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 第94章 南海风云 下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94章 南海风云 下

作者:黑夜码字大师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1:47:54

第94章 南海风云 下

第94章 南海风云 下

1982年4月9号一早,王建昆在闹铃声中醒来,此时的时间是早上5点半。

窗户上已经投射进来了日出的光芒,所以不用开灯了,在晨光的照耀下起床打水洗漱。

昨晚的海鲜吃得很爽,但是早上就只能是热下罐头和米饭吃了,毕竟时间紧张,没那个精力去用超能力制作好吃的。

吃完早餐后王建昆来到海边长堤,用超能力制造航空煤油和润滑油。

这个过程是很枯燥的,需要不断的调集小岛上的树木里的碳氢元素到油库里组合成航空煤油和润滑油。

树木和灌木杂草等好像是被从中心吸干了一样,一片片的倒塌然后消失,留下一地的水还有部分颗粒物,那些是富集的钾,磷,镁等元素。

这座小岛上靠近长堤的1000多平的的树林和灌木丛就这样变成了60多吨的航空煤油和4吨各种润滑油。

露出来的的地表王建昆进行了平整,进行了水泥硬化,可以用来当做后续训练的操场。

接着就是制造Z-1战斗机了,在最靠近岸边的长堤的第一个泊位上,把各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从靠近水面的浮筒开始从下往上组合成需要的结构,这个过程就跟设想中的3D打印一样,只是王建昆的超能力控制得更精细,可以进行原子级别的塑造。

因为已经进行过一次制造,所以花费的时间很少,也就不到10分中,长堤下面的海底因为被抽取了很多铁元素,所以水深又增加了不少。

制造完成后王建昆又制造出加油管道,从油库接通到长堤,然后按动开关把航空煤油加到Z-1的油箱里。

然后又用小推车从油库取来润滑油和液压油,从仓库取来添加润滑油和液压油的工具,把它们加到飞机的不同部位。

加完油后王建昆用超能力检查了一遍,确保添加到位了,然后把油桶和工具又推回了原来的位置。

这次手动加油是为了之后受训人员来岛上做的预演,因为之后都要让他们进行这些作业,所以各种工具王建昆都要用一遍确保能用好用。

加完油后王建昆从长堤上制造出来的可移动登机梯进入到驾驶舱里,然后启动飞机发动机。

在发动机预热和给电池充电时,王建昆按照起飞前的操作手册一项项检查过去,这是必须要养成的习惯,毕竟这是飞上天的东西,万一出现意外就是失去生命,同时做这些检查也是为了之后教导小舅的飞行员积累经验。

检查完毕后,发动机也预热完毕了,各运动部件也润滑到位,于是驾驶飞机离开泊位。

一直驶出防浪堤,调转机头迎着海风吹来的方向,把油门加大,Z-1加速前进,当速度表显示已经达到230公里每小时,飞机有离开海面的迹象时,王建昆保持油门不变,把操纵杆往怀里拉,机头抬起,飞机就此离开海面,速度陡然加快。

然后继续加大油门,让飞机加速冲向碧蓝的天空。

此时的飞机是朝向南海方向飞的,这个方向上没有大型的岛屿,两边离陆地有几百上千公里,所以王建昆放心大胆的加速。

待飞到5千米高度左右,王建昆测试了下飞机的最高时速和油耗,结果表明最高速度达到了1160公里每小时,不过这个速度王建昆用超能力检查飞机状态时发现发动机震动幅度有点大,导致机械磨损速度陡然加快,所以只在这个速度飞了2分钟就开始减速,待减到1130公里每小时时,震动就回到正常值了。

接着测试了按照113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飞行时的油耗以及按照巡航速度1000公里每小时飞行的油耗,结果表明如果按照邮箱满油状态起飞,可以巡航2300公里,如果以最大的安全速度飞,可以飞1900公里,这个航程已经能够满足作战需求了。

这些都测试完成后,王建昆驾驶着Z-1接着进行了战斗航行,最高飞到12000米,然后进行了模拟攻击空中目标和海上目标。

在空中飞行了2个多小时后,王建昆驾驶着飞机降落,驶回到最靠岸边的1号泊位。

此时已经是上午10点多,外面的阳光非常毒辣,王建昆不得不给自己覆盖一层防紫外线涂层。

然后驾驶着快艇沿着海岸线收集元素,准备用于制造空空导弹和制导炸弹。

来回跑了两趟,把收集来的铁,铜,锰,铝,碳等都汇集到长堤上,再从Y-1飞机的货舱里取出一些金,银,铟,锑,锌等元素,组合起来制造出4枚近距格斗弹,4枚中程空空导弹,2枚5百公斤的制导炸弹。

制造完成后王建昆取来装弹工具,先安装了4枚近程格斗弹到Z-1上,接着又把4枚中程导弹安装上去。

安装完成后把飞机油箱里加了5吨航空煤油,然后驾驶着满弹半油的Z-1飞上天空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在满弹半油的状态下,王建昆得出飞机起飞速度至少要达到300公里每小时,其爬升速度也慢了20%左右,在高空测试出了最大速度还是能耐达到1130公里,只是油耗增加了5%的样子。

因为还没有制造靶机,所以还不能测试导弹,在飞了半个小时得出了满弹情况的一些气流变化数据后,王建昆就驾驶飞机返航了。

中午王建昆简单加热了罐头和米饭吃,然后在空调房里好好休息了2个小时,避开正午毒辣的太阳。

下午醒来后王建昆另外选了个高地制造了短波电台天线,还有就是控制靶机的天线,接着在雷达控制室旁边制造了一个电讯房用于安置短波电台和靶机遥控器。

接着来到之前平整出来的空地上,王建昆制造了4架靶机,照样用了火箭助推,可以让飞机快速获得高速。

待到下午4点左右,阳光西斜,王建昆用超能力控制着4架靶机起飞,两架往南海方向,两架往越南方向,在离岛80公里,高度6千米左右以900公里左右的时速绕半径10公里的圈飞行。

在雷达屏幕上确定4架靶机都到达预定空域后,王建昆驾驶Z-1战斗机飞上天空,先往越南方向飞,打开机载雷达搜索,发现了两架靶机在100公里左右的距离。

于是按照雷达和六分仪的导航坐标在12000米的高空往目标飞去,当距离其中一架靶机60公里时,王建昆发射了中程空空导弹,并保持机载雷达持续照射着目标,这是为了给导弹飞行前面30公里路程时进行目标指引。

当导弹距离目标30公里,王建昆切断机头雷达给导弹的指引信号,让导弹根据自身的雷达和红外导引头去锁定目标,他则继续用雷达观察导弹和靶机。

靶机是在弧形运动的,导弹在捕捉到靶机后,弹载计算机就开始计算目标的飞行参数,同时开始修正导弹的飞行轨迹。

不到1分钟,导弹就命中了靶机,机载雷达上显示靶机位置爆发出一个闪光点,这是大量破片反射的雷达波。

接着王建昆在距离另一架靶机10公里左右的位置发射了近距格斗弹,也顺利命中目标。

然后调转机头对着南海方向飞,因为已经预知了靶机位置,所以王建昆早早打开雷达搜索,这也是为了测试根据F14的雷达改进的机载雷达的性能。

在140公里左右的位置上,雷达上出现了两个目标,计算了下距离和角度,确实是靶机,于是按照刚才的打击方式,分别用一发中程导弹和一发近距格斗弹打下了两架靶机。

整个打靶过程持续了半小时左右,测试结果非常完美,导弹全部命中,改进的机载雷达性能也比F14原版的强上不少,于是带着剩下的4发导弹回到1号泊位。

再接再励,王建昆在岛上远离基地的另一端制造了2个陆上靶位,然后用绿色激光器对准着靶标。

接着回到水上机场,卸下4枚导弹,挂载上制造出来的2枚500公斤级的激光制导炸弹。

两枚炸弹比8枚导弹的重量轻一点,所以起飞要快一些,等爬升到6千米左右的高度时,王建昆按照预定的航向先飞离岛屿40公里,然后掉头折返回来,打开激光接收器。

激光接收器很快接收到了绿色激光的那段特定的波长,于是王建昆打开保险,按下投掷开关,两枚炸弹几乎同时离开机翼,待离飞机上百米后,激光制导炸弹弹出两片机翼,弹载计算机不断的修正着机翼的角度,使炸弹的飞行弧形终点与目标吻合。

炸弹前期主要还是滑翔靠近目标,下降速度比较慢,在里目标只有5公里左右时,机翼开始收缩,炸弹快速下降高度,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到后面几乎与目标垂直时,尾翼开始弹出,在弹载计算机的控制下摆动,用于微调弹着点。

在6千米的高空,王建昆看到小岛上冒出了两朵灰色的云,这是炸弹落地爆炸了,于是赶紧降落停回泊位。

骑着制造出来的摩托车快速的往弹着点开去,到了之后发现两发炸弹有一发的落点离靶子中心有12米,一发有8米,这也算是达到预定效果了,毕竟500公斤级的炸弹可是有半径30多米的杀伤范围的。

不过如果要炸桥梁或者碉堡类的工事,那要么就增加投掷数量,要么还要加强炸弹的飞控系统,使精度达到3米左右才行。目前来说这款激光制导炸弹的性能够用了,说不定最近几年都用不到。

既然导弹和炸弹都测试完成了,那就可以着手联系小舅让其安排人来岛上培训并接手飞机了。

回到住宿的房间,先去海边捕捞了一些海鲜,这次就采用红烧的方法做了一个香辣蟹,还有一个油焖大虾。

吃完晚饭后王建昆去到短波电台室联系小舅。

“喂,舅舅,你好啊,你猜猜我在哪?”

“还让我猜,你小子总不会来缅甸了吧?”

“那倒没有,舅舅,飞行员培训得怎么样了啊”

“有5个已经单飞了20多个小时了,有3个也单飞了10多个小时,剩下4个不知道怎么搞的,还没有单飞,我准备让那4个人也转做地勤算了。”

“既然这样,那舅舅,你通知下这批受训的15人,让他们后天包一艘船开到**经度**纬度,我会在12点时到达那,把他们都接到一个海上基地,让他们在基地培训几天,然后让部分人驾驶着飞机直达你们根据地,部分人回到泰国然后返回根据地,你看怎么样?”

“后天就出发?那几个人也只单飞了没多久啊,会不会有问题?”

“不会的,在这边的海上基地还要进行训练的,而且Z-1这款飞机也只是亚音速战斗机,操作也不复杂,所以只要再熟悉下就可以的。”

“那好吧,听你的,我这就通知那15人的队长段皮,让他去包船,后天上午11点一定要到你指定的坐标等你。”

“好,其他什么生活用品都不用带,只让他们配备上电台,到时我会跟他们联系的。”

“嗯,没问题,我把呼号也告诉你,你记下,是******。”

“好的,我记住了,舅舅再见!”

“再见!”

跟小舅确定好接人的时间和地点后,王建昆连夜准备一些生活用品,还有罐头和大米,面条,油料,调料等也制造了够15人吃10天的量。

接着到码头上把Y-1里面的存货搬运到仓库里,然后把货舱改造一番,制作了临时的座位。

4月10号王建昆继续制造工作,先是制造了100吨航空煤油,接着是润滑油,柴油,液压油都装满储存罐,然后制造了5架初教-1,3架Z-1,接着又制造导弹和炸弹,把弹药库都装满。

然后靶机和陆上靶子也制造了出来,等培训完飞行和让他们进行一次实弹打吧靶训练。

飞行模拟器当然不能少,王建昆制造了3台出来,还单独建造了一个房间安放。

陆上的一些其他即将要用到的也陆续制造出来,免得到时候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来了就不好用超能力制造了。

接着来到防浪堤房附近,调集海底的元素制造了一艘C-200,相应的码头也制造出来,这是为了给小舅的人撤离用的。

4月11号,王建昆算好时间,跟段皮联系上,确认已经出发,而且可以在预定时间到达泰国外海后,王建昆驾驶改装了的Y-1去接他们。

接人的过程很顺利,当段皮他们先到,王建昆驾驶着飞机后到,然后在他们面前驾驶飞机进行了水上降落。

王建昆没有下飞机,打开侧机舱门,用喇叭喊话,让段皮带着学员们依次上飞机,他将送他们去海上训练基地。

回到小岛上,王建昆给着这15个学员介绍了下岛上的设施,然后跟段皮沟通了下训练计划。

段皮年龄26岁,老家是山东的,长得比较高壮,有1米82,按理飞行员不应该要这么高的人,但是小舅筛选一圈只有这么多人合格,而且段皮除了身高有点超标,其他方面在15人中算是最优秀的,所以小舅任命他当队长,今后说不定就是南解阵的空军将领了。

段皮听到王建昆让他们7天内掌握战斗机的起降,实弹打靶,最后还要远程转场到缅甸的根据地,就算是他有所准备,也吓了一跳。

王建昆见他都不自信,那其他几个肯定就更不行了,于是带着他先去飞行模拟器上学习,其他人就让副队长华风去带去房间休息。

段皮见到这么高级,如科幻般的飞行模拟器,惊讶不已。

王建昆带着他体验了一番,教他如何使用,然后让他练习飞了几次初教-1。

见他渐渐回归自信,于是让他去跟队员们讲解接下去的训练安排。

5个已经单飞20多个小时的将直接在模拟器上训练Z-1,3个单飞时间短的训练初教-1,剩下的人都去学习地勤和维修知识。

当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8个飞行员分批去模拟器上学习飞行,没轮到的就去水上机场的飞机上进行静态训练。

地勤人员则在王建昆带领下学习加油卸油,挂弹卸弹。

12号下午,8个飞行员陆续上飞机进行水面滑行,待熟悉了海面起伏的状态后,让有把握的进行起降训练,没把握的就继续进行滑行训练或者去模拟器上学习。

队长段皮和副队长是最先能够起降的,到了傍晚,8个飞行员都可以起降了。

当天晚上,王建昆让段皮选出另外4个学习Z-1成绩最好的两人来听他讲解空战技巧,然后第二天一边练习高空飞行,一边练习导弹发射和炸弹投掷。

现在的空战主要是互射导弹了,所以王建昆没有让他们花精力到机炮上,那个可以让他们回去到模拟器上学习再自己训练实弹射击。

高空飞行和导弹发射花了2天时间训练,15号一早,全员集合后按照预定方案进行实弹打靶。

段皮,华风和苏鸿三人按顺序一个个驾驶Z-1升空,每人都携带两枚导弹和一枚激光制导炸弹,空中的靶机和地面的激光照射器则由地勤人员和未上天的人操作。

王建昆驾驶着Y1飞到12000米的高空负责观察。

6枚导弹都成功命中目标,3枚炸弹也命中靶标在10到15米范围。

4月16号,王建昆让段皮和另外两人驾驶Z-1跟随他的Y-1往缅甸根据地发去,其他人员则驾驶运输船过马六甲海峡往缅甸开去。

一路上王建昆用超能力不断给几架飞机补充燃油,在即将到达朗道后,王建昆跟他们告别,剩下的路就让他们自己走了。

回到小岛上的王建昆查看了下雷达的记录数据,发现今天有一架飞机经常出现在小岛2百公里左右。

王建昆判断这是一架侦查机,看其不断靠近小岛,不久就要到达小岛上空了。

既然飞机已经全部交付了,小舅的人都走了,目前这个基地也没什么用,于是用超能力把制造出来的那些设施和设备大部分都分解了,尽量还原成泥土和沙石的模样,最后保留下了长堤和防浪堤以便后续停靠。

然后驾驶飞机往南海方向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