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 第75章 星耀机械(7千大章求月票)

第75章 星耀机械(7千大章求月票)

第75章 星耀机械(7千大章求月票)

当天晚上王建昆终于有时间了,陈兴东请他和舅舅去了珠江上的游船,既可以在船上吃晚餐,也可以游览珠江看看夜景。

在这艘40多米长的游船上,有很多穿得很时尚的人,他们的口音五花八门,普通话,粤语甚至英语夹杂着说,据陈兴东讲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华侨,小部分是这几年做倒爷发家的。

游船是一个华侨从香港买的二手船,改造一番后既当餐馆,又提供一个交际场所,底下有唱歌跳舞的地方。

能上船的都是一些互相认识或者有人介绍的,相对来说私密性比较好,许多谈生意的都喜欢约在这艘船上,吃吃饭,喝喝茶,生意谈成再去唱歌跳舞,所以自从开始营业,船上每天的位置几乎都被预定光。

陈兴东在这个圈子也算小有名气,所以买票比较容易,带陌生人上来也没人阻拦。

王建昆目前不打算让太多人知道他,所以交代陈兴东就自己认识的几人吃吃饭就好,不用过多介绍他。

倒是可以介绍大舅多认识些人,大舅的进出口公司跟生意场上的这些华侨和倒爷也有打交道的机会,如果能介绍更多的人通过大舅的进出口公司进出口货物,那大舅也能获得更多的成绩。

找到位置坐下后,陈兴东把菜单让给王建昆,在这小包厢里,陈兴东一切就以王建昆为主,希望把王建昆陪好。

王建昆翻看了下菜单,点了一道大菜烤乳猪,然后就把菜单给了大舅,大舅也点了一道广市名菜脆皮烧鹅,陈兴东见两人点了两道大菜,他接过菜单后又点了两道菜一个汤。

“王总,岑总,谢谢两位给我这个机会,我干了。”陈兴东站起来举着酒杯喝完了一杯啤酒。

“阿东不用这么客气,你是小舅的左膀右臂,把你派来内地是来帮我们,我俩回敬你一杯。”大舅和王建昆一起举杯回敬了陈兴东一杯。

“阿东,把你派到内地来,还适应不?”

“岑总,我本来就是广省佛山人,饮食文化跟广市这边没差别,所以来这边没什么需要适应的。”

“那就好啊,这边的生活跟香港没法比吧?”

“我倒不觉得差很多,香港现在也就那几个鬼佬聚集的地方繁华,乡下还是大片的农房,生活水平跟广市这里差不多,我在香港刚开始也是待在内地人常聚集的地方。”

“能说说香港现在的普通人生活吗?我想多了解下,后天去香港我好多了解些情况。”

“好啊,王总,那我就仔细说说。”

“现在香港可以说两级分化已经很严重了,穷的无立锥之地,80%的财富都在那2%的人手里,其中英资每年赚取海量的财富转移到了本土去,所以香港前些年基建很差,这几年随着英资势力开始收缩并扶持那几家华人富豪,才慢慢把城市建设搞了起来。”

“哦?英资现在就开始扶持华人富豪当代理人了?”

“是的,自从内地政策开始变化,搞改革开放,然后又进行回归谈判后,英资就开始扶持华人富豪接手一些稳定收益的资产了,应该是在做两手准备,如果不回归,华人富豪的命脉(银行融资渠道)还是掌握在英资手里,如果回归了,英资也可以套现大量资金,留下一个负债累累的香港给内地,还有离心离德的华人富豪在一旁捣乱,到时可以时不时来一场运动,给内地造成麻烦。”

“看来英国佬还是那么坏啊,虽然现在没落了,但是使坏的本能还是让他这样干了。”

“那我再讲讲现在香港的经济支柱,之前是靠着国内带来的资金和人才做一些转口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5年前国内改革开放,港口贸易和金融开始发展起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现在是越来越高,所以制衣业,家用电器组装等产业在慢慢萎缩。”

“那香港那些资本怎么应对的?”

“当然是成本低往哪转移,大部分转移去了东南亚,小部分去了咱们内地的几个经济特区,比如广市,江对面的深圳等地。”

“那香港本地现在就靠贸易和金融了?那普通人不是更难挣钱了吗?”

“谁说不是呢,现在香港黑社会横行,有好几个大帮派,治安很差,然后自发形成了娱乐业和服务业。”

“哦!香港政府没做什么吗?”

“本来就是一帮想捞一笔的强盗,哪有什么长远的规划,发现娱乐业和服务业可以安置越来越多的人口,于是给与了一些政策便利,有些想捞快钱的政府人员也开始投入资金,所以现在那边的娱乐业很发达,比如电影和电视剧拍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还开始往东南亚甚至弯弯发行。”

“那我让小舅抄底一些机械生产工厂和买地皮是走对了啊,这些资产应该很便宜对吧?”

“是的,王总,没想到你在内地,对香港局势和经济判断得这么准,目前很多工厂都在裁员,有些直接不干准备移民,有些就把地卖掉拿钱去东南亚或者弯弯建厂了。”

“哦?厂内的设备他们都不带走吗?”大舅问道,因为他觉得如果去其他地方建工厂,机器设备应该是很难买的,有原来的不用很奇怪。

“岑总,你是不了解内情啊,香港的工厂里面的机器设备其实大部分都是欧美和日本的二手货,他们买来很便宜的,而且现在欧美和日本还有大量的二手设备在卖,所以只要有钱,直接到东南亚建好工厂再去港口买一批二手机械设备,就可以开工生产了。”

“为什么欧美和日本那边有这么多二手设备卖啊?他们不是工业国吗?设备卖了怎么发展工业?”

“这我就不清楚了,我只知道目前二手设备很多,而且很便宜。”

“我倒是了解些情况,舅舅。”

“那就说说,现在时间还早,我对这一情况掌握的还不多,之前只以为日本的二手家电生产线在卖,但是他们卖给内地去的企业并不便宜,看来这里面我们吃了大亏了。”

“是这样的,分不同的地方,美国应该是在往去工业化,往金融和电子方向转型的道路上,之前他们扶起日本发展以对抗中苏和朝鲜,所以日本的汽车业,家电业快速发展,而他们国内就不再支持这类产业了,现在更是尝到了甜头,开始把一些更高端的制造业往日韩转移。”

“难怪那日韩这些年发展这么快,原来是接收了这么多好产业。”

“还没完,日韩现在也开始想往高端发展了,比如电子,半导体,金融等行业,所以也开始把一些产业往外面转移,比如黑白电视机日本国内已经完全卖不出去了,家家都有了电视机,他们现在发展的是彩电了,所以才卖二手黑白电视机生产线。”

“原来如此,那美国这时候为什么还卖二手设备?真不要工业了?”

“对他们来说,制造汽车轮船已经没有技术含量了,他们开始专注于制造能够生产汽车轮船的机床,测量仪器等等高端制造业,所以东南亚最近几年有好几家美国的汽车工厂落地,这些都是从美国运来的二手生产线。”

“看来咱们国家跟美国差距是特别大啊,咱们还没搞懂如何工业化生产汽车轮船,别人已经看不上这些了。”

“慢慢追总会追上的,而且咱们有后发优势,我已经让小舅在香港建立了一个机械设备公司叫星耀机械,初期就做一些捡破烂的工作,后面会自己设计制造高端的机床设备。”

“那欧洲那边是什么情况,怎么也大量卖二手设备?”

“那边已经到发展瓶颈了,因为有北方苏联的压力在,怕国内被渗透爆发红色革命,所以之前的政策是不断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所以工人的工资很高,这导致其产品跟美日企业比起来就完全没有竞争力,而他们本地人已经有很多工业品了,消费萎靡,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削减工人数量,往提升生产力的方向发展。”

“那他们是准备怎么做的?”

“一方面给工人更好的待遇,没工作的人也可以领取最低生活保障,不会挨饿受冻,另一方面往自动化方向发展,数控机床正在大规模替代原有的手摇机床,对工人的素质要求降低了很多,效率却大幅度的提升。”

“数控机床?那是什么样的,你怎么知道的?”

“我跟一个德国的‘火腿’聊天,听他说过他在西门子公司的工作情况,期间他讲了公司在大批量的更换数控机床,还向整个欧洲卖这种高效率的机床。这种机床是用电脑控制的,通过输入要加工产品的下刀程序,然后按动开关就可以让机器自动生产了,一个人可以看守好几台设备,而且效率是之前的好几倍。”

“这么厉害的,咱们国内不知道什么时候造的出来,就是手摇机床现在还要大量进口呢。”

陈兴东和大舅两人听着王建昆说着世界上几个大国的事情,感慨着国内跟国外的差距,王建昆安慰他们不要妄自菲薄,咱们国内只要坚定目前的改革开放政策,与世界交流合作,凭借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肯定可以后来居上,把他们一一超越的。

更何况还有王建昆这个最大的变数,有他在,国内生产力的提升肯定会前所未有的快。

两人被他这股自信感染,最后喝啤酒居然喝高了,王建昆不得不发动超能力给他们把胃里的酒精强行分解了一部分。

在广市休息了一天,王建昆采买了很多东西,准备带回家去,吃的用的穿的都买了不少。

晚上由陈兴东安排,王建昆坐上了往香港去的小船。

到了码头后王建昆看到了小舅,他和大舅长得很像,但眼神很犀利,眉头上也有一条疤,让他看起来很凶。

“舅舅!”还没下船王建昆就喊道。

“建昆,咱们终于见面了,快来让舅舅看看。”

“嗯,跟你妈妈有点像,特别是眉毛和鼻子,你长这么高啦,说起来你才15岁吧!”

“舅舅,我这半年来伙食好了很多,还经常锻炼,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长得高也正常啊!”

“嗯,长得高好啊,我还怕你在乡下被耽搁了,我那边很多战友还有当地的一些小孩之前因为吃得不好,现在长得很瘦弱。”

“舅舅,那现在应该好很多了吧,不行我再转点钱给你。”

“现在好很多了,暂时不缺钱,前段时间扩大了地盘缴获很多,你的钱留着自己安排吧。”

“好,舅舅有困难就说。”

“嘿,你这小子,咱们先去我住的地方,好好聊聊。”

说着带着王建昆上了一辆皇冠轿车,开车的是一个看起来很高壮的人,身上有股杀气,后面还跟了两辆一样的轿车,每个人都带着武器。舅舅讲了这三辆车有一辆是买的,另外两辆都是租的,这边的公司要用钱,所以能省则省。

到了海边的一处房子,舅舅下车领着王建昆进去,据舅舅讲这是他们组织在这的一处据点,靠海也是为了方便跑路,不过目前来说他们在这边的人手很能打,所以没有什么势力敢过来骚扰。

“舅舅,现在可以跟我讲讲你们组织的详细情况了吧,之前你担心电台泄密,其实告诉过你我制造的加密系统目前还没人能破译得了,你还不信。”

“建昆,要有敬畏,你在国内发的信息都会时不时有人记录的,现在破译不了,不代表以后不能,而且如果发现是跟我联系,说不定会用些其他手段。”

“其他手段?”

“你还年轻经历得少,国家可不是普通的组织,能够调用的人力物力是可怕的,所以这些年我尽量不跟国内联系,就是怕惹来麻烦。”

“好吧,我会注意的,到时候我再想想有什么更安全的通信手段。”

“目前的已经可以了,机密信息尽量当面交流就好,其他的信息国内现在应该忙不过来,不用担心。”

“小舅你是说?”

“现在两派还在争锋,外部还在局部热战,所以精力分散了,只要不是危害很大的情报,一般都会搁置不管。”

小舅讲了下他了解的情况,比如南方的轮战已经让国内经济负担加重了很多,现在在香港招商力度很大,希望在香港和海外的华人能够去内地投资,而且优惠力度会前所未有的大。

而他在缅甸也找了一些公司,都是他们组织在当地华侨发展的成员,让他们准备趁此机会进入内地进行投资。

听到小舅已经开始往外布局,而不再是刚开始时在短波电台里听到的采买些物资还紧张兮兮扣扣搜搜的,感觉这样发展才符合他对小舅的判断。

“那小舅,现在的星耀机械怎么样了,能够生产我发给你的图纸上的零件了吗?”

“哎,生产倒是可以,可良率和效率特别低,成本比我买的大太多了,质量还很一般,没有你资料上写的那么好,这样生产还不如买成品。”

“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我也不是特别了解,据厂长讲一个是买的材料有的会不达标,参差不齐,另一个是找的工人技术水平一般,技术水平高的要价又太高,到现在也只请到一两个。”

“那这样,我带了一些用来改造机床的零件,明天我去工厂看下,争取改造几台数控机床出来,那几个比较精密的零部件就用数控机床生产,其他的部件我再看下怎么生产能够提高效率。”

“你能够来帮忙搞定生产的事情就好,我都发愁要不要继续搞生产了,现在北方那边卖的武器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了,轻武器现在的来源缓解了很多。”

“小舅,只有自己有生产能力,才不会被卡脖子,咱们国家当年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要想尽办法搞生产,就是吸取了之前国*党的造不如买导致的后面被封锁的教训,你的根据地在缅北,更容易被封锁,所以要尽快把生产能力搞上去。”

“好,听你的,怎么感觉你比我还积极呢,你不会也想来我这吧?”

“我是关心你不行吗,你既然有这机遇,我当然就想帮帮你看下能走多远。”

“好吧,我会多派些有文化的人过来学习工厂生产的,只是目前根据地人手紧张啊!”

“小舅,你可以试着招募更多的华人,在东南亚那边,香港这边很多底层的华人缺少机会,你不是有个语言培训学校吗?可以再扩大下教学范围,办成职业学校怎么样?交会他们怎么使用机床,怎么焊接,怎么组装等等,然后再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

“咦,这倒是个好办法,语言学校扩大倒是好办,当时找的地盘够大,教室完全足够,不行临时找些材料搭建成临时房间也可以过渡下的。”

“那我倒是找些资料给你,让陈兴东在内地也可以招募一些不得志的有才能的人来当老师,内地一些基层的人才还是很多的。”

“好啊,我晚点就打电话给他,他在内地怎么样,管理的星耀电子还可以吧?”

“目前看还行,他那张港商的皮和能说会道的嘴很有用,内地的人很信任他,他不懂技术也没关系,我会尽量提供技术支持的。”

“那就好,目前就他能上的了场面,其他出来的人要么在根据地内离不开,要么就是能力不够,新招募的人我也不放心,所以挑选了很久才决定让他去的。”

“那语言学校那边谁负责了,这块也是很重要的。”

“是个叫潘华的人,缅甸华人,我们组织在当地发展的人才,会好几种语言,为人也很机灵,要带你认识下吗?”

“明天忙完看情况吧,我在这最多待两天就要回去了。”

“好,已经很晚了,你先去睡吧,明天还要你去星耀机械忙活呢。”

第二天早上王建昆随着舅舅到了星耀机械,有3个大厂房和一栋办公楼,之前是造电风扇的,老板嫌弃利润低还辛苦,竞争也越来越大,搞不好还会亏本,所以把地皮和厂房便宜卖了去东南亚开影院了。

到了厂里跟厂长黄昆见了下,在他的讲解下王建昆对目前星耀机械的困境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黄昆是一个月之前来接收这个厂的,当时厂内空空荡荡,只有厂房和水电设备,其他全被原厂长卖掉了,不过那些生产电风扇的设备也用不上,他来了之后根据小舅的指示买了8台车床2台铣床1台磨床,然后开始招募工人生产零件。

目前只招募到2个技术稍微好点的工人,其他9人只是略微懂点机床,现在的生产是靠两个懂技术的带着9个新手在摸索。

看到这个情况王建昆也没灰心,目前能组织起生产就好,人都是从不会到会的。

于是让黄厂长上午先空出3台车床,下午再空出2台铣床出来,他要改造下这几台设备。

在来之前王建昆已经让小舅把机床型号发给他了,所以在基地里已经做好了改造方案并进行了改造。

这次来的时候他把主要电子配件和电机等都带来了,其他结构件等下用这的设备临时生产。

让黄厂长把技术工人派到一边,王建昆开始了改造机床和铣床的作业。

先用超能力检查了一遍,发现这批从日本进口的二手设备保养得挺好的,内部的精密部件还完好,精度能够达到王建昆的要求,于是开始用车床先把零件制造出来,等把要用的结构件都车出来并铣好后,他让其中一个懂技术的工人来帮忙一起改造。

改造的时候王建昆把原理讲了讲,边讲边指挥他配合着改造起来。

花了一天时间,把3台车床和2台铣床都改造成数控的了,并且内置了几种要生产的零件的程序。

当天晚上王建昆培训那两个懂技术的员工如何选择程序,如何磨刀和定位刀具位置,懂了这两个关键步骤后,夹紧工件按动开关,机床就按照设定的程序开始移动车削工件了。

当晚小舅和黄厂长一直陪在一旁看着,看到机床自己运转加工,直夸王建昆厉害,待用数控机床制造好一把王建昆改良设计后的枪的零件,再把之前发过来的零件一起组装成一把枪后,小舅迫不及待的带着王建昆去海上试枪了。

这次造出来的枪比之前试生产出来的好太多了,无论是精度还是射程还有可靠性都明显比AK47更胜一筹。

回到小舅的住处,王建昆把对星耀机械的后续规划再次跟小舅沟通一番。

首先是大量招人,买二手机床,改造二手机床,改造好的卖到内地和东南亚换取发展资金和原材料。

其次是为根据地培养工业化人才,等电力问题解决后,培养的人才逐步转移过去搞生产。

然后是制造更高端的机床设备,制造更强大的武器装备比如迫击炮,机枪,导弹等等。

王建昆说完后,小舅对前面的两项倒没异议,但对第三项造导弹表示怀疑,觉得王建昆在忽悠他。

王建昆给他分析了下导弹的构成,首先是弹体,最开始用的是铝合金或者钢铁,最近这些年发展出来了更轻且强度更大的复合材料,目前复合材料买不到,用铝合金也是可行的。

接着是推进剂,化学推进剂王建昆列举了好几种,小舅听完倒也觉得不难,在香港这也可以买到原料。

然后是发动机,最简单的发动机就是个耐高温的容器和喷管,材料王建昆也列举了一些出来,用电炉小批量炼制还是可以的,小舅也认可可以生产出来。

最后就是火箭弹和导弹的最大区别——导引头,王建昆也分析讲解了一番,把红外无线导引,电视制导和小型雷达制导跟小舅讲了一番,小舅听懂了一部分,但看王建昆信誓旦旦的样子,也不得不相信这位天才般的外甥。

王建昆最后给小舅吃了个定心丸,表示会先给他送来一些红外夜视设备和小型雷达设备,让他看看实物,等过年后星耀机械厂人手扩充到一定程度,有余力生产了,他会发来关键配件,在这边生产组装一些导弹出来。

小舅听他这么说,对这个星耀机械也就更上心了,想着得派更多的人手来加强星耀机械的发展,同时做好保密工作,那些负责关键零件制造的人要单独组建车间并要进行忠诚度考核,不合格的一定要剔除出来。

第二天王建昆跟小舅去见了语言培训学校的负责人潘华,王建昆用英语,日语和俄语分别跟他对话,他都能对答得上来,虽然俄语说得不是很流利。

交谈一番后王建昆就和小舅离开了,然后建议小舅加强对他的支持和保护,这么一个多面手人才得好好对待。

当天下午王建昆被小舅送上了小船离开港岛,小舅买了很多礼物给王建昆,让他带去给家人。

回去的路上王建昆还在想着星耀机械的发展,希望小舅和他的手下能够按照王建昆的规划走,到时候王建昆就可以在香港扶植起一家机床设备生产集团,可以把产品卖到内地,帮助国内把生产力提升上来。

而他今后在国内投资设厂也有了可靠的机械设备供应商,不用受其他国家的制约,而且一些设备可以以香港星耀机械的名义提供,增加可信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