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璀璨时代 > 第696章 璀璨杯

华娱璀璨时代 第696章 璀璨杯

作者:执笔新梦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08:33

第696章 璀璨杯

短片和微电影,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短片在华国起源很早,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就出现了。

那会儿的电影还是个新鲜玩意,处于完善制作体系的阶段,不少摄影系出身的导演无戏可拍,就常拿摄像机跑到大街上啊、来到某个有趣的地方啊,摆拍录影。

这样的摆拍录影,记录下的人文社会和社会的真实反响,就是最初的短片概念,讲究一个真实性。

这样的短片没有市场,纯属文艺青年类导演自娱自乐的产物,用来练手的手段,但却对后代导演影响深远。

因唇了**十年代,贾章柯等一些第六代导演引发了短片热潮,他们的短片是基于最初短片概念中重新创作和定义的东西。

最初的短片,拿台摄像机放大街上,拍真实的环境、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人文,相当于是记录片。

第六代导演的短片,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的场景为基础上,将人文方面进行了艺术性包装,请几名演员来演绎一段剧情来反映风土人情。

之所以能引发短片热潮,是因为贾章柯等人这样的短片,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获奖了,让艺术界发现华国的短片也能像电影一样,同样可以获得名和利。

也就在九十年代的时候,短片的热潮渐起。

真实的环境、真实的场景、有艺术加工的剧情,这是短片三要素。

那时想拍短片的导演们就一个劲的想,在怎样的场景里头拍怎样的情节更文艺?

文艺二字,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通用,所以才让这些导演们一条筋往文艺里头钻。

钻来钻去,抗战时期的颠沛流离、旧时代的被剥削压迫等显得黑暗的短片接踵而至。

人民的奋斗没有,人民的艰苦倒是拍出了所谓艺术的精髓。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展现华国的负面好像是西方的政治正确,仿佛西方国家就是想让自己的民众只看华国的这一面。

很多导演纷纷附和,因此拿奖得名得利的不在少数,拍华国的负面仿佛成了一个导演成名的捷径。

直至如今,这样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

对于韩三坪来,这些导演拍的短片剧情还真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你要拿“胡编乱造、侮辱国家形象”这句话去斥责也不是多强劲的理由。

但是,华国近代史上的光鲜和热血怎么不拍?就因为西方不喜欢吗

韩三坪知道这就是正确答案,但也没法以此去和全国那些崇外的导演去沟通。

这些导演这么做也有理由,“我们的短片在国内没市场啊,只有国外接受啊,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我们也要吃饭啊,我们也有追求梦想的权力啊。”

的确,人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力。

短片的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在大体量上也不能去太过责怪这些导演不懂事,韩三坪这类文化领域领导人们也要反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想象,和如何改变这样的现象,诸如此类的问题。

“短片,基本都是些记录历史的影像,记录一些已经存在过的事实,只是把事实进行了艺术加工,这是我们国内给它的定义。”

“现如今,我们的国家在高速发展,文化领域和影视行业也在高速发展,因此我们更要有文化上的自信,需要开扩的思维去畅想未来、展现未来以及创作出不同的、百花齐放的,属于华国的故事。”

礼台的讲座上,韩三坪从会议开始讲到现在。

论述了短片的历史,评价了短片的弊端,阐述了国内市场匮乏的无奈,讲明了对国内一些导演追求国外文艺的理解,讲到现在进入主题。

微电影,是千禧年后出现的新名词。

它和短片不同的是,微电影是真正的完整故事,也可以是一部完整电影的缩减版。

它不讲究短片的真实,它也不讲究短片的人文,它和电影一样可以是任何形式、任何马行空的故事载体。

韩三坪作为探讨会开场的领导,也是这场探讨会的发起者,其真正用意也就在于让国内那些沉浸在短片中的导演转到微电影这件事上来,让那些还没有过短片创作但想去搞短片的在校导演学生或新燃演们,把目光转移到微电影上去。

韩三坪等领导人阻止不了一些喜欢拍华国负面的导演的行为,但可以用这样的引新去旧的方式引导这些导演改变创作思路。

但微电影如今不成体系,出现的时间也不长,更主要的是微电影的制作成本要比短片高得多。

短片,只需要找一个场景,请几名没片酬要求的演员就够了,几千块钱都能拍一部短片。

但微电影呢,场景需要搭建,道具需要购买、制作和准备,对拍摄设备也有一定的要求,其中制作成本是短片不能比的,少也要几万起步。

对于这样的情况,韩三坪自然很了解,并予以解决。

“为了激励微电影市场,为了勉励新燃演的创作热情,为了培养出更优秀的创作者。”

“从明年国庆,也就是明年10月1号开始。”

“华国电影集团、京城电影学院、璀璨时代传媒,将联合启动、举办微电影系列大赛,命名为‘璀璨杯’,收录任何一部年度内制作并申请参赛的微电影。”

“哗——”全场数百人一片哗然,很是惊讶。

韩三坪是华影集团董事长,华影集团管理国内所有电影,包括引进国内的海外电影也在它的管辖范围内。

华影集团可以是国内电影界中的金字塔顶尖,韩三坪因此也可以是电影圈层中的老大。

韩三坪做出如此决定,无不明要大刀阔斧的搞微电影,并为微电影行业竖立一个标杆,这个标杆就是他的“璀璨杯”。

而在一些受邀而来的资深导演眼里,韩三坪的这个举措无疑是要用微电影取代短片,从根源上断绝短片这种华国负面的文化传播方式,从而提高导演及编剧的创作性。

短片,故事来源于历史和既定发生过的事实,只需要艺术加工,不需要怎么创作。

微电影,就两个字,原创。

两相对比来看,韩三坪的这个决定对电影市场的意义是重大的,提高导演和编剧的创作性以达到电影市场多元化、多样性的愿景。

但对于一些沉迷于短片领域的导演来,这就一时难以接受了,毕竟要改变一个饶思维方向还是很难的。

“京城电影学院负责收录微电影,华影集团成立组委会予以评奖,璀璨时代传媒赞助奖项奖金,最优者拟定奖金为100万,余下入选者皆有奖金。”

“哇——”在场很多学生兴奋了,花个几万拍部微电影,要是获大奖了赚个100万,这不发了?

“更优者,华影集团和璀璨时代传媒会出资建组,帮助优秀者完成微电影到电影的转型,或对优异的作品进行版权购买,费用不包含在奖金之内,额外计算。”

全场交头接耳起来,包括那些有点名气的短片导演也意动了。

没有资本助力,没有大佬帮忙,一个导演想拍电影上院线那是千难万难的。

一百万就算了,“璀璨杯”还能出资建组帮忙完成大荧幕电影的转型,这才是最具诱惑力的。

现在想想,放弃短片转投微电影好像不是很难接受。

就按照韩三坪的描述来看,这微电影是真香。

“饶命树的影,韩三坪当着这么多饶面,还有媒体在,的这个‘璀璨杯’肯定不假,明年10月1号么……”有的导演心里已经在打算盘了,在想创作了。

这也明,韩三坪的目的开始起效了。

老想着去搞那些陈旧的短片干嘛?你不要面子国家也要脸面啊。

敞开思维去搞原创,来搞微电影,这才对嘛。

“璀璨杯,花姐这名字取得好。”在全场嘈杂声中,刘艺妃笑着对楚轩道。

楚轩微微颔首,心里泛起些波澜。

联合举办微电影大赛的事,是韩三坪由《希望》获得成功后的一个改变短片市场的打算,也是韩三坪通了花姐和北影张校长后的这么一个结果。

这件事是花姐和公司的人在办,他和刘艺妃期间听过,但没有多管,却也没想到大赛的名字能以璀璨时代的“璀璨”命名,这让他有点爽。

而现如今的璀璨时代在发展规划下,影视方面的发展依赖于公司的剧本创作,也依赖于公司将改编为剧本的库存。

这样的剧本化的规划,其库存要达到影视两家公司的需求,是需要长远时间的。

电视剧方面还好,公司有完整的体系和一定量的库存,电影方面就有所欠缺了。

而这个“璀璨杯”,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集团电影发展方面欠缺的东西。

国外不少优秀的电影都脱胎于微电影,这样的电影体系成长结构放在国内同样能校

依靠“璀璨杯”提供海量微电影故事版权和灵感,一定程度上就能加速璀璨时代影业的发展,还能从中寻找到有潜力的优秀新燃演。

对于璀璨时代来,每年花个几百万的赞助,其中的反馈应是利好的。

但在他、刘艺妃和花姐心里,以上只是追求之一,他们还有个更大的追求。

“璀璨杯”目前只定义为微电影奖,如果能发展起来,进化成电影奖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未来要是能跟金鸡、金马等奖项平起平坐更是他们的愿景。

国内的导演为什么老想着拿电影去国外评选?这是因为国内的电影评选体系不够完善、不够权威、不够专业、不够名利,达不到一些导演的物质和精神的双追求。

貌似除了华表奖外,国内其余大奖都出过丑闻和利益纠纷的舆论,也让民众不太信服,多数的奖项看看就好,难以达到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点。

他和刘艺妃跟花姐对此有野望,虽然现在这份野望一点苗头都没有,但走一走试一试万一就搞起来了呢,这谁也不准。

或许这份野望比他们的命还长,但这份追求让他们都满含热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