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璀璨时代 > 第645章 《赤焰传奇》(十)

华娱璀璨时代 第645章 《赤焰传奇》(十)

作者:执笔新梦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08:33

第645章 《赤焰传奇》(十)

又是一天过去,全国追剧的观众提前在电视机前等待着。

今晚就是《赤焰传奇》的大结局了,很多人对大结局后没剧可看感到有些失落,也对大结局如何让故事有个好的收尾抱以期待。

以赤焰军为核心的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广大观众们算是全盘知晓,可主角团穆霓凰他们还差一些关键线索,这些线索他们将如何得到呢?

还有,目前的誉王虽知自己真实身份,但对于造反一事还在犹豫,誉王到底会不会造反?或许还会引出哪些事让誉王造反?

电视在晚八点准点开播,带着这些疑问,全国观众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

承接昨天剧情,以穆霓凰遭遇袭杀结尾,但今天开始的剧情没有从穆霓凰讲起。

穆霓凰到底有没有事?暂且不得而知。

电视一开始,就是大梁朝廷的早朝。

暂代悬镜司卿的夏冬禀报:“霓凰郡主昨夜遇袭,目前郡主不知所踪。”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震惊当场。

云南军的威名是穆霓凰一手带出来的,穆霓凰在云南军的威望难以想象。

如今穆霓凰竟然在京都遇袭且不知所踪?这消息传到云南境内会如何?

天知道云南的军民会不会造反,会不会起义。

这也是穆霓凰光明正大调查赤焰案,群臣都无视的原因,只要穆霓凰不犯大事,群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哪知真有人敢动穆霓凰?

谁这么大的胆子?

这不是有心挑起云南方面的动乱么?

梁帝震惊,谢玉也震惊,他们两个谋划赤焰军不假,但可从没想过加害穆霓凰。

南疆蛮族好不容易臣服了,还要靠云南军的威慑让这样的局面稳定下去,动穆霓凰就等于是会打破这样的稳定局面,于朝廷利益严重不符。

这是梁帝和谢玉都不想看到的,也是穆霓凰要调查赤焰案,这两个人心中不爽但也不阻拦的原因。

“有人遇刺霓凰郡主,悬镜司竟然不知道?!”梁帝怒。

夏冬一脸平静:“前司卿入狱后,某些位高权重的人不服悬镜司的监察,将悬镜司在京都的许多据点连根拔起,以致于让悬镜司失去了以往的监察能力,当然,这也是微臣的失察,请陛下责罚。”

观众们看到这里,以往的一个猜测终是成立。

夏江主动暴露并入狱,一是完成梁帝对誉王的打压谋划,二就是完成玲珑公主派人刺杀穆霓凰的谋划。

夏江坐镇的悬镜司,由于多年来对文武百官的威慑,让官员们不敢有反抗悬镜司的动作,生怕被夏江抓住把柄而引火烧身。

可夏江落马了,文武百官可不怕夏冬这一介女流,第一时间就把悬镜司在京都的布置损毁一部分,造成悬镜司少了许多耳目。

悬镜司少了耳目,丢失了部分监察能力,玲珑公主刺杀穆霓凰就不用担心暴露,也就能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达成引发云南军动乱的目的。

只要云南军生乱,如果北戎也适时杀入北地,那大梁就会陷入内乱和外战的困局,届时誉王再造反,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玲珑公主太狠了!”全国观众不知道是第几次为玲珑公主的智商赞叹,这样的女角色在以往的影视剧中真的少有,简直是把所有人都玩弄在股掌之中。

而听到夏冬的话,满朝文武有些人很尴尬,毕竟就是他们拔除了悬镜司的一些暗哨,导致穆霓凰有被刺杀的机会。

但这些政客怎会承认是自己的错误?听夏冬话里话外的无差别嘲讽,群臣纷纷怒怼夏冬执掌悬镜司不利,让梁帝罢免夏冬的职位。

这一幕让有些观众看得很是无语,目前最重要的事不是查出是谁刺杀穆霓凰吗?穆霓凰失踪了不应该去找人吗?特么的一个一个推脱责任是什么鬼?

这群当官的,分不清事情孰轻孰重?

这官场上的表现,当真是充满了讽刺!

画面一转,来到宁国公府。

莅阳长公主一夜未眠,只因有人在深夜里给她送了一封信。

这信中所述皆是穆霓凰他们调查出来的有关赤焰案的线索,从军粮到装备、从卓青卓狄到夏江谢玉。

虽然没有实质性的铁证,但其描述的内容,让莅阳长公主深信不疑且深恶痛绝。

夏江是谁?梁帝最信任的大臣。

谢玉是谁?梁帝亲手提拔的丞相。

这两人谋算赤焰军,梁帝岂会不知道?

这封信送给她,她也明白来意。

是因为穆霓凰等人查不下去了,调查梁帝完全是不可能的事。

而梁帝,是她的亲弟弟。

想起丈夫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念起亲妹妹晋阳公主一家的惨死,如今林家仅剩的儿媳穆霓凰也惨遭刺杀不知生死。

莅阳长公主脸色冰冷,心中做下一个决定。

“来人!”

“长公主殿下。”

“备轿,去朝殿!”

如今朝殿正在早朝,莅阳长公主去干嘛?一个公主是能够去早朝的吗?

观众们不知道,只感觉将有大事发生。

事实证明,观众们的猜测是对的。

如果说秦般若揭面玲珑公主,给予全国观众极大的惊艳感。

那么,接下来莅阳长公主的行为,告诉了全国观众什么叫极致的震撼。

“霓凰郡主遭遇刺杀、生死不明、不知所踪,尔等不想着查察此事,不想着如何给云南军民交代,反是在互相推脱责任,这大梁朝堂如今尽是你们这些酒囊饭袋之辈?”

这道振聋发聩,气势十足。

声音自殿外传来,文武百官皆愕然,扭头往殿外看。

殿外无人影,过了会儿方见莅阳长公主的身姿,其浑身散着正气,面色偏柔但其肃容又让人不敢与之直视,她脚步不急不缓往上走,直至上了台阶又慢慢走进大殿。

“霓凰郡主卸甲归京有什么目的,我相信在场的各位都心知肚明。”

“十年前,她的丈夫死了,她丈夫的一家都死了,她想追寻一个真相,一个让她心中踏实的真相,有错吗?”

“诸君……”

莅阳长公主左右凝视,两侧文武碰到她的目光低下眉头。

“你们何曾听过,何曾见过,数万大军纵使溃败又岂会无人生还的事迹!”

“你们不觉得可笑吗!”

“林家满门忠烈,赤焰军上下数万军士亦忠心为国,数十年来战功赫赫,戍边灭敌从不犯禁,无不让天下之士称其忠勇而拍手称快,本宫相信他们宁愿死战到底,也不会屈于敌贼!”

“能让赤焰军全军覆没,唯死战不退!”

“然,赤焰军为何会死战不退!”

“勇冠三军的赤焰军到底遇到了什么!”

“还是说,是有谁下达了军令让他们不得不死战不退!!”

“莅阳!!”梁帝重重从龙椅上倏然起身,居高临下与自己的亲姐姐对视。

莅阳长公主浑然不惧,抬头直面龙椅前的梁帝。

“陛下,十年了,赤焰惨案依旧是个谜,直到如今就连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亦是蒙在鼓里不知详情。”

“但若非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陛下可知,十年前,夏江诱使卓家卓狄以毒粮调换赤焰军军粮,致使赤焰前军失利。”

“陛下可知,十年前,谢玉阻拦匠作大监申请的拨款,趁机笼络朝廷各部,也给了夏江将赤焰重甲调换成劣质装备的机会,致使在前线征战的赤焰军再次受挫,也使得工部无数无辜之人为此掉了脑袋。”

谢玉全然色变,满堂文武的脸色亦是骇然。

“莅阳!!”梁帝勃然大怒。

莅阳长公主怡然不惧,以浩然姿态为此事发声。

“身为一国之君,当勤业,当明理,当治国,当安民,当放眼天下。”

“如果陛下不知夏江和谢玉之事,导致朝堂失察、赤焰失利、万民蒙蔽,那是陛下失职,当罚!”

“忠勇之士惨死他乡而不理,满门忠烈消失尽殆而不问,天下黎民心疑此事而不管,三军深感兔死狐悲而不顾。”

“如果陛下知道夏江和谢玉之事,那还允许如此作为出现,陛下当废!!”

全场鸦雀无声,梁帝和谢玉同样是被震慑当场。

这是剧情播到现在以来,有角色第一次为了正义发声。

这是很多人看了国产剧那么多年以来,有女性人物第一次站在朝堂上要废掉皇帝。

全国不知多少观众,因这出剧情激动的从沙发上站起了身,真的太振奋人心了。

“莅阳公主太帅了!”

“吊炸天!”

“古有魏征斥责李世民,今天我看到了一位公主怒骂皇帝,还要废掉皇帝,真心牛逼!”

“这绝对会成为经典!”

玲珑公主化身秦般若已经很惊艳了,但这个反转是有迹可循的,惊艳过后想一想也就没有后劲了。

而一名古代女人在朝堂上怼得文武百官失声,骂的当朝皇帝失色,这是让所有观众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连想都想象不到的。

这一幕剧情带来的震撼,当属整部剧中之最。

或如很多观众认为的,这一幕会成就这部剧的经典所在。

“于粒老师要翻红了。”很多观众如是想,于粒老师饰演的莅阳长公主镜头并不多,但仅此一幕就足以让她拿个最佳女配。

画面里,就在全场失声之际,静妃又来了。

她是林殊的姨娘,也是霓凰的姨娘,更是梁帝的妃子,亦是萧选还是太子时的侧妃。

她也收到了和莅阳长公主一样的信件,也知道了赤焰案的大致情况。

只是没人知道的是,她当年还是太子侧妃的时候,太子妃对待靖王和誉王两个孩子时明显不同的态度,引起了她的注意。

聪明如她,早就猜到了些什么。

她流产过后便无法生孕,让她年轻时候没了生活的动力,幸好姐妹情深,得子林殊后林殊就被她视如己出,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

赤焰军惨案后,她悲痛不已。

如今真相只差一步,她不惧生死赶赴朝殿,只说了一句:“陛下,臣妾只有一个疑问,誉王是否是皇后的骨肉?”

静妃从信件里的情况了解到,赤焰案背后主使应该就是梁帝。

她说出这个惊天隐秘,就是想要将军梁帝。

梁帝不是想让誉王当太子么,那她就偏不让梁帝如愿,誉王不是皇后骨肉的事被揭开,也会让梁帝的名声一落千丈。

只是静妃不知道的是,梁帝本就不想让誉王当太子。

静妃更不知道的是,她这番话让在场的誉王脸色铁青,沉入深渊。

这,也是促使誉王造反的最后一条导火索。

公主和静妃一前一后的揭秘,让朝堂掀起了轩然大波。

梁帝怒不可遏的宣布退朝,一连半月都没有早朝,朝廷各方人士更是暗流涌动。

直到群臣进谏有大事发生,梁帝总算是现身,而兵部宣布的两件事,再次让失去信任的朝堂变得岌岌可危。

“启禀陛下,云南王穆松传来函件,希望朝廷就霓凰郡主遇袭失踪一事给个说法,不然难以安定云南军民之心。”

“启禀陛下,北地八百里加急来报,北戎集结大军,有南下作乱的迹象,不可不防。”

“哗——”朝堂一片哗然。

霓凰郡主出事,云南或有动乱,这他们早有预料。

可北戎集结大军,有南下作乱的迹象,这不等于是一南一北都要乱起来了?

大梁,或将出现大动荡!

而全国观众都知道,云南一乱,南方军队就要提防云南军起义。

北戎南下,京畿之地的地方军和北地军队就要谨防北戎的袭扰。

京都有两万城防军和五千禁军,可城防军被誉王,或者说是被玲珑公主暗中掌控,在地方军无暇他顾之际,一旦誉王带两万城防军造反,五千守卫皇宫的禁军将独木难支。

“誉王要造反了。”很多观众心有猜测,剧情氛围的愈发紧张起来。

就在大梁隐隐有乱象之际,画面转换,镜头给到了失踪已久的穆霓凰。

原来,在穆霓凰遭遇刺杀的那夜,悬镜司的人没有察觉,但被早就安排保护穆霓凰的江左盟的人及时发现。

刺杀的人被惊走,江左盟的人则救下了身重三箭晕死过去的穆霓凰。

只可惜,那位调皮可爱的侍卫青红为保护穆霓凰身死当场。

“不要啊,为什么会这样。”小希心情不好了,李心饰演的青红像个刁蛮丫头,仗着自己是郡主的侍卫丫鬟总是咋咋呼呼的。

起初很多观众不喜这个角色,但在本剧整体氛围沉重且紧张的情绪之中,也只有青红的出现能够驱散些沉闷和负面心情。

渐渐的,这个角色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却没想到,青红这么忠心护主,为了保护穆霓凰而身死。

这实在是令人感到惋惜。

回归正片画面,梅长苏通过江左盟的渠道,带着受伤昏迷的穆霓凰秘密出城。

穆霓凰能够在京都被刺杀一次,那就能被刺杀第二次,这说明穆霓凰待在京都已经不安全了。

且案子也调查的差不多了,虽然没有板上钉钉的证据,但根据权谋方面的线索,也知道所有事情直指梁帝。

调查皇帝?这是不可能的事。

梅长苏擅自做主,将事情始末以书信方式用穆霓凰的名义,交给了莅阳长公主和静妃。

至于莅阳长公主和静妃会怎么做,他也不知道,只是这两个人是最接近皇帝且亲近穆霓凰的人,他也只希望这两个女人能够有所作为,帮帮可怜的赤焰军,也帮帮一心寻求真相的穆霓凰。

穆霓凰被救治过来后,得知梅长苏的私下安排也没多说什么。

穆霓凰更在意的是,梅长苏带她出来所有前往的地方。

“你要带我去哪?”

“见林殊。”

没有多余台词,仅此三个字就让穆霓凰浑身微颤了下,坐着马车在江左盟几名江湖人士的护卫下前往未知的、让她魂牵梦绕的地方。

“林殊还活着?”

“我靠,林殊真的没死?”

“楚轩说过,林殊没死的。”

看到镜头再次以穆霓凰为主,观众们深知即将到来的大结局中,一直困惑他们的林殊生死情况和赤焰如何覆灭的疑点马上就要揭晓。

随着穆霓凰和梅长苏抵达接近梅岭的一个山脚木屋,迎面就看到了一个早已消失好多集的人物,京兆尹卓狄!

“卓狄?”全国观众愕然,没想到还有卓狄的戏份。

通过卓狄对穆霓凰的坦白,全国观众也彻底明白了卓狄故事线中的隐情。

卓狄本心不坏,顽劣的表现只是父亲打压式教育下的发泄方式。

当年他在不知情下犯下军粮案,闻听赤焰前军惨遭毒害的情况,他自责、内疚、懊悔不已。

他被夏江威胁警告,此大罪危及整个卓家,胆敢透露就会让卓家族灭。

夏江不杀卓狄的原因,就是因为卓家卓颜卿,谢玉还需要卓颜卿的权势助力。

如果没有卓狄这个把柄,卓颜卿肯定不会助力谢玉,保不齐还会彻查此事。

而卓狄又被夏江威胁,让他贩卖军粮,并把钱送入红袖招。

偶然一次,卓狄在红袖招发现了一个管事的女人,那个女人就是玲珑公主。

但玲珑公主面生,他不知道此女是谁。

后来一次,卓狄送钱的时候,却发现红袖招管事的女人变了,是秦般若。

秦般若他认识,是誉王的谋士。

最主要的是,这两个女人的身段非常相似。

就算脸可以易容,但整个身体姿态无法改变。

他认为,这件事很不简单。

后经过他的观察发现,才发现了玲珑公主和秦般若是一个人的惊天隐秘。

最重要的是,他看见秦般若在幽掖庭附近忽然消失,然后又不知从哪里现身!

那么,幽掖庭、夏江、秦般若、誉王……

这些事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也一直是他心中不敢告人的秘密,连他的父亲也不敢说,生怕给卓家带来灭顶之灾。

“原来如此。”穆霓凰和梅长苏大致搞明白了夏国余党的事,有之前推测的造反事件,以及静妃给他们提过的誉王不受皇后待见的事情,他们对夏江和誉王的身份隐隐中有所猜测。

而卓狄之所以跑路,一是留在京都就是等死,二是不想牵连到卓家,三就是他预感夏国余党有大图谋,他要找机会将之曝光,所以要逃跑等待时机再回去

可逃跑到半路就被悬镜司的人追杀,又被江左盟的人救下。

他知道有人在保护他,保护他的人很可能就是穆霓凰的人。

他心中有了打算,便来到了这个山脚下。

当初赤焰军惨案后,一次运粮走商之机,路过接近梅岭之地,他和卓青登山遍寻赤焰军的踪迹。

他们不相信三万大军怎么就全军覆没、无人生还了呢?那么神勇的军队怎么会有如此凄惨的结果?

但凡能找到赤焰军的行踪,哪怕是找到一个活人,他们心里的负罪感也会得以减轻。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们遍寻附近山川,但最终只找到了一座孤坟——赤焰军少帅林殊之墓。

卓狄在知道疑似穆霓凰的人在保护他后,他故意来到了这里,就是想引导穆霓凰在来此地找他。

或许,让穆霓凰看到这座墓很残忍,但对于苦苦寻找真相的穆霓凰来说,这座丈夫的坟墓,也应该能给穆霓凰那动荡的心灵划上一个句号。

“林殊还是死了。”全国很多观众叹息,剧集看到这里,他们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但亲自看到这一幕心里也很不好受。

“楚轩你个大骗纸!还说林殊没死!”有些观众不忿。

穆霓凰从头到尾都在找真相,实则是在找林殊。

十年了,林殊从未现身,穆霓凰其实已经知道了林殊身死的结果。

但面对深爱的人,不亲眼所见怎会轻易听信这样的结果?

穆霓凰一直带着有些虚妄的希望,这样的希望小如火苗,但当它彻底化为绝望时,又是多么的痛彻心扉?

在全国观众眼里,刘艺妃跪在墓碑前,默默烧着纸钱,机械式的倒着酒。

她脸上没什么表情,跟平常下的沉静面色没什么两样。

她也没有哭,但这样的状态更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心痛。

哀莫大于心死,或许就是这样了吧?

直到梅长苏走来,递上一副剑匣:“这是林兄的佩剑,当年我作为他的随军参军,在最后一战可惜没能与他共赴黄泉,被来这一带游历的琅琊阁阁主蔺晨所救,他也为林兄在此建了一墓。”

梅长苏简单一语,道出了他的身份真相,也道出了他的经历。

所言不多,但观众们细细琢磨下便能知悉其中一切。

梅长苏被蔺晨救下,在琅琊阁学府深造,后建立了闻名天下的江左盟,利用江左盟去京城调查事情,顺便等待穆霓凰的回京,和穆霓凰联手揭露赤焰惨案的真相。

画面里,刘艺妃没过多表情,好似对梅长苏身份揭露并不意外,她只在乎梅长苏手中的剑匣,将它慢慢打开。

里面是一把将军剑,剑柄上的“赤焰”二字如血如焰,充满了肃杀之气。

剑柄还吊着一团剑簇,这是以前她送给丈夫林殊的礼物。

可是……

十年相盼两茫茫,了无音讯,自顾彷徨。

抚览旧物意深深,最是相思,情切难忘。

刘艺妃平静的脸色,在一瞬间崩溃。

她终于是哭了出来,哭得无声,却看得观众为之痛心疾首。

满含悲戚的眼泪滴在剑柄,湿了剑簇,让全国观众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又可歌可泣的爱情。

整部剧除了零碎的几个回忆画面,从头到尾可以说是没有感情戏。

穆霓凰和林殊的感情如何?从穆霓凰放弃一切、无惧权贵的去调查,其实就让观众们从这一系列侧面的事情感受到了两人间的深厚感情。

这很奇怪,几乎没感情戏的两个人,也能展现如此纯粹的爱情,其感动又悲痛的色彩在一刻并不比当初楚轩和刘艺妃的《仙剑》弱分毫。

继《仙剑》、《神雕》、《奋斗》后,楚轩和刘艺妃又一次告诉观众,爱情的又一种表达方式是什么。

它不需要轰轰烈烈的铺陈,也不需要悲天悯人的渲染,亦不需要你侬我侬的纠缠。

它只需要刘艺妃置身坟前,前一刻烧香祷告,后一刻堵物泪崩,就告诉了全国观众:刘艺妃有多爱楚轩,穆霓凰就有多爱林殊。

伴着《红颜旧》的哼唱配乐,电视机前不知多少人为此泪目。

压抑的情绪已然煽动了起来,观众们急需来一场爆发来宣泄。

只看刘艺妃缓缓握住剑柄,倏然拔剑而出,尖啸之声在山川间回响,恰似赤焰军的三万英魂为之呼应。

如今北戎南下,誉王即将造反,孤身一人的她又该如何破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