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父可敌国 > 第1028章 一盘大棋

父可敌国 第1028章 一盘大棋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1-05 22:30:46

第1028章 一盘大棋

那些慕魁一开始听奢香和刘赎珠居然主动打折,心里还在哀叹,真是女生外向,怎么能拿着族里的利益讨好情郎呢?

还好王爷为了讨好两位苴慕,非要坚持给他们高价……

马君则几个却暗叹,这帮土司头领真是够白目,居然把王爷当恋爱脑。殊不知王爷今天所提的条件,都是提前经过深思熟虑的。

云南要修的路有两种,一种是归官府修的,一种是归土司们修的。前一种一里一百石粮,没有任何毛病。后一种虽说可以白嫖土司,让他们免费修。但真等着他们自己慢慢修的话,还不知修到猴年马月呢。

而道路需要的是全线通畅,只要有一段工期拖延,整条路就没有用处。朱桢将全部工程分段包给土司,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几乎可以预见到肯定会因为某些工段拖延,导致整体无法完工。

水东水西就是用来攻坚克难,帮着打通拖延工段的杀手锏,届时他们的工作价值是极高的,王爷给他们一里一百石,一点都不多。

就像王爷说的,只要云南的道路早日全线贯通,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将水东水西与朝廷牢牢绑住,渐渐的就能将他们汉化,这对整个黔地的稳定至关重要。

~~

其实马君则几个,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明明云南产铜,朱桢为什么要用粮食支付报酬,而不是铜钱呢?

因为他要给湖广和江西的粮食找一条新销路。

江南百姓之所以又不急着兑现手中的粮票了,原因也很简单——是因为他么粮价又涨上来了。

当时朱桢以需要准备现银为由,跟百姓约定的兑付日期是一年后,也就是今年六月。

自然没有人再会囤积居奇,大户们反而纷纷抛售存粮,这一来一去,把粮价硬生生从两贯打到了一贯。

结果以粮食为本位的粮票,也跟着大幅贬值,惹得江南百姓怨声载道,最后朱桢不得不从日本紧急回国,宣布自一年后,粮票除了可以按面值兑换粮食外,还能按一石粮票兑二两银子的标准兑换现银,才稳住了这场轩然大波。

去年春天爆发的粮票危机是怎么回事?不就是随着织染局在湖广和江西的农场走上正轨,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江南粮价的预期。所有人都相信,随着江西湖广大规模种植的展开,江南缺粮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

然而现在已经是十月了,当初大户们预想中的挤兑潮并没有出现。三个多月以来,拢共才兑出去两百多万两银子,完全是小意思。

去年下半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朝廷南征收复云南,而且朱老板虚晃一枪,将主攻方向从两广转移到了湖广。

按照明军就近补给的规矩,湖广和临近的江西就成了为征南大军提供粮草的主力。当时谁也不知道这场仗要打多长时间,所以需要尽可能的囤积粮草,因此朱老板在某位王爷的建议下,暂时禁止湖广和江西的粮食外运。

结果江南百姓议论了快一年的湖广江西秋粮,愣是一粒都没运到江南。 这下乐子可大了。

因为之前的低价抛售,整个江南民间都处在缺粮状态。大户和粮商库里都没有存粮了,开始紧急四处买粮,粮价开始一天一个价的往上窜。

幸亏织染局当初为了稳定粮价,敞开收粮,仓库里有足够的存粮,适时开仓售粮,这才没有造成粮荒。不过粮价上涨明显是有利于织染局的,所以他们放粮的节奏也不快,让市场始终处于略微紧缺的状态。这也是江南过去几百年来的常态。

于是一年以后,粮价也恢复了几百年来的常态,又变成二两一石了。而且老百姓都是追涨杀跌的,看到粮价进入上涨区间,他们反而就不着急把粮票兑成现银了。

朱桢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手里只有三千万两的准备银,根本不足以应对大规模挤兑。等到过几年,日本的银矿顺利投产,产能攀升起来之后,他手里有了足够的现银,就彻底不怕挤兑了。到时候就算老百姓不挤兑,他也会主动让粮票这种缺陷太明显的过渡货币,退出历史舞台的。

但就算到那时候,朱桢也不会让江南的粮价低于二两一石的。不然湖广江西就太亏了。老六种粮可不是为了造福江南的。经过几年的发展,江南已经够富裕了,是该先富带动后富的时候了。

朱桢又不是皇帝,没法动用税收之类的工具,只能通过让江南百姓一直吃高价粮,来实现这一点。

但也不能一直通过行政命令禁止粮食外运,他还得给江西湖广的粮食找到更多的销路。为此他都顶着骂声,把粮食卖到九州去了……虽然九州已经是大明的一个布政司了,卖给他们粮食在法律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很多人感情上还是接受不了的。

为了少挨点骂,朱桢现在都是通过高丽进行转口贸易,先把粮食卖给高丽,再让自己的‘好大儿’转手卖给九州。白白让李成桂赚了一票,虽然这个费用是由九州买单……

~~

可单单一个九州,哪怕加上高丽,也吃不下湖广江西两成的商品粮。朱桢还需要给两省的粮食找到新销路。

云贵就是最好的去处。

把粮食销往云贵,非但不会风评受害,而且距离也近。江西湖广的粮食可以直接运到沅州,然后沿着水东水西新修好的驿路,就可以直接送到贵州城了。

之后路修到哪里,粮食就可以运到哪里,让全云贵都能吃上湖广江西的大米。这样,云贵也不会缺粮了,湖广江西的农民富裕了,江南的粮价也稳定了,大家都有美好的明天。

唯一的问题是,云贵的土人们非但缺粮,他们还穷啊。指望从他们身上赚钱,根本是做梦。

朱桢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从一开始,他就不指望从土司土民们身上收税,而是让他们出力。叫他们修路也好,养路也罢,还是在未来驿站充当驿夫,全都是出于这层考量。

而且官府也不让他们白干,会发给他们粮食的。这无疑会大大增强官府对土司的控制力。

所以粮食其实是官府出面买下的,而官府的钱从哪来?当然是滇铜了!

这下完美闭环形成了,一圈圈循环下来,经济不就搞上去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