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八零军婚:从夺回家产开始 > 第100章 浩浩荡荡参观团

甘老爷子猜到了是谁来的电话,所以他没脸接。

最后,甘老爷子点名让周景芳接。

“老三媳妇,你最擅长处理这些事情了,电话你来接吧。我猜他们是要问我们是不是搬家,你否认就成。”

周景芳心里冷笑。

甘家过好日子的时候,就觉得她高攀。

现在走下坡路了,却觉得她是个能干的儿媳妇了。

周景芳最终还是接了电话——

“陈伯伯,这么晚了,您打电话来有事吗?”

“搬家?胡说八道!根本没这回事。”

“我们也不知道那些小混混是从哪里冒出来,陈伯伯您得好好查查,咱们这片胡同,又不是菜市场,哪是那些人想来就来的。”

“哦,那三辆车啊……是因为我们家老爷子刚才突然不舒服,然后他们三兄弟都同时叫了车。”

“可不是,我们当然得孝顺老人。”

“但是车来了,老爷子却死活不肯去医院,说自己没啥事,而且不久前体检都好着呢。”

“我们也担心老爷子的身体,不就僵在这里了嘛。也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来了一群混子。陈伯伯,您说气人吧?”

……

甘老爷子对周景芳的表现还算满意,除了她拿他的身体不好来当说辞之外。

之后,甘老爷子就怒视三个儿子:“还不快点把车里的东西搬回来!”

甘老爷子眼神满是冷意和戾气——看来短时间内,不能把这四合院烧了。难道真的只能过户?过户后,再被清算,岂不是闹更大的笑话?

周景芳突然走到公公跟前,说:“爸,如果我有宋诗锦的过户四合院的承诺书,是不是就方便很多了?”

甘老爷子眼神闪过一道精光。

……

看戏吃瓜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叶舟和周朗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

睡了不到五个小时,两人就得起床,一个要去上课,一个要去开会。

周朗洗漱完之后,把叶舟叫起来,然后他开始煮挂面。

叶舟看了一眼手表,无比庆幸周朗在家,要不然她肯定睡过头。

没有闹钟,就是不方便。

来到会场,叶舟被迫社交了好一会,才来到位置上。

白校长盯着她的脸说:“你昨晚干嘛去了,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叶舟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还能干嘛,想提案的事情呀。”

白校长好奇地问:“那你想到了什么提案?”

叶舟把早上起床后,飞快地在打字机上打出来的提案递给白校长。

——加强大学生入学时的学籍审查,谨防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情发生。

——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防拐防骗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白校长满脸欣慰:“好!好!难为你想了一个晚上,果然是很好的提案。”

中午,会议圆满结束。

叶舟跟在白校长后面,做了一轮社交后,终于恢复自由身。

“校长,我先去准备一下下午的参观活动,下午三点,咱们准时见面。”

白校长乐呵呵:“好,一会再见。”

叶舟先是回家,把参加会议穿的比较正式的衣服换下,换上一套时尚的衣服。

里面是红色的衬衫,套一件红色的毛衣背心,外面是一件黑色的风衣,裤子是黑色的。再戴上一顶她让人专门编的短檐草帽。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叶舟非常满意。

出门的时候,叶舟拿出了前两天在附近的河边折的一米长左右的竹竿,背着布包出了门。

快到约定见面的地方,叶舟从布包里拿出一块小红布。

小红布固定在竹竿的一头。

举起来,小红布随风飘扬,上面的字清晰可见——最美夕阳红。

“叶舟,你怎么还准备了小旗子呢?”白校长的棋友老丁同志第一个来到集合点。

叶舟笑盈盈地说:“当然是为了大家不掉队啦。”

很快,人陆陆续续地来了。

这些人里,有高校教授、有桥梁设计专家、有建筑专家、有石油方面的专家,还有历史学家……

白校长盯着叶舟有些鼓起的布包,总觉得这里面还有些特别的东西。

果然,叶舟看了一下时间后,从包里拿出一个……喇叭?迷你型的喇叭?

没错,就是迷你型的喇叭。

这也是她为了今天的活动,精心准备的。

她负责动嘴,周朗负责买零件,组装。

一个脆生生的声音,通过喇叭传出来——

“各位最美夕阳红参观团的团友们,咱们的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有序排队。两人一排,你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老朋友,并排前行。参观的过程中,可以跟老朋友叙叙旧,聊聊天。”

话音一落,白校长和老丁就站在最前面。

后面的老同志们纷纷效仿。

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好奇地往这边看,啥情况啊?

队伍刚排好,有个年轻人年轻人把自行车停在队伍旁边,自行车后座上还有个箱子。

年轻人停好车后,就说:“各位夕阳红的团友们,我是这次参观活动的赞助单位《百川》杂志社的编辑,我叫李磊,大家叫我小李就成。现在,我给大家每人发一瓶水,还有我们杂志社最新一期的杂志。”

物资发放完毕,叶舟就带着一手拿汽水,一手拿杂志的参观团,往胡同里走。

“好啦,准备好了,我们就可以出发啦。”

“今天,我们的团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外地。还有一部分就算是在京城长大和工作,可能也没有什么机会来领略我们京城的胡同文化。”

“叶舟今天就带着大家,领略胡同的一砖一瓦,感受历史,感受京城的文化,感受四合院这种古老的民居跟我们述说的历史。”

“京城的胡同大多形成于元朝,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如果站在高处看,就能看到这些区域就像一块豆腐,方方正正,不歪不斜。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

“每一座四合院,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里面的趣闻掌故,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

“接下来,我要带大家参观的四合院是几十年前的宋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