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 第93章 南海风云 上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93章 南海风云 上

作者:黑夜码字大师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1:47:54

第93章 南海风云 上

第93章 南海风云 上

1982年4月7号,王建昆踏上了前往外海建设临时基地的路,经过多天的资料收集和智子的辅助分析,最后决定还是到南海最南端的一个小岛上建设基地。

选择这里有几方面原因,一个是这里属于三国交界处,都在领海边缘,临时建设个基地测试飞机不会引起印度尼西亚的快速反应。

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离泰国湾很近,小舅选出的飞行员正在泰国的飞行俱乐部培训,到时候把人接来把飞机直接开走也很方便。

开着快艇来到泗州镇,把准备的食品和药品都搬运到新造的实验2号上,把快艇留在泗州镇码头让王华伟派人看管。

在湖口镇王建昆停留了一个多小时,去了当时买的房子,看看是否有好好的打扫维护,然后把通信基站维护了下。

然后在泗州镇码头加满柴油,船舱的空间也制造了好些油桶,在加油站也都加满了,总共加了大概18吨,这些柴油有10吨是准备到时候改造成航空煤油给运输机用的,省得到东海还要临时制造。

一路上王建昆都没有再停靠长江上的码头,中午在船上加热提前准备的罐头和米饭,傍晚才在上海码头加了点柴油,加的量只要够开到离海岸80公里就可以了。

加完油后在码头吃了一餐现炒的饭菜,因为之后半个月只能是靠罐头度日了。

当天夜里7点,王建昆驾驶实验2号离开上海码头往东海开去。

在开到离海岸线80公里左右,王建昆停船,开始制造Y-1飞机。

这里还是属于浅海区,深度只有100米左右,所以王建昆把海底的部分铁,铝,硅,碳等元素提取出来,和船上带的一些铬,钴,锰,镍,钼等元素组合起来建造Y-1。

建造过程是很快的,也就10多分钟,一架崭新的Y-1就停在了实验2号的旁边。

接着又在Y-1的翅膀下面制造了4枚近距格斗弹,这是为了防止万一在飞行过程中遇到危险时自保用。

制造完成后王建昆把路上制造好的航空煤油抽取到飞机油箱里,然后给飞机各部件加上润滑油和液压油。

最后把准备的一些金属元素,还有带来的食物药品等都搬运到Y-1的货舱里,最后是他自己从实验2号上爬进飞机驾驶舱。

做完起飞前检查,确保没问题后,王建昆调用超能力打开实验2号上的通海阀,海水快速进入实验2号的水密舱,实验2号在水压下快速下沉。

王建昆记录好下沉的坐标后,就驾驶着Y-1起飞了。

先是斜向东南方向加速爬升,待爬升到1万2千米高度时,已经朝着东南方向飞了30多公里,然后转向西南方向往弯弯海峡方向飞,王建昆是打算贴着大陆领海80公里左右飞往南海一个目前属于印度尼西亚的岛屿。

在驾驶舱里王建昆不时查看下六分仪导航系统回传过来的坐标,跟脑海里做的世界地图进行比对,确保飞行方向正确。

在高空王建昆就打开了雷达强度记录分析仪,准备收集沿途对其照射的雷达波,通过分析其强度看能否计算出其雷达安装地点和雷达扫描范围。

因为每个雷达的波束特征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在不同距离上雷达波的强度也不一样,通过三角定位法,可以反向计算出雷达的位置,其大致的扫描范围也可以计算得到。

这是为了今后返回或者要战斗时,了解了这些路基雷达的信息可以避免被路基导弹锁定。

此时在1万2千米的高空,星光灿烂,一轮弯月挂在西边,下方是一片漆黑。

眼前只有亮着的一个个仪表盘,上面显示着高度,速度,外界温度,发动机的一些运行参数等等信息,王建昆看着看着觉得有些无聊,于是分出一部分精力把飞机尾气的碳氢元素收集起来制造成航空煤油存放到货舱里临时加装的油箱里。

从起飞点到目的地大概有3800公里,此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900公里每小时,大概要飞5个小时,距离已经超过Y-1的最大航程了,所以要想快点到达,必须在空中把燃油补充上。

路过弯弯海峡时,飞机上的雷达信号分析机不断的接收到信息,飞机左右两边的接收器都有,看来这片空域很敏感,王建昆只能祈祷没有战斗机来巡查,不然动手也不是不动手又很麻烦,会浪费很多时间。

可能也是晚上的原因,现在海峡两边能够夜间战斗的飞机还很少的缘故,所以王建昆平安的离开了是非之地。

接着沿南海边缘开,在途经巴士海峡上空即将到菲律宾附近时,飞机上的雷达分析机又开始接收到信号了,这肯定就是美军设在菲律宾基地的雷达在对空扫描。

或许此时是夜晚,美军这段时间放松了警惕,所以没有飞机来查看。

王建昆驾驶着飞机安全的飞过中沙群岛边缘和NSQD边缘,到了曾姆暗沙后往西继续飞行。

终于在4月8号凌晨2点多,王建昆驾驶的Y-1来到了目标岛屿的上空,再三核对了六分仪导航系统回传的坐标后,王建昆驾驶着飞机盘旋着降低速度。

当高度来到1千米左右,借着星光和月光,已经可以看到岛屿的轮廓了。

接着下降高度到5百米左右,然后用地形扫描雷达把整个岛屿都扫描一遍,为之后的机场和一些功能建筑的建设做准备。

扫描完成后王建昆选择了岛屿东边的一片浅海降落,此时已经是凌晨3点,王建昆把飞机临时固定好,就坐在驾驶舱里休息了。

早上5点左右,王建昆被日出的金光照射着醒来,看了看四周都是大海,这才惊醒已经到了目的地了。

此时海水在退潮,远处的岛屿边的礁石在一点点露出水面,王建昆准备赶紧制造个小型快艇,然后绕着小岛开两圈,把周边地形都投射到脑海里。

说干就干,小型快艇就按照之前在乐安江用的那艘,图纸是现成的,所以制造过程很快,用的贵重金属很少。

快艇制造完成后,从海边取了一些碳元素合成了汽油和润滑油到发动机和油箱里。

然后驾驶快艇快速的绕小岛转圈,第一圈较大,第二圈就特别靠近岸边,把岛屿的近岸区域都投射到脑海里,然后让智子帮忙快速分析选定建设海上机场和陆上设施的地方。

智子的设计速度非常快,没几秒钟就给出了三个方案,就是机场起飞方向分别对应马来西亚,中国和越南三个国家。

方案选定就开始了建设。王建昆让智子结合刚才的地形和王建昆的要求,先设计出海上机场的设施,然后往陆地延伸,设计出短期居住的房屋,太阳能发电场,储油设施,雷达站,灯光引导设施等等。

他则来到飞机货舱取出罐头和真空包装的米饭加热后吃了起来,毕竟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吃完早餐后,王建昆驾驶快艇先来到岸边,根据智子的设计图先建设出了用于系泊飞机的泊位。

这条泊位很长,毕竟今后要停靠至少4架Z-1和一架Y-1,还有可能要停靠5架初教-1。

把水底的泥沙分解然后重组成水泥,再把制造的水泥混合沙石还有制造的钢筋制造出长堤,1个多小时后,一道150多米长的海上长堤就建好了,为了防浪,在尽头还做了一个防浪堤,长50多米。

建造完成后王建昆就驾驶快艇来到Y-1边上,把Y-1开到泊位里来,防止海浪太大把飞机震伤了。

接着王建昆开始制造居住的房子,考虑到过段时间即将有差不多15个人来岛上,所以王建昆建造了6座集装箱样式的房间,他自己独自住一间,另外5间每个房间住3人刚好。

时间来到上午9点左右,岛上的阳光非常毒辣,在集装箱房间里待了没一会就汗流浃背了。

于是赶紧制作了一把遮阳伞,然后打着伞来到之前选定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的位置。

岛上都是沙石,是制造太阳能板的最佳材料,就是耗费了一点带来的银和铜元素。

没一会一个0.2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基地就建造好了,每片太阳能板的发电功率是500瓦,总共是400块太阳能板,都带有太阳跟随装置,发电效率非常高,如果全天有太阳,预计是可以发电2千度。

这些电足够基地使用了,毕竟用电大头也就是即将制造出来的300公里的对空警戒雷达了。

不过王建昆还要把储能系统制造出来,不然就白天有电晚上没电可不行。

因为是在室外而且不打算长久使用,所以用的是锂电池储能,可以储存1千度电,这样可以白天和晚上差不多各有1千度电可以使用。

制造完电力系统,接着就带着一些金属原料来到岛上的制高点,准备建设对空警戒雷达。

因为之前在婺源已经建造过并且进行过测试,所以这次建造也非常快,建造完成后把设备用混凝土房屋防护起来,还加装了空调,因为岛上温度会非常高,设备在高温下性能可是会下降的。

空调建好后王建昆把电源接上,待房间温度降低到25摄氏度左右,王建昆把雷达开机,让它从现在开始就不停工作,把所有路过的飞机信息都记录下来,当然如果有飞机不断靠近,目标还是这个岛屿时,雷达就会告警把信息传递到王建昆随身携带的接收设备上。

忙碌了一上午,把最基本的生活和安全设施建设好,王建昆把Y-1里的食物陆续搬运回他的1号房间,这些房间也安装上了空调,所以中午吃完饭后王建昆在空调房里好好休息了一下,直到下午4点才出来继续未完的建设工作。

来到海边长堤的起点,按照智子设计的图纸,王建昆建造出了一个能容纳200吨航空煤油和5吨汽柴油的油库,配套的输油管线和压缩机也制造出来。

然后是弹药库的建造,因为之后可能好久不来,弹药也不会用到很多,所以弹药库建造的很小,可以放20枚中程空空导弹和20枚近距格斗弹,8枚5百公斤的制导炸弹,还可以放5千发的机炮弹。

弹药装卸车和相关的工具也制造了出来,准备到时候让那3个地勤人员学习下弹药安装和拆卸。

一些维修设备王建昆考虑一番还是制造了出来,还专门做了一间设备房放那些维修工具和设备,到时候撤离时看再制造一艘运输船一起运走。

这些都制造和建造完成后,时间已经来到6点多,王建昆想吃海鲜不想吃罐头和米饭了,于是制作了一张渔网和捕鱼叉,驾驶快艇往鱼群经常逗留的海域开去。

有超能力实时跟踪的王建昆捕鱼很简单,最后都没用网,用鱼叉叉中一条5斤多重的老鼠斑,还抓了好几只小青龙,一些扇贝,蛤蜊,海瓜子等都采集了1斤左右的样子。

看了下铁桶,收获满满,于是打道回程,路上一路收集铁元素和铜元素,制造出了蒸锅和煤气灶。

在1号房间门口,王建昆支起煤气灶,架上大蒸锅,放了超能力过滤出来的淡水,一锅把海鲜都蒸了。

蒸熟后掀开锅盖,一股浓浓的海鲜味扑鼻而来,拿起筷子和盘子把海鲜夹出摆好到餐桌上,在南海的漫天星斗下,王建昆美美的享受着海鲜大餐。

配料是王建昆从家里带来的醋和酱油还有辣椒酱,虽然吃法不符合资料上介绍的海鲜吃法,但是王建昆觉得嫩滑的老鼠斑肉和龙虾肉蘸着醋和酱油吃很好,几种贝类抹点辣椒酱就更美味了。

吃饱后把剩下的壳丢到边上的垃圾池里,然后到浴室洗漱一番,准备晚上美美的睡上一觉。

在他睡觉的时候,美军亚太地区总部的情报人员确睡不着觉了。

4月7号晚上,弯弯省,菲律宾的几个观测雷达都有记录下王建昆驾驶证的Y-1,然后白天的时候几个观察点的数据回传到设在夏威夷的亚太地区总部。

情报员分析了传过来的数据,发现居然有一架飞机以亚音速飞行了那么远的距离。

雷达数据显示这架飞机跟已知的所有型号都不同,然后结合其飞行速度,已观察到的飞行距离,还有飞行方向,居然判断不出对方的来历。

如果说是对面大国的新型轰炸机,从已知的情报看又不像,因为对方跟他们交过底,而且之前也收集到了对方的军用飞机情报,确实没有这个体型的小轰炸机。

如果说是战斗机,那这飞机的航程也不对劲,从观察到的起点到观察终点,差不多已经有2千公里,再算下未观察到的那些路程,岂不是有3千公里的航程,这跟收集到的情报明显对不上。

而其他国家在这个方向上显然是不可能有这款飞机的,因为都在美军的掌控之下。

所以美军亚太地区总部不得不高度重视这一情报,专项会议和武器专家的分析会议开了一个又一个,最后还是一头雾水。

既然分析不出什么情报,那就主动去收集,根据这架飞机进入观察范围时的来向,还有最后飞离出观察范围时的去向,亚太地区总部决定让冲绳基地加强东海方向的巡逻,夜间也要排出侦查机。

而菲律宾南部的基地也要派出飞机重点巡逻南海,势必要找出这架诡异飞机的来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