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璀璨时代 > 第647章 《赤焰传奇:终》

华娱璀璨时代 第647章 《赤焰传奇:终》

作者:执笔新梦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08:33

第647章 《赤焰传奇:终》

曾经的北戎大军,在梅岭伏杀赤焰。

如今穆霓凰率领北地军士,在梅岭设伏灭杀北戎。

这仿佛是一个轮回,站在赤焰军正义和忠勇的角度来看,这报仇所带来的快感让观众们很激动。

然而,回想赤焰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冤死,而是他们自己选择了以血肉之躯作为奉献,为大梁北地万民筑造了一道沾满了血与泪的守护长城。

但是,整个天下无人知道这一切。

这份真相,比起冤死,更让全国观众感到沉重和烦闷。

这赤焰军的选择,像极了抗战时期和志愿军时期,那些悍不畏死的可爱的先辈们,为了国家的安稳和和平不惜一切去守护这片土地。

这让人大为触动,大为感伤,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全国观众的爱国情怀。

或许,这就是《赤焰传奇》以赤焰军为核心故事线,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或许,这也就是这部剧为什么叫《赤焰传奇》的原因,赤焰军值得被奉为“传奇”。

画面一转,来到夜色下的大梁京都。

往常热闹繁华的市井,如今是一片寂静无声的景象。

没了幺五幺六的喧嚣,没了通宵达旦的食客酒友,也没了青楼女子的媚笑和名伶的奏乐琴音。

有的只是倒在各街道被破坏的摊位,和宁静中诉说着森冷的灯笼,及偶尔从宅院里传来的恐惧的低语。

京都的静谧,映衬着皇城的反常。

皇城四门,城防军和禁卫军正在交战,一个攻,一个守。

禁卫军占据有利地形,即使仅有五千人,奋战几日也没让誉王攻入皇城的想法得逞。

皇宫朝殿,梁帝端坐龙椅,脸色阴沉得可怕。

文武百官看似拘谨和后怕的分列殿下两旁,实则很大一部分官员并没有因誉王造反而感到恐慌。

这么些年来,很多官员都站在誉王这一边,他们兴许是认为,誉王就算是造反登上了皇位,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这就是大梁的政客。

北戎南下侵犯国家,他们不予理会。

云南军心民心生变,他们不去安抚。

在国家乱局当前,他们只想保全自身。

生而为人,何必将自己立于九天之上?

如此心迹,连一名正常纳税的平民百姓都不如。

梁帝默默看着朝堂的一切,或许他已看破群臣的想法,但临到此时再多说也无益。

皇城门那边的喊杀声刺耳,弄得他微微皱眉,有些心烦意乱。

他了解誉王,吃软怕硬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身为他第一个儿子的身份,从而受到群臣的青睐,断然不可能有如今之势。

誉王没有造反的胆子,也没有拉拢军队的手段。

梁帝忽然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或许早该消失的人。

于此,他缓缓抬头仰望夜空,不知道在看什么。

镜头转换,青花坊红袖招七层楼高的青楼,玲珑公主在顶层窗前而立,一双目光平静的看着皇宫大殿的方向。

当年,玲珑公主帮助萧选当上太子,从而顺势当上了皇帝。

如今,玲珑公主要帮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从而更近一步登基。

但她要推翻的,却是她当年助力过的老情人萧选。

这恰似一桩宿命轮回,在此时此刻让这对曾经爱过双方的人对立,且隔着夜空凝望彼此,仿佛是在缅怀那段不能见光的前尘往事。

“哎。”观众们叹息,为这一幕幕画面感到悲哀。

画面切换,来到清晨白雾天色下的一座县城。

洛县,是大梁京都西北方向下辖的一座卫县,如今已被誉王的城防军管辖。

城门楼上的士卒巡逻森严,谨防宵小和附近州郡的地方军前来干扰誉王在京都的行动。

然而,下一刻。

当穆霓凰骑着马儿现身,当北地军队如长龙般从白雾中走出,当那一杆名为赤焰的旗帜在晨曦下耀眼而夺目,当一名又一名北戎贵族的囚徒被押解而来……

洛县城墙上的军士们目瞪口呆,他们心中的信仰赤焰军复活了?他们为之痛恨的北戎被平定了?

在城防军的心里,只有誉王带军逼宫,赤焰军惨案的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这也是他们协助誉王的原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指的是师出有名不假,指的是道义为名亦是不假。

但在公元前五百多年,春秋时期单国国君成公说出这句话之初,祀指的是煌煌大道之下的正义,和真正令人信服的道义。

反观剧中,玲珑公主作为主推赤焰惨案的幕后人之一,她回头就给城防军洗脑说要给赤焰军讨个说法,这叫正义吗?

誉王被自己夏国皇室身份裹挟,蒙骗城防军要为赤焰军主持公道,实则目的是登上皇位,这叫道义吗?

梁帝为了隐瞒自己的丑事,欺骗天下万民说赤焰军是不慎中计而导致全军覆没,这更不是具有正义和道义的做法。

为了隐藏一个真相,无数的人要用一个又一个假象来掩藏自己。

这就像我们国家的历朝历代中,一些利己主义者开始曲解并利用曾经春秋时期的智者成公的理念,然后慢慢将这句话演变成了于自身有利的意识形态宣传。

在中世纪的时候,明朝的伊斯兰教徒们将属于华夏的意识形态宣传方式,传到了西方。

西方列国窃取并歪曲了这样的宣传方式,扭曲了华夏“祀与戎”文化的根本,并拿属于华夏且被他们自己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的宣传之道,来恶意散播华夏文明的莫须有丑态和病态,意图让全球人民对华夏产生恶感。

说到底,这是西方对自身文明和文化传承不自信的表现,也是华夏文明的璀璨带给他们的恐惧。

媒体掌握在西方手中,清醒的人们对此无可奈何。

但当自媒体崛起的那一天到来,清醒的人们有了自己发声的渠道,所有的假象都将慢慢烟消云散,所有的真相都会渐渐浮现人们的眼前。

届时,虚伪的面纱终究逃不过被唾弃的命运,原本就璀璨而耀眼的事物也会到人们心悦诚服的尊重。

就如同剧中的画面,在穆霓凰的指示下,北地弓兵射出一支支缠着书信的箭矢,这些箭矢并没有箭头,毫无杀伤力的铺满了城内。

当城内的军士和百姓打开书信,当有认字的文士为大家念信中的内容,当在场的军士得知一切情况……

赤焰军的忠勇和大义,让所有人都潸然泪下。

朝廷和夏国余党的阴谋,让军民们都痛心疾首。

最让城防军愧疚的是,当他们集结一起为谋反者誉王造反的时候,霓凰郡主却和北地军士奋战前线,一举平定了北戎!

同为军人,他们在助纣为虐,别人在前线作战保家卫国,这是何等的耻辱!

当真相大白,是非对错已然分明。

这一刻,正义无敌!

“哐当。”

“哐当……”

一名名军士放下了武器,回归正途的城防军开放了城门,以最崇高的敬意迎接凯旋归来的新生的赤焰军。

“不要被他们骗了!他们……”一名死忠玲珑公主的军官还想负隅抵抗、扭曲是非,却被旁边的士卒们给活劈了,附近的百姓们更是散着恶心的目光。

再是大恶之人也只能危害一方,最终自有法律的制裁。

而像这类“汉奸”最是可恶,无形之中竟然能影响一支军队和万万百姓,可怖且可恨。

穆霓凰带着军队通过城池,继续前进。

那些城防军也默默跟上了队伍,跟上了这一支正义之师。

抵达京都西城门的时候,军队用同样的做法,用去掉箭头的箭矢将带有真相的书信射进城里。

霓凰郡主,人的名树的影,为国平定南疆,赫赫威名的女帅。

赤焰旗帜,多么令人怀念的军旗,这也是许多人的精神信仰。

北戎权贵,大梁的北疆大患,亦是军士们的平生之敌。

亲眼所见这一切,又有书信里的真相,没有例外,西城门的城防军放下了武器,开放了城门。

自有跳出来抵抗的几名军官,无一例外被士卒们砍杀,被百姓们唾弃。

华夏人心是善,也看不得天灾**,看不得子弟兵遭难,看不得同胞受苦,愿意伸张正义的人们不计其数。

但是,他们最痛恨的,就是拿他们的善良当枪使,这是不能容忍的,也是绝不能原谅的!

随着消息的传开,各地巡逻的城防军汇集而来,路过的百姓们自发的依附在霓凰郡主的周遭。

当正义汇聚成河,邪恶终将破灭。

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不由自主的站起了身,只因画面里的场面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是头一次见一部古装剧,军民能联合一起为正义而战的局面,真的令人感到震撼!

而有的观众发现,《赤焰传奇》这结尾的几集,其中的立意和宣扬的思想从格局上来讲非常宏大。

借赤焰军的隐喻,掀起了观众爱国的心。

借真相和假象的对立,隐射当今中西方舆论不平等的局势,而最终的真相被穆霓凰这些为数不多的几位正义之士揭露,仿佛也告诉了他们华夏终有一天会在世界舆论场上崛起。

借穆霓凰带领军民汇集京都直奔皇城,好像也在映射西方国家常有的游行示威的行为,可西方人民游行示威有几次成功的?傲慢的权贵可是绝不会像人民妥协。

既要人民的选票,又不满足人民的诉求,这可谓是莫大的讽刺。

观众知道,穆霓凰肯定会成功,誉王造反肯定会失败,赤焰真相也终将大白于天下,和不会向人民妥协的西方相对应的,则是华夏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这样的家国思想,以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独属于华夏的家国关系。

“真正的神剧!”有观众彻底看懂了《赤焰传奇》,解读到的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隐喻、映射的东西令人大为赞叹。

画面来到誉王军帐处。

“启……启禀誉王,霓凰……霓凰郡主率无数军民涌来,其中有我们的城防军和北地军,还有……还有被押送来的北戎王。”

“什么?!”

誉王一脸惊惧,瞬间失去了方寸。

画面来到皇宫大殿。

“启禀陛下,霓凰郡主在十日前平定北戎,活捉北戎王及一干权贵进京面圣,一路劝降誉王麾下城防军,目前直奔皇城而来,霓凰郡主携滔天之势,誉王落败是迟早的事,造反亦是徒劳。”

“哗——”

满朝文武一片哗然,霓凰郡主怎么就平定北戎了?怎么就携滔天之势前来勤王了?

他们一无所知,但心中大为震撼。

梁帝脸上的惊色缓缓消散,心里更是五味杂陈。

穆霓凰为大梁平定了南疆,自己却逼迫了其夫家全家覆灭。

穆霓凰现在又帮大梁平定了北戎,还在这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拯救大梁朝廷于水火之中。

梁帝沉默了,他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这一切。

他的父亲曾说过,纯粹的军人不应被政治裹挟,他们才是真正一心为国为民的人。

“我做错了吗?”梁帝有些茫然,全然不顾朝堂中暗流涌动的局面。

“我是皇帝,怎么可能错!”梁帝握紧拳头,用那仅剩的自尊和固执说服自己。

朝堂的人心已乱,大部分的官员都是誉王这一派的,眼看誉王失势,不管是靖王登基也好,还是现在的梁帝也罢,保不齐会找他们秋后算账。

这帐要是算上那么一算,那就有可能是族灭的下场!

“诸君!”靖王忽然发声,朝堂为之一静。

只听靖王言辞灼灼道:“誉王造反是他一人所为,正所谓一人做事一人当,而今霓凰郡主携大势而归,誉王的失败已然成为定局。”

“誉王带领的城防军只是受到一时蒙蔽,而诸君跟城防军各级军官或多或少有些联系,为避免造成更多的损失,诸君何不拨乱反正,去劝降一番?”

“为霓凰郡主扫清障碍的同时,诸君亦有一份救国之功。”

在这个关键时刻,靖王站出来主持大局。

可是,靖王早不站出来晚不站出来,偏偏这种时候站出来。

霓凰郡主携大势而来,只要现身,那誉王麾下作战的城防军绝对会倒戈,只剩一批死士为誉王而战。

但就一群死士而已,面对霓凰郡主的大军终归是死路一条。

换而言之,有没有靖王主持大局,誉王造反之势的破灭是注定的。

在这个必然结果下,在群臣后怕秋后算账下,靖王的这番话,无异于在说:你们支持的誉王要倒的,现在乖乖的来支持我,我既往不咎。

誉王倒了,那能登基称帝的还有谁?唯有靖王。

靖王这番话的效果,就是在誉王必败的情况下,一瞬间就拉拢了大批文武官员。

“卧槽!靖王还来个反转!”

“我的天,靖王隐藏的深啊,这真的牛逼。”

“我一直以为靖王不贪恋权势呢,完全想不到在这关键时刻来了个一言定乾坤,这有点炸到我了。”

“这就是权谋啊,靖王这操作惊艳到我了。”

在观众眼里,靖王一直是老好人,一心想为赤焰案主持公道和正义。

不论是在朝堂面对梁帝的怒骂,还是面对誉王的抨击,靖王一直很固执的就要调查赤焰案。

这样的人设,很难不让人喜欢。

可是,刚刚这一出剧情,让靖王的人设发生颠覆性的转变。

一直不与百官为武,一直将百官视作酒囊饭袋的靖王,竟然为了从没表现出来过的权势和皇位的**,公开的拉拢这些百官来助力自己。

这才是真正的靖王!

作为一名皇子,对皇位一点都不上心,这怎么可能?

他一直都在等机会,但不否认他和穆霓凰的真实友情,以及和生前的林殊的兄弟交情,不然不会对赤焰惨案调查真相这件事上那么的尽心尽力。

梁帝深深的看了眼靖王,好似第一次真正了解到自己的这个儿子。

但是,他笑了。

靖王是他唯一一个血脉纯正的皇子,他本就想让靖王继承大业。

靖王能有如此城府和手段,这是值得他开心的事。

“靖王之意,乃朕之意。”梁帝第一次支持靖王。

群臣静默无声,他们知道,要变天了。

就如此,群臣走上皇城楼墙,纷纷喊话城防军改邪归正,不要被誉王蒙骗。

誉王脸色铁青,在军帐中和母亲玲珑公主相视一眼。

玲珑公主长叹一声:“时也命也。”

她没过多失落,只是抚上誉王的脸:“放弃吧,他是你爹,不会杀你的,安安静静过完余生也好。”

正所谓邪恶者可放纵一时,却难以放纵一世。

当正义来临的时候,任何阴谋诡计都无法抵抗。

穆霓凰带着不计其数的军民来到了帐前,誉王和玲珑公主等人已是放下了武器,他们很坦然的面对着穆霓凰,许是早已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

画面一转,来到了半年后。

穆霓凰的回归,让云南军民安定了下来。

北戎王臣服大梁,其子女作为质子后,被放回了北戎王庭。

至此,大梁天下彻底靖平,京都也恢复了往日里的繁华和祥和。

靖王顺理成章登基称帝,为赤焰军专门立碑,仅剩的林殊墓代表赤焰军受人敬仰。

夏冬主动请辞,想为赤焰园陵守墓,悬镜司就此瓦解。

梅长苏被靖王邀请为官,梅长苏拒绝,回到了江左盟。

穆霓凰将赤焰帅剑给了蒙挚,蒙挚被调任为赤焰军主帅,以北地军队为核心重立赤焰。

幽掖庭里的夏国余党,只有参与此事的璇玑公主被斩首,夏江见事情败露也很坦然的交代了一切,他夏国余党的身份让朝堂震惊,直到夏江被斩首后才慢慢平复。

许是亲妹妹的斩首,和信任之人的夏江斩首,让玲珑公主感到哀伤,在幽禁中病故。

权势滔天的誉王,一下被幽禁在小小的皇宫,这份打击加上母亲的死亡,致使誉王自杀,其誉王妃也随他自缢而去。

镜头来到后花园,太上皇萧选疯疯癫癫的样子。

“我没错!”

“我没错!!”

随着赤焰真相天下大白,大梁万万民众为此悲歌而伤,对萧选的抨击在市井中遍布都是。

萧选一直认为自己没错,他是皇帝,他做什么都是对的。

直到穆霓凰带着林殊的墓碑放在萧选面前,萧选看到墓碑上“凤凰涅盘,北地永昌”的话,以及了解到当年大梁只需一支军队追击北戎,北戎便气数已尽的真相,他终于破防。

他给赤焰军的话是:凤凰涅盘,北地太平二十年。

他认为他格局很大,用三万士卒拼二十年太平,用给赤焰军的资源发展国力,他便可再建强军去把北戎一劳永逸的灭了。

但这墓碑上的话,和北戎当年已经被赤焰打的差点气数已尽的事实,告诉了他,赤焰军的格局比他更大。

他只想要二十年太平,赤焰军想要永远太平,了解到这份真相,这无疑狠狠刺伤了他的自尊心。

这会儿的他疯疯癫癫的,挺起那高傲的胸膛,一直喊着“我没错,是他们错了”的话。

附近的宫女不敢靠近他,有的宫女竟然还露出鄙夷的目光。

当真是——

老来如松气也傲,浮华如梦四方朝。

惹得天怨地也恼,世间再无红颜笑。

作为皇帝,即使老了退位了也一身傲气,拥有让天下万国万族朝拜大梁的理想,可偏偏做的事惹的天地都不敢恭维,连宫里的美人都失了笑颜,这份理想最终也只是一场可笑的梦罢了。

镜头一转,来到坊间。

茶楼里,一楼、二楼、三楼乌泱泱的人群围着,着眼看一楼中间一名讲书人绘声绘色的说:

“北戎大军自草原汹涌而来,我堂堂赤焰怎会惧他!”

“只见万般重骑迎面而上,犹如天兵临人间,一瞬就凿穿了北戎大军的阵型。”

“为首者,赤焰军少帅林殊是也,只看他鹰目凝视,披风飘荡,长枪倚手,马蹄声扬,端是英武非凡。”

“他着声怒吼:林殊在此,谁敢与我一战!”

“仅此一句,北戎异族心胆俱裂,尽皆狼狈而逃!”

“此乃,赤焰之威也。”

书声中途停,端起茶杯喝茶。

整座茶楼和在外而来的百姓们纷纷鼓掌:“好!再来一段!”

刘艺妃隐于人群,嘴角勾起抹浅笑,如梨花绽放般的美。

“姐姐,该出发了。”弟弟穆松提醒。

刘艺妃缓缓点头,四目张望京都坊间,好似在做最后的留恋。

画面渐变,传出播音腔的独白:宣:云南王穆松年岁尚小,掌管云南军尚缺火候,驳回穆霓凰卸甲文书,恢复穆霓凰云南军元帅之职……

城门外的官道上,穆霓凰和前来迎接的小股云南军渐行渐远。

晨间的阳光象征着生机,主题曲《红颜旧》也伴随而来。

“西风夜渡寒山雨,

家国依稀残梦里。

思君不见倍思君,

别离难忍忍别离。”

故事开始,穆霓凰放弃元帅之职,放弃镇压南疆的家国大爱,选择心中的小爱回归京都。

这种选择让人能够理解,但有违家国大义,毕竟她是元帅,自己的军队说丢就丢,这说不过去。

故事结尾,穆霓凰没有为丈夫守灵,没有留恋丈夫在京都所存在的一切,没有选择和静妃、莅阳长公主等家人在一起,她选择了重回军队。

正如回忆画面中,林殊给穆霓凰说的一句话——

戎马征程,誓死戍疆。

盔甲常在,山河无恙。

为将护一方之靖平,为帅守家国之安详。

穆霓凰最开始舍大爱赴小爱,但感受到了丈夫的遗志,感受到了赤焰军的奉献精神,她更进一步的明白了为军人者的崇高意义,所以她义无反顾、不作留恋的回归她的军队,为国为民护一方平安。

在一个长镜头中,伴着主题曲的吟唱,刘艺妃的身影在远处的阳光下绽放出光辉。

在她的光辉身影开始若隐若现之际,画面里终是出现这三个字——全剧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