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 第89章 飞行器制造 中

第89章 飞行器制造 中

第89章 飞行器制造 中

周日早上6点多,王建昆起床洗漱后在基地加热了几个馒头,蘸着之前从扬州买的酱菜吃完就开始制造小舅需要的设备。

首先是60套移动通信基站和500台文本机,这批产品王建昆又进行了一些改进,最大的更新是增加了缅甸语进去,既可以传输和显示中文,也可以显示缅甸文,其次是单次传输的文本长度提高到了120个字,这让绝大部分对话可以一次发完。

这是之前小舅使用第一批移动通信基站和文本机后反馈的两个需求,这次就把这两个需求给满足,本来还想增加英语进去,但考虑到小舅那边的使用人员几乎都是华人和缅甸人,懂英语用英语的极少,所以就没增加。

接着是制造12套小型防空雷达,这批雷达王建昆也对其进行了改进,参考应用了大量美军航母和佩里级驱逐舰上的防空雷达设计思路和材料,让这款雷达的搜索范围从40公里增加到了60公里。

系统里还预设了许多目前已经面世的飞机的参数,到时候只要有敌机过来被雷达波扫描到,系统就可以判断出是哪种飞机,当然这些参数都是那次冲绳之行摸来的资料。

这样即使没有大型的预警雷达,用这批小型雷达组建成防空警戒阵列也是可以给重点区域提供足够的防御的。

这批产品王建昆就没有用特产伪装了,而是拆分成零部件包装,以普通电子元件和一般的钢铁支架的名义报关出口。

这时期国内只有进口一些国外先进的电子元件和设备,还没有出口什么先进的电子元件,所以以普通电子元件出口是完全没问题的,海关也分辨不出这些东西的先进性。

制造完成后王建昆用车子运输到了废品回收站,几位弟子已经来了,看到王建昆运了这么多大大小小的箱子过来,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过来搭手帮忙搬到一旁的木托盘上。

“建昆,怎么运过来这么多箱子啊,是干嘛用的啊?”方贵华问道。

“哦,这些是等下要运到饶州去的,一些工艺品,准备出口,没看到都打上了英文标识了吗,具体里面是什么你们就不要问了。”

“好吧,我们不问了,你秘密还挺多哈!”

说着几人就闭上想问更多的嘴,默默的搬运箱子了。

来回拉了3趟,总算把这些东西都运过来了,搬完没多久,父亲和王丽平各自开了一辆车到了废品回收站。

王建昆和父亲交代一番,让他送到饶州交给程兴时不要落了东西,并且箱子都必须按照标识的方向放不能乱放,然后带着几个弟子和父亲他们四人一起把东西搬上了卡车。

等父亲他们开车拉走货物后,王建昆开始跟弟子们讲解学习和研究上的问题。

学习方面目前几大弟子中就程明和胡春明的进度稍微落后点,遇到的问题会多一些,其他的几人进度都比较超前,问题点已经很少了,所以王建昆这段时间给他俩的辅导多一些,希望他俩明年能够考个好成绩,到时一起去BJ上大学。

给他俩单独指导完成后,王建昆再去看三个小组的项目进度。

首先是看郎骏建的推箱子游戏编程和方贵华带领的游戏机样机制造。

来到电脑房,郎骏建正在认真的敲着代码,在他后面看了看他的调试过程和项目进度条,发现目前已经编写到第20关了。

因为没每个关卡大致的游戏操作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后面的关卡图形更多,需要制作的游戏地图更大,不过因为有统一编写的函数库和参数库,越到后面编写是越简单,王建昆还发现郎骏建已经把一些基本的图像加到了资料库里,要制作地图时大部分都可以直接调用,不用每张图都从头开始做,看到这王建昆觉得他确实认真研究了给他提供的那些资料,能够这么快就掌握了大型软件的编写要点就是模块化。

等郎骏建编写告一段落后,王跟他聊了聊,了解到预计3月中旬就可以编写完王建昆给的总计30关的游戏框架。

于是王建昆给郎骏建提了下一个项目的事情,那就是编写一个专业写作软件,主要用于写论文和专利文件。

这次的软件框架王建昆决定让他自己编写,到时遇到难关了再来找他,至于里面需要的那些符号,图表设计样例则由王建昆提供,这样可以节省郎骏建很多时间,毕竟他对于公式和图表了解得没有王建昆多和全面,如果让他自己去找资料那就太浪费时间了。

郎骏建如果可以把这个程序的项目框架独立或者大部分自行编写出来,那么他已经可以出师了,在国外差不多可以做到项目经理的级别。

王建昆也给了他激励,表示除了之前定下的项目奖励,今后这款软件如果对外销售,会给他相应比例的销售分成,大概是三年内每年销售收入的1%。

郎骏建目前对这个还没有概念,不知道软件销售的销售额是多少,所以听到王建昆后面说的销售分成没有太激动,如果知道的话怕不是要高兴得晕过去。

接着来到方贵华他们组,和他们一起探讨了下3D打印机的使用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目前这款3D打印机他们用来打印塑料外壳还是够用的,就是打印机出来的样品强度没法达标,表面还比较粗糙,这需要王建昆花些时间研究下塑料的成型工艺和试验不同材质。

最后是俞敏的LED制备,目前俞敏的知识储备还不足,对于二极管发光的反应机理还没研究透彻,被王建昆这么直接先给样品,然后让他倒推制备过程的要求还是太难为他了。

所以王建昆让他自己按照想象出来的东西给王建昆提需求,然后再多花一些时间学习半导体制备,半导体发光机理等知识。

目前全世界都卡在蓝光这一关,不是没有制备出来,而是实验室制备出来的要么寿命不能达标,要么制备困难,或者就是前景有限,其亮度上限太低,不能用于正常的光源环境。

所以目前就让他慢慢摸索,不仅仅是蓝光,红光和绿光也有巨大的可提升空间,这期间得到的每提高一点亮度,寿命,成本下降等的工艺和制备方法都可以用来申请专利或者发表论文。

现在年前的那几篇论文已经被半导体和物理杂志接收了,预计还有2个月就可以发表出来,那批申请的专利有6件已经被欧美的专利局接收,进入了专利保护期,只要复审通过,其他企业要使用就要去找设立在香港的星耀研究所谈专利使用授权。

把项目进度都一一了解并指导一番后,王建昆中午也没和他们一起吃饭,而是回了地下基地,运了一些金属元素和汽油去了临时码头。

到了临时码头,王建昆将带来的东西都搬运到快艇上,然后驾驶快艇往泗洲镇慢慢开去。

他准备在这一段河道找个合适的地方建个水上飞机起降点和停放点。

王建昆边开边观察两岸的地形,看是否有人居住或者有宽阔的道路,他要选取一段没有人烟,极少有人会路过的地方,这样进行水上飞机试飞时就不用担心被人发现了。

至于飞上高空后王建昆就不担心了,他的超能力可以让飞机差不多进入光学隐身状态,外皮可以根据环境快速调整,一般是天空蓝和白云混合涂装。

这边也没有什么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所以不用担心有雷达扫描到他的飞机。

开到泗洲镇后又掉头往回开,在太白镇下游5公里处,王建昆选择了一段3公里的笔直江段作为飞机的起降点和停靠点。这里的河道两边都是陡峭的山壁,王建昆还靠岸借助超能力爬到山顶查看了附近10公里左右的地方,发现都是连绵的小山,附近没有人定居,也没有什么道路通过。

选取好地点后,王建昆先用超能力从山壁处开始引出一道石质长堤,在上面做了一些用于系泊飞机和快艇的石墩。

然后把快艇系泊上去,人也来到长堤上。

接着调动超能力开始制造第一架载人的飞机。

这款飞机是让智子帮忙设计的,王建昆对它提出的要求是操纵简单,只要求能够进行最基本的水面起降,然后空中盘旋,高度能够达到1000米,时速达到500公里左右就可以。

王建昆之前在地下基地里制造了一台跟航母上一模一样的飞行模拟器,在上面进行过十几个小时的模拟飞行。

现在要在真实环境中驾驶真飞机进行飞行,一开始肌肉反应肯定跟不上脑子的,所以飞机的性能指标不用一上来就定那么高。

等他的身体熟悉适应了飞行,肌肉协调能力增强了,再逐步改造这款水上飞机,毕竟他用超能力进行制作不会花多少时间。

这架水上飞机下面是两个浮筒,王建昆最先制造出来,然后是飞机的主框架,主要材质是超硬铝合金,部分受力结构是合金钢。

主体制造完成后,王建昆检查了下尺寸,跟脑海中设计的图纸进行了精细比对,防止有误差,毕竟是要飞上天的东西。

对比完成后发现没有明显的误差,于是开始制造机体内部的发动机,油箱,液压控制系统,电缆线,然后就是座舱,显示仪表等等。

此时的飞机已经从一个骨架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模样了,虽然是最简单的单坐单发活塞发动机的小型飞机,但是各种管路看起来还是非常多非常复杂的。

现在最新的控制系统是电传飞控,应用这种控制系统后管线会大大的简化,不过目前王建昆还不打算应用,因为那套控制程序相对来说非常复杂,需要收集大量的风洞数据和实飞数据,还要结合试飞员千百次的试飞情况才能确定好飞控程序,那个就留待以后有了自由发展的地盘再考虑使用。

骨架和血肉都填充好后,就开始了蒙皮,座舱盖和前端的桨叶制造。

蒙皮就选用了最轻便的软木蒙皮,重量轻,制造快,是以前活塞飞机的首选蒙皮。

前端的螺旋桨桨叶也是木制的,桨叶形状是在地下基地用小型风洞吹过的,能够很好的借用空气的力量。

所有结构都制造完成后,王建昆看了看天空,今天天气晴朗,天空上有少许的几团白云,于是王建昆给飞机涂覆上了天空蓝,这样远远看去很难发现天空中有架飞机在飞行。

这些都搞定后王建昆先给飞机加油,一般来说飞机的油最好是用航空煤油,不过目前这款飞机用的只是一台气冷9缸活塞发动机,起飞功率大概是200千瓦,额定功率是165千瓦,用王建昆调整后的汽油完全可足够,等过段时间制造喷气式飞机再制造航空煤油。

燃油加完后接着加润滑油,这些润滑油都是参考了美军航母上的灰狗运输机的,用在这台飞机上绰绰有余。

等这些都搞定后王建昆又制造出飞行服和飞行帽还有飞行靴子,样式也是参考的美军飞行员的,只是颜色改了,改成迷彩绿。

穿戴整齐后王建昆深吸一口气,脚踩在浮筒上然后爬进初教-1座舱,拉下座舱盖,在里面调整了一下座椅,然后按照模拟器训练时的步骤打开一个个开关,调试一个个按钮,首先是启动发动机让其怠速运转预热,同时也给电瓶和其他用电部件供电,然后就是检查转向机构能否正常运转。

一般来说此时在飞机外面应该有人帮忙观察起飞前的检查工作,看机翼和尾翼是否能够正常运动,不过王建昆有超能力,可以自己观察。

起飞前检查完成后,王建昆加大油门,然后松开浮筒连接长堤的固定器的开关,飞机缓缓的驶出泊位。

王建昆先让飞机低速滑行到起飞点,调转机头,调整了下呼吸,然后快速加大油门,螺旋桨转速快速提升,飞机速度从0公里每小时快速攀升,当达到160公里每小时的时候,王建昆轻轻的把操纵杆往怀里拉了一点,机头马上上翘,飞机就此脱离了水面,脱离的瞬间王建昆感觉飞机瞬间变轻盈了,他自己也感觉整个人似乎脱离了大地的束缚,变成了轻快的小鸟般能够自由飞翔。

不过现在的王建昆可不敢浪飞,双手握紧操纵杆,只是轻轻的往怀里拉,让飞机缓慢的爬升。

在即将到平直江面的拐弯处时,飞机已经越过两边的山壁,从飞机上往四周看,只见青山连绵,偶有飞鸟被飞机的声音惊起而慌乱飞离山头和树梢,快速的往远处飞去。

待飞机高度达到300米后,王建昆轻轻往右压操纵杆,飞机就开始往右倾斜飞行,待完成180度调头后,就摆正操纵杆让飞机回到水平位置。

王建昆似乎天生就适合飞行,他上到几百米的高空后没有资料上所说的什么恐惧,眩晕,恶心等等,只是感觉到了一种轻松和自由。

只是他比较惜命,在没有彻底熟悉飞行前不敢做什么出格的操作,严格按照既定的飞行路线飞,好让身体快速的适应这种在天空飞行的感觉,让手,脚和眼能够尽快的协调起来。

在这块选定的空无人烟的地方上空盘旋了10来圈,当飞机的油表指针来到最后一格时,王建昆驾驶着飞机开始进行降落的操作。

根据几份资料上的讲述,降落是比起飞还危险的过程,所以王建昆也不敢大意,按照之前制定好的降落程序慢慢的把飞机高度降低到100米左右,然后盘旋一圈来到下降点。

将怀里的操纵杆慢慢的往前压,同时保持油门不变确保飞机速度不要降低的太快发生失速。

随着操纵杆的前压,机头对着江面,飞机快速往狭窄的江面扑去,此时的王建昆终于理解为什么那些资料都说降落是个很危险的过程。

因为飞机降落是对着地面的,飞机的速度又很快,就感觉是往一堵墙上快速撞过去一样,身体和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在此时肯定会手忙脚乱的乱操作,往往这样会导致降落的时候机毁人亡。

幸好王建昆很快克服了那股不适感,盯紧仪表盘的高度计,速度计并用余光观察四周的环境,在离水面10多米时拉平飞机,然后微微拉起机头,降低飞机速度,飞机缓缓的接近江面。

在接触水面的瞬间飞机一震,速度快速下降,王建昆知道此时飞机已经接触水面上了,于是赶紧竖直操纵杆,让飞机回到水平状态往前滑行。

等飞机速度降低到20公里每小时后,调转机头讲将飞机往泊位开去。

此时天上的太阳已经落到山后了,江面上已经比较昏暗,不适合他这种新手继续飞行,这种复杂环境下的飞行得等他的飞行小时数够了再来训练。

把飞机停泊固定好,制造了一个伪装网盖到飞机上,然后驾驶着快艇往婺源县城分方向开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