月支领的模式,看上去像在农场上班一样,好像还不赖……

但八成五的收获都不归自己,换了谁有工作动力?

吃大锅饭永远是这样,占便宜的都是懒汉,吃亏的是老实人。最后把所有人都变成懒汉。

于是规定军屯土地所有权归于卫所,军户们只能耕种,无权买卖。地都不是自己的,军户们就更没有耕种的热情了……

尤其是看到那些民户开荒免税,轻徭薄赋,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军户们就更不平衡了。所以这才刚开国,大明各地卫所就有逃兵出现。

朱老板在提起讨伐梁王的理由时,就曾愤愤说道:‘当初他若依本分,守着他那一陁地面,我也不征他。他却不守分,我这里的逃军,他招诱将去了,罪人他藏匿了,只管生边衅,因此我教征伐他,都平定了。大抵不生事呵,有甚话说?’

虽是在指控梁王,却也间接说明了国初的逃兵问题。这不得不说是现行卫所军屯制度的失败。

~~

“那么请问殿下,屯田新政新在何处呢?”傅友德接茬问道。

“首先,云南军户种出的粮食,无需再像从前那样先全数上缴了。”朱桢便沉声道:“只需要缴纳总收成的四成作为军粮即可,其余六成都归自家所有,当然卫所也不会再发口粮了!”

“此外所有的军需、运输,都与军户无关了。他们上缴四成收获,还要为国打仗,负担已经够重了,不能再给他们增加丝毫。”顿一下,他提高声调,杀气腾腾道:“本王将派专人监督此项,谁敢让军户多交一粒粮食,我扒了他的皮!”

“是……”众将虽然满心担忧,但迫于王爷的压力,只能先应下。

“另外,本王已经跟父皇说好了,所有入滇的军民,只要能在当地安家立户,一律重赏耕牛田地住房,免税免役十年!”

朱桢是彻底语不惊人死不休,最后宣布道:“十年后,田地任其买卖!”

众将嗡的一声,这下彻底绷不住了,齐刷刷看向颍川侯。

傅友德这位征南将军只好硬着头皮问道:“王爷,先不说十年之后如何。单说眼下,要是军户都不交粮食,那军粮怎么解决?”

“军粮的问题省里解决,省里解决不了就由本王解决!”朱桢一挥手,断然道:“放心,本王绝对不会饿到一兵一卒的!”

“那就好,那就好……”众将领闻言齐齐松了口气了,竟不再担心这个问题。

这让列席朝会的木得等人暗暗心惊,他们本以为朱桢给军方出了这么个大难题,将领们一定会爆掉呢。

没想到王爷一个空口无凭的保证,将军们就全都消停了。

看着颍川侯等人对王爷的话深信不疑的样子,土官们真不知是大明的将军格外天真呢,还是这位王爷的话在大明格外有说服力?

应该不会是前者吧……

~~

总之,在朱桢做出这诸多承诺之后,将领们终于不再担心全军留守云南的问题了。

“本王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就看你们的了。”朱桢端坐在王座上,威严的目光扫过众将,一字一顿道:

“今年你们所有人的头号任务,就是做好军队留守驻屯,谁的部队做得最好,本王重重有赏!谁的部队拉稀摆烂,出了问题,休怪本王无情!都听明白了吗?!”

最后六個字,朱桢几乎是吼出来的,真叫个振聋发聩,让所有人都明明白白的了解到他的决心。

“明白了!”众将赶忙高声领命,无一人敢怠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